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肋骨环抱器在胸外伤肋骨内固定的治疗效果。方法本组113例肋骨骨折患者,在全身麻醉下分离肋骨断端两侧2cm,将接骨器放入冰水内5min使其软化,撑开接骨器环保臂,用湿纱布热敷3min,接骨器快速恢复原来形状并固定肋骨。其中74例行单纯肋骨固定,39例在其他手术过程中同期完成或第二期完成。结果本组113例,死亡2例,均为严重颅脑合并胸腹部联合伤,多器官功能衰竭;8例严重胸壁软化,其中6例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经肋骨内固定后均痊愈。结论肋骨环抱器内固定简单易行,对于减轻伤者胸痛,改善咳嗽排痰效果十分明显,尤其适用于多根多处肋骨骨折者,可以防治ARDS,缩短呼吸机使用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肋骨骨折切开内固定手术治疗的效果,探讨该术式的手术适应症。方法对30例肋骨骨折患者行肋骨切开复位和记忆合金环抱式接骨器内固定,根据术后骨折愈合情况、患者手术前后的疼痛评分,评价其疗效。结果术后胸廓牢固稳定,肋骨断端错位、胸廓塌陷等畸形得到矫正,患者疼痛缓解,肺功能恢复正常,疗效满意。结论记忆合金环抱式接骨器固定肋骨骨折可明显减轻患者疼痛、改善肺功能、减少呼吸机应用时间及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Mimics18.0软件数字化设计结合3D打印骨折模型进行手术规划,术前模拟手术,辅助治疗复杂型股骨髁上骨折内固定及在医患沟通环节的效果研究。 方法 筛选10例复杂型股骨髁上骨折患者,将患者的骨折部分及全套内固定物的薄层CT数据导入Mimics 18.0软件,进行骨折三维建模、骨折块虚拟复位、建立股骨髁上骨折内固定物标准件库、选取最佳匹配的钢板及螺钉。3D打印出患者1:1的股骨髁上骨折实体模型, 术前应用3D打印模型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并进行3D打印模型的效度验证。让患者及其家属直接接触骨折3D模型并观看在模型上按照数字化设计进行模拟手术-将股骨髁上重建板的位置、钉道长度和方向同数字化设计比较,确定术中使用的钢板及螺钉。最后,按照术前模拟演练进行实际手术骨折复位、钢板内固定。 结果 术前应用3D模型获得了良好的沟通效果,患者及其家属理解度和满意度高。应用3D打印技术模拟手术共植入1块锁定钢板和8枚螺钉,钢板植入的位置、螺钉植入的方向均与数字化术前设计高度一致,钉道长度与数字化术前设计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际手术与模拟手术的手术效果一致。 结论 数字化设计结合3D打印技术在医患沟通方面效果显著,且实现了复杂型股骨髁上骨折的个体化、精准化治疗,明显减少了患者的术中出血量,缩短了患者的康复周期。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应用镍钛记忆合金肋骨环抱式接骨器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150例的方法 及疗效.方法 采用TiNi肋骨环抱式接骨器治疗150例肋骨骨折,观察术后住院时间、骨折愈合及相关并发症,定期随访.结果 术后3月复查X光胸片,无感染、骨折不愈合,内固定物无移位、松动及脱落,骨折愈合良好,无骨质疏松.术后1a复查X光胸片,骨折完全愈合良好,患者完全恢复正常工作.结论 患者肋骨骨折均临床愈合,本方法 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安全、可靠并发症少等优点,有利促进骨折愈合,改善呼吸功能,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3D打印又称增材制造,是一种可以将三维的数字模型通过金属粉末或塑料等可黏性材料打印为实物模型的快速成型技术。3D打印技术广泛应用于脊柱外科、头颈外科、整形外科等外科领域。本文对3D打印技术在脊柱外科疾病诊断、术中导航、内置物定制和支具制作、医患沟通及临床教学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分析其优点和不足,并对3D打印技术在脊柱外科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6.
3D打印呈现井喷式的发展,该技术在骨科的应用是一个热门的研究方向。本文阐述了3D打印技术在骨科方面的应用近况,主要对该技术在术前规划、术中导航、临床教学、医患沟通、康复支具、骨科内植物、生物打印等多个方面的应用进行综述,归纳了3D打印技术运用于骨科的优势,总结了目前存在的一些技术难点,并对3D打印技术在大块骨缺损的修复、假肢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多根多处肋骨骨折的记忆合金肋骨接骨板治疗手术指征、手术方法、疗效。方法在全麻下经后外侧切口进行对10例多根多处肋骨骨折记忆合金肋骨接骨板治疗,其中6例浮动胸壁患者,肋骨骨折数5~10根,胸廓塌陷变形4例,合并肺挫裂伤血气胸5例;腰椎骨折脱位伴截瘫3例,胸腹联合伤者3例。结果10例多根多处肋骨骨折患者均行记忆合金肋骨接骨板,术后胸痛显著减轻,胸壁稳定,呼吸功能恢复,痊愈出院,术后2个月复查,无明显胸廓塌陷畸形,X线胸片示内固定牢固,肋骨骨折端骨性愈合。结论对于严重多根多处肋骨骨折应用记忆合金肋骨接骨板治疗,手术简单、手术时间短、固定牢固、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 探讨3D打印技术在急性膝关节损伤诊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国药东风总医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急性膝关节损伤患者8例。在诊疗中应用3D打印技术指导诊疗及医患沟通。统计手术时间及并发症,内固定松动、断裂,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功能评分等指标。结果 全部患者均获得随访。手术时间(100.23±20.10)min,无伤口感染、缺血性坏死发生,无顽固性关节腔积液,未见韧带松弛发生,无内固定失效发生。本组病例术后12个月的膝关节活动度:(125.25±10.09)°,膝关节功能评分:优5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达87.50%。结论 数字化3D打印技术在诊疗急性膝关节损伤中,能够提供逼真的膝关节损伤模型,有利于医患之间的沟通,提高了韧带重建骨道选择的准确性,为半月板缝合不同方法提供解剖标识,尤其在胫骨平台骨折的复位、钢板的选择固定、切口的设计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3D打印技术在快速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医患沟通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2018年7月~2019年4月本院老年髋部中心30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拟行PFNA内固定手术治疗的患者。经签署知情同意书,利用随机数表将患者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实验组采用3D打印模型进行术前沟通,对照组采用常规术前沟通方法,分别进行术前医患沟通调查问卷信息采集,记录手术时机(入院到手术的间隔天数)、手术时间、出血量等,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术前应用3D打印模型进行医患沟通,患者对病情、手术方案、护理等方面的理解有明显优势,患者满意度较高;实验组从入院到手术间隔时间明显较短,为(2.92±1.16)d,对照组(4.36±2.10)d,P<0.05。 结论 3D打印技术在快速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医患沟通方面有显著效果,缩短术前间隔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运用三维(3D)打印技术建立具有精准解剖结构的狭颅症头颅3D模型和模拟术后头颅3D模型,探讨3D打印的3D头颅模型对临床诊断和手术计划制定的意义。方法:1例8个月患有严重狭颅症的儿童,行CT扫描后获得影像资料;使用mimics 18.0软件导入CT DICOM数据并对感兴趣区域做图像重建后处理,得到三维头颅重建模型;再运用3-Matic10.0软件对狭颅症头颅模型进行手术模拟操作,得到模拟术后的3D头颅重建模型;将患者3D头颅重建模型和模拟术后的3D头颅重建模型保存成STL格式;最后把数据导入OBJET 260 3D打印机后即完成建模过程。结果:依据3D打印模型模拟手术操作并设计手术方案,手术顺利实施,患儿在术后恢复了完美的头型。结论:3D打印技术能有效地进行辅助诊断并应用于狭颅症矫治术前手术方案的制定,为狭颅症患者带来个性化、精准化的治疗。  相似文献   

11.
在足踝外科领域,由于解剖结构涉及多个关节和骨骼,足踝疾病和创伤的诊断及治疗方案相对复杂,3D打印技术作为一种辅助实现外科修复重建的个性化和精准化治疗的新方法,在足踝外科中显示出了极高的临床价值及应用前景。本文将对3D打印的原理及流程进行概述并从术前规划、医患沟通、手术器械设计及术后辅助支具等方面回顾3D打印技术在足踝外科领域的临床应用进展及局限性,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3D打印技术辅助髋臼旋转截骨术(rotational acetabular osteotomy,RAO)的疗效。方法对2012年3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42例髋臼发育不良患者(42髋)施行髋臼旋转截骨术(RAO)。所有病例均为女性,平均年龄36.1岁,平均随访时间13.4个月。按照术前是否使用3D打印模型分为3D打印组和非3D打印组,分别测量两组术前、3D打印组术后及非3D打印组术后的外侧中心边缘角(lateral central-edge angle,LCE)、Sharp角、臼顶倾斜角(Tonnis角)、髋臼覆盖率、旋转中心下移程度和手术时间,采用医院术后并发症情况统计量表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3D打印组与非3D打印组术后测量的LCE角、體臼覆盖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3DI打印组相比,3DI打印组上述指标的结果更符合正常髋关节的影像学数据。在骨盆模型上进行预操作,可以提前发现术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有效减少术中发育异常髋臼对确定截骨线和截骨角度的干扰等问题。结论3D打印技术辅助髋臼旋转截骨术有助于提高截骨的精确性及安全性,降低手术难度,缩短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设计一种记忆合金肋骨钉,为肋骨骨折提供一种新型微创的内固定方法。方法采用枪式射钉器,应用0℃预处理的肋骨钉对复位后的新鲜猪肋骨骨折部位进行射钉固定后置于37℃生理盐水中观察加压力量、稳定性和安全性。结果通过查找近3年文献CNKI44篇,pubmed39篇,共83篇文献,结合目前观察结果,骨折处用两枚肋骨钉固定能达到牢固固定。结论通过新型记忆型肋骨钉固定,采用射钉枪击发肋骨钉,微创、操作简便、固定可靠,表明该固定方法有望成为临床中肋骨骨折固定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3D打印假体与单纯钉棒系统用于全骶骨切除后腰椎-骨盆稳定性重建效果的有限元分析差异.方法 创建三种腰椎-骨盆重建的有限元分析模型:模型1为单侧双髂骨钉双棒重建;模型2为单侧双髂骨钉双棒+3D打印假体重建,其中下方髂骨钉穿过假体;模型3为单侧双髂骨钉双棒+3D打印假体重建,髂骨钉不穿过假体.在有限元分析软件中为...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分析尸体骨盆与其三维重建数字化模型及3D打印实体模型的三维特征测量结果差异。 方法 选择1具中年男性骨盆标本,根据骨盆的生理学结构特点在骨盆标本表面选取并固定共计14个特征点,并使用三坐标仪测量并记录特征点的三维坐标;使用CT设备对固定了特征点的骨盆标本进行1.0 mm的断层扫描;使用三维医学图像软件(Delta Medical Studio,DMS)对获取的扫描图像进行三维重建,并记录特征点的三维坐标;使用3D打印设备(熔融沉积成型,FDM)及光固化成型(Stereo Lithography Appearance,SLA)打印三维重建模型,三坐标仪测量记录特征点的三维坐标;通过记录的三维坐标分别计算尸体标本、数字模型、3D打印实体模型的特征点之间的距离及夹角;从最大误差、平均误差、t值验证等角度分析三组数据的误差情况。 结果 三维重建数字化骨盆模型的特征测量距离的平均误差约为0.5 mm,角度平均误差约为0.35 o;3D打印模型相对于骨盆标本的距离测量的平均误差约为0.8~1.1 mm,角度平均误差约为0.4°~0.5°。 结论 三维重建模型和3D打印实体模型对于骨盆术前的参考及测量精度方面具备可靠性,可根据实际需求选择3D打印模型作为骨盆术前规划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分析尸体骨盆与其三维重建数字化模型及3D打印实体模型的三维特征测量结果差异。 方法 选择1具中年男性骨盆标本,根据骨盆的生理学结构特点在骨盆标本表面选取并固定共计14个特征点,并使用三坐标仪测量并记录特征点的三维坐标;使用CT设备对固定了特征点的骨盆标本进行1.0 mm的断层扫描;使用三维医学图像软件(Delta Medical Studio,DMS)对获取的扫描图像进行三维重建,并记录特征点的三维坐标;使用3D打印设备(熔融沉积成型,FDM)及光固化成型(Stereo Lithography Appearance,SLA)打印三维重建模型,三坐标仪测量记录特征点的三维坐标;通过记录的三维坐标分别计算尸体标本、数字模型、3D打印实体模型的特征点之间的距离及夹角;从最大误差、平均误差、t值验证等角度分析三组数据的误差情况。 结果 三维重建数字化骨盆模型的特征测量距离的平均误差约为0.5 mm,角度平均误差约为0.35 o;3D打印模型相对于骨盆标本的距离测量的平均误差约为0.8~1.1 mm,角度平均误差约为0.4°~0.5°。 结论 三维重建模型和3D打印实体模型对于骨盆术前的参考及测量精度方面具备可靠性,可根据实际需求选择3D打印模型作为骨盆术前规划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旨在构建面向3D打印的医学图像3D重建平台,实现医学影像数据的目标分割、3D重建与3D打印所需区域裁剪与输出功能。该软件平台采用Qt设计用户界面,调用ITK、VTK类库处理医学影像数据。软件平台实现了医学影像数据的输入输出及处理、分割与3D重建等功能;在3D打印模型输出前,可实现对感兴趣区域的截取。以肘关节为例,利用该平台可实现模型重建,截取区域输出STL文件并完成3D打印。结果表明,该软件平台操作简单、界面简洁,可以从医学影像数据中重建得到3D模型,并进行3D打印,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背景:肋骨骨折是否需要植入物内固定治疗,何种情况下需要植入物固定及固定技术达成共识均不多。目的:回顾性分析过去2年中39例胸部钝性创伤患者采用肋骨接骨板置入内固定治疗肋骨骨折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方法:选择胸部钝性创伤患者39例,男32例,女7例,平均年龄(47.8±13.8)岁;其中有连枷胸无肺挫伤4例,有连枷胸有肺挫伤10例,无连枷胸无肺挫伤15例,无连枷胸有肺挫伤10例。根据患者临床状况,可首先保守治疗,待病情稳定后再行肋骨接骨板置入内固定治疗,或急症剖胸同时行肋骨接骨板置入内固定。结果与结论:患者经置入内固定治疗后胸壁稳定,胸壁塌陷畸形接近矫正,疗效满意。然而,1例68岁有连枷胸有肺挫伤患者,因肺炎、脓毒症,进而出现感染性休克于术后26d死亡。其余患者胸壁塌陷、胸廓畸形在置入内固定治疗后都得到满意矫正。术后胸片或胸部CT复查肋骨接骨板内固定区肋骨复位好,无松脱移位,双侧胸廓大致对称,患侧与固定前相比胸廓塌陷畸形消失,基本恢复正常。因此,肋骨接骨板置入内固定治疗肋骨骨折,不论是否连枷胸及有无伴发肺挫伤患者均能达到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旨在探究3D打印技术制作解剖教具应用于医学解剖教育的可行性。方法用CT扫描获取大体颅骨标本影像数据,重建并采用3D打印技术构建颅骨模型。招募26名北京协和医学院三年级医学生,采用3D打印颅骨模型进行颅底解剖学习,并通过主观评价问卷对其在解剖教学中的实用性进行评价。结果 57%试验参与者认为3D打印颅骨能够完整呈现颅底解剖结构,超过90%参与者同意3D打印模型有助于空间理解和解剖学习,88%参与者认为3D打印颅骨能够解决大体解剖标本带来的伦理学问题,84%参与者赞同将3D打印模型应用于颅底解剖教学。结论 3D打印模型在解剖教学中效果得到了肯定,3D打印技术在医学教育中的进一步应用亟待展开。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Mimics14. 11软件数字化结合3D打印模型模拟手术辅助复杂骨盆骨折内固定的手术设计。 方法 筛选1例复杂骨盆骨折患者,将患者的骨盆及全套内固定物的薄层CT数据导入Mimics 14.11软件,进行骨折三维建模、骨折块虚拟复位、建立骨盆内固定物标准件库、选取最佳匹配的钢板及螺钉。3D打印出患者1:1的骨盆实体模型, 在模型上按照数字化设计进行模拟手术,将骨盆重建板的位置、钉道长度和方向同数字化设计比较,确定术中使用的钢板及螺钉。最后,按照术前演练进行实际手术骨折复位、钢板内固定。 结果 模拟手术共植入2块重建钢板和15枚螺钉,钢板植入的位置、螺钉植入的方向均与数字化术前设计高度一致,钉道长度与数字化术前设计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际手术与模拟手术的手术效果一致。 结论 数字化设计结合3D打印技术实现了复杂型骨盆骨折的个体化、精准化治疗,明显减少了患者的出血量,缩短了患者的康复周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