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应用因子分析法研究广东地区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证候分型特点,为临床辨证提供客观依据。方法:收集广东地区168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四诊信息,用因子分析方法进行分析,提取因子并测量症状载荷,明确因子对应的证候。结果:在提取出的15个公因子中,其中11个具有代表性的公因子分别对应类风湿性关节炎寒湿痹阻、湿热痹阻、肝肾不足三个临床上最常见的证候。结论:因子分析能对中医四诊信息较好地进行证型的客观分类,能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广东地区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医证型特点,可为临床辨证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基于广东省中医院慢性疾病管理门诊,应用因子分析法深入研究广东地区强直性脊柱炎的证候分型特点,为临床辨证论治提供科学基础。方法:收集广东地区共306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中医临床四诊信息,因子分析采用主成分因子提取法,并对因子负荷进行正交方差极大旋转。结果:在提取的30个公因子中,其中12个具有代表性的公因子能对应强直性脊柱炎肾虚督寒证、督寒脾湿证及肾督痰瘀证3个中医临床常见证候。结论:运用因子分析法能在一定程度上概括广东地区强直性脊柱炎的中医常见证型特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证候分类特点,为肝炎肝硬化的证候研究提供依据。方法:运用SPSS 20.0数据统计软件,根据通过《肝炎肝硬化临床信息采集表》收集到的801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四诊信息资料,对其中的97个中医症状进行因子分析,提取公因子,并对这些公因子进行中医证候的诠释。结果:对801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97个中医症状进行因子分析,共提取32个特征根大于1的公因子,根据中医理论对32个公因子下的中医症状进行诠释。提示的中医证候有血瘀证、湿证、热证、肝气郁结证、脾虚证、气阴两虚证、水停证、脾虚湿盛证、血虚证。结论:采用因子分析法对肝炎肝硬化患者的四诊信息进行证候分析是可行的,分析结果与现有的肝硬化辨证分型基本一致,此次研究既为现有的肝炎肝硬化辨证分型提供依据,也是首次应用大样本、多中心的临床数据来研究肝炎肝硬化的证候分类特点。  相似文献   

4.
基于因子分析法探索感冒后咳嗽中医证候分布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感冒后咳嗽中医证候分布规律,为该病的辨证论治提供依据。方法:多中心收集481例感冒后咳嗽患者,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其证候信息进行中医证候非线性降维研究。结果:在提取的4个公因子中,F1代表痰阻清窍证,F2代表肺脾两虚证,F3代表心阴亏虚证,F4代表风燥犯肺证,并且初步建立了各个证候的辨证要点。结论:采用因子分析法对感冒后咳嗽进行证候分布研究是可行的,可为本病的辨证论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类风湿关节炎急性活动期常见的中医证候分类及量化诊断规律。方法以因子分析法对300例急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四诊信息进行分析,提取因子并测量症状载荷,明确因子对应的证候。结果因子分析从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临床四诊信息中提出21个因子,其中4个具有代表性的因子分别是寒湿痹阻、湿热痹阻、寒热错杂、肝肾亏虚4个证候,同时对各个症状在4个证候中的权重进行量化,得出每个证候的主症和次症。结论因子分析所得的类风湿关节炎急性活动期常见的证候分类及量化诊断为临床辨证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顽固性感冒后咳嗽中医证候分布规律,为该病的辨证论治提供依据。方法:多中心收集319例顽固性感冒后咳嗽患者,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其症状信息进行中医证候非线性降维研究。结果:在提取的4个公因子中,F1代表气滞痰郁证,F2代表肺脾两虚证,F3代表心肾阴虚证,F4代表风燥犯肺证,并且初步建立了各个证候的辨证要点。结论:采用因子分析法对顽固性感冒后咳嗽进行证候分布规律研究是可行的,可为本病的辨证论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的中医证候分类,为强直性脊柱炎证候诊断客观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78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临床四诊信息,以因子分析法提取公因子并测量症状载荷,以系统聚类分析法归纳证候群,确定强直性脊柱炎的中医证候分型。结果通过因子分析,从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临床四诊信息中提取出24个公因子;利用因子得分作为变量进行聚类分析,总结出强直性脊柱炎的4个具有代表性的中医证候群,即肾虚督寒证、肾阴虚证、湿热痹阻证和瘀血痹阻证;其中肾阴虚证可兼见阳虚和湿热,湿热痹阻证可兼有脾虚。结论因子分析联合聚类分析结合中医基础理论归纳强直性脊柱炎的证候分型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辽宁中医杂志》2013,(6):1103-1105
目的:探索感冒后咳嗽的中医证候辨证规律。方法:通过文献查询、议题小组讨论、专家delphi法审定等步骤构建量表条目,形成初步量表。对初步的量表进行预调查,通过统计学方法对条目再次筛选,形成最终量表,并从信度和效度两方面对量表进行考评。应用最终量表多中心前瞻性收集316例感冒后咳嗽患者,采用因子分析对其四诊信息进行中医证候非线性降维研究。结果:最终形成4个维度、43个条目的量表。信度分析中,该量表总克朗巴赫α系数达0.815,半分信度分别为0.726和0.809,相关系数为0.782。效度分析中,因子分析提取4个公因子,累及方差贡献率为65.384%,而确定的4个公因子代表的维度与临床实际相符合。在提取的4个公因子中,F1为痰阻清窍,F2为肺脾两虚,F3为心阴亏虚,F4为风燥犯肺,并且初步建立了各个证候的诊断条件。结论:该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效度,可以作为感冒后咳嗽的中医证候辨证量表。采用因子分析法对感冒后咳嗽进行中医证候的分类研究和初步建立证候诊断标准是可行的,可为本病的辨证论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杜坚  陈群 《江西中医药》2010,41(1):45-47
目的:通过分析慢性盆腔炎中医证候与临床四诊信息的相互关系,可以较全面地了解各证临床症状的相关程度及关键的证候特征,从而为其分类及规范化诊断提供参考。方法:编制慢性盆腔炎中医证候四诊信息采集表获取四诊信息;采用主成分分析法作为提取公因子的因子分析;在因子分析的基础上依临床症状的相关程度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共采集15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62项四诊信息,因子分析的结果表明与各临床症状关系较为显著的有21个公因子,可反映原62个症状总信息量的70.197%。根据62个症状对21个公因子的作用大小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可划分为四类,分别与湿热瘀结证、气滞血瘀证、脾虚湿瘀证、肾虚血瘀证较为符合。结论:运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法,可以获得慢性盆腔炎的基础证型及主要临床特征信息,对慢性盆腔炎的中医证候辨证及其分类研究具有临床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
捏脊治疗不同证型小儿厌食症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采用捏脊疗法治疗不同证型的小儿厌食症148例,观察其对不同证型小儿厌食症的影响,现总结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诊断及辨证分型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1]中小儿厌食症的诊断标准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中小儿厌食症的中医证候分型标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小儿慢性咳嗽中医证候分布规律,为其辨证论治提供依据.方法:对2018年9月~2020年9月门诊就诊的249例慢性咳嗽患儿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收集症状、体征等资料,建立数据库,通过因子分析提取公因子.结果:因子分析共提取特征根值为2.5、累计贡献率为68.82%的5个公因子,结合中医证候学进行判断,可归纳为痰湿蕴...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高血压病住院患者常见的中医症状、舌脉,以明确高血压病的主要证候因素,指导临床治疗。材料与方法:收集2009—2010年以高血压病为第一诊断收入本院的患者150例,统计其症状表现及舌脉,保留出现率≥10%的四诊信息,采用因子分析进行公因子的提取,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并结合专业知识对公因子命名和解释。结果:因子分析提取出16个公因子,可得出痰、风、火、瘀、气虚、血虚、阴虚、阳虚、肝、心、脾、肾等证候因素。结论:高血压病患者的中医证候因素多为痰、风、火、瘀、虚(气虚、血虚、阴虚、阳虚),为规范高血压病的中医辨证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应用因子分析法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证候要素分类。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结合其中西医临床诊断及基本资料,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76例,采用因子分析法探究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证候要素。结果:通过对17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归纳出腰椎间盘突出症症状类变量37个,舌象变量7个,脉象变量5个。其中影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证候分类可分为4类,即肝肾亏虚、气滞血瘀、风寒湿滞和湿热蕴结型。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通过因子分析法可以进行证型分类,在客观程度上揭示本病发病的中医证候特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为本病的辨证论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调查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确诊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共计500例,采集患者的四诊信息,运用SPSS 22.0软件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支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四诊信息的公因子,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并结合专业知识对因子分析的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结果:采用因子分析法,共得出5个公因子,其中F1为血行瘀滞型,F2为脾虚气弱型,F3为阳气虚弱型,F4为气阴两虚型,F5为肝肾阴虚型,其中以气阴两虚型所占比例最大。结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证型分布以气阴两虚型为主,因子分析法可以为探讨中医辨证分布规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2型肠-肾综合征的中医证候特点,以指导辨证分型,为MHD并发2型肠-肾综合征的中医药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多中心纳入MHD并发2型肠-肾综合征患者136例,建立中医四诊证素数据库,采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等统计方法对120个证候(四诊证素)进行非线性降维研究。结果:共提取出21个公因子,将MHD并发2型肠-肾综合征患者分为6个中医证型:脾气亏虚证、肾阳亏虚证、阴虚津亏证、心肝血虚证、痰浊壅盛证、肝胃气滞血瘀证。结论: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能简化数据、降低维度,对于该综合征中医辨证类型的确立和诊断依据的规范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慢性咳嗽的中医证候规律,为该病的辨证论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预先设计的量表,对161例慢性咳嗽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收集慢性咳嗽的症状、舌脉等资料,建立数据库,并通过因子分析提取主要证候因子,结合中医证候学给予解释。结果因子分析共提取7个公因子,累计贡献率为54.393%,结合中医证候学进行判断,可归纳为类风盛挛急证、类肺阴亏虚证、类肝火犯肺证、类风寒袭肺证、类痰湿蕴肺证、类燥邪伤肺证及类痰热壅肺证。结论采用因子分析法的多元统计方法对慢性咳嗽的主要证候因子的提取结果与专家共识意见基本相同,可为本病的辨证论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顽固性感冒后咳嗽的中医证候规律。方法通过文献查询、议题小组讨论、专家Delphi法审定等步骤构建量表条目,形成初步量表;对初步量表进行预调查,通过统计学分析对条目再次筛选,形成最终量表,并从信度和效度两方面对量表进行考评。应用最终量表多中心前瞻性收集298例顽固性感冒后咳嗽病例,通过因子分析对四诊信息进行中医证候非线性降维研究。结果形成4个维度、36个条目的量表。信度分析表明,该量表总克朗巴赫α系数达0.833,半分信度分别为0.751和0.812,相关系数为0.807。效度分析显示,因子分析提取4个公因子,累及方差贡献率为67.488%,而确定的4个公因子代表的维度与临床实际相符合。在提取的4个公因子中,F1为痰湿阻肺,F2为肺脾两虚,F3为肺肾阴虚,F4为风燥犯肺,并且初步建立了各个证候的诊断条件。结论该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效度,可以作为顽固性感冒后咳嗽的中医证候量表,为本病的辨证论治提供临床依据;采用因子分析法对顽固性感冒后咳嗽进行中医证候的分类研究和初步建立证候诊断标准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大肠癌中医证候分布规律。方法采用前瞻性调查方法,搜集264例大肠癌患者临床证候资料,建立数据录入系统,采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探索大肠癌中医证型。结果调查结果共涉症状、体征56项,其中,频率在5%以上的症状及体征共49项。因子分析共提取出16个公因子,累计贡献率为64.989%。聚类分析认为聚为4类证型最为明晰,更符合中医理论和临床常见证型实际情况。经过专家辨证,分别为淤毒阻滞证、脾胃虚弱证、大肠湿热证和肾阳虚证四种证型。结论淤毒阻滞证、脾胃虚弱证、大肠湿热证和肾阳虚证可能是大肠癌的临床常见证候类型。  相似文献   

19.
目的:应用因子分析法探讨原发性肺癌的中医证候要素分类。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并结合前瞻性观察方法,分析原发性肺癌患者428例,结合其中西医临床诊断及基本资料,采用因子分析法和频数分析法等统计学方法探究原发性肺癌中医证候要素。结果:通过对原发性肺癌患者相关资料分析,归纳出原发性肺癌症状类变量28个,舌象变量6个,脉象变量7个,其对总方差的累积贡献率为69.135%。因子分析方法显示原发性肺癌的中医证候分类可分为5类,即阴虚热毒型、气阴两虚型、肺脾气虚型、气滞血瘀型和痰湿蕴结型。结论:本探究结合因子分析法能够对以中医四诊为基础的原发性肺癌症状进行证型分类,在客观程度上揭示原发性肺癌的中医证候特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糖尿病足坏疽(筋疽型)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为糖尿病足坏疽(筋疽型)的中医辨证及其客观化、规范化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纳入136例糖尿病足坏疽(筋疽型)患者,制定糖尿病足坏疽(筋疽型)四诊信息采集表,建立数据库,采用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及证素辨证的方法,进行中医证候研究。结果因子分析共获得17个公因子,结合专业知识进行聚类分析,依据证素辨证的方法获得4种有效中医证型,占比由高到低依次为湿热毒盛证、血脉瘀阻证、气血两虚证、热毒伤阴证。结论糖尿病足坏疽(筋疽型)以湿热毒盛证最为多见,湿热为其主要证素;其余依次为血脉瘀阻证、气血两虚证、热毒伤阴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