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医认为,精气静乃人体三宝,精充、气足、神全是人体健康的标志.精亏、气虚、神怯是疾病与衰老的先兆.唐代医家孙思邈曾指出:"精气神不可损也.损之,则伤生."因此,保养好精气神,是我们健康生活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
中医认为,精气神乃人体三宝,精充、气足、神全是人体健康的标志。精亏、气虚、神怯是疾病与衰老的先兆。唐代医家孙思邈曾指出:“精气神不可损也。损之,则伤生。”因此.保养好精气神.是我们健康生活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3.
脑是奇恒之府,由精髓汇集而成,故又称髓海。髓海充盈与不足对肢体运动、听力、视力及精神活动等都能发生影响,明代李时珍更明确地提出,“脑为元神之府。”可见健脑是强身健体、益寿延年之关键。那么如何健脑呢? 蓄精。肾藏精生髓,是人体生命之本,肾精盈则髓海实。所以蓄精有利于健脑。蓄精须节精,节精之要在于节欲,明代医学家张景岳说:“欲不可纵,纵则精竭,精不可竭,竭则其散。盖精能生气,气能生神。故善养生者,必保其精。精盈则气盛,气盛则神全,神全则身健,身健则病少,神气坚强,老当益壮,皆本乎精也。”充分说明蓄精之重要。  相似文献   

4.
薛殿凯 《长寿》2004,(1):20-20
老花眼也应该算是一种眼病。随着年龄的增长,晶状体核逐渐硬化,使晶状体的弹性逐渐减低及睫状肌衰弱,因此眼的调节作用随之减退,从而看近物模糊,并伴有调节性疲劳的症状。本文介绍眼睛的古今养生方,可防治老花眼。目勿妄视“目者,心之使也”,目妄视不仅耗精,而且损神。《老子道德经》称:“五色乱目,使目不明。”在生活中要避免强光对眼睛的刺激,如不可直视太阳光、电焊光、强闪电、迪厅的激光等,在雪地活动时要戴墨镜,防止雪盲。目不久视《内经》指出:“久视伤血。”《养生四要》指出:“目者,神之舍也,目宜常瞑,瞑则不昏。”老年人在工作、…  相似文献   

5.
《家庭医学》2009,(9):58-59
清代名医林骊琴说:“一身所宝,惟精气神、神生于气,气生于精”,精、气、神,从古至今一直都被视为“人身三宝”。所以实际上养生就是养精气神,只有养好精气神,我们才能不生病,活得有滋有味。希望每个人都能通过这样的方法早日摆脱病痛的折磨。  相似文献   

6.
开源节流,防止漏失真精人生三宝精、气、神,得之者生,失之者死。神是主宰,气是动力,精是基础。实际精气神是生命三大要素,互相为用。性命双修,性者神也,心脑也;精气者命也,即法身也。没有了精气,神与心也就没有了依附的物质条件。  相似文献   

7.
精、气、神为人身之宝,既是生命的动力,又是生命的体现,其盛衰存亡与人的寿夭直接关联。《灵枢·营卫生会篇》中说:"壮者之气血盛,其肌肉滑,气道通,营卫之行,不失其常,故昼精而夜瞑;老者之气血衰,其肌肉枯,气道涩,五脏之气相博,其营气衰少而卫气内伐,故昼不精,夜不瞑"。《寿世传真》说:"吾人一身,所持精气神俱足,足则形生,失则形死"。《摄生三要》中强调,养生要聚精、养气、存神。  相似文献   

8.
在丹功修炼中,用的是先天精气神,乃无形无象之物;后天有形有象之交感精、呼吸气、思虑神,均弃置不用。所谓“用之不可见,见之不可用”,也就是这个意思。这是丹功修炼的重点,也是难点、关键。因为丹道修炼之精气神均不是看得见、摸得着、抓得住的,而是聚则成形、散则成气的。在修炼中要  相似文献   

9.
祖国医学素有“上工治未犯之病”的说法,它的大意是:高明的医生能够通过正确的诊断和高超的医术,把患者身体潜在的疾患消除,使将要发生的疾病被消灭在萌芽之中;笔者认为它还有另一层含义,即:高明的养生健身者能够通过比较正确的方法,把自身潜在的疾患消除,使将要发生的疾病被消灭在萌芽之中。这就是——养生勿轻“精气神”。 从中医角度讲,精、气、神是构成人体生命的基本物质,是维系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精足则气裕,气裕则神充,如此良性循环,则人体阴阳协调,外感内伤方不易侵及。怎样做到内养精气神呢? 自觉节欲保精,养精蓄锐用以养生 狭义的“精”,即通常所说的生殖之精,广义的“精”,是泛指人体的一切精微物质。中医特别强调节欲保精,勿使房劳过度。如《寿世保元》说:“男子破阳太早,则伤其精气,  相似文献   

10.
中医认为,精、气、神乃人体三宝,精充、气足、神全是人体健康的标志;精亏、气虚、神怯是疾病与衰老的先兆。唐代医家孙思邈曾指出:"精、气、神不可损也,损之则伤生。"因此,保养好精、气、神是健康生活的重要内容。古人云:"寡欲以养精,寡言以养气,寡思以养神"。这"三寡"是养"三宝"的根本。寡欲以养精中医认为:"欲多则损精"。纵欲不但丢失过多的精液,同时也损及五脏之精,"肝精不固,目眩无光;肺精不交,肌肉消瘦;肾精不固,神气减少;脾精不坚,齿浮发落。若耗散真精不已,疾病随生,死亡随至。"历代医  相似文献   

11.
木有所养,则根本固而枝叶茂,梁栋之才成;水有所养,则源泉壮而流派长,灌溉之利溥;人有所养,则心神安而识见达,修道之事成。精、气、神为人身三宝。如何保养精气神是养生的一出重头戏。《八笺》中论述最多、最详。书  相似文献   

12.
老花眼老花眼是水晶体调节能力退化的结果,年过40,都可能会碰到老花眼的问题。老花眼的初期症状包括远近调节有时间差;近距离工作眼睛易疲倦、不想看小字,严重时甚至头痛、恶心等,最后近距离视物不清,必须把物体拉远才看得清楚。  相似文献   

13.
李子云 《现代养生》2002,(12):24-24
祖国医学认为,精、气、神为人之三宝."精"为构成人体的物质基础,是生命的根本;"气"为人体的生理功能,是生命的动力.在精和气的基础上产生的精神、知觉、运动等生命活动现象的主宰称之为"神".精、气、神三者是互相作用、互为因果,贯穿于生命活动的全过程.神气充盈则人体机能旺盛而协调;神气涣散则人体的一切机能的正常活动被破坏.因而保精、益气、养神为健康长寿之根本.精充、气足、神全是人体健康的标志;精亏、气虚、神弱是疾病与衰老的症状.  相似文献   

14.
张余康 《东方药膳》2004,(5):30-30,37
中医学认为,人体生命和生命活力来源于精、气、神。精是指构成人体生命所必需的基础物质,气是指人体的正常的生理功能,神是指人体正常生理现象的综合外在表现。精气神是相辅相成有机结合的整体,通谓之“精生气,气化精,两精相搏谓之神。”由此,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若气机失常会影响机体的各种生理机能,导致疾病的发生。因此,养生保健,必须重视补中益气。  相似文献   

15.
任仲侠 《长寿》2011,(11):30
老花眼是老年人的常见病。老花眼的原因主要是眼睛水晶体柔软度和弹性变差,无法将物体影像准确聚焦在视网膜上而造成的。中医认为老花眼是人上了年纪后,气血渐衰,肝肾精气亏损不能荣养眼目所致。若能注意眼睛营养和保  相似文献   

16.
老花眼 老花眼是水晶体调节能力退化的结果,年过40,都可能会碰到老花眼的问题. 老花眼的初期症状包括远近调节有时间差;近距离工作眼睛易疲倦、不想看小字,严重时甚至头痛、恶心等,最后近距离视物不清,必须把物体拉远才看得清楚.  相似文献   

17.
什么是老花眼老花眼医学上又称老视,所谓"老花眼"是指上了年纪的人逐渐产生近距离阅读或工作困难的情况.这是人体机能老化的一种现象.绝大多数的人在40~ 45岁左右眼睛会悄悄出现"老花",首先感到看细小字迹模糊不清,必须要将书本、报纸拿远才能看清上面的字迹.老花眼者晶状体硬化,弹性减弱,睫状肌收缩能力降低而致调节减退,近视远移,故发生距离视物困难,这种现象称为老视.戴凸透镜后,近视力能提高.  相似文献   

18.
气清则神畅,气浊则神昏,气乱则神劳,气衰则神去。一日之忌,暮无饱食;一月之忌,暮无大醉;一岁之忌,暮须远内;终日之忌,暮常护气。一、四气《遵生八笺》载《养生论》曰:"大凡养生,先调元气。身有四气,人多不明,四气之中,各主生死。"一曰乾元之气。化为精,精反为气。精者连于神,精益则神明,精固则神畅,神畅则生健。若精散则人疲,精竭则神去,神去则死。二曰坤元之气。化为血,血复为气。气血通于内,血足则体丰,血固则颜盛,颜盛则生全。若血衰则发变,血败则胸空,胸空则死。三曰庶气。庶气者,一元交气,气化为津,津复为气。气连  相似文献   

19.
中医认为,活人与死人之间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活着的人有精、气、神这"人生三宝".在这里要讲的则是第三宝——"神". "神"的概念 中医里的"神"指的不是某种具有神秘力量的生物,而是每个凡夫俗子都具备的一种状态.狭义的"神"可以理解为人的思维意识,广义的"神"则是人的生命活动及其外在表现. 《灵枢·平人绝谷篇》说:"故神者,水谷之精气也."也就是说,神是以精、气为物质基础的,所以又称精神.精神是脏腑气血盛衰的外露征象,通过眼神、气色、语言、动作、呼吸、心跳等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20.
问我今年50岁,因为看报纸困难,购买了一副老花镜,但是戴镜时间稍长,就觉得眼睛胀痛不适,甚至头部都隐隐作痛。请问,这是怎么回事?怎样才能买到一副舒适的老花镜?(安徽李先生)答医学上将老花眼又称做老视,是因眼睛的调节能力下降所导致的近距离工作或阅读困难。老花眼症状出现的早晚与轻重,与原屈光状态、工作性质及学习阅读习惯等有很大的关系。老花眼的治疗是用适当的凸透镜来补偿患者调节力的不足。但是如果所戴花镜不合适,不但解决不了问题,还会引起复视、眼胀,头痛、视力下降等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