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清代医家王士雄(1808~1867),字孟英,著有《归砚录》、《王氏医案》和,《霍乱论》等,其中对于诊治急症尤有丰富经验。今归纳、总结于下,俾有助于今后中医治疗急症工作的开展。四诊合参洞察细谛急症起病急,变化快,症情重,医者必须认真、谨慎、果断,四诊合参。若惑于假象,迟疑不决,则祸必旋踵。王氏谓治病应“不惑外显之假象”,“必探其源,勿徒遏其流”。在四诊中,王氏尤注重于切诊、望诊,对诊脉、观舌、察神,积有丰富的经验,以脉舌辨寒热、分阴阳、别虚实、判生死。如诊吴某,脉左寸数疾,余皆软大,  相似文献   

2.
信宜市民间名医张铁文善用中医辨证论治杂病,对暑湿病邪所致之头晕证治有独到经验,现就该方面对其学术观点总结于下。  相似文献   

3.
将清代医家王士雄养阴治法归纳和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甘寒濡润以生津液,主要治疗肺胃津液耗伤;清热泻火以坚阴,主要治疗火热之邪伤津;咸寒滋养以育阴,主要治疗邪热深入下焦,灼伤肝肾之阴;疏瀹气机以布津,主要治疗气机郁滞不能布散津液。  相似文献   

4.
天人是相应的,自然界气候变化对人体产生影响,而人体对生活内外环境的变化会有不同的生理、病理反应.本文从多方面对“暑湿”进行新的诠释,提出有关“暑湿”的新观点,即“暑必兼湿”的季节致病的特性,不同地域空气的干燥度与湿润度对人类体质的影响,暑湿环境导致人体机能的紊乱、内环境的失调而产生疾病,暑湿环境下病原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引起外环境变化对人类身体的影响,人为因素亦与“暑湿”致病有关.  相似文献   

5.
胡铁城 《江苏中医》1993,14(8):26-26
  相似文献   

6.
1 暑湿阻遏卫阳初夏气温湿重,感其气者,形似感冒,头身困倦,或有鼻塞,形寒怕冷,甚至烈日高温仍引衣盖被,汗出不畅,口干不渴,舌苔薄白,脉濡而缓。此属湿邪阻遏于表,卫气不宣。治疗当取微微汗出,以轻清芳化透表为主。采用佩兰、豆卷、荷叶、薄荷、连翘、蔻仁、杏苡仁、桔梗等均获良效。例1 杨×,女,35岁,办事员。1989年  相似文献   

7.
胸痹是一种多发于中老年人,以胸部闷痛为主要表现的心系疾病。随着心系疾病的发病率日益增高,临床中可以观察到不少患者在“三伏天”病情反复甚至加重,出现如胸闷、气短等症。目前未有明确的暑湿胸痹的治疗指南参考,西医在此方面未有明确的治疗方案。姚魁武教授作为首都中青年名中医,在治疗胸痹方面经验丰富,疗效显著,在传承蒲辅周和薛伯寿恩师的学术基础上,结合自身临床经验,认为胸痹于“三伏天”发病,其本质为长夏暑湿致病,患者多内虚为本兼有外邪侵犯,治疗当根据五运六气、四时节气等因时制宜,临证时补虚不忘泻实,扶正以补肾为主,侧重理气化湿,常应用香薷饮、清暑益气汤等经典方剂,依据症状,谨守病机,常配伍应用祛暑化湿,理气健脾药物,固本祛邪,每获良效。该文将结合临床治疗暑湿胸痹的典型验案,对姚教授用药经验进行介绍,为暑湿胸痹的治疗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8.
成人风疹病毒性脑炎是风疹病毒感染的少见并发症,是一种累及神经系统的罕见病,目前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尚无特异治疗,西医以抗病毒、抗炎、增强免疫力等治疗为主。林培政教授以温病理论为指导,结合患者发病特点,辨病为暑湿病,辨证先后属暑湿弥漫三焦、困阻中下焦、暑湿伤气,分别以清暑化湿、宣通三焦,清暑化湿、健脾化湿消积,清暑化湿、培元和中为法,完全治愈1例成人风疹病毒性脑炎患者,无任何后遗症,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9.
王士雄     
王士雄,字孟英,幼字篯龙,晚字梦隐、梦影,号潜斋,别号半痴山人。浙江海宁人,曾祖父王学权,迁往杭州,遂成杭州人。约生于清嘉庆十三年(公元1808年),卒于清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享年60岁。王孟荚曾祖父,著《重庆堂随笔》,精于医学,祖父王国祥,父亲王升也均以医闻名。他生在这样的家庭,自然要秉承家技。特别是他自小体质虚弱,经年泄泻,动则鼻衄,牙齿也不坚固。在与疾病作斗争中,更感到医学的重要。十二岁时,父患温病,大便自利,日甚一日,诸医均以伤寒为治,施以柴葛升提之品,屡服不效,后又改施温补,病情反而加剧。垂危之际,遇名医浦上林断为温病,嘱其以大剂犀角、石膏、银花、花粉、生地  相似文献   

10.
对本症的一些认识暑湿流注是外科季节性的疾患,一般患发于夏秋之交,以7-9月最为多见,这是由于夏之暑热,长夏之湿,暑湿交蒸,蕴结而成。暑、湿均属“六气”之一,暑令酷热,湿令多湿,以及操作于烈日之下,坐卧于湿地,乘凉露卧、暑为寒束等,不论是天时气候的太过或失常,个人的不慎起居,均能罹致本症。内经云:“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所以本症虽然邪自外入,但与患者的抗病力减退是分不开的。“暑令多汗,其气必伤”,阳气外达,故其见症,局部色白似阴。从这一类症状,我们可以明确辨别外证的阴阳虚实,不能专恃局部的红白为准,应以四诊所得,从而综合分析归纳诊断出它的确切类型;所以本症虽  相似文献   

11.
12.
重症肺炎属中医学“风温肺热病”范畴,是因风热病邪犯肺,热壅肺气,肺失清肃而致发热、咳嗽、胸痛为主症的急性肺部炎性病变。因“热毒”贯穿本病起病、病极、恢复的整个过程,故根据“热毒”在不同时期的致病特点,将本病分为热毒犯肺期、热(毒)入心包期、(热)毒损肺络期,并针对每期不同病机,分别给予“截断扭转”“清心开窍,救逆固脱”“益气养阴,肺胃同治”的不同治法,为其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清代名医黄元御的“一气周流”理论深刻阐述了人体气机等升降出入以及与脏腑之间的关系。本文结合“一气周流”理论,认为心衰的病机为心肺壅滞,气机不畅;命门火衰,枢轴不利;土败湿盛,四象无序。心衰之病症状多变,虚实交杂,治病须求本,当恢复气机的升降,同时应注意顾护中气,使中气流而不滞,四维转而不息,方得其功。文章旨在探求心衰的病机,为心衰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暑湿流注”属急性脓疡,是临床上常见的外科疾患,以其每连串发于身体的各部,有如瓜藤的蔓延,故俗有“瓜藤流注”之名。本病以外感暑热邪毒为主要诱因,好发于夏秋之交,劳动农民为易发对象。由于栉风沐雨,和炎日蒸炙,风热暑湿蕴聚,内不得入于脏腑,外不得越于皮肤,营气不从,经络阻痹,四肢躯体都能患及。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析糖尿病足的证治规律。方法:通过查阅文献,总结治疗方法。结果:中医学对糖尿病足的治疗,以分期论治为经,以辨证论治为纬,既着眼于局部,又重视整体调节,疗效明显。结论:经纬论治法是治疗糖尿病足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6.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常表现为起病隐匿、病程迁延、关节症状反复发作等特征,具有六淫中“湿邪”致病的特点。湿邪与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及其病机演变密切相关,故在治疗上应以“从湿论治”的角度,外湿调和营卫,引湿外达;内湿标本兼顾,健脾和胃;同时针对湿邪病机演变,重视活血通络,冀获良效。  相似文献   

17.
手足综合征是肿瘤患者接受抗肿瘤药物治疗后出现的常见不良反应,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进展及生活质量。现代医学对于本病治疗效果有限,中医治疗手足综合征方法繁多,且临床效果确切。本文以“瘀”立论,从“阳虚寒凝致瘀”“热毒蕴结致瘀”“气血亏虚致瘀”3个方面探讨手足综合征发病病因病机及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分析高血压西医研究现状及高血压与风的关系,结合风的特点,认为高血压多重危险病理因素、发病机制及靶器官损害与风相关,指出风邪是高血压发生的首要危险因素,并联系风药之特点论证高血压从风论治的机理。  相似文献   

19.
从“脾胃之本”论治冠心病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冠心病以胸闷、胸痛、气急、心悸等为主症。属中医学之“胸痹”、“心悸”、“真心痛”等范畴。其发生是由于年老体衰,阴阳失调,脏腑功能虚损,尤其是后天之本——脾胃功能损伤失调,使中焦运化失健,气机升降失常,致痰浊、水湿内生,气滞血淤,胸阳不振,心脉痹阻而成胸痹等病。虽然临床医家对冠心病的治疗有多种论述,但笔者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体会到从脾胃入手治疗冠心病,疗效显著,每每应手。故脾胃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现就此探讨如下。1 从脾胃之本论治冠心病的理论依据中医学认为人体通过经络将五脏六腑、四肢九窍…  相似文献   

20.
笔者基于中医经典著作及现代研究论治肩周炎,文章从“经筋理论”探析肩周炎的生理病理及治疗原则和方法。肩周炎属于“经筋病”范畴,肩关节的稳定由肩部的经筋维持,肩周炎的病理改变关键是筋急,病理产物为筋结;治疗原则是“温筋通络,松筋解结”,局部“筋节点”及远端点取穴;治疗方法则采用温针灸、针刀、火针、推拿等,以期为治疗肩周炎拓展新思路与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