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激励式心理疗法对微创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康复应对方式及积极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微创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0例。根据干预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干预,观察组给予激励式心理疗法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康复情况和心理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生活质量指数(QOL)和功能独立性量表(FIM)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452,8.318;P0.05);观察组患者康复干预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8.002,7.911;P0.05)。结论:激励式心理疗法能够提高微创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和生活自理能力,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的不良情绪。  相似文献   

2.
背景:髋臼骨折的治疗是近年创伤骨科领域的热点问题,临床上因忽视康复治疗而影响治疗效果的现象屡见不鲜,规范的康复治疗是髋臼骨折治疗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观察早期康复治疗对髋臼后壁粉碎骨折患者术后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骨科收治的髋臼后壁粉碎性骨折患者40例,男36例,女4例;年龄23~61岁,平均35.3岁;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行重建钢板内固定后,康复组早期进行规范康复治疗,对照组自行遵医嘱进行功能锻炼。患者均于术后3,6,12个月进行随访,采用改良Merled’Aubigne和Postel评分系统对患者髋关节功能进行评估。结果:术后3,6,12个月康复组患者Merled’Aubigne和Postel评分均大于对照组(13.10±2.05,11.20±2.80;14.50±1.32,13.00±2.10;15.80±1.36,14.25±1.74,P0.05)。提示早期进行规范康复治疗有助于髋臼后壁粉碎骨折患者肢体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探讨光子氧透射液体疗法(简称液疗)治疗胃排空延迟的非溃疡性消化不良(NUD)的临床价值。方法:用光子氧透射液体疗法治疗30例非溃疡性消化不良,并与多潘利酮服药组的近期疗效进行对比观察,同时检测液疗前后和服药后的超声胃动力学指标。结果:NUD经液疗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疗效优于服药组,液疗后NUD异常超声胃动力学指标得到纠正。结论,光子氧透射液体疗法治疗非溃疡性消化不良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的现代康复治疗对膝关节功能改善情况。方法采用回顾对照性研究对我院自2006年6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的膝关节周围骨折的病人共96例,随即抽选46例膝关节周围骨折的病人采用现代康复治疗前后对照性研究。现代康复治疗包括:运动治疗、物理因子治疗、中医治疗、心理治疗。结果现代康复治疗后膝关节功能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优良率〉85%。结论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采用现代康复治疗,有利于维持膝关节正常活动范围或最大限度地降低膝关节的功能障碍,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5.
晚发性精神分裂症社区康复综合效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社区康复疗法治疗晚发性精神分裂症的综合效果。方法 :将 76例晚发性精神分裂症患者 ,随机分为住院治疗组和社区康复组进行 1至 3个月的治疗 ,半年后随访。用BPRS减分率评定疗效 ,用SDSS减分率评定社会功能缺陷变化 ,用直接费用核算法分析治疗成本与费用。结果 :两组疗效相当 ,但社区康复组的SDSS减分率、复发率和成本效益均显著优于住院治疗组。结论 :社区康复疗法治疗类似晚发性精神分裂症的患者可显著降低复发率 ,提高患者的社会功能 ,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康复治疗对锚钉内固定修复指伸肌腱止点损伤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 通过回顾总结67例患者早期进行正确的康复治疗干预及护理,分析康复治疗在锚钉修复手指伸肌术后的应用效果。 结果 本组67病例包括伸肌腱损伤导致的锤状指畸形和钮孔畸形,所有病例均未发生术后感染,肌腱未见明显粘连。指功能恢复满意。根据Dargan功能评定法,术后康复效果优52例,良10例,中5例,差0例,优良率92.5%,疗效满意。 结论 术后早期进行正确的康复治疗与护理对手部指伸指肌腱损伤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非常关键。能有效防止或减少术后肌腱粘连及关节僵硬,以达到手指的最佳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运动康复疗法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共12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运动康复疗法60例)、基础组(常规康复治疗60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评分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CRP,hs-CRP)变化.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1.67%)较基础组治疗总有效率(78.33%)高(P<0.05);治疗后研究组运动功能评分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基础组,hs-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运动康复疗法能够显著提高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肢体运动以及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8.
背景:有研究表明22%~75%的髋部骨折患者术后6个月无法恢复到受伤以前的功能,所以非常需要正确的康复治疗来恢复患者的髋部功能。目前,关于其手术操作方面已有较多的报道,但涉及此类患者在围术期间的康复指导及功能训练尚缺少系统、完整的研究。目的:观察髋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后通过《骨折患者早期运动康复安全性评定量表》制定个性化康复运动处方对髋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方法治疗老年髋部骨折患者90例,根据内固定后有无个性化康复治疗分为2组,康复组46例术后根据骨科运动康复安全评定表制定个性化康复运动处方进行功能锻炼,对照组44例术后常规功能锻炼治疗。内固定后3,6个月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的身体性能测试、身体功能状态调查表评分。结果与结论:两组患者术前一般情况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内固定后6个月随访,康复组患者身体性能测试与身体功能状态调查表总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身体性能测试总分从内固定前到内固定后6个月康复组增幅明显高于对照组,身体功能状态调查表总分从内固定前到内固定后6个月亦有较高增幅。提示切开复位内固定方法治疗老年髋部骨折能获得可靠的固定,系统的康复训练是保证疗效的重要措施,有助于加快患者内固定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穴位贴敷疗法是依据中医“天人相应”的理论,顺应四时气候特点的一种“内病外治”的传统疗法[1-2].是以中医经络学说为理论依据,把药物研成细末,用水、姜汁、药液等调成糊状,并在贴敷方中加入透皮吸收促进剂,再直接贴敷穴位,使治疗性药物高效率地均匀持久地刺激皮肤,发挥药物的透皮作用,调动机体免疫功能,疏经散寒、温肺逐痰、健脾补肾、调节脏腑功能,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目的.近年来我院开展穴位贴敷疗法6年来,收治了3000多例患者,主治过敏性哮喘,慢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功能性消化不良,类风湿性关节炎,腰腿痛等多种疾病,收到了较满意的疗效,同时积累了丰富的治疗和护理经验,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针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康复问题,提出认知再学习疗法、肌电视觉反馈疗法和肌电触发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三者结合的运动功能康复复合疗法,开发了一种基于嵌入式技术的脑卒中康复治疗系统以实现复合疗法。以Advanced RISC Machines (ARM) 9处理器S3C2440为控制核心,利用sEMG采集电路实现对脑卒中患者患肢肌电信号实时采集,并通过触摸显示模块实现肌电信号可视化,同时将采集到的信号与所设定的阈值相比较,根据比较的结果决定是否触发NMES刺激电路以实现有效的肌肉电刺激。软件设计运用Linux+QT平台开发,实现肌电参数的处理和显示,以及刺激参数的设置。采用脑卒中康复治疗系统对急性脑卒中患者(n=8)进行上肢运动功能治疗,试验结果表明接受系统康复治疗的试验组FMA上肢评分高于对照组(n=8, P<0.05),肌力分级水平也得到一定的提高。脑卒中康复治疗系统性能稳定,可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1.
背景:肾移植是目前治疗终末期肾脏疾病最有效的方法,肾移植后期康复运动治疗对于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目的:分析肾移植后康复运动治疗的方法及意义,促进肾移植患者精神及心理的恢复,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方法:给予肾移植后康复期患者运动治疗,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分析康复运动对肾移植后患者躯体健康及心理健康的治疗效果,明确康复运动治疗对机体各方面的作用影响。 结果与结论:给予肾移植后康复期患者康复运动治疗,可以减少患者焦虑、抑郁等精神症状,促进患者生理和心理健康的恢复,有利于患者对社会功能的适应,并且同时还可以辅助调节体质量、血压、血脂、血糖等变化,辅助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明显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早期康复治疗对脑梗塞偏瘫患者2个月后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62例脑梗塞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常规进行神经内科的药物治疗,治疗组加运动疗法和针灸等康复治疗方法.结果 治疗组2个月后运动功能恢复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早期综合康复治疗2个月后,可明显降低脑梗塞患者的运动功能障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综合干预疗法对社区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60例,均在入院治疗的当日给予抗精神病药物口服,同时实施心理干预、技能训练、健康教育、职业训练、中途宿舍入住活动、家庭干预等综合疗法,个性化的组合治疗.患者连续综合治疗的时间均为半年,并于治疗前后采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阴性症状量表(SAPS)、阳性症状量表(SANS)及Morningside康复量表(MRSS),对综合干预前后整体的病情转归情况进行评定.结果 综合干预后患者社会功能缺陷、阳性症状与阴性症状以及病情的康复评定分数显著降低,干预前后比较均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综合干预疗法,对社区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身心及社会功能的康复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回顾性分析我院单髁置换(UKA)术后患者早期的功能康复情况,并与全膝关节置换(TKA)术后患者对照研究,探讨单髁置换术后患者功能康复的特点,为单髁置换术后标准化的康复流程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采用 Oxford Ⅲ单髁系统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24例,男9例,女15例(其中1例为双膝单髁置换),平均(67.7±6.1)岁,全膝关节置换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31例,男11例,女20例,平均(69.1±5.3)岁;两组患者术前负重位片显示内侧胫股关节间室呈骨对骨的状态,并术中明确外侧间室及髌股关节软骨退变outerbridge分级为I-II级。术后采用首次直腿抬高时间,膝关节主动屈伸达90度时间,膝关节主动屈伸达120度时间,首次自主下地行走时间,术后4周及12周膝关节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以及相应时间段的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等指标进行患者膝关节术后初期功能康复的评估。结果 康复指导及随访时间为术后12周。对上述术后评估指标进行患者膝关节术后早期功能康复分析,单髁置换术组的各组康复数据均早于或优于全膝关节置换手术组。结论 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功能康复比较,单髁置换术后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康复时间明显加快,并且功能更加良好,说明手术方式对患者术后功能康复的存在影响,这对我们制定单髁置换术后患者功能康复流程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采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髋关节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髋关节疾病12例,术后按个性化康复计划指导患者功能锻炼。结果:术后平均随访6-18个月,12例关节功能恢复正常。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髋关节疾病,能早期进行功能锻炼,预防并发症,是治疗髋关节疾病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6.
基于生物光子相干性理论的经络本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经络的本质.基于生物光子相干性理论,通过简化模型的理论计算,并与实验结果比较.生物体内光子辐射场可产生强干涉现象.提出经络干涉假说:生物机体光子辐射场具有非局域相干性,在机体内发生干涉现象,其干涉聚束构成一个整体的立体性网络,在生物体表(相当半反射面)形成强弱相间的条纹(聚束)即经络.它携带着相关脏器的生物信息,将机体内各组织器官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17.
崔改琴 《医学信息》2006,19(6):1064-1065
目的探讨肩周炎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将被确诊为肩周炎的76例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以手法治疗为主,配合偏振红外光照射治疗和功能锻炼,以口服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物并进行功能锻炼为对照,观察康复治疗效果。结果经过26—52次手法治疗后两组病例的疗效有统计学差异(P〈0.05),以手法治疗为主的综合康复疗法优于单纯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物。结论综合应用手法、理疗,配合功能锻炼,可发挥多种康复疗法的协同作用,是一种有效的治疗肩周炎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四肢骨折术后康复治疗的方法并分析其临床疗效.方法 对780例成人四肢骨折患者经骨折内固定等手术治疗,按骨折术后阶段不同而采取相应的康复治疗措施.结果 早期、系统、正确的康复治疗使85%--期骨折患者的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对骨折或关节处骨折术后二期的患者经积极的康复治疗亦可获部分功能恢复.结论 应重视四肢骨折患者术后早期恰当的物理治疗及功能锻炼,同时不能放弃对骨折术后第2期康复治疗的机会,发挥患者主观能动性,以使关节功能获得最大程度的恢复.  相似文献   

19.
背景:人工关节置换是应用人工生物材料替代已有明显病损的关节,从而达到缓解疼痛、纠正畸形、恢复与改善关节功能的目的。目的:探讨人工关节假体材料与关节置换后物理治疗的效果。方法:以"人工关节,关节材料,物理治疗;artificial joints,joints materials,physical therapy"为关键词,应用计算机检索2000至2014年万方数据库、清华知网数据库、Pub Med数据库,选取有关人工关节假体材料与关节置换后物理治疗的文献,同一领域文献选择权威杂志或发表时间为近期的文章,依据纳入排除标准选取15篇文献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对于不同人工关节假体材料有着不同的康复治疗方案。人工关节置换后的物理治疗方法包括物理因子疗法和运动疗法。物理因子疗法可以减少炎性因子的释放并促进吸收,有效缓解疼痛,低频超声干预下可促进和加快载抗生素骨水泥的药物释放。运动康复疗法应用持续被动活动机可以促进静脉淋巴回流,减轻患肢肿胀,避免静脉血栓的发生,预防和治疗关节挛缩,有利于肌力的增强,促进人工关节置换后关节功能的恢复。选择适宜的人工关节假体材料并在置换后进行科学合理的物理治疗,可以使患者达到康复速度快、关节活动度好、并发症少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文题释义:表面肌电生物反馈疗法:通过表面肌电电极将获取的肌电信息进行处理,转化成声、光等患者能够认知的信号反馈给患者,从而训练患者,使其能够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生理活动,以达到调整机体功能、防病治病的目的的一种疗法。 功能贴布:最早由日本的加濑建造(Kenso Kase)博士创用,是一种贴于体表以达到增进或保护肌肉系统、促进运动功能的特殊胶布。常用于各类运动损伤的处理,并广泛延伸到神经康复等领域。背景:有研究证明运动功能贴布对吞咽障碍的治疗作用持久并且效果明显,表面肌电生物反馈疗法也被证实可改善吞咽功能障碍。 目的:分析探讨功能贴布联合表面肌电生物反馈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功能贴布组、表面肌电生物反馈组、联合治疗组,每组25例。各组于治疗前、治疗1,2个月后,通过反复唾液吞咽试验(RSST)、吞咽造影检查(VFSS)及临床疗效对比分析治疗效果。研究方案的实施符合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相关伦理要求,批件号:201918,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对研究均知情同意。结果与结论:①各组治疗后与治疗前对比,反复唾液吞咽试验、吞咽造影检查及临床疗效均明显改善(P < 0.05),同一治疗时间对比,功能贴布组、表面肌电生物反馈组、联合治疗组反复唾液吞咽试验吞咽次数多于对照组(P < 0.05),会厌移动时间比对照组明显缩短(P < 0.05),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其中联合治疗组反复唾液吞咽试验、吞咽造影检查及临床疗效改善更明显(P < 0.05);②结果说明,功能贴布及表面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均对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具有一定疗效,且两者联合治疗临床效果更佳。 ORCID: 0000-0001-8587-3633(王维)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