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对一起疑似食物中毒事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和病原菌检验以确定致病因子。方法对患者呕吐物、肛拭子、剩余食物以及厨房用具进行实验检测。结果中毒场所、中毒餐次、中毒食品与发病在流行病学上存在强关联,采集的病人吐泻物和剩余食物中4件样品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且肠毒素检测均为阳性。结论该起食物中毒事件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污染肉圆食品所致。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本市某大学食堂发生食物中毒事件的致病菌,分析蜡样芽胞杆菌引起食物中毒的原因,为预防该类食物中毒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本市某大学食堂中毒者的剩余食物、呕吐物、大便(或肛拭子),带回实验室进行细菌检测。结果:在本研究收集的5份剩余食物中有4份食物被检出蜡样芽胞杆菌,且其菌落数均不小于110/g。在本组中毒者的粪便、呕吐物和剩余食物中均未检出金黄色葡萄杆菌等其他肠道杆菌。结论:此次中毒是由蜡样芽胞杆菌感染引起的食物中毒。学校的餐饮食堂应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增强从业人员的卫生意识,加大相关法制管理和执法力度,积极预防学校集体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一起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查找原因,为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生活饮用水2份,患者呕吐物4份,剩菜(豆角茄子肉)2份,剩米饭2份(冰箱),肛拭子6份.检验依据<食品卫生微生物检验>GB/T4789-2010进行检测.结果:在4份病人的肛拭子、1份呕吐物、1份剩菜中检出都柏林沙门氏菌.结论:都柏林沙门氏菌是引起本次食物中毒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目的 2011年6月3日本溪一幼儿园发生食物中毒事件,共有25名幼儿、6名老师发病,均与食用芸豆(俗称一点红芸豆)有关,为了快速准确查明中毒原因,以预防发生类似食物中毒,本实验室应用微量凝集法对幼儿园留样炖芸豆,炒芸豆丝,患者呕吐物进行红细胞凝集素含量检测.方法 在实验室检测过程中,应用了微量凝集检测红细胞凝集素的方法,并与相关性对照试验进行比较.结果在剩余炖芸豆,炒芸豆丝样品,5份呕吐物中均检出大量红细胞凝集素,而加热彻低的对照物中未检出.结论 本起食物中毒的原因是食用芸豆(一点红)未经彻底加热,加工方式不当,毒素未被彻底破坏造成;结论微量凝集检测红细胞凝集素方法,在菜豆食物中毒事件检测实际应用中快捷、准确、方便、实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一起学校食物中毒事件的调查处理过程的阐述及由此引发的思考,与同行共勉。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与实验室检验结果及患者临床症状相结合的综合分析方法。结果94名就餐者中有64名发病,且均有食用豆角炒肉史,实验室对剩余部分豆角及患者呕吐物进行常见的几种有机磷农药残留物及微生物学检验,结果均为阴性。结论本起中毒事件为一起由豆角中皂甙等毒素未被破坏而引起的食物中毒。为防止类似中毒事件再次发生,建议尽快将HACCP系统广泛应用于学校食堂管理中。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一起疑似蚕蛹食物中毒事件的原因,为今后采取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流行病学和现场卫生学调查方法对个案逐一调查,采集病人呕吐物及进餐剩余食物进行实验室检测。结果病人中毒临床表现主要以头晕、全身乏力、四肢麻木、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为主,根据聚餐食谱排查筛选分析,认为蚕蛹为可疑食物。病人呕吐物及进餐剩余食物样品实验室检验未检出肠道致病菌和有机磷农药。结论经流行病学调查,结合病人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结果,认为本起食物中毒为疑似蚕蛹所致。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疑似肉毒中毒事件进行调查分析,为预防此类食物中毒提供借鉴。方法采集病人呕吐物、血清及风干肉样品进行肉毒实验检测。结果样品经抗毒诊断,结果阳性,结合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病人临床症状以及临床治疗情况,判定该事件为肉毒食物中毒。结论牧区牧民有食用生肉或风干肉等不良生活习惯,容易发生肉毒中毒事件。应大力开展肉毒中毒防控知识全民宣传教育活动,提高群众卫生防病意识。  相似文献   

8.
王浩  范珂 《中原医刊》1996,23(10):24-25
本文报导了1996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两起菜豆角集体中毒事件共175例.均因在单位食堂就餐时食用了未加工熟透的菜豆角,集体发病。潜伏期1~6小时,以恶心、呕吐、腹泻、腹痛为主要临床表现。菜豆角内主要含有两种毒素,分别为有凝血作用的豆素,和对粘膜有强烈刺激性并能破坏红细胞的皂素。患者呕吐物中均可测到有生物活性的豆素和皂素。病程较短,平均约1天,预后较好。治疗措施主要为对症处理及支持疗法。菜豆角煮沸约10分钟后再加工食用是预防其中毒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可疑金黄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事件病原学检测,传统的分离培养与荧光PCR检测方法的方法比较。方法:本实验采用国家标准方法对食物中毒标本进行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培养,并对食物中毒标本及分离的阳性菌株作肠毒素定性测定;用荧光PCR(FQ-PCR)方法对可疑食品及患者呕吐物标本进行金黄色葡萄球菌快速检测。结果:用国标方法,9份呕吐物标本中7份分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阳性率77.78%,荧光PCR快速法检测相同标本,9份呕吐物均呈阳性,阳性率100%,食品卤香干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8个阳性菌株C型肠毒素检出率100%。结论:该中毒确诊为金黄色葡萄球菌C型肠毒素中毒,中毒食品为卤香干。荧光PCR检测法快速、灵敏,尤其适用于药后患者标本及已加热杀菌的可疑中毒食品的检测,作为初筛、辅助诊断手段,在食物中毒病原检测中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一起食物中毒的采集样本进行相关微生物学检验,确定引起食物中毒的病原菌,为食物中毒的处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及临床表现,选择疑似的病原菌,依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检验》,对采集的样品进行病原菌分离与鉴定。结果从采集的2份剩余食物中检出鼠伤寒沙门氏菌,2位患者恢复期血清比急性期血清中的鼠伤寒沙门氏菌抗体水平有4倍以上的增高。结论该次食物中毒由鼠伤寒沙门氏菌污染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