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总结陈云云主任医师对胃食管反流病中医病因病机及其辨治胃食管反流病经验,为临床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及提高疗效提供新思路。方法:通过收集陈云云老师发表的论文,病案分析讲稿,笔记,通过跟随抄方。结果:总结了陈云云主任医师治疗的胃食管反流病的学术思想及经验。结论:陈云云主任医师对胃食管反流病的经验可为临床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及提高疗效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随着胃食管反流病发病率的逐年升高,其治疗越来越受到重视,然而现代医学对胃食管反流病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案。中医外治法是与内治(口服给药)相对而言的特色治疗方法,在临床应用中对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显示出了确切的疗效,近年来越发受到医学界的重视。现归纳了包括针刺类、灸类、推拿类等常用中医外治法在胃食管反流病临床中的应用现状与研究进展,以期为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诊治提供些许借鉴。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胃食管反流病的病因病机及辨证分型,总结了近年来疏肝和胃法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中医理论基础、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进展。认为疏肝和胃法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其代表方药疏肝和胃方和丁香降气方具有显著的临床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4.
胃食管反流病为临床治疗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消化系统相关疾病,近年来,对胃食管反流病的中医药治疗相关研究受到人们的关注及重视。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治疗方式有多种,比如,辨证施治、专方及专药治疗、中成药治疗,中医外治方法等。而且,中医药用于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具备比较明显的临床疗效,可促使患者的复发率下降,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提升,将患者的治疗疗程明显缩短等。本文对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中医药治疗进展与优势进行总结,希望为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临床治疗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六合加萸汤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临床疗效。方法:六合加茱汤和胃降逆,散瘀止痛,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病例22例,总结其临床疗效。结果:六合加山茱萸汤可以显著控制胃内容物反流症状,改善胃食管反流病中胃灼热,胸骨疼痛和口苦等症状。结论:六合加山茱萸汤胃食管反流病治疗稳定,有效,不容易反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黄雅慧教授应用中医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经验。方法:通过导师面授、门诊及查房整理导师对胃食管反流病的病因病机认识、辨证分型及遣方用药变化,观察中医药治疗该疾病的优势及有效方法。结果:中医药对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优势明显,疗效显著。结论:名中医应用中医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经验,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refluxdisease,GERD)是临床上常见的消化道动力障碍性疾病,目前巳成为消化系统疾病研究的热点。因此,积极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遵循随机、对照的原则观察病例120例,通过对平胃散加减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观察,发现本方可以明显减轻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胃镜下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探讨及总结中医药在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方面的现状及临床治疗特点。方法通过检索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以"中医中药","胃食管反流病"为关键词检索最近收录的中医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相关文献,从文献研究和临床研究初步总结了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药治疗体系,特色及不足之处。结果文献研究包括了古代中医经典文献和现代文献对胃食管反流病的认识,临床研究包括了辨证论治法,中医古典经方化裁疗法,自拟方疗法,中西医结合疗法,针灸配合中药疗法及中成药疗法。结论从文献研究和临床研究方面来看,中医药在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积累了大量特色的临床经验且效果显著,为建立和完善胃食管反流病医辨证规范化治疗体系提供了一定的临床基础和依据。  相似文献   

9.
胃食管反流病属于消化系统动力障碍性疾病的一种,其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中医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有一定优势,一些临床研究及专家经验,与"气机升降失常"理论有关。该文从"升降出入"溯源及相关理论在脾胃病中的应用,结合相关脾胃病学专家经验,着重讨论赵荣莱教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经验,论述"气机升降失常"在胃食管反流病中的重要性,恢复气机升降正常运行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一理论可作为临床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思路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前临床上胃食管反流病的中医辨证以肝胃郁热证、肝胃不和证居多,治则多以清利湿热为主,较少顾及虚证,尤其是脾虚证对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生发展造成的影响。笔者认为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辨证分型和治疗与脾虚证密切相关,胃食管反流病日久可产生脾虚证表现,脾虚证进一步促进胃食管反流病的发展。在胃食管反流病的病因病机和诊治中,脾虚证扮演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金不换正气汤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用金不换正气汤为基础方随证加减,治疗胃食管反流病73例。结果:总有效率为95.9%。结论:中药金不换正气散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中医药在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上具有独特优势,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少并发症、降低复发率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文章系统综述了胃食管反流病的病名、病因病机和辨证分型,并对近年来中医对胃食管反流病的辨证治疗、经方验方、中成药口服、针灸及基础实验和临床试验进行了归纳总结,提出目前胃食管反流病中医研究存在和急需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3.
胃食管反流病是最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目前西医药物治疗以抑酸、促动力为主。尽管抑酸力度增加,仍有相当部分患者临床效果欠佳,这部分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目前西医缺少有效应对措施。中医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历史悠久,疗效肯定,近年来中医药在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方面取得一定进展。笔者团队提出胃食管反流病的核心病机不离"火热",然"火"分虚实。从虚火而论,可分为"阴火""相火""阴火相火相兼"三种情况,临床上针对上述三种情况辨证施方取得较好疗效,并从病案举例浅谈从虚火论治胃食管反流病。  相似文献   

14.
中医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主张辨病与辨证结合,具有疗效好、个体化强、副作用小等优势,逐渐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喻斌教授认为,对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当从肝脾同治入手,遵循多脏调治、随症加减的原则。本文章总结了喻斌教授运用柴胡疏肝散辨治胃食管反流病的临证经验,以期为中医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提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15.
胃食管腔因过度接触或暴露于胃液而引起的食道反流及食管黏膜损伤综合征称为胃食管反流病。李培主任医师系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成都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主任中医师、教授,具有丰富的胃食管反流病临证治疗经验。简要总结其从肝郁脾虚论治胃食管反流病的思路与经验,为该病的临床治疗提供新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应用孙志广经验方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合并慢性便秘患者的临床观察。方法:选取胃食管反流病患者30例,予以孙志广教授经验方,治疗8周。统计治疗前后30例患者便秘积分、胃食管反流积分及临床疗效,分析便秘积分、胃食管反流积分与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及临床疗效与年龄、BMI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后各项便秘积分、胃食管反流积分明显下降,症状明显好转。患者的便秘疗效、胃食管反流疗效、总体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96.67%(29/30)、93.33%(28/30)、100.0%(30/30)。胃食管反流病合并慢性便秘患者的症状与性别无关,胃食管反流与年龄、BMI均无相关性,便秘与年龄无关,而与BMI呈弱相关性;便秘疗效与年龄呈较弱的负相关性,胃食管反流疗效与年龄呈较弱的正相关性,二者与BMI未见明显相关性。结论:采用孙志广经验方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合并慢性便秘,疗效较好,可显著改善患者胃肠和便秘症状。  相似文献   

17.
胃食管反流病伴焦虑在临床治疗上存在难治愈、易复发的问题,中医药治疗具有标本兼顾的优势。文章总结戴琦副教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伴焦虑的临证经验。戴琦副教授在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伴焦虑时,主张从肝、胃、脾及冲脉理论入手,以重镇之品平上冲之势,自拟平冲降逆汤,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刘万里教授主张诊疗胃食管反流病应重视中西医结合思维。在明确诊断的基础上,对胃食管反流病治疗采取分期疗法,发作期以快速愈合炎症、缓解控制症状为治疗目标,此阶段以西药为主、中药为辅;缓解期主要是巩固疗效、减少复发,中药为主、西药为辅。针对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刘万里教授强调优化诊疗方案的重要性,找到中医干预胃食管反流病的切入点,发挥中医药"治病求本""辨证论治"等特色优势,可提高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显著减少复发率。  相似文献   

19.
胃食管反流病病因复杂,其主要发病机制是食管抗反流防御机制下降,反流物对食管黏膜造成伤害。传统中医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多从“脾胃”入手,治疗上大多以益气健脾、和胃降逆为法。天水市中医院杨建新主任医师深入研究《金匮要略》,对胸痹理论有独到的见解。他凭借多年临床经验,巧妙运用“胸痹”理论以理气化痰法治疗胃食管反流病,获得了良好的效果。他认为胃食管反流病的病机属本虚标实,本虚为肺脾阳亏虚,标实则为痰湿内生、乘虚上犯。所选处方由枳实薤白桂枝汤与理中汤加减而成。此方运用于临床,能快速、高效地改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症状。文章总结了杨建新主任的临床经验,为中医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析胃食管反流病虚实辨证分型论治经验。方法:查阅胃食管反流病相关文献,结合大量的临床病例资料,总结周斌副主任医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经验。结果:胃食管反流病中医病机为胃失和降、胃气上逆。根据多年临床经验,采用辨证与辨症相结合,将本病分为肝郁脾虚和肝胃不和虚实两种证型,并针对证型辨证论治,取得良好疗效。结论:遵循中医辨证的客观化和简易化原则,将胃食管返流病分为虚实两大类型,不仅使临床诊断治疗简洁方便,使科研病证分型清晰,更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