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MRI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直方图分析法鉴别诊断乳腺肿块样病变良恶性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1例乳腺肿块患者(单发病灶82例、多发病灶8例;总病灶104个,良性病变25个、恶性病变79个)资料。所有患者均行3.0 T乳腺MRI增强和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扫描,并与病理结果对照。采用Medlab软件对ADC图进行直方图分析,观察肿块的直方图特征并获得直方图参数,包括各百分比ADC、平均ADC(ADCmean)、最小ADC(ADCmin)、最大ADC(ADCmax)、偏度及峰度。采用t检验分析良恶性病变的直方图各参数,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各参数的鉴别诊断效能。结果:恶性病变各ADC值均小于良性病变,除ADCmax(P=0.113)外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病变的偏度系数、峰度系数高于良性病变,但无统计学差异(P=0.191、0.165)。25th ADC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最大,为0.814,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88、0.696。ADCmean为0.92×10-3 mm2/s时AUC为0.79,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92、0.658。结论:ADC直方图分析可为诊断乳腺肿块样病变提供更多定量信息,对鉴别病变良恶性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MRI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及相对表观扩散系数(relative 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rADC)联合动态增强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me-intensity curve,TIC)类型对肿块型浆细胞性乳腺炎(plasma cell mastitis,PCM)及乳腺癌的鉴别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1例肿块型PCM及31例乳腺癌患者的MRI资料,测量病灶、同侧胸大肌及对侧正常乳腺腺体的平均ADC值,并计算其rADC值,即rADC1=病灶平均ADC值/同侧胸大肌平均ADC值;rADC2=病灶平均ADC值/对侧正常乳腺腺体平均ADC值;根据动态增强MRI (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RI,DCE-MRI)数据绘制病灶的TIC。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肿块型PCM及乳腺癌的各项MRI表现及TIC类型;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平均ADC值、rADC值;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绘制ADC、rADC值的非参数法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对ADC、rADC值与TIC类型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联合因子后,对各联合因子绘制ROC,探讨ADC、rADC联合TIC类型对肿块型PCM及乳腺癌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肿块型PCM病灶多位于乳晕后区,形态多呈不规则形,边缘多无毛刺,常伴有导管扩张,增强扫描常呈明显强化,TIC多为Ⅰ型或Ⅱ型(90.5%)。肿块型PCM的平均ADC值、平均rADC1、rADC2值分别为(1.17±0.09)×10^-3mm^2/s、0.79±0.08、0.61±0.10,均高于乳腺癌组,且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ADC值的诊断阈值为1.47×10^-3mm^2/s,曲线下面积(areaunder the curve,AUC)为0.897,灵敏度为95.2%,特异度为77.4%,rADC值诊断的灵敏度低于ADC值,但特异度较高;联合TIC类型后,ADC、rADC值的诊断效率、灵敏度均增加,除rADC1外,特异度均增加。结论 MRI平均ADC值、rADC值对浆细胞性乳腺炎及乳腺癌具有鉴别诊断价值,联合动态增强TIC类型后,可提高诊断效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MRI结合DWI对乳腺病变性质的诊断价值。方法: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将68例来我院的乳腺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硬币两面法原则将其分为两组,即实验组(n=34例)与参照组(n=34例),其中给予动态增强MRI结合DWI诊断的为实验组,给予动态增强MRI诊断的为参照组,随后评价诊断准确率及疾病检出率。结果:诊断准确率:实验组诊断准确率明显优于参照组,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疾病检出率:实验组疾病检出率相较参照组明显偏高,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动态增强MRI结合DWI对乳腺病变患者具有显著的诊断效果,既能提高诊断准确率,又能明确患者疾病类型,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应被大力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全数字化乳腺摄影联合乳腺MRI动态增强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随机抽取60例本院自2015年1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乳腺癌患者,回顾相关资料,所有患者均经手术病理检查确诊为乳腺癌。于手术前,所有患者均实施全数字化乳腺摄影联合乳腺MRI动态增强诊断检查,分析两种诊断联合检查影像学特征及诊断准确率,并与病理检查结果对比。结果:全数字化乳腺摄影检查发现26例(43.3%)患者为恶性病变,21例患者为良性病变,13例漏诊;乳腺MRI动态增强检查发现38例(63.3%)患者为恶性病变,22例患者为良性病变。两种检果方法联合诊断发现,41例(68.3%)患者为恶性病变,19例患者为良性病变。手术病理结果显示42例患者为恶性病变、18例为良情病变,联合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检查结果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在乳腺癌诊断过程中,应用全数字化乳腺摄影联合乳腺MRI动态增强检查可提高早期乳癌诊断率,诊断效果显著,可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利依据,可作为诊断乳腺癌的常用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MRI乳腺动态增强扫描诊断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择取2017年6月—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55例乳腺疾病患者,全部患者均以MRI进行乳腺检查,行常规平扫、扩散加权成像扫描和动态多期增强扫描,观察并分析病变形态学与血流动力学,以手术病理或临床随访结果为金标准,评价MRI诊断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临床效果。结果:55例患者检出乳腺异常强化病灶59个,包括非肿块性36个,肿块性20个,局灶性3个。良性病变时间信号强度曲线以缓慢上升型为主,恶性病变以廓清型为主,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平台型和廓清型曲线诊断乳腺恶性病变,灵敏度85.19%,特异度62.50%,准确性72.88%,以廓清型曲线诊断乳腺恶性病变,灵敏度55.56%,特异度90.63%,准确性74.58%,准确性无统计学差异(P>0.05)。恶性病变早期增强率(208.9±64.2)%,相对最大增强率(2.32±0.51)%/s,乳腺血管评分(2.22±0.87)分,均高于良性病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动态增强扫描可以有效显示异常强化病灶的形态学特征与血流动力学参数,与病理基础存在一定相关性,能够为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提供有价值的影像学依据,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4):5531-5532
目的分析探讨DWI及动态增强MRI在乳腺病变临床诊断上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2015年1~10月在我院接受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和动态增强MRI(DCE-MRI)检查的72例乳腺病变患者临床诊断资料进行分析,对DCE-MRI半定量参数信号增强比率(SER)、早期强化率(slope)以及DWI的表现扩散系数ADC值在乳腺良恶性病变临床诊断上的应用价值进行评估。结果乳腺良恶性病变的SER、slope以及ADC值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ER、slope以及ADC值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4、0.85、0.91,三者在诊断良恶性乳腺病变上的敏感性分别为87%、84%、92%,特异性分别为83%、68%、82%。结论在乳腺病变临床诊断诊断上,DWI和动态增强MRI均具有良好的诊断效能,DWI诊断效能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MRI动态增强在诊断乳腺良恶性肿瘤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经钼靶检查或临床检查中怀疑发生乳腺肿瘤的女性患者60例,采用MRI进行回顾性研究。由德国西门子公司生产的3.0T磁共振扫描仪扫描所获得的临床影像学资料为依据,以手术病理诊断作为金标准。结果:抑脂T2WI发现病灶的几率为80.9%,平扫T1WI可以发现93.3%有异常信号的病灶。三维减影成像不仅可以显示强化病灶,而且可以清晰地显示病灶周边的血管情况以及病灶的边界。在穿刺活检中与保乳手术中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恶性病灶的显示率达到100%。结论:MRI动态增强对于病灶性质以及位置的确定有极大的帮助,且扫描可在较短时间内完成,除此以外其还具有极强的重复性,是一项简单、方便、成熟的诊断方法,可以在临床实践中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8.
陈慧  王洁  程晖 《现代医用影像学》2023,(11):2017-2020
目的:分析MRI动态增强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4月至2023年2月126例乳腺肿瘤患者,所有患者术前行MR平扫与动态增强扫描,以手术病理组织学检查为金标准,评价MR平扫与动态增强扫描的诊断价值。结果:本组126例患者手术病理检查结果发现良性肿瘤82例,恶性肿瘤44例,MR平扫检查的敏感度为81.8%,特异度为87.8%,准确度为85.7%,阳性预测值为78.3%,阴性预测值为90.0%,MR动态增强扫描检查的敏感度为95.5%,特异度为97.6%,准确度为96.8%,阳性预测值为95.5%,阴性预测值为97.6%,MR动态增强扫描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高于MR平扫(P<0.05)。结论:MR动态增强在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中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术前辅助诊断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核磁共振成像(MRI)加权成像(DWI)联合动态增强扫描(DCE)对前列腺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前列腺病变9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经病理确诊,包括良性病变60例、恶性病变30例,同期接待的健康体检者90例作为对照组。均接受MRI平扫、MRI-DWI及MRI-DCE检查,比较两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与MRI-DCE参数(达峰时间、强化程度、强化率),并对观察组良性病变与恶性病变患者ADC值与MRI-DCE参数进行比较,同时比较MRI-DWI、MRI-DCE及二者联合对前列腺病变的诊断效能。结果 观察组ADC值、达峰时间低于对照组,而强化程度、强化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良性病变患者ADC值、达峰时间与强化程度高于恶性病变患者,强化率低于恶性病变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DWI联合MRI-DCE对前列腺病变的诊断效能均优于单一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DWI联合MRI-DCE对前列腺病变有较好的诊断效能,临床可根据ADC值、M...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直肠癌扩散加权成(DWI)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和MR动态增强定量参数的临床价值。材料与方法47例直肠癌患者和16名健康志愿者行DWI(b值分别为0 s/mm2、800 s/mm2)和MR动态增强扫描。(1)ADC值测量:在b值800 s/mm2上获ADC图,对病灶低信号区进行三个点位测量,取三个感兴趣区点位ADC值平均值,即ADCmean。(2)采集动态增强数据输入工作站,通过血液双室模型(Tofts模型)软件,得出血流动力学参数:Ktrans、Kep和Ve。独立样本比较t检验,相关性Pearson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直肠癌组ADCmean、Ktrans、Kep均值分别为:0.8835×10-3 mm2/s、2.6680 min-1、4.7089 min-1;健康组ADCmean、Ktrans、Kep均值分别为:1.34×10-3 mm2/s、1.548 min-1、2.39 min-1。直肠癌组与健康组间ADCmean、Ktrans、Kep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直肠癌组ADCmean与Ktrans、Kep的Pearson相关性P值>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DWI的ADCmean和动态增强定量参数Ktrans、Kep能有效、定量区分直肠正常组织与癌肿组织,可作为直肠癌影像学生物标记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磁共振乳腺动态增强曲线在磁共振检查乳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对25例乳腺疾病的患者进行磁共振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检查,扫描采用GE公司HDe 1.5T磁共振机配备8通道乳腺线圈进行检查,动态增强采用团注12时相扫描法检查。结果:25例乳腺病变均经过病理证实,其中恶性病变6例,动态增强曲线表现为Ⅲ型4例,Ⅱ型2例,良性病变19例,Ⅰ型曲线17例,Ⅱ型曲线2例。结论:乳腺动态增强曲线在磁共振乳腺疾病的诊断中提供了可靠的依据,结合动态增强后的病变征象,对提高乳腺疾病诊断的正确性起到了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MRI动态增强及DWI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半定量及定量价值。方法:分析60例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病变患者的MRI动态增强及DWI,研究TIC、早期强化率及ADC值的诊断效能,并联合三种指标制定综合评分系统。结果:恶性病灶TIC多呈流出型,良性多呈流入型,TIC鉴别良恶性病变的敏感度为0.851,特异度为0.766,AUC为0.781。增强第1周期早期强化率(61.5%)的敏感度为0.882,特异度为0.816,AUC为0.802;第2周期早期强化率(92.3%)的敏感度为0.891,特异度为0.924,AUC为0.895。良恶性病灶ADC值有统计学差异,ADC值1.135×10~(-3)mm~2/s为阈值的敏感度为0.852,特异度为0.734,AUC为0.771。良性病灶综合评分明显低于恶性病灶,其评分与病理结果有明显相关性,r值=0.89,P0.05。结论:增强第2周期早期强化率是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最有效的指标,联合三种指标综合评分能够明显提高鉴别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乳腺动态增强(DCE)MRI的各项参数: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早期增强率(EER)、最大线性斜率(slope)、最大强化率(Slmax)、达峰时间(Tpeak)、MIP图血管计数(NTV)与微血管密度(MV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之间的相关性及其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价值。方法对52例确定一周内手术治疗的乳腺疾病患者行术前DCE-MRI扫描,记录上述参数。对切除病变行常规病理和免疫组化检查,观察边缘MVD(mMVD)、中心MVD(cMVD)和VEGF的表达。将DCE-MRI各项参数与免疫组化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乳腺病变的mMVD、VEGF表达与TIC类型、Tpeak、及NTV育相关性;其中TIC类型与mMVD关系最为密切,Tpeak与VEGF之间的关系最密切;cMVD与各参数间无明显线性关系。52例患者中乳腺癌22例,良性病变30例。恶性病变的TIC呈Ⅲ或Ⅱ型,EER、NTV和DMVD、VEGF的表达明显高于良性病变,而Tpeak及SImax显著低于良性病变(P〈0.005)。Slope在良、恶性病变中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乳腺DCE—MRI多项参数中,TIC类型、NTV、Tpeak与MVD和VEGF有相关性,反映了良、恶性病变的血管生长差异,具有很大的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的各种强化参数与肺癌组织标本中肿瘤血管生成的相关性。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周围型肺癌患者14例行DCE-MRI检查,描绘时间-信号强度曲线,测量各强化参数,包括早期强化峰值(SIep)、强化峰值(SImax)、最大强化比(MER)和最大下降率(washout)。对肿瘤组织取材进行CD34和VEGF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各强化参数与肺癌组织标本的MVD和VEGF的相关性。结果 SIep、SImax与肺癌组织标本的MVD呈正相关(r=0.811、0.841,P均<0.01);而SIep、SImax、MER和最大下降率与VEGF均无相关性(P均>0.05)。结论应用SIep和SImax可预测肺癌组织标本的MVD水平,但根据DCE-MRI各强化参数均无法预测VEGF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评价乳腺良恶性病变中病灶及背景实质血流动力学参数的价值。方法 收集41例接受乳腺DCE-MRI检查的患者(共45个病灶),其中良性病变21个(良性组),恶性病变24个(恶性组),测量病灶及背景实质的容量转移常数(Ktrans)、速率常数(Kep)、血浆分数(Vp),对2组各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评价各参数诊断乳腺恶性病灶的效能。结果 恶性组病灶Ktrans和Kep、背景实质Ktrans和Kep均高于良性组(P均<0.05)。2组病灶Vp和背景实质V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诊断乳腺恶性病变时,背景实质Ktrans的AUC较其他参数高,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7.50%、76.19%。所有参数联合的Logistic回归模型AUC值最高,为0.86(P<0.001)。结论 DCE-MRI相关参数中,背景实质Ktrans对乳腺疾病的诊断价值较高。定量分析DCE-MRI数据有助于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其背景实质的血流动力学特征有望成为无创诊断乳腺病变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超快速并行采集技术(CAIPIRINHA)、水脂分离压脂技术(Dixon)及时间分辨交叉随机轨迹成像(TWIST)三种技术的容积插入法屏气扫描检查(VIBE)(CDT-VIBE)序列在超快速/高空间分辨率动态增强磁共振(DCEMRI)的可行性,并探究定量参数在乳腺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6例乳腺疾病的患者行3T DCE-MRI检查,采用4通道专用相控阵表面线圈,动态增强采用CDT-VIBE序列行35期扫描(空间分辨率为1 mm×1 mm×1.5 mm,时间分辨率为11.24 s)。测得所有病灶的血流动力学参数(K~(trans)、Ve、K_(ep))。对良恶性病变的定量参数进行T检验分析,并用ROC曲线对其进行诊断效能分析。结果采用CDT-VIBE序列的DCE-MRI可成功应用于病人的灌注扫描,其对于病灶边缘锐利度和内部结构特征显示较清晰。良性病变的定量参数K~(trans)、K_(ep)、Ve分别为0.22±0.11/ml、0.44±0.17/ml、0.51±0.09;恶性病变的定量参数K~(trans)、K_(ep)、V_e分别为(0.37±0.16/ml、(0.91±0.33)/ml、0.42±0.09。所有定量参数在良恶性病变之间均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K~(trans)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截断值、曲线下面积分别为92.3%、58.3%、0.193/ml、0.808;K_(ep)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截断值、曲线下面积分别为92.3%、75%、0.546/ml、0.922;Ve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截断值、曲线下面积分别为83.3%、66.7%、0.455/ml、0.743。结论:CDT-VIBE可以应用于乳腺高时间/空间分辨率的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由CDT-VIBE序列获取的定量参数K~(trans)、K_(ep)、Ve在病变诊断方面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及准确性,其中K_(ep)诊断效能最佳。  相似文献   

17.
乳腺良性病变常规增强MRI表现与微小血管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乳腺良性病变常规增强MRI表现与微小血管的关系.方法 5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良性病变,术前行MR平扫及常规增强扫描,并测定MR信号强度增强率(SI).术后标本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定病灶内微小血管密度及分布情况,并分析与相应病灶SI之间的关系.结果微血管在乳腺纤维腺瘤、腺病及导管内乳头状瘤的中心和边缘区域分布无显著性差异(P>0.05),常规增强扫描,相应区域MRI对比剂的分布也无显著性差异(P>0.05),56例乳腺良性病变中心和边缘区域的微血管密度(MVD)与SI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P<0.01).而小血管多分布于乳腺纤维腺瘤、乳腺病和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边缘区域,与SI之间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乳腺良性病变常规增强MRI表现与微血管的数量和分布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MRI平扫联合DWI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对病理证实的70例患者MRI常规平扫、扩散加权成像(DWI)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均采用SET1WI、FSET2WI压脂序列、单次激发自旋平面-回波成像(SE-EPI)序列行DWI扫描,扩散敏感系数(b值)取1000s/mm2。结果:70例病变中,乳腺癌49例,乳腺腺瘤19例,积乳囊肿2例。MRI平扫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敏感性为61.2%(30/49),特异性为19%(4/21),准确性为48.6%(34/70)。以病变信号对乳腺良恶性诊断检出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恶性病变平均ADC值95%可信区间的上界1.203×10-3mm2/s作为诊断良、恶性病变的界值,所得结果与病理结果比较,诊断敏感性为87.8%(43/49),特异性为85.7%(18/21),准确性为87.1%(61/70)。MRI平扫联合弥散加权成像ADC值综合诊断的敏感性为93.8%(46/49),特异性为90.5%(19/21),准确性为92.8%(65/70)。结论:DWI及ADC值是诊断和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有价值方法;MRI平扫结合DWI成像能明显提高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表观扩散系数(ADC)对肝转移瘤化疗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本院就诊的胃肠道癌发生肝脏转移的患者80例(转移病灶148个),比较治疗前、治疗后2周和12周转移瘤最大直径,根据治疗后12周肿瘤最大直径变化分为有效组及无效组。比较有效组及无效组治疗前、治疗后2周和12周的ADC值。分析ADC值与肿瘤直径的相关性。利用ROC曲线分析治疗前ADC值和治疗后2周ADC变化率用于预测患者对化疗的效果。结果治疗前,有效组病灶的ADC值平均值显著低于无效组(P=0.002);在肿瘤ADC值的变化上,化疗2周、12周后,有效组的ADC较化疗前均显著上升,而化疗无效组的ADC则无显著变化;治疗前ADC与肿瘤的直径变化呈现负相关(r=-0.662,P=0.000);治疗后2周ADC变化率与肿瘤的直径变化也呈现负相关关系(r=-0.846,P=0.000)。ROC曲线结果表明,以治疗前ADC值预测转移瘤化疗效果的AUC为0.914;治疗后2周ADC变化率预测转移瘤的AUC为0.893;二者联用时对于转移瘤化疗评估的AUC为0.959。结论化疗前ADC值、治疗后2周ADC值的变化率以及二者联用在胃肠道癌肝转移化疗疗效预测上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考察3.0T M R I动态增强和弥散加权成像在乳腺良恶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攀枝花市中心医院2018年7月—2021年7月收治入院的疑似乳腺肿瘤患者268例的病例资料进行研究,患者均经3.0T MRI动态增强和弥散加权成像诊断.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分析3.0T M R I动态增强和弥散加权成像对乳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