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新时代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以其完备的理论体系、形式多样的养生模式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并逐渐呈现出与现代科技、商业模式相融合的新产业形态。本文从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产业新时代发展的新机遇与挑战着手,基于专业特点,融合国际战略、社会需求、科技发展等多个维度,综合分析中医药养生文化产业创新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2.
饶洪  李志毅 《河南中医》2012,32(6):723-724
养生与长寿一直是人们向往和追求的美好愿望.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健康观念、医学模式、防治方法等都发生了较大改变,中医药文化的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防复的科学养生理念备受瞩目;河南是中医养生文化重要的发源地,中医药文化产业是把中医药文化属性的内容转化为产品而形成的民生产业,能对河南社会生活和经济益产生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道教,是一种发源于中国古代的传统宗教,道教文化与中医养生密切相关。本文从道教文化的本源和基本思想及其发展方面阐述了道教文化和中医养生学的关系。道教文化对中医养生学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悠悠龙虎山     
人们为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而关注养生科学,人们为探索人体生命奥秘而重视气功体悟。我们因修道养生学而改变了对宇宙万物原有的狭隘看法,我们因进入气功门而增进了对佛道儒医武的深层理解。佛修禅心为来世,道宗自然在现世,相比之下,我们更倾向于道的现世实在。于是,原本爱好旅游的我们便对道山产生了浓厚的云游之意。素有“中国道教第一山”之称的江西龙虎山,是与四川青城山、湖北武当山并列的我国三大道教名山之一。东汉中叶,第一代天师张道陵偕大弟子来此修道,炼九转金丹“三年丹成”而青龙白虎绕丹鼎,加之山形似龙腾虎…  相似文献   

5.
江西历代针灸名医甚多,特别是自我国文化南移,至宋代以后,更是名医辈出,群星灿烂,促进了我省针灸学术的繁荣。但从这些医家的学术观点来看,渗透了色彩较浓的道教思想,这可能与道教大宗张道陵的故乡在我省龙虎山有关。另外,从地理位置来看,这些针灸家大多分布于我省的上饶,南昌、抚州、九江等地区,可能与当时这些  相似文献   

6.
东汉后期,疫病流行,追求长生不老,以治疗疾病为传道手段的道教也借疾疫流行之机而兴起。五斗米道的创立者张陵在入蜀之前,曾在江西的庐山、龙虎山、阁皂山等地修道、传教多年,其以医传道、治病救人的活动虽然还带有极其浓厚的巫术色彩,但其追求长生、炼丹的活动在江西洒下了医药学的种子,江西道教医学因而萌芽。  相似文献   

7.
在初步探讨土家族养生文化范畴的基础上,从宗教文化、生活方式和民俗民风等诸多方面探讨了其养生文化的内涵及其现实意义,认为通过探讨土家族养生文化,可为现代养生保健的科学、健康发展提供参照与借鉴,有利于最大范围和限度减少生活方式疾病的发生,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8.
在初步探讨土家族养生文化范畴的基础上,从宗教文化、生活方式和民俗民风等诸多方面探讨了其养生文化的内涵及其现实意义,认为通过探讨土家族养生文化,可为现代养生保健的科学、健康发展提供参照与借鉴,有利于最大范围和限度减少生活方式疾病的发生,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深入挖掘我国养老养生健康产业存在的护理问题,并据此对养老养生健康产业中中医护理文化的建设进行深入研究。方法:通过对国内外养老养生健康产业现状、养老养生市场需求等调研,以及中医护理文化的文献搜集、整理和研究,力争创新"医养结合"发展模式。结果:中医护理文化的有效构建,有利于养老养生健康产业的建设,使广大老年人群有更多的获得感,满足当前社会巨大养老养生服务需求。结论:为中国特色养老养生健康产业基地的建设提供理论依据,进而推动我国养老养生健康产业又快又好发展,改善当前中国养老服务业滞后于人口老龄化发展的现状。  相似文献   

10.
中医养生理论的形成及其现代系统工程探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整体恒动的自然观与生命观的指导下,中医养生学建立了"顺应自然-适应社会-形神健康"的康寿自然养生模式.随着精神生活的日益丰富和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渴望着健康,盼望着长寿.追溯中医养生理论的形成与发展,现代养生需要从顺时养生、运动养生、文化养生、饮食养生、调控养生、药物养生等6个方面综合调理,不能单打一,从而形成现代中医养生系统工程,成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1.
首先回顾了中医养生文化的历史与现状,分析了陕西中医养生文化旅游产业目前面临的几大问题,结合这些问题借助例证法,提出了陕西中医养生旅游文化产业"走出去"的四大路径,目的是为旅游4.0时代下中医养生文化借力"一带一路"走出去做出一些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12.
随着国家大健康产业的提出,医疗服务、健康管理、养生保健、健康教育和中医药文化传播等健康服务业呈现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文章详细阐述了健康服务业发展背景,分析了健康服务业人才培养的内容和发展方向,为培养社会急需的健康服务业中医药人才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更加重视健康养生。而中医药文化又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留下来的精髓。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强调要实现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而具有丰富中医药资源的特色小镇正是搭建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双创"的重要平台。本文以此为背景分析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与特色小镇的有效融合,并结合国内外的经验借鉴,以河南省豫西百草园为例,分析河南中医药健康养生小镇建设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文化内涵的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人民健康放在了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党的十九大进一步提出了建设健康中国的具体要求。福建省龙岩市地处福建西部山区,具有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和丰富的大自然馈赠,有"红色圣地、生态福地、客家祖地"之美誉。因此,充分挖掘龙岩市生态资源、中医药资源、健康养生文化资源,开展"生态养身、中医养生、文化养心"的健康养生养老产业发展研究,助力打造"清新龙岩,养生福地",创建全国养生养老中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可形成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龙岩市发展健康养生养老产业也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需要正视和解决。  相似文献   

15.
李勇华  胡共和 《光明中医》2008,23(9):1370-1372
文章主要从实施中医预防和养生保健应该遵循的原则和方法、服务的内容、发展策略等方面对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实施中医预防和养生保健的思路进行了初步探讨,为发展中医预防和养生保健文化,增进人们健康和长寿提供一个较好的模式。  相似文献   

16.
中医养生作为我国中医文化的璀璨明珠,历史已久。通过对中医养生经典理论研究、临床运用、学科建设,以及中医养生保健产业等方面的发展现状进行概述和展望,提出要继续深化理论研究、强化学科建设、普及养生文化、规范养生保健产业等建议,以此促进中医养生事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使人们的寿命普遍延长,人们的健康观念不断发生着转变,中医学养生保健的理念正深入人心,社会对养生保健的需求也不断增加,促进了各种形式的养生保健服务业的迅速发展.但伴随着养生保健的蓬勃发展,当前尚存在着养生保健服务体系建设不完善,市场规范和准入制度需进一步加强控制和管理,适合市场需求的高校养生保健专业人才不足,养生保健产业发展规模小,产品技术含量及研发生产水平较低,没有形成产、学、研、管一体化的服务体系等诸多问题.针对以上现状,通过研究分析,提出了加强构建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体系,加快养生保健服务发展,加强保健服务的规范化管理和健康养生保健的宣传,加强专业养生保健服务人才的培养和培训,加强养生保健服务产业发展,采取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加强中医养生保健服务对外交流与合作的策略和建议,以促进我国养生保健服务体系的完善和保健服务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8.
本刊试刊号上曾刊出过将建立“养生俱乐部”的消息,受到广大读者的关注。经过一年多的筹办,迎着羊年的和煦春风,“养生俱乐部”现已正式成立了。 养生俱乐部是以弘扬养生文化,发展养生事业,提高人们生活质量为己任,以《养生大世界》为依托,建立全国性的养生联谊网络,开展多种形式的养生交流活动,为会员提供健康咨询、保健培训、保健品导购、娱乐健身等一系列优质服务,为促进全民养生保健及海内外养生文化交流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9.
通过辨析现存易混淆的健康旅游、医疗旅游、生态旅游等概念,明确界定中医药健康旅游的概念与内涵,认为中医药健康旅游是以中医药的文化、健康理念及养生、康复、医疗技术方法体验为核心,通过多种旅游活动的方式,达到健康促进、疾病防控、文化传播目的的专项旅游。从游客体验方式的差异,将中医药健康旅游分为中医医疗类、养生保健类、文化教育类和健康产业类等类型。通过明确概念、统一认识,为中医药健康旅游的发展奠定理论基石。  相似文献   

20.
博大精深的中华养生理论,为我们民族留下了举世无双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为了追寻养生文化的奥秘,我特地走访了对养生文化深有研究,并大力提倡体质养生的北京新时代健康产业集团高级工程师、总经理黄永刚先生。据黄永刚先生介绍,中华养生是上古先民为抗御严酷的自然环境,调整身体,防治疾病的需要,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不断总结生命经验的结果。中华养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瑰宝。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