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王久君  崔立 《智慧健康》2023,(4):171-175
目的 探讨糖尿病便秘患者肛门直肠动力与感觉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糖尿病便秘组42例,功能性便秘组40例,健康对照组40例。其中糖尿病组根据性别、年龄、病程、排便次数及伴随症状进一步分组。经肛门直肠测压检查,比较各组动力及感觉参数的差异。结果 糖尿病便秘组直肠静息压、直肠压力增加及收缩括约肌压力变化低于对照组(P<0.05)。两便秘组肛管静息压、初始感觉阈值、有便意阈值、排便窘迫阈值及最大耐受容量高于对照组(P<0.05)。老年及长病程糖尿病便秘组直肠感觉指标增高(P<0.05)。伴排便不尽感的糖尿病便秘组有便意阈值,且其最大耐受容量低于无排便不尽感组(P<0.05)。排便费力糖尿病便秘组直肠静息压及直肠压力增加低于无排便费力组(P<0.05)。结论 糖尿病及功能性便秘患者均存在直肠动力及感觉障碍,其中老年、长病程及排便不尽感是糖尿病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相遇是缘     
正人生的回味里,最美是微笑,而更美好的事,是爱人因你而微笑,同时带来灿烂的世界。佛说:"这一世所有的相遇,都是上一世的重逢。"爱了,是续写上一世的故事;恨了,是了却前尘旧怨。人之一生,半世花开,半世秋凉,总有些相遇,秋凉顷刻春光。著名作家张爱玲曾说:"我一直在寻找那种感觉,那种在寒冷日子里,牵起一双温暖的手,踏实向前走  相似文献   

3.
养身以戒恼怒为本,这是曾国藩的个中体味。养身即养怡也。对一个人来讲,养身最重要的还是内在素质的养怡,这是个很有层次的内涵。曹孟德在《龟虽寿》诗中说:"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这是身心和涵养的总和,决非仅长寿而矣。养身之本在于戒恼怒。恼,恨也;怒,犹愤也。心有所恨,意在必愤,这是人的感情  相似文献   

4.
一年一度的新春佳节快到了,这是个人人昂首期盼,个个满怀希望的日子。在这个天天忙碌的时代,节日就像旅途中的驿站、生活中的港湾一样深受人们的欢迎。"节"是什么?按古人的本意,节是指竹子的竹节,不但意含节节高升,更是一种有止有行,有聚有散,有快有慢的自然哲学。生活中,节日又是走亲访友、家庭团聚、休闲娱乐的好日子。一个"节"  相似文献   

5.
生活中许多人有便秘的习惯,但他们很少重视,而且认为是难言之隐,不愿就医。便秘是多种疾病引起的一个症状,表现为大便量少、太硬和排便困难,或合并一些特殊情况,如长时间用力排便、直肠坠胀感、排便不尽感,甚至用手法帮助排便;在不用泻药的情况下,7天内自发排空粪便不超过2次或长时间无便意。便秘  相似文献   

6.
便秘是大便秘结不通、排便时间延长或有便意而排便困难的一种病症。便秘的一般表现是大便次数减少,经常三五日或六七日,甚至更久,才得大便一次。或者虽然次数不减,但是粪质干燥坚硬,排出困难。也有少数病人,时有便意,大便并不十分干硬,但排出不尽,或临厕努挣乏力,不能顺利排出。一部分病人,除了大便秘结之外,没有其他不舒服的地方。而在另一部分病  相似文献   

7.
《rrjk》2017,(19)
<正>水乃生命之源,我们经常听到人们说:哪里有水,哪里就有生命;多饮水,饮出健康来……但对于有肾病特别是已经透析无尿的患者朋友,"水"真是让人又爱又恨!为什么呢?就让我们从体内水多了的危害说起吧。正常人体会自然地保持体内的水平衡,也就是每天进入人体的水和排出去的水基本平衡。在这个平衡过程里,有"人体下水道"之称的泌尿系统发挥了最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是喝水多了相  相似文献   

8.
"意和"志"都是名词,是心理活动"忆"的结果. 中医经典《灵枢·本神》说:"心有所亿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简单地说,"忆"就是思考,忆的结果是"意". "意",是出生以后人为训练培养出来的意识、思维、思想.古人将意归于"后天之本"脾,认为"脾藏意". 被保存的记忆是"志",比如永志不忘、日志等等.古人认为"肾藏志",这和肾主骨生髓、脑为髓海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9.
我国南朝时梁人江淹作过一篇《恨赋》,文辞清丽,格调低沉,历述古人"伏恨而死"的几种不同情况,对历史上遭遇不幸的人寄予同情。可见"恨"足以致人死地,算得上是一种"致命之病"了。《黄帝内经》也有言在先,"百病气中生,怒则气裂,忧则气凝,喜则气通"。不难看出,人们的喜、怒、哀、乐等诸种心绪状态对自  相似文献   

10.
日子越过东西就越多,家里怎么收拾也感觉不整齐,尤其是一些小玩儿意,收纳困难,找起来更困难。这里有一些“资深”主妇总结的治家妙招,不仅实用,而且还很经济实惠。  相似文献   

11.
男女情书,古今中外有之,但是以中药名入情书,却是我国古人的一大创造,读来情趣别具,奇妙无比。早在明代,作家冯梦龙的《桂枝儿》一书将情书全部嵌入了中药名:“你说我,负了心,无凭枳实,激得我蹬穿了地骨皮,愿对威灵仙发下盟誓。细辛将奴想,厚朴你自知,莫把我情书也当作破故纸。”“想人参最是离别恨,只为甘草口甜甜的哄到如今。黄连心苦苦里为伊耽闷,白芷儿写不尽离情字,嘱咐使君子,切莫作负恩人。如果是半夏当时也,我情愿对着天南星彻底地等。”……清代褚人获他编的《坚瓠集》中载有两封苏州詹氏夫妇的两地情书,亦通篇皆用药名。其妻给丈…  相似文献   

12.
<正>中医理论对人的生命有着深刻的认识,如能明了,会对生命、对养生有更深刻的认识。在此,笔者借《黄帝内经》中的理论,解读一下人体的生命周期和生殖周期,供您参考。生命讲周期有定数在《素问·上古天真论》中有一句话说"帝曰:人年老而无子者,材力尽邪,将天数然也",用来解释人"衰老"的原因。此处,"材力尽邪"当然不是没钱了,那是指人体生、长、化、收、藏的物质基础消耗殆尽了吗?"将天数然也"是指天数决定的意  相似文献   

13.
罗斌 《健康》2012,(9):11-11
A什么是健康老年人健康老年人应具备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两部分,具体可用"五快"和"三良好"来衡量。"五快"是指:一、吃得快:食欲良好,不挑食,能很快吃完一顿饭。二、便得快:有便意时,能很快排泄完,且无不适感觉。三、睡得快:上床后能很快入睡,且睡眠质量好,睡醒后头脑清醒,精神饱满。四、说得快:思维敏捷,口齿伶俐。  相似文献   

14.
健康与幸福     
街头巷尾常有人议论:健康就是幸福。也有人说:人活着就是幸福。维护健康有一种内在的动力,即人体健康原动力,其强弱程度决定人体是处于健康状态、亚健康状态还是疾病状态。影响人体健康原动力的因素很多,概括起来是5句话20个字:心情乐开;饮食合理;睡眠充足:运动适度;排泄畅通。心情乐开:修心养性,保持心态平衡,不急躁、不生气、不计个人得失、无怨无悔、无恨无仇、多善好乐、悠悠自在。当然人生总有矛盾和情绪  相似文献   

15.
郑子语 《健康天地》2011,(11):70-71
<正>飞涨的物价,已成为普通老百姓的心头大恨,农副产品的上涨尤其让人揪心。"蒜你狠"、"豆你玩"、"苹什么"、"糖高宗"、"腐不起"……这是2010年一组非常具有中国特色的词汇,很是让人"解恨"。现在,这个系列词汇单上又有了新名词:找你茶。茶也贵得让人"高山仰止"了?先让我们晒一晒贵茶。  相似文献   

16.
正吕曰:"所谓内观之理,可得闻乎?"钟曰:"内观、坐忘、存想之法,先贤后圣有取者、有不敢者。虑其心猿意马,无所停留。恐因物而丧志,而无中立象。使耳不闻而目不见,心不狂而意不乱。存想事物,而内观坐忘,不可无矣。奈何少学无知之徒,不知交会之时,又不晓行持之法,但望存想而成功。意内成丹,想中取药。鼻抽口咽,望有形之日月,无为之天地,留止腹中,可谓儿戏。所以达士奇人,  相似文献   

17.
不久前的一天,一位当年在一起下乡插队的老同学不期而至,找到我这个当医生的家里,很苦恼地告诉我:他近一时期来,常感腰部、会阴、睾丸处疼痛不适,排尿次数增多,有尿不尽感,特别是尿道口经常流出白色分泌物,还频频遗精。妻子乱猜疑,说他得的是“性病”,他怎么辩白,也不能释疑。他想去医院检查,又怕引起误会,许多日子以来十分焦虑,彻夜失眠。他急切地问我:“我究竟是得了什么病?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18.
陈玉其 《健康》2014,(4):77-77
马小姐今年27岁,长得楚楚动人,是一家五星级酒店的前台服务员。今年3月份她发现小便时有烧灼感,并伴有刺痛,总是尿不尽。而且小便说来就来,一有便意就得赶紧去蹲厕所,  相似文献   

19.
《长寿》1996,(4)
人生苦短,人的生命随着岁月的延伸与消逝,概括起来只有三天——昨天今天明天。 昨天的日子已如河水流淌过去,或迂回曲折,或奔腾跳跃。昨天曾经有过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都已成过眼烟云,飘得无影无踪了。我对昨天的经历记忆犹新,但我不去追忆以往,不为爱沾沾自喜,不为恨耿耿于怀,不为悲凄凄戚戚。步入晚年的心境平和从容,“淡泊而明志,宁静而致远”,我知道前面已无太多风景,哪有  相似文献   

20.
在学校里常常有这样一些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不想也不喜欢学习,对学习有厌倦、厌恶甚至逃避的现象,他们对学习有一种说不出来的苦闷。学习时情绪消极,提不起精神,作业拖拉,敷衍了事,伴随学习效率降低,作业错误率高,对学习目的不明确,上课不认真听课,课后不完成作业,怕考试,甚至有恨书本、恨老师、恨学校的状况,还有部分学生一提到学习就心烦意乱,焦躁不安,或恶心、头昏、脾气暴躁,甚至歇斯底里,有的还出现品德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