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我去瑞士留学时在学校附近租了一个房子,房东克里斯蒂娜是一位独身老太太,退休前在一所中学当教师。瑞士的退休养老金是很丰厚的,足以让她在晚年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但令我不解的是,她居然找了一份"工作"——照顾一位87岁高龄的独居老人。我问她,是不是因为钱才去工作的?她的回答让我十分意外——我去工作并不是为了钱,而是把我的时间存进"时间银行",等到我老得不能动了,就可以支取了。第一次听说"时间银行"这个概念,我按捺不住心中的好奇,不断向房东追问。  相似文献   

2.
正那些渴望退休后重返工作岗位的人,或者做兼职工作的人,并不仅仅是为了钱,而是为了生活有目标、有意义。以下是三个美国退休老人"退而不休"的故事。卡罗琳·布什:我希望一直工作到生命的终点从表面上看起来,卡罗琳·布什的生活很不错,这位半退休的69岁的心理治疗师在2012年时,关闭了她在科罗拉多州的办公室,应做财务顾问的男友  相似文献   

3.
娶了个"抠"妻,婚后方知她的"厉害"。我举一个例子,有一次,她拿出一毛钱派我去打酱油(那时价格便宜),我知道附近的小食杂店是一毛二500克,便说钱不够。她说,去街上大副食店,一毛钱500克没错。我的天!小店离我家不到50米,大店则足有500米,就为省二分钱让我跑那么远!  相似文献   

4.
咨询故事一位66岁的退休女医师,在丈夫和女儿的陪同下来到我的心理咨询室。还没等丈夫和女儿开口,这位退休女医师便滔滔不绝地述说起来。足足半个小时的讲述虽然杂乱无章,断断续续,但我还是听出了一个较为完整的故事。退休前,她在市医院是一个医术很不错的外科医师,不仅工作认真、为人正直、爱打抱不平,而且外貌也好,很受同行们嫉妒。退休以后,她经常在丈夫和女儿面前翻来覆去地旧事重提,希望得到家人的支持。丈夫和女儿都不愿听那些"陈芝麻烂谷子",都说她得了心理疾病。她说自己从医30年,得病自己还会不知道吗,分明是家人专门和她作对。所以,她便拉丈夫及女儿一同来看心理师,让我帮她分析分析,评一评到底谁是谁非。  相似文献   

5.
我不知道这样做对不对,总之我只知道我恨她,恨入骨髓。三年前,她凭着妖媚的姿色破坏了我美好的家庭,让我的老公身败名裂地跟着她,让我只有4岁大的孩子和我相依为命。当时我苦口婆心地去劝她,愿意给她一笔钱,希望她不要再纠缠我们。她说他爱的是我老公的人,不是我老公的钱,还说要和我拼到底。后来我才知道,她外面还养了个小白脸,她根本不爱我老公,只是一味地败光他的钱。可那个负心男人压根听不进去我的话,被那个女人迷了心智。  相似文献   

6.
前些天,我在小区门口碰到一个邻居从外面回来,她手里提着在医院拍的片子。知道我退休前是外科大夫,先是寒暄了几句,然后一脸愁云地问:“钱老师,我这都不知道该去检查什么了,头晕半年多了,最近才有点时间,就赶紧去医院检查,这是刚拍的脑CT片子,医生说一切正常,您看我该去哪个科再查一下?”  相似文献   

7.
我结婚后,64岁的母亲便加入了"空巢老人"的行列.最近母亲特别"黏人",只要我一回家,她就拉住我的手说个不停.我要走时,她就失落得像个孩子,还会天天给我打电话,甚至跑到我的单位找我.有时我不耐烦了说她几句,她就吃不下饭,还经常出现头晕、胸闷、心慌、呼吸急促等紧张性反应.带她去看心理医生,被诊断为分离性焦虑. 病情分析:分离性焦虑原本多发于学龄期儿童,表现为与所依恋的亲人分离时不安、焦躁.但老人患分离性焦虑的比例正逐年递增,原因有三:一是随着年龄增大,躯体疾病增加,让他们更渴望儿女的关怀和照顾;二是年轻人工作压力大,没时间与老人交流,容易让老人有被忽视的感觉;三是不少退休老人心理落差大,增加了对家庭的依赖.  相似文献   

8.
<正>我的一位忘年交同事,近日一个午间和我闲聊,哭诉了一件让她头痛和无奈的事儿。她有一个女儿,年龄近三十岁,属漂亮类型的女孩,身高、身材、体形都较标致。可她偏用流行标准或依照明星的五官来衡量自己的外表,故而盲目地做过多次整形外科手术,花了不少钱。不仅伤残了自己的身体,并为此失掉了工作。可她仍不死心,奢望把自己变得更完美,更符合时尚,陷入了"美丽误区"而不能自拔。  相似文献   

9.
遇到好医生     
正从医院退休以后,开始以一种普通市民的眼光去看事物,不再只站在医院的角度看问题,凡事更客观也更理性。前些天去女儿工作的一个县城居住,因为女儿要生二孩了。当时她要在这么个小地方生孩子让我很恼火,我认为在这样一个基层医院生孩子的决定是一件不靠谱的事情。然而,我的这些想法被一位基层医生改变了。女儿说单位有很多的女同事都是在一家名不经传的中医院生  相似文献   

10.
采撷在金秋     
正"退休并非人生的终点,它是又一个起跑线"。很老套的一句话,用在闫老师身上再贴切不过。闫书琴,1938年生人,退休前是中科院计算机所高工,之后进入联想集团,退休之后的生活精彩纷呈,学画、种地,老有所为,这是我见到闫老师之前,对她的所有了解。我是在天气刚刚变热的时候见到她的。她是一位普通的老人,衣着普通,发型普通,却又总觉得哪里不一样。回来之后想了很久找到了答案,是眼睛,老年人不常有的很亮的眼睛,眼神满是热情、憧憬和探索,让  相似文献   

11.
正于姐的退休生活是从50岁开始的。她虽然是企业普通员工,但是退休生活却过得潇潇洒洒。我请教她"是如何给自己一个漂亮转身?"她笑了,送我三句"真经"。第一句:常让烦恼拐个弯于姐退休金不多,而且家庭经济负担重,没有车没有大房子。刚退休时,她怎么也快乐不起来,老同事约她出去玩,她也没有心情。时间不长,疾病就来找她了。这个时候,于姐有些醒悟了,得改变一下,  相似文献   

12.
吴惠琍 《大众医学》2009,(10):79-79
苏女士是一位在外企工作的白领女性,平时工作紧张,还要照顾一个3岁的孩子。前段时间,她患了皮肤病,没时间去医院看病,就在单位附近的药店买了外用皮肤药。可是,让她没有想到的是,用药后,症状不仅没有好转,反而越来越重。不得巳,她只好去医院皮肤科就诊,医生检查后.初步确诊为湿疹。  相似文献   

13.
正有一次我去外地旅游,回来时给婆婆买了一条丝巾。婆婆看到后,眉开眼笑,连连说:"真好看!真好看!"看得出来,婆婆非常喜欢我给她买的丝巾。我曾经习惯给婆婆一些钱,因为不了解她的喜好,想让她喜欢什么就自己买什么。可我发现,无论给婆婆多少钱,带给她的快乐都不  相似文献   

14.
刘颂 《保健医苑》2021,(12):26-28
生命的延长、老年健康水平的大幅提高,既是现代科技送给我们每一个人最美妙的礼物,同时也向每一位老年人提出了一个十分严肃的人生问题——"您准备怎样度过老年?"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先算一笔账,假设一个人60岁退休,活到80岁,退休后的生活时间为20年.假设他20岁参加工作,除去节假日每年工作310天,每天工作8小时,到60岁退休,总计工作时间99200小时,折合11.32年,这个时间远远短于退休后的生活时间(20年).所以,西方老年研究者比尔·凯斯说"生活从60岁开始",文学家萧伯纳说"60岁以后,才是真正的人生",哲学家黑格尔说"智慧的猫头鹰,总是在黄昏起飞".  相似文献   

15.
我的邻居周阿姨曾是一位中学校长,退休后主动到社区工作,而且不领工资。她今年67岁,身体很好,很少生病,而且满面春风,体态匀称,看上去也就50来岁的样子。熟悉她的人都知道她爱踢毽子,一有空就在院子里踢几下,她常对人说,她的健康是踢出来的。  相似文献   

16.
亨利·海勃不久前写了一本书,书名是《白宫第一家庭食谱》,里面既有食谱,也有许多关于“第一家庭”的掌故。海勃从16岁起开始在瑞士的达屋斯市当厨子,以后又在几家瑞士旅馆中工作过,后来听说能在加拿大赚钱,就去了那里,最后才转到美国来。他最近刚刚退休,退休前...  相似文献   

17.
正我今年67岁,退休以后住进了女儿家。经历了"一场磨练"之后,在"讨人嫌"中找到了问题的症结,积极调整心态,由开始的"不受待见",到现在的"全家喜欢",与女儿女婿"友好相处",目前已做好了"迎接宝宝"当姥姥的准备。"絮絮叨叨"不如"少说多做"我老伴儿走得早,唯一的一个女儿大学毕业后留在外地一家大公司做营销。她结婚以后,我搬过去和她一起住。有许多时候,我想了解了解她的工作情况,可是她回答我却是冷冰冰的:"别操心!"女婿不在家的时候,我向她打听"你们准备什么时候让我当姥姥?"她的回答还是三个字:"别操心!"  相似文献   

18.
我们的"温度"不和谐一位赵女士来信,讲述了她的婚姻苦恼,她说她的丈夫不爱她了,她能感觉得到,可她丈夫却不肯承认。我和丈夫结婚已经12年了。结婚以前,只要我想逛商店,他无论多忙总是尽可能抽出时间陪我一起去;但结婚后,他宁愿呆在家里看球赛也不愿陪我外出。婚前婚后丈夫这种变化让我非常委屈,我甚至怀疑丈夫是不是为了将我"骗"到手,才在婚前甜言蜜语的,一旦骗到手后,就如此不在乎  相似文献   

19.
李秀珍 《长寿》2005,(3):24-24
我今年73岁,退休前在一所中学任教。退休后我又从事家庭教育工作,曾在多所家庭学校授课。回想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一门心思扑在工作上,穿着非常随便,上班时只有两件灰色罩衣,还是我妈妈用手缝制的,样式就甭提了,很老,是大襟式的。记得好像是1961年秋天,我以教导主任的身份去接待一位新教师,  相似文献   

20.
临近春节的时候,我们去慰问一位退休多年且住在乡下的老领导。 据说她在位时,为人正直,作风泼辣,但十分疼爱和关心他人,深得众人的爱戴。 小时候她家比较贫穷,而她丈夫家虽在山村却很富裕,两家父母自小就为他们联姻,让他俩一同去上学。结果,丈夫由于学习成绩不好半途而废,她则考上中专并就了业。工作后,很多人都认为她嫁个山村农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