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基于广义等效均匀剂量(g EUD)优化的容积旋转调强和固定野调强技术直肠癌放疗的生物学参数和剂量学特点,为临床选择提供一定依据。方法:选取10名经过医生勾画靶区的直肠癌患者,对每位患者分别设计5野调强计划(5FIMRT)、7野调强计划(7FIMRT)和容积旋转调强计划(Rapid Arc),处方剂量为50 Gy/25 F。比较3组计划的平均剂量体积直方图和机器跳数,靶区适形度、均匀性,危及器官的正常组织并发症概率(NTCP)及靶区和危及器官的g EUD和物理剂量。结果:3组计划的靶区剂量均能达到临床要求。在适形度与均匀性上,Rapid Arc优于5 FIMRT和7 FIMRT(P0.05)。在小肠和膀胱保护方面,7FIMRT和Rapid Arc无差异(P0.05),且均优于5FIMRT(P0.05);对于双侧股骨头,Rapid Arc优于7FIMRT(P0.05),7FIMRT优于5FIMRT(P0.05)。Rapid Arc的机器跳数远小于5FIMRT和7FIMRT(P0.05)。结论:在基于g EUD优化的计划中,容积旋转调强计划和7野调强计划均优于5野调强计划。容积旋转调强计划和7野调强计划相比,在靶区适形度与均匀性,以及股骨头受量和效率方面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本研究探索调强计划等效均匀剂量(EUD)优化方法对提高放疗靶区均匀度的作用。方法:选取乳腺癌保乳术后和胶质瘤术后病人各5例,使用两种调强计划优化方法,一种使用纯物理约束条件,另一种在物理约束条件的基础上在靶区优化条件中加入等效均匀剂量(EUD)优化条件。比较这两种计划的靶区剂量均匀度和危及器官受量。结果:发现采用等效均匀剂量(EUD)优化的计划能提高靶区95%处方剂量的体积,降低大于处方剂量105%的体积,提高了靶区的最小剂量,提高了靶区的均匀性,而危及器官的受量没有变化。结论:调强计划中靶区中等效均匀剂量(EUD)优化方法的应用比一般纯物理约束限制调强计划能更好的提高靶区的均匀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容积旋转调强(VMAT)放射治疗技术在局部晚期鼻咽癌放疗中的剂量学特点。方法:选取70例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分别对入组患者进行等效均匀剂量优化+双弧VMAT计划设计(EUD组)和剂量-体积优化+双弧VMAT计划设计(DV组),比较两种计划的靶区和部分危及器官(OAR)剂量参数和截面剂量分布情况。结果:EUD组均匀性指数和适形度指数均显著低于DV组,靶区和OAR剂量参数显著低于DV组(P<0.05),尤其是EUD组脑干区域最高剂量在52 Gy以下,显著降低了治疗中损伤脑干的风险;EUD组靶区剂量分布更加均匀,能够减少靶区外高剂量分布和颈部高剂量体积。结论:将VMAT技术应用于局部晚期鼻咽癌放疗中时,采取等效均匀剂量优化方法,能够提升靶区均匀性与适形度,有助于改善肿瘤局部控制率,并且能够降低OAR接受剂量,保护作用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生物等效均匀剂量优化算法在调强放疗中对正常组织的保护作用,为临床调强计划设计优化提供更好的经验。方法:随机抽取鼻咽癌、食管癌和直肠癌各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患者设计两组治疗计划进行调强优化。1组对危及器官增设等效均匀剂量(Equivalent Uniform Dose,EUD)生物优化(Plan-EUD)条件限制,另一组进行常规物理参数优化(Plan-noEUD)。采用统计学方法对两组计划正常组织剂量限制作用进行比较。结果:Plan-EUD组优化后腮腺平均剂量为2737 cGy,平均V_(30)为39.5%,平均并发症概率(NTCP)为0.29,Plan-noEUD组优化后相应值分别为3087 cGy、46.2%、0.38。EUD优化平均剂量下降350 cGy,平均V_(30)下降6.7%,NTCP下降0.09,EUD优化明显利于腮腺的保护。结论:生物等效均匀剂量优化算法在大幅提升病灶靶区边缘剂量,提高靶区的适形度和剂量均匀性的同时,可以显著降低正常组织受量,使正常组织得到更好保护。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等效均匀剂量(EUD)在宫颈癌调强放疗计划优化中的作用。方法:在已接受调强放疗的宫颈癌患者中,随机抽取采用物理约束条件优化设计的8例患者计划。以这些计划为基础,将膀胱、直肠的物理约束条件改为EUD约束,保持其他优化条件不变,对治疗计划进行重新优化,并比较新旧治疗计划的剂量学差异。结果:在保证靶区剂量分布没有差别的情况下,基于EUD优化能够使膀胱、直肠的平均剂量显著降低,直肠的平均剂量下降了3.3 Gy,膀胱的平均剂量下降了3.8 Gy。直肠和膀胱的V10、V20、V30、V40比D-V优化结果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经配对t检验,V10、V20、V30以及Dmea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EUD优化方法能够有效降低膀胱、直肠的受照剂量,这对于降低宫颈癌患者放射治疗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进一步提高肿瘤靶区剂量、提高肿瘤局部控制率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6.
许益芬 《医学信息》2018,(13):73-76
目的 比较胸中段食管癌三维适型放疗与调强放疗对靶区和危及器官的剂量学影响,探讨两种放射治疗方法在胸中段食管癌根治性放疗中重要器官受保护的优劣,寻找食管癌放射治疗的理想计划模式。方法 15例经病理证实胸中段食管鳞癌患者,经体位固定、CT模拟定位扫描成像传输到治疗计划系统、勾画肿瘤体积、临床靶区体积和危及器官。15例病例均做三维适型和调强计划,60 Gy/30次,评估/优化后应用剂量体积直方图比较两种计划对靶区及危及器官的剂量学影响。结果 在相同靶区、相同剂量模式下,对胸中段食管癌患者的放射治疗中,调强放疗对靶区剂量的分布及对危及器官的保护均优于三维适形放疗。结论 胸中段食管鳞癌,长度4~18 cm放射治疗,三维适型/调强放疗对危及器官剂量学的影响有明显差异。同部位的肿瘤受到相同剂量照射情况下,调强放疗对危及器官的影响较三维适型放疗小,靶区剂量分布均匀度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等效均匀剂量(EUD)优化方法在鼻咽癌调强放疗中对颞叶的保护,并比较不同分期之间的差异。方法:随机抽取在贵州省肿瘤医院接受调强放疗的鼻咽癌患者40例,其中T1、T2、T3、T4期各10例。研究分为A、B两组,A组患者采用物理约束条件完成计划优化设计;B组在A组计划基础上将颞叶的物理约束条件改为EUD约束条件,重新设计新的计划。分析比较两组计划中靶区、颞叶以及其它危及器官之间的剂量学差异。结果:两组计划设计都能满足医生的临床治疗要求,B组相比A组在保证靶区剂量及危及器官限量的相同情况下,T1、T2患者颞叶的最大剂量分别下降了5.1%、7.0%,而T3、T4患者两组相差不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T1、T2患者B组相比A组颞叶1cc体积剂量分别下降了9.0%、8.7%,T3、T4患者两组对颞叶的保护无差异。结论:EUD优化用于求解等效平均剂量,可实现平均剂量的整体平移。在保证靶区和其它危及器官照射剂量不变的情况下,EUD优化对早期患者(T1/T2)颞叶的保护比物理优化更加具有优势,对晚期患者(T3/T4)没有明显优势。故EUD优化对降低鼻咽癌早期患者颞叶放疗并发症的发生及保证患者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直肠癌术后患者瓦里安容积旋转调强(RapidARC)和静态调强(Intensity 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两种调强放疗技术的剂量学差异。方法:应用ADAC Pinnacle V9.2放疗计划系统,对20例直肠癌术后患者分别设计Rapid Arc和IMRT放射治疗计划,处方量统一为50.4 Gy分28次照射,比较这两种治疗计划中靶区和危及器官的剂量学差异,以及这两种计划的机器跳数(MU)和治疗时间。结果:两组治疗计划靶区的Dmean、Dmin、Dmax、Dmean、V95%、CI、HI相近,无统计学意义(P>0.05);膀胱和小肠的V50,小肠Dmax,以及左右股骨头的V50、Dmean两种计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apid ARC计划的膀胱和小肠的Dmean、总机器跳数和治疗时间明显低于IMR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直肠癌术后患者的放射治疗中,RapidArc和IMRT放射治疗计划的靶区剂量相近。RapidArc减少了膀胱和小肠的平均剂量、总的MU,缩短了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Monaco治疗计划系统设计7野静态调强(Step Shoot IMRT)、7野动态调强(DMLC IMRT)及容积旋转调强(VMAT)在直肠癌中的剂量学差异。方法:回顾分析13例Monaco设计的直肠癌患者,行CT模拟定位并勾画靶区和危及器官。相同优化条件下分别使用7野StepShoot、7野DMLC及VMAT进行剂量优化和评估。比较两种优化模式的靶区剂量、适形指数(CI)、均匀指数(HI)和危及器官受量。结果:与7野StepShoot计划相比较,7野DMLC及VMAT计划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靶区内剂量分布的均匀性,HI均有所降低,PGTV的CI也有所提高。7野DMLC计划可以获得更加良好的靶区剂量分布,对于PCTV的D_(min)、V_(45)及CI,StepShoot也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野DMLC和VMAT计划使膀胱、小肠的平均剂量D_(mean)、小肠的V_(30)有所降低;DMLC计划更好地降低了膀胱D_(max)和小肠V_(40);VMAT计划更好降低了右侧股骨头D_(mean)的剂量和左侧股骨头D_(max)及V_(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MLC和VMAT计划总机器跳数、计划子野数均有所增加,DMLC计划治疗时间有所增加,VMAT计划则有所减少,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使用Monaco设计直肠癌的治疗计划时,推荐使用VMAT治疗方式以获得好的剂量分布和治疗效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动态多叶光栅(DMLC)调强放射治疗与分步照射(SS)调强放射治疗的剂量学差异,为DMLC调强放射治疗在宫颈癌放射治疗中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例经病理确诊的宫颈癌患者,年龄41~69岁,平均年龄53岁。分别使用DMLC调强技术和SS调强技术进行放射治疗计划设计,然后对两种放射治疗计划进行剂量学的对比,主要比较了剂量体积直方图、靶区剂量分布、危及器官受量、机器跳数和实际治疗时间。结果 DMLC调强放射治疗计划与SS调强放射治疗计划对靶区的覆盖程度是基本一致的,但最大剂量、均匀指数两者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t=-11.686、-4.243,P 0.05),DMLC调强放射治疗计划的靶区剂量更均匀、最大剂量更低。对于危及器官的受量,膀胱、直肠4 500 cGy剂量的受照体积,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69、-5.029,P 0.05),DMLC调强放射治疗计划的受照体积更少。对于膀胱、直肠、小肠、股骨头和乙状结肠的平均剂量,小肠的3 000 cGy、4 000 cGy剂量的受照体积,以及股骨头的最大剂量,虽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DMLC调强放射治疗计划均低于(少于)SS调强放射治疗计划。DMLC调强放射治疗计划的单次机器跳数高于SS调强放射治疗计划,但DMLC调强放射治疗计划的单次治疗时间更少。结论宫颈癌DMLC调强放射治疗计划和SS调强放射治疗计划都能满足临床要求,但DMLC调强放射治疗计划的靶区剂量均匀性更好,对危及器官的保护也更好,且大大缩短了单次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物理函数优化与生物函数优化在乳腺癌大分割放疗计划中的剂量学差异。方法:选择已接受放疗的15例左侧乳腺癌病例,分别对每个病例使用物理函数(DV组)、生物函数-物理函数相结合(DV+EUD组、EUD+DV组)及生物函数(EUD组)优化方法重新进行容积旋转调强放疗计划设计。通过计算与分析各项剂量学参数来评估4组优化方法在乳腺癌大分割放疗中的剂量学差异。结果:含生物函数的优化结果与仅含物理函数的优化结果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EUD组与EUD+DV组的靶区剂量学结果接近,且靶区EUD与肿瘤控制率明显高于DV组与DV+EUD组。另外,EUD组的患侧肺剂量明显低于其余3组,与DV组和DV+EUD组相比,机器跳数也降低了约16%。结论:生物函数在提高靶区EUD与肿瘤控制率以及保护患侧肺组织方面都具有明显优势,并可提高治疗实施效率。可以使用生物函数优化方法进行乳腺癌计划的优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TrueBeam加速器的射野跟随功能在鼻咽癌固定野调强放疗和容积旋转调强放疗中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10例鼻咽癌患者.分别对每位患者设计四个计划.分别为固定野调强组的dIMRT-JT和dlMRT计划,容积旋转调强组的RapidArc—JT和RapidArc计划。dIMRT-JT和RapidAre-JT为使用射野跟随功能的计划,dIMRT和RapidArc为不使用射野跟随功能的计划。分别比较使用和不使用射野跟随功能的治疗计划.患者靶区和危及器官的剂量学差异;结果:固定野调强计划,在使用和不使用射野准直器跟随功能,其靶区的剂量学参数差别不大,但是脑干、脊髓、晶状体、腮腺等危及器官都有较大改善,脑干和脊髓的D,。剂量分别降低了3.3%和4.2%,左、右两侧晶状体的D。剂量分别降低了38.7%和40.6%,左、右两侧腮腺的平均剂量D一分别降低了6.3%和6.4%;P〈0.05,有统计学意义。容积旋转调强计划,在使用和不适用射野准直器跟随功能时,靶区和脑干、脊髓及腮腺等危及器官的剂量学差异很小,没有统计学意义;而左、右两侧晶状体的D。剂量分别降低了6.9%和7.2%;结论:鼻咽癌固定野调强放疗和容积旋转调强放疗中,使用TrueBeam加速器的射野准直器跟随功能,可以在保证靶区剂量分布不变的前提下,降低危及器官的受照剂量。尤其在固定野调强放疗中,使用射野准直器跟随功能的计划其剂量学优势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比较常规放疗(Con-RT)、三维适形放疗(3DCRT)和调强放疗(IMRT)3种放疗计划模式的剂量分布,探讨直肠癌术前放疗的理想计划模式。方法:选取10例直肠癌术前患者,采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对每例患者分别行3野Con-RT、3野三维适形(3DCRT3)、5野三维适形(3DCRT5)、5野调强放疗(IMRT5)和7野调强放疗(IMRT7)计划设计,利用剂量体积直方图(DVH)评价5种照射技术下靶区和危及器官的体积剂量分布,处方剂量为50 Gy。结果:Con-RT计划中肿瘤靶区(GTV)的最小剂量为(4991.5±69.1)c Gy,靶区内有冷点。计划靶区(PTV)的适形指数(CI):IMRT7IMRT53DCRTCon-RT;PTV的剂量不均匀指数(HI):Con-RT3DCRT33DCRT5IMRT5IMRT7。相比3DCRT计划,IMRT计划减少了小肠、膀胱、股骨头的V40、V50体积(P0.05)。结论:直肠癌术前放疗中Con-RT计划的靶区剂量分布不均,适形度差;相比于3DCRT计划,IMRT计划剂量分布均匀,适形度优,危及器官高剂量照射体积明显减少;在剂量分布和适形度方面,IMRT7计划优于IMRT5计划。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比较20例宫颈癌术后患者(计划靶区部分与膀胱、直肠重叠)经验引导调强计划(K-IMRT)和传统调强计划(C-IMRT)的剂量学差异,探讨宫颈癌K-IMRT自动优化的可行性。方法:选取接受调强放射治疗的110例宫颈癌患者,100例患者作为模型组进行自动优化模型的建立,模型组外10例靶区与危及器官有重叠体积患者作为试验组E1(开环验证),模型组内10例靶区与危及器官有重叠体积患者作为实验组E2(闭环验证)。E1、E2组利用自动优化模型生成K-IMRT计划,分别比较两组计划与传统优化计划的剂量学差异。结果:两组靶区剂量参数相比,E1组各项靶区剂量参数及E2组最小剂量、H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E2组K-IMRT计划的最大剂量、CI明显好于C-IMRT计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危及器官各参数相比,E1组直肠V20,左右股骨头V_(15)、V_(20)、V_(25);E2组膀胱V_(25)、V_(30)、V_(35)、D_(50),直肠V_(25)、V_(30),左右股骨头V_(15)、V_(20)、V_(25)的K-IMRT计划较C-IMRT计划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U及计划优化时间,K-IMRT计划较C-IMRT计划明显减少。结论:相对于宫颈癌靶区与危及器官相重叠的患者,K-IMRT计划自动优化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宫颈癌直线加速器放疗时保卵巢对计划靶区和危及器官的剂量学影响。方法:随机选取16例保卵巢宫 颈癌直线加速器放疗患者,基于XiO计划系统为每例患者设计7野均分调强计划,并通过归一使95%计划靶区剂量达到 45 Gy。在除卵巢外其他优化参数相同的情况下,生成保卵巢组和不保卵巢组两组治疗计划,比较两组计划的靶区和危及 器官的剂量学差异。结果:两组计划均满足临床要求。对于计划靶区,保卵巢组与不保卵巢组的适形度指数和均匀性指 数分别为0.708±0.051、0.808±0.056(P<0.05)和0.135±0.023、0.087±0.012(P<0.05),保卵巢组适形度和均匀性显著下降。 对于危及器官,保卵巢组小肠、膀胱、直肠和左股骨头的Dmax均大于不保卵巢组(P<0.05),而Dmean、V45、V40、V30、V20和V10无 统计学差异(P>0.05);保卵巢组脊髓Dmean、Dmax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保卵巢显著影响计划靶区的剂量分布,对 危及器官影响甚微。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非基于先验知识的容积弧形调强治疗(VMAT)自动计划在胃癌放疗中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地收集胃癌术后放疗患者30例。使用基于Python语言开发的自动VMAT计划程序设计胃癌放疗计划。所有目标参数设置和优化基于处方和目标函数值而非历史计划;然后对比自动计划和人工计划的剂量学参数、计划时间。结果:人工计划与自动计划均能满足靶区剂量覆盖。对比人工计划,自动计划的脊髓、小肠和肾脏的吸收剂量均显著降低(P<0.05)。然而,两种计划中十二指肠、肝脏等邻近靶区的危及器官的吸收剂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自动计划的中位计划时间较人工计划减少23.9 min(P<0.05)。结论:对于胃癌,非基于先验知识的自动计划能在满足靶区剂量覆盖的同时显著降低远离靶区的危及器官放疗剂量,提高计划效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使用一种自动计划评估软件系统,以该评估系统分析两种技术在直肠癌病例中的剂量学差异,为完善自动计划流程建立基础。方法:选取20例已批准的临床直肠癌计划,其中10例应用调强放射治疗(IMRT)技术,10例应用旋转调强放射治疗(Rapid arc)技术。将病人计划数据导入PlanIQ软件,将RTOG协议和TG报告文件作为参考,创建多重计划质量度量标准,标准包括靶区覆盖率,均匀性指数,适形度指数,股骨头、小肠、膀胱等危及器官的剂量学指标,将计划质量度量标准整合建立一个直肠癌计划质量评价系统。利用建立好的评估评价系统分别对两组病例进行评价打分,并进行相应的剂量学参数对比。结果:对比两种技术的剂量学参数,Rapid arc病例组靶区覆盖率和剂量热点要优于IMRT组,剂量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Rapid arc组除小肠外的危及器官受量要优于IMRT组,其中小肠V_(45)、D_(max),股骨头V_(40)、D_(max),膀胱V_(40)、V_(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靶区均匀性指数和适形度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最终通过质量评估系统得出的总分数,Rapid arc优于IMRT,且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重标准计划质量评估系统能有效地对计划进行评价,减少计划审查的工作量,可为自动计划的数据库提供优质的数据源。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容积旋转调强(VMAT)和固定野动态调强放疗(DIMRT)技术在术前宫颈癌放疗中的剂量学差别。 方法:选取10例接受放疗的术前宫颈癌患者,勾画靶区,用Eclipse 11.0计划系统设计双弧VMAT计划和5野DIMRT计划,比较两者靶区的适形度指数(CI)和均匀性指数(HI)、危及器官的剂量学差别、加速器跳数和照射时间。 结果:双弧VMAT计划与5野DIMRT计划的CI(0.78±0.05,0.84±0.03; P>0.05)和HI(0.05±0.00, 0.05±0.00; P>0.05)统计学无显著性差异,膀胱的V40、V45、V50和小肠的V20、股骨头、骨盆剂量有显著性差异之外,其它指标未有显著性差异。 结论:VMAT和DIMRT技术两者均能很好达到临床剂量学的要求,但在保护正常器官方面,VMAT比DIMRT技术更优或相当,VMAT技术在减少加速器跳数和照射时间方面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基于直接机器参数优化模式(DMPO)下3种不同子野数的宫颈癌调强放疗计划的靶区和危及器官的剂量学差异。方法:选取12例I~Ⅲ期宫颈鳞癌患者,采用Pinnacle~(3)9.10放疗计划系统制定7野调强放疗计划,分别设置子野数目为49、35和21个,比较3种不同计划的剂量体积直方图,分析靶区和危及器官受照剂量的差异。结果:较其他两组,49子野组的靶区平均剂量(D_(mean))、D95较高,靶区最大剂量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9子野组的膀胱V_(50),直肠V_(50)、D_(mean)和股骨头V_(30)、D_(mean)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靶区均匀指数和适形指数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DMPO下,子野数的适当增多能较好地提高靶区剂量,降低危及器官的受照剂量。  相似文献   

20.
罗丹  曾佳 《医学信息》2019,(9):82-84
目的 比较固定野调强(IMRT)和容积旋转调强(VMAT)在宫颈癌放疗中的剂量学差异。方法 选取20例仰卧位放疗的宫颈癌患者,勾画计划靶区和危及器官后,给予计划靶区PTV 50 Gy/25次的治疗剂量,每例患者设计5野IMRT和2弧VMAT两组计划,采用相同的优化参数。评估两组计划的靶区VPTV105%、Dmin、均匀性指数HIptv、适形度指数CIptv;危及器官OAR平均剂量Dmean、V40、V30、V20;机器跳数(MU)及治疗时间(Time)差异进行评估,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两组计划中VMAT的靶区VPTV105%、Dmin、HIptv、CIptv优于IMR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计划中VMAT的膀胱平均剂量(Dmean)、V40、V30优于IMR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侧股骨头和直肠所受剂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计划中VMAT的MU和Time优于IMR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IMRT相比,VMAT在宫颈癌放疗的靶区剂量分布更优,膀胱的照射体积和平均剂量更小,两侧股骨头和直肠未见明显优势。治疗跳数大幅降低,对加速器的损耗相对更小,患者治疗时间明显缩。在不考虑治疗费用这一经济因素的情况下,VMAT治疗计划进一步地提高了靶区的剂量分布,对膀胱进行更好的保护,具有较好的剂量学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