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术前彩超在诊断分化型甲状腺癌早期颈转移中的作用。方法将潼南县人民医院80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其中研究组患者为术前颈部触诊为阴性,由彩超检查诊断为甲状腺癌颈转移的32(35侧)例患者,对照组为术前颈部触诊为阳性,诊断为甲状腺癌颈转移的48(50侧)例患者,两组患者都受过改良型颈清扫术,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的病理情况。结果由彩超诊断为颈转移的32例患者中,术后病理有25侧为颈转移,彩超检查的灵敏度为89%。并且彩超发现有66%的转移淋巴结为多分区转移,其中中颈为最高。病理发现有76%的转移淋巴结为多分区转移,通过研究发现病理和彩超的检查结果基本相同。结论术前彩超可以提高诊断分化型甲状腺癌早期颈转移的诊断率,并且对转移淋巴结进行准确定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析超声诊断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接收治疗的甲状腺癌152例患者为研究资料,通过手术病理发现,患者在术前均予以颈部超声检查,病理检查超声诊断出的侧颈部以及中央区淋巴,对病理和超声诊断结果进行对照。结果:84例病理证实,在所有转移性淋巴结患者中,50%为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17.11%为侧颈部转移率;和病理相比,61.90%为颈部淋巴结转移经超声诊断的敏感度,82.89%为特异度;经超声诊断,中央区淋巴结患者的阳性率明显低于侧颈部淋巴结患者(P0.05)。结论:在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中,应用超声诊断其临床价值显著,尤其是侧颈部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3.
王森 《药物与人》2014,(9):90-90
目的:观察在甲状腺癌早期颈淋巴转移中采用术前彩超进行诊断的临床价值及效果。方法:本次探讨选取我院在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接受诊治的经术前彩超诊断出的甲状腺癌颈转移患者60例(64侧)及术前颈部淋巴结触诊诊断出的甲状腺颈转移患者60例(68侧),分别看做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已经结束改良颈部淋巴结清扫治疗手术,对两组患者的术前彩超及手术后患者的状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中出现54例患者术后显示病理为淋巴结转移,采用术前彩超诊断对观察组进行诊断,53例确诊,确诊率为88.3%,通过术前彩超能够发现隐匿型转移25侧(41.7%)。在对多分区转移检验结果方面,病理检验及术前彩超的结果基本一致。观察组诊断准确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甲状腺癌早期颈淋巴转移中采用术前彩超进行诊断效果显著,准确率高,可以有效预防肿瘤复发,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晚期高分化甲状腺癌患者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的病理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近5年来125例经手术切除并经过术后病理诊断为高分化甲状腺癌患者的病理情况与患者术前血清的TSH水平.结果 Ⅲ-Ⅳ期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术前血清TSH水平明显比Ⅰ-Ⅱ期患者高(t=2.883,P=0.006);甲状腺外侵犯患者血清TSH水平明显高于无甲状腺外组织侵犯的患者(t=3.257,P=0.003);存在对侧淋巴结转移(N1b)的患者比无淋巴转移(N0)患者及同侧淋巴结转移(N1a)的TSH水平高(t=2.914,P=0.006;t =3.233,P=0.013).患者术前血清TSH水平与性别、肿瘤大小、淋巴管浸润及远处器官转移无关(P>0.05).结论 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前血清TSH水平与甲状腺外侵犯及颈部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是预测肿瘤侵犯范围的一个重要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颈淋巴结阴性(cN0)甲状腺微小癌术前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方法 收集49例确诊为cNo甲状腺微小癌并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年龄、性别、肿瘤直径、肿瘤是否侵犯甲状腺包膜、组织学类型等因素与术前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 49例患者中,11例发现术前中央区淋巴结转移,转移率为22.4%(11/49).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仅肿瘤直径与术前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有关(P=0.012),而患者年龄、性别、肿瘤位于单侧或双侧、原发病灶数、肿瘤是否侵犯甲状腺包膜、是否合并其他甲状腺良性疾病以及组织学类型对术前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分别取肿瘤直径5、6、7及8 mm为截断值进行分层分析,结果发现肿瘤直径≥5 mm者术前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为38.5%(10/26),<5 mm者术前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为4.3%(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而以6、7或8 mm为截断值进行分层分析时,组间术前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N0甲状腺微小癌具有一定的术前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肿瘤直径≥5 mm的cNo甲状腺微小癌术前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较高,应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11月~2019年11月上海市瑞金康复医院收治的218例DTC患者资料,根据是否发生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分为转移组和未转移组。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超声特征,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DTC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 218例DTC患者合并中央区淋巴结转移62例,转移率为28.44%。转移组肿瘤直径≥5 mm、多发病灶、肿瘤位于甲状腺下极比例高于未转移组,且转移组中肿瘤边界不清晰、肿瘤内部钙化、突破被膜以及血流分级Ⅱ~Ⅲ级比例也高于未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多发、边界不清晰、内部钙化、突破被膜以及血流信息高分级是DTC患者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重要危险因素(P 0.05)。结论 DTC患者中央区淋巴结转移与病灶数目、边界情况、内部钙化、是否突破被膜、血流信息有关。  相似文献   

7.
分化型甲状腺癌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肿瘤,并且具有很强的转移能力,传统的治疗方法往往起不到良好的效果,而彩超检查能够发现早期的颈淋巴结,从而确保其在转移之前就采取适当的治疗对策,使得患者康复的几率大大增加,与此同时,彩超检查的诊断准确率极高,可以为手术提供有利的依据,尤其是肿瘤的位置、大小以及有无钙化等都能准确的检测出来,本文将通过分析彩超的检查结果来定位淋巴结的转移情况,从而更好的治愈甲状腺癌。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笔者调查了某大型医院一年内收治的分化型甲状腺癌  相似文献   

8.
目的:讨论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apillary thriod mi-crocarcinoma,PTMC)的手术方式及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情况及术后短期的常见并发症。方法:分析牡丹江医学院红旗医院2014年1月~2015年5月手术治疗的60例PTMC I期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患者的临床病历。结果:60例I期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患者中行患侧腺叶+峡部切除31例,全甲状腺切除17例,患侧腺叶+峡部+对侧腺叶大部分切除12例。清扫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为43.3%,淋巴结转移与病灶浸润包膜相关(P0.05),与患者年龄、病灶大小、数目多少无关(P0.05)。无术后永久性并发症发生,随访15~24个月,1例术后半年出现转移,再次行患侧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余病例未发现局部复发及转移。结论:单侧病灶行患侧腺叶+峡部切除、双侧病灶行全甲状腺切除术,并常规I期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是治疗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一种有效术式,同时不增加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本院收治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74例,术后进行3年随访,根据患者复发情况分为复发组和未复发组。分别记录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理类型、肿瘤直径、术前淋巴结转移情况、病灶数量、手术方式及TNM分期,统计分析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 74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随访期间复发18例(24.32%),手术至复发时间间隔18~34个月。根据复发情况分为复发组(18例)和未复发组(56例)。复发组与未复发组患者年龄、病理类型、肿瘤直径、术前淋巴结转移情况、多发病灶情况及TNM分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直径≥5 cm、术前淋巴结转移、多发病灶及TNM分期Ⅲ~Ⅳ期是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3年内复发率偏高,应重点针对肿瘤直径≥5 cm、术前淋巴结转移、多发病灶及TNM分期Ⅲ~Ⅳ期的患者采取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增强CT结合高频超声对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20年12月本院收治的60例疑似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术前进行增强CT和高频超声检查有无颈部淋巴结转移,术后进行病理检查。比较增强CT及高频超声诊断结果与两者结合诊断灵敏度、特异性、准确度及符合率。结果:增强CT诊断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为71.93%,特异性为33.33%,准确度为71.67%。高频超声诊断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为70.18%,特异性为33.33%,准确度为70.00%。增强CT结合高频超声诊断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为92.98%,特异性为66.67%,准确度为90.00%。经术后病理确诊57例颈部淋巴结转移,其中颈中央区34例,颈侧区23例。CT、高频超声对颈中央区和颈侧区转移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增强CT结合高频超声诊断符合率显著高于单独检查(P<0.05)。结论:明确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是否有颈部淋巴结转移对临床治疗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  相似文献   

11.
蔡建华 《医药与保健》2014,(3):157+141-157
目的探讨分析PET/CT在诊断口腔颌面部肿瘤颈淋巴结转移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接受诊断的70例疑似口腔颌面部肿瘤颈淋巴结转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术前术后分别对患者进行PET/CT检测。并和病理检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PET/CT的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90%;高中分化组和非癌组织组、低分化组和非癌组织组的SUV值之间都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口腔颌面部肿瘤颈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中使用PET/CT检测技术,同时结合临床触诊、病理组织检测的准确性良好,临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利用Ⅵ区淋巴结转移状态预测颈部淋巴结阴性(cN0期)甲状腺乳头状癌侧颈淋巴结转移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 1年10月接受同侧预防性颈部淋巴结清扫(Ⅱ~Ⅴ区或Ⅱ~Ⅳ区)的73例cN0期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Ⅵ区淋巴结转移与侧颈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结果 73例cN0期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中,侧颈淋巴结转移率为16.4%(12n3),Ⅵ区淋巴结转移率为42.5%(31/73),多因素分析显示Ⅵ区淋巴结转移是影响cN0期甲状腺乳头状癌侧颈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OR=7.3,P=0.020).结论 Ⅵ区淋巴结转移状态用于预测cN0期甲状腺乳头状癌侧颈淋巴结转移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的误诊原因及再次手术的术式选择.方法:总结我院1984年~2004年甲状腺癌局部切除术后接受再次手术的患者89例,男20例,女69例.首次术式为甲状腺癌部分切除或患侧腺叶切除,再次手术甲状腺叶全切除2例,一侧腺叶及峡部87例,同期行颈清扫术65例.结果:甲状腺叶癌残留25例,残留率为28%.淋巴结转移32例,淋巴结转移率36%.喉返神经损伤4例,损伤率4%.结论:甲状腺癌部分切除术癌残留率高,选择正确的手术方式进行挽救是必要的.同时提高术前及术中诊断率,可以降低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术前甲状腺自身抗体[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的水平与分化型甲状腺癌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6年12月在天津市海河医院首次行甲状腺结节手术的患者773例,术后病理学明确诊断为分化型甲状腺癌(DTC)315例和良性甲状腺结节458例,检测两组患者术前TGAb、TPOAb水平,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DTC患者TGAb阳性率显著高于良性甲状腺结节患者(21.3%vs14.2%;P0.05)。DTC患者与良性结节患者TPOAb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7%vs9.6%;P0.05)。315例DTC患者中,TGAb阳性患者男性多于女性(P0.05),TGAb阳性患者侵犯包膜比例(49.3%vs35.1%;P0.05)以及淋巴结转移比例(41.8%vs28.6%;P0.05)均高于TGAb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在年龄(P0.05)、肿瘤大小(P0.05)、癌灶特点(P0.05)及肿瘤分期III/IV(P0.05)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TPOAb阳性与DT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并无相关性。结论术前检测TGAb可能是预测分化型甲状腺癌风险的一个指标,与恶性肿瘤侵及包膜以及淋巴结转移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申玉琴 《药物与人》2014,(2S):34-34
目的:研究高频彩超在甲状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4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32例甲状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行高频彩超检查,回顾性分析高频彩超诊断资料。结果:32例甲状腺癌患者中多发8例(25%),单发24例(75%);甲状腺肿块内有血流信号30例(93.75%);颈部淋巴结转移12例(37.5%)。此外,肿瘤侧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舒张期最小血流速度及阻力指数明显高于无肿瘤侧各指标,P〈0.05。结论:高频彩超具有无创、诊断准确率高等优点,能有效确定甲状腺癌肿块大小、淋巴结肿大及转移情况等,可作为甲状腺癌诊断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YKL-40、TSH、ES、VEGF与甲状腺癌结构性复发的相关性研究。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本院收诊的112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发生结构性复发22例,未发生结构性复发90例,同期来本院5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收集患者资料,分析YKL-40与分化型甲状腺癌结构性复发的相关性。结果复发组YKL-40、TSH、VEGF、ES显著高于未复发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肿瘤大小、病理类型、TNM分期、术前淋巴转移、病灶类型、术后辅助治疗、YKL-40、TSH、VEGF、ES过表达是影响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的结构性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P<0.05)。年龄≥60岁、肿瘤≥2 cm、TNM分期、术前淋巴转移、术后未进行辅助治疗、YKL-40及TSH,VEGF,ES过表达是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YKL-40、VEGF、ES过度表达与分化型甲状腺癌结构性复发显著正相关性(r=0.546、0.695、0.478,P<0.05)。YKL-40、TSH、ES、VEGF联合诊断分化型甲状腺癌的特异性(92.13%)和灵敏度(95.46%)显著高于单一指标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YKL-40、TSH、ES、VEGF与分化型甲状腺癌结构性复发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甲状腺癌治疗经验和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某医院经手术病理确诊的5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论:甲状腺癌首选手术治疗,术后终身行甲状腺激素治疗。手术范围一侧腺叶加峡部切除加中央区淋巴清扫。确诊有淋巴转移,行功能性淋巴清扫术,手术技巧熟练及无手术禁忌可保留颈丛神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高频彩超对甲状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36例甲状腺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高频彩超可清晰显示甲状腺癌肿块的位置、形态、边界、边缘、内部回声、后方回声、肿块内血流特征及有无周边组织浸润、淋巴结转移等。结论 高频彩超对乳腺癌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超声技术是目前临床诊断甲状腺癌的常用手段,但其在甲状腺转移与非转移性淋巴结尤其是不同分区转移性淋巴结诊断中的应用报道较少。本研究旨在探讨超声技术在甲状腺癌颈部转移与非转移淋巴结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03-02-2018-01-02锦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58例甲状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可疑淋巴结85个。采用超声诊断仪观察淋巴结结构的声像图特征,包括淋巴结形态、大小、边界、长短径、钙化灶、内部回声、淋巴门和血流信号等,根据病理检查结果,评价超声技术对颈部转移性淋巴结的诊断结果。结果超声检查对转移性淋巴结的诊断率为82.35%(70/85)。转移性淋巴结组最短径线值为(7.82±3.53)mm,明显高于非转移性淋巴结组(5.09±1.85)mm,t=2.901,P=0.012。转移性淋巴结组侧方区最短径线值为(8.35±4.16)mm,显著高于非转移组淋巴结组侧方区最短径线值(5.23±2.27)mm,t=2.808,P=0.023。转移性淋巴结组中央区最短径线值为(7.01±2.69)mm,显著高于非转移组淋巴结组(5.01±1.78)mm,t=2.765,P=0.026。转移性淋巴结组侧方区最短径线值为(8.35±4.16)mm,显著高于转移性淋巴结组中央区最短径线值(7.01±2.69)mm,t=2.268,P=0.033。性淋巴结约登指数5.5mm作为最短径线的界值,对侧方区转移性淋巴结的敏感度最高(59.52%)。转移性淋巴结约登指数10mm作为最短径线的界值,对侧方区转移性淋巴结的特异度最高(100.0%)。转移性淋巴结与非转移性淋巴结在长短径比值2(χ~2=25.419,P0.001)、皮髓质分界消失(χ~2=66.177,P0.001)、皮质内强回声(χ~2=5.353,P0.001)、皮质内高回声(χ~2=40.353,P0.001)、皮质内无回声(χ~2=40.534,P0.001)、边缘型血流信号(χ~2=5.428,P0.001)、微小钙化方面(χ~2=15.655,P0.00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皮髓质分界消失的敏感性最高97.14%,皮质内无回声特异性最高93.33%,皮质内高回声、强回声的特异性较高,分别为86.67%和80.00%。皮髓质分界皮质内强回声、无回声的阳性预测值较高,分别为91.67%和90.00%。在各声像图特征中,皮髓质分界消失的准确率最高(81.18%)。结论甲状腺癌颈部转移与非转移淋巴结的超声声像图各有典型特征,通过超声技术扫查甲状腺颈部淋巴结,可为临床鉴别是否为转移性淋巴结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骨桥蛋白(OPN)表达水平与甲状腺癌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包膜浸润的关联性。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1月该院收治的甲状腺癌患者48例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行结节性甲状腺肿切除术患者48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切除组织中MMP-9、OPN表达水平,分析其与甲状腺癌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包膜浸润的关联性。结果研究组MMP-9阳性表达率为77.08%(37/48)、OPN阳性表达率为66.67%(32/48),分别高于对照组的18.75%(9/48)、12.50%(6/4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甲状腺癌组织中MMP-9表达情况与颈淋巴结转移、组织分化、AJCC分期及包膜浸润有关(P0.05);甲状腺癌组织中OPN表达情况与颈淋巴结转移、AJCC分期及包膜浸润有关(P0.05)。结论甲状腺癌组织中OPN及MMP-9均呈过表达状态,其表达水平均与颈淋巴结转移、AJCC分期及包膜浸润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