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考察黄芩与黄连按不同比例配伍时,主要有效成分黄芩苷、盐酸小檗碱溶出率的变化规律,以探讨传统药对黄芩配伍黄连对有效成分煎出的影响。方法:根据临床常用方剂黄芩与黄连的配伍比例,选择按1:0、1:1、1:2、1:3、2:1、2:3、3:1、3:2、0:1等9个比例分别配伍,水煎煮回流法提取,经分离精制,制得各供试品,在优化的RP-HPLC条件下进行分析,比较色谱指纹图谱,考察主要成分黄芩苷、小檗碱的相对峰面积变化与配伍比例的关系。结果:黄芩与黄连按不同比例配伍后主要成分黄芩苷、盐酸小檗碱的含量各有不同的影响,黄芩苷溶出率与黄芩比例成非线性关系,盐酸小檗碱溶出率与黄连比例亦成非线性关系,黄芩的最佳配伍比例是3:1,黄连的最佳配伍比例是1:3。结论:按不同比例配伍黄芩、黄连合煎过程中,黄芩苷、盐酸小檗碱溶出率有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2.
目的:考察三黄泻心汤传统汤剂、复方浸膏和配方浸膏中盐酸小檗碱和黄芩苷的含量差异。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其中的盐酸小檗碱、黄芩苷的含量。结果:配方浸膏中盐酸小檗碱、黄芩苷含量远远大于传统汤剂和复方浸膏中盐酸小檗碱、黄芩苷的含量。结论:从化学成分角度分析,配方浸膏中盐酸小檗碱、黄芩苷含量较传统汤剂和复方浸膏存在明显差异,可为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分提、合提对芙蓉膏中主要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芙蓉膏药材70%乙醇提取时分提与合提对处方中有效成分盐酸小檗碱、黄芩苷以及大黄羟基蒽醌衍生物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HPLC检测定各提取液中盐酸小檗碱、黄芩苷和大黄羟基蒽醌衍生物的含量。结果:合提对黄芩苷含量影响不大,而盐酸小檗碱含量降低23.96%,大黄羟基蒽醌衍生物总量降低20.16%。结论:芙蓉膏中药物以乙醇为溶媒提取时宜分组提取,以保证有效成分的转移率,确保疗效。  相似文献   

4.
曾祖平  刘钊  张虎  何薇  王宏  王永红 《中成药》2010,32(12):2091-2095
目的:建立芙蓉凝胶(黄连、黄芩、大黄等)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鉴别黄连、关黄柏、黄芩、大黄、泽兰;采用HPLC法同时测定盐酸小檗碱、盐酸巴马汀和黄芩苷的含量。结果:薄层斑点清晰,阴性对照无干扰;HPLC分析条件为色谱柱:Kromasil 100-5C18(150 mm×4.6 mm);流动相:乙腈-0.05 mol/L磷酸二氢钾-三乙胺(25∶75∶0.2);检测波长:276 nm(黄芩苷),265 nm(盐酸巴马汀、盐酸小檗碱);盐酸小檗碱、盐酸巴马汀和黄芩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1.23%、100.49%和101.49%。结论:方法可行,结果可靠,可作为本品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优选黄连解毒汤栀子苷、盐酸小檗碱和黄芩苷3种成分的提取方法,对该方配方颗粒组方汤剂与传统汤剂所含3种成分定量,并比较两种汤剂3种成分的提取率。方法考察不同溶剂、不同提取时间及溶剂用量改变对栀子苷、盐酸小檗碱和黄芩苷提取含量影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结果提取条件为250倍量75%乙醇超声处理15 m in即可同时有效提取复方中3种成分。配方颗粒组方汤剂栀子苷、盐酸小檗碱、黄芩苷平均提取率依次约为传统汤剂相应成分平均提取率的70%,145%及123%。结论优选得到的提取方法简便易行,稳定性好。测定结果可客观反应该方两种汤剂3种成分提取率。  相似文献   

6.
黄连解毒凝胶的定量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建立黄连解毒凝胶的定量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栀子苷、盐酸小檗碱、黄芩苷进行含量测定;均采用luna C18(4.6 mm×250 mm,5 μm)色谱柱;栀子甘流动相乙腈-水(13 ∶87);盐酸小檗碱流动相乙腈-0.1MK2HPO4(30 ∶70)水溶液;黄芩苷流动相甲醇-水-磷酸(47 ∶53 ∶0.2)。 结果: 黄连解毒凝胶中栀子苷平均含量不少于0.4%,平均回收率97.21%,RSD 1.5%;盐酸小檗碱平均含量不低于1.2%,平均加样回收率99.11%,RSD 2.45%;黄芩苷平均含量不低于黄芩苷含量不低于1.40%,平均加样回收率98.74%,RSD 1.60%。 结论 :该质量标准可较好控制黄连解毒凝胶质量。  相似文献   

7.
《新中医》2016,(8)
目的:观察葛根芩连汤合煎、分煎及共煎对其有效化学成分的影响。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检测合煎、分煎及共煎提取下葛根芩连汤有效化学成分包括葛根素、黄芩苷、盐酸小檗碱、盐酸巴马汀含量的变化。结果:分煎剂中葛根素、黄芩苷、盐酸小檗碱、盐酸巴马汀平均百分含量为1.93%、0.60%、0.14%、0.07%,明显高于合煎剂及共煎剂,合煎剂与共煎剂中葛根素、黄芩苷、盐酸小檗碱、盐酸巴马汀平均含量差别较小。结论:葛根芩连汤分煎剂中有效化学元素(葛根素、黄芩苷、盐酸小檗碱、盐酸巴马汀)含量较高,比合煎、共煎质量更优,合煎与共煎质量相当。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胃康宁颗粒中指标成分表小檗碱、黄连碱、盐酸巴马汀、盐酸小檗碱和黄芩苷的含量测定方法,为胃康宁颗粒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HPLC,色谱柱Agilent Eclipse Plus C18为(4.6 mm×250 mm,5μm)。黄连生物碱流动相为乙腈-0.05 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50∶50,每100 mL中加十二烷基硫酸钠0.4g,再以磷酸调节pH值为4.0),检测波长为345nm;黄芩苷流动相为乙腈-0.2%磷酸(21∶79),检测波长为280nm。结果黄连生物碱及黄芩苷测定均无阴性干扰,表小檗碱、黄连碱、盐酸巴马汀、盐酸小檗碱及黄芩苷的进样量分别在0.005 26~0.211μg(r=0.999 6)、0.005 37~0.215μg(r=1)、0.005 55~0.222μg(r=1)、0.028 06~1.123μg(r=1)、0.096 5~1.930μg(r=0.999 8)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精密度、稳定性均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7.63%(RSD=2.32%)、99.05%(RSD=2.21%)、97.66%(RSD=1.94%)、101.50%(RSD=1.92%)、100.31%(RSD=1.12%)。结论本方法准确、稳定、重复性好,可用于胃康宁颗粒中表小檗碱、黄连碱、盐酸巴马汀、盐酸小檗碱和黄芩苷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9.
王晓军 《新中医》2016,48(8):218-219
目的:观察葛根芩连汤合煎、分煎及共煎对其有效化学成分的影响。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检测合煎、分煎及共煎提取下葛根芩连汤有效化学成分包括葛根素、黄芩苷、盐酸小檗碱、盐酸巴马汀含量的变化。结果:分煎剂中葛根素、黄芩苷、盐酸小檗碱、盐酸巴马汀平均百分含量为1.93%、0.60%、0.14%、0.07%,明显高于合煎剂及共煎剂,合煎剂与共煎剂中葛根素、黄芩苷、盐酸小檗碱、盐酸巴马汀平均含量差别较小。结论:葛根芩连汤分煎剂中有效化学元素(葛根素、黄芩苷、盐酸小檗碱、盐酸巴马汀)含量较高,比合煎、共煎质量更优,合煎与共煎质量相当。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0.
目的筛选芩连抗病毒胶囊醇提和水提最佳工艺。方法采用正交实验法对芩连抗病毒胶囊提取工艺进行考察,分别以组方中的黄芩苷和盐酸小檗碱的含量为指标进行测定。结果醇提工艺以10倍量70%的乙醇提取3次,1 h/次;水提工艺以10倍量水,煎煮2次,2 h/次所得到的黄芩苷和盐酸小檗碱的含量最高。结论此工艺对黄芩苷和盐酸小檗碱的提取率高,稳定性好,适合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1.
皮康冲剂制备工艺对成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不同制备工艺皮康冲剂中的盐酸小檗碱及黄芩甙含量,应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测定比较。结果表明:黄连单独处理,于制粒前加入黄芩等药煎煮的稠膏中制得的冲剂,盐酸小檗碱及黄芩甙含量为最高,分别为6.79%,5.30%;而黄芩、黄连等药合煎制得的皮康冲剂,盐酸小檗碱及黄芩甙含量为最低,分别为0.49%,3.19%。为皮康冲剂制备工艺优选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黄连解毒汤物质基准量值传递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李军鸽  赵莹  王永春  孟珈同  邱智东  唐秋竹 《中草药》2022,53(11):3348-3356
目的 阐明黄连解毒汤(Huanglian Jiedu Decoction,HJD)物质基准的关键质量属性,建立HJD物质基准指纹图谱并测定其中盐酸黄连碱、表小檗碱、盐酸巴马汀、盐酸小檗碱、盐酸药根碱、盐酸黄柏碱、黄芩苷、栀子苷含量及其转移率,为后期HJD的复方制剂研究奠定基础。方法 按古代工艺制备15批物质基准,测定出膏率,建立物质基准的HPLC指纹图谱并进行相似度评价,确定共有峰,同法测定物质基准中8种成分的含量,进行饮片到物质基准量值传递分析。结果 15批HJD物质基准平均出膏率为16.02%,指纹图谱共有18个共有峰,与对照指纹图谱的相似度均大于0.9;指认出8个色谱峰分别为盐酸黄连碱、表小檗碱、盐酸巴马汀、盐酸小檗碱、盐酸药根碱、盐酸黄柏碱、黄芩苷、栀子苷。各指标成分从饮片到物质基准的转移率分别为盐酸黄连碱0.61%~1.08%,表小檗碱0.14%~0.24%,盐酸巴马汀0.93%~1.52%,盐酸小檗碱4.09%~6.36%,盐酸药根碱0.81%~1.07%,盐酸黄柏碱0.78%~1.06%,黄芩苷7.45%~12.26%,栀子苷0.42%~2.82%。结论 指纹图谱结合出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测定黄芩苷-盐酸小檗碱复合物的平衡溶解度与油水分配系数,为相关制剂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建立HPLC分别测定盐酸小檗碱和黄芩苷含量,PntulipsTMBP-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0.2%磷酸水溶液(30∶70),检测波长230 nm,流速1 m L·min~(-1),柱温30℃。采用摇瓶法测定黄芩苷-盐酸小檗碱复合物在水、不同p H介质中的平衡溶解度;测定该复合物在正辛醇-水中的浓度并计算油水分配系数。结果:在p H 6.8~8.0的介质中,复合物中黄芩苷和盐酸小檗碱的溶解度与原药相比分别降低了50,2倍左右;复合物中黄芩苷和盐酸小檗碱的油水分配系数分别为0.109和0.399,分别较原药提高了2.37,4.69倍。结论:黄芩苷-盐酸小檗碱复合物的溶解度和油水分配系数与原药存在差异,可能会影响药物的体内行为和口服给药后的胃肠道吸收情况。  相似文献   

14.
黄连解毒汤用半仿生法提取药材组合方式的优选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选择半仿生法提取黄连解毒汤的最佳药材组合方式。方法 :以小檗碱、黄芩苷、栀子苷、总生物碱、总黄酮的含量、干浸膏得率及无水乙醇提取精制液的高效液相梯度洗脱总积分面积等为指标进行综合判定。结果与结论 :黄连解毒汤以黄连、黄柏与栀子合煎 ,黄芩单煎的提取方式为佳。  相似文献   

15.
目的:基于方证对应理论研究正常和脑缺血病理状态下黄连解毒汤中指标成分肠吸收情况的差异性,探讨临床对症治疗脑缺血疾病的合理性。方法:以黄连解毒汤中盐酸小檗碱、黄芩苷、栀子苷为检测指标,建立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考察不同浓度黄连解毒汤在正常和脑缺血大鼠的肠吸收情况。结果:与正常组比较,不同浓度黄连解毒汤中盐酸小檗碱、黄芩苷、栀子苷在脑缺血模型组大鼠不同肠段的肠吸收均有一定程度增加,其中盐酸小檗碱在十二指肠、空肠有显著性增加;黄芩苷在全部肠段的肠吸收均有显著性增加;栀子苷在空肠、回肠、结肠有显著性增加。结论:黄连解毒汤主要药效成分在脑缺血大鼠的肠道吸收情况优于正常组,为该复方临床对症治疗脑缺血疾病的合理性提供实验依据,体现了中医方证对应理论。  相似文献   

16.
《中成药》2020,(8)
目的探讨黄芩-黄连合煎液中络合物表征及其体外抗菌活性。方法以黄芩和黄连中代表性成分黄芩苷和盐酸小檗碱为模型,黄芩苷和盐酸小檗碱水中共热制得络合物,采用SEM、SEM-EDS和IR对络合物进行表征;以其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的抑制作用研究其抑菌活性。结果黄芩苷和盐酸小檗碱水中共热后所得络合物的物质形态、表面元素和官能团在反应中均发生了变化。黄芩苷、盐酸小檗碱和络合物三者的体外抗菌活性,盐酸小檗碱最强,络合物较黄芩苷有显著性优势。结论芩连沉淀性配伍的主要产物形成于有效成分间的相互作用,且络合物具有明显的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17.
三黄泻心汤药效组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三黄泻心汤其泻火解毒的药效组分,为药效组分中药的发现和中药药效组分质量评价方法的建立提供科学数据.方法:依据经方的制剂方法制备样品,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测定生物碱类-黄酮类-蒽醌类药效组分的含量.结果:测定了16种药效组分:盐酸药根碱-盐酸表小檗碱-盐酸黄连碱-盐酸巴马汀-盐酸小檗碱-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番泻苷A-番泻苷B-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其含量依次为1.80%,5.40%,7.70%,4.50%,18.80%, 47.80%,9.40%, 3.60%,1.10%,0.42%, 3.54%,0.07%,0.11%,0.37%,0.11%,0.03%.结论:三黄泻心汤泻火解毒16种药效组分的含量为104.75% (mg·g-1),16种药效组分比例是56∶ 163∶ 232∶ 136∶ 571∶ 1448∶ 283∶110∶32∶ 107∶ 13∶2∶3∶ 11∶3∶1(盐酸药根碱-盐酸表小檗碱-盐酸黄连碱-盐酸巴马汀-盐酸小檗碱-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番泻苷A-番泻苷B-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泻心汤中黄连碱、小檗碱、巴马汀、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和汉黄芩素含量的方法,并探索配伍对各成分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C18柱,流动相:甲醇-2%甲酸水溶液(0.1%三乙胺)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柱温:40℃;检测波长:346 nm;不同配伍之间的差异采用SPSS软件进行方差分析。结果建立了同时测定生物碱和黄酮类成分含量的方法,这7个成分在一定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高、中、低质量浓度加样回收率稳定。与单味黄连、黄芩相比,复方中7个成分含量均降低。大黄使黄连碱、小檗碱、巴马汀、黄芩苷和汉黄芩苷含量降低,使黄芩素和汉黄芩素含量增加;黄连使黄芩素和汉黄芩素的含量降低,使汉黄芩苷含量增加,对黄芩苷影响不大;黄芩使黄连碱、小檗碱和巴马汀的含量降低。结论本法准确可靠,重现性好,结果稳定,适合于泻心汤中生物碱和黄酮类成分的分析。不同配伍对各成分含量有影响,其影响非常复杂。  相似文献   

19.
用均匀设计优选黄连解毒汤的半仿生提取法工艺条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连解毒汤由黄连、黄芩、黄柏、栀子组成。为对其进行剂改研究,根据半仿生提取法理论(简称SBE法) [1] ,以小檗碱、黄芩苷、栀子苷、总生物碱、总黄酮、干浸膏为指标,用均匀设计法优选其SBE法工艺条件。1 仪器与药品CS 930型薄层扫描仪(日本岛津) ;72 1 10 0型分光光度计(上海第三分析仪器厂)。黄连、黄芩、黄柏、栀子均经张兆旺鉴定。盐酸小檗碱、黄芩苷、栀子苷、芦丁对照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 ;试剂均为AR。2 实验设....  相似文献   

20.
三黄泻心汤主要药效成分的含量表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奕  许旭 《中国中药杂志》2006,31(5):383-385
目的:研究三黄泻心汤煎液(混悬液)中3种主要药效成分黄芩苷、小檗碱和大黄酸的含量与存在形式。方法:用HPLC测定三黄泻心汤、其拆方配伍及单方煎液中3种成分黄芩苷、小檗碱和大黄酸的含量。结果:在得到的200 mL三黄泻心汤中含黄芩苷1 211 mg,小檗碱276 mg,大黄酸25 mg。尽管黄连中的生物碱与黄芩苷和大黄蒽醌会产生沉淀,但黄芩与黄连之间没有显著影响煎出液中的含量,黄芩能明显促进大黄酸的煎出,黄连与大黄之间则存在很强的抑制煎出的作用。结论:酸性成分与碱性成分之间,酸性成分与酸性成分之间都存在相互影响煎出的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