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饮食干预是治疗肥胖的重要措施。间歇性禁食(IF)是一种正常能量和能量限制(或完全禁食)交替进行的膳食模式,主要类型包括隔日禁食、周期性禁食、限时禁食、斋月禁食等。现有研究表明,IF可通过多种机制改善肥胖及相关代谢紊乱,并促进健康。然而,何种IF方案对肥胖及相关代谢紊乱的干预效果更佳目前尚无定论。本文在介绍IF常见方案的基础上,针对IF在减轻体质量,改善血糖、血脂等方面发挥的作用及IF疗法的安全性进行综述,旨在为IF的深度推广、运用提供依据。本研究发现,IF不仅对减重有益,还有助于降低血糖和体脂,改善血脂谱,减轻胰岛素抵抗。同时IF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但在实施时仍需关注个体差异,结合个体实际。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危害我国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间歇性禁食(IF)作为一种周期性能量限制的饮食干预方式,已被证明有广泛的健康益处,有助于减轻体质量、改善葡萄糖调节、降低血压和血脂水平、抑制炎性反应等,进而延缓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与发展。目前,我国学者对IF在防治心血管疾病中的潜在作用关注不足。本文通过对IF对血脂异常、肥胖、糖尿病、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影响及其机制进行综述,旨在为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提供新思路。本研究发现IF在心血管疾病防治中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可用于防控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其介导的代谢益处可能与激发"代谢转换"、增强白色脂肪褐变、促进自噬及重塑肠道菌群等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间歇性禁食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TLR4/NF-κB通路的作用及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 KM小鼠45只平均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正常饮食组(CIRI组)和间歇性禁食组(IF组)。IF组造模前连续间歇性禁食14天,除Sham组外,其他各组构建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观察各组小鼠行为学变化,HE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免疫组化法测定TLR4及NF-κB阳性细胞的表达情况。结果 IF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CIRI组明显下降(P<0.05),IF组TLR4及NF-κB阳性细胞表达较CIRI组明显下降(P<0.05)。HE染色显示IF组缺血半暗带及海马区神经元细胞深染及皱缩较CIRI组明显减轻,细胞形态明显改善。结论 间歇性禁食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可能与减轻炎症,抑制TLR4及NF-κB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
伴随世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以衰老为主要危险因素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病率日渐升高。间歇性禁食(IF)通过调节代谢途径来预防或延缓神经退行性疾病已有研究,其机制可能与IF可以调节线粒体功能及内环境稳态有关,而线粒体功能障碍是脑老化和神经退行性变的早期特征。这些提示IF、线粒体与神经退行性疾病存在密切联系。本文就IF对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改善作用、线粒体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IF对线粒体功能的调节以及过量热量摄入对神经元及线粒体的影响4个方面,从正反角度进行综述,分析得出IF可以调节线粒体功能、过量热量摄入可能损伤神经元及线粒体功能,并认为后期可进一步深入研究IF改善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具体机制及其对神经系统代谢转变的具体信号通路,进而判断最佳干预时间,开发更有靶向性的药物替代疗法,从而帮助IF研究成果的临床转化。  相似文献   

5.
间歇性禁食(intermittent fasting, IF)是指完全或部分禁食与正常饮食交替进行,这种不同于以往的节食方式已成为最近研究的重点。虽然IF的代谢益处在动物实验中已被广泛认可,但目前的临床试验的结果却喜忧参半,且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患者中的临床试验结果较少。本文对IF对糖尿病患者和肥胖人群的影响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赵琳  李琰华 《中国现代医生》2023,61(10):120-123
肥胖症的流行给全球公共卫生健康带来持续性压力,亟需行之有效的方法对肥胖症进行治疗。间歇性禁食(intermittent fasting,IF)主要包括间歇性能量限制及时间限制性禁食等饮食方式,可减轻人体体质量和改善代谢。研究表明,IF通过间歇性地诱导脂肪酸转化为酮体,产生有利的代谢结果,致使体质量下降,有助于改善人体血脂和血压状况。本文对IF在肥胖症中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肥胖症的防治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王晓丽 《浙江医学》2021,43(21):2377-2381
营养过剩与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饮食干预是防治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措施。间歇性断食(IF)疗法可通过促进酮体生成、减轻氧化应激、调节昼夜节律等机制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此外,IF疗法还能够改善肥胖、高血糖、高血压、慢性炎症等多种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本文就IF疗法防治心血管疾病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二甲双胍联合间歇性禁食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内质网应激的影响。方法:10周龄SPF级健康KM小鼠,体重25~28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0只小鼠分为5组:假手术组、局灶性脑缺血组(I/R组)、间歇性禁食组(IF组)、二甲双胍组(Met组)、二甲双胍+间歇性禁食组(Met+IF组),每组20只。IF组:每...  相似文献   

9.
慢性疾病逐渐成为我国居民死亡的首位原因,给社会造成巨大的负担。饮食控制是对慢性疾病管理的重要方式。隔日禁食(alternate-day fasting,ADF)是一种禁食日与自由进食日交替进行的新兴饮食模式。此综述通过分析隔日禁食在慢性疾病的文献,发现隔日禁食在预防和改善神经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肿瘤、代谢性疾病等方面有着积极影响。目前隔日禁食的研究仍是在动物方面较多,广泛的推广需更多的临床随机试验,评估其安全性、有效性和依从性。  相似文献   

10.
尽管心血管疾病的预防、早期诊断和治疗已取得了显著进步,但心血管疾病仍然是全球居民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因此,解析心血管疾病发病机制并探寻心血管疾病治疗靶点,对心血管疾病早期治疗和预防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具有重要意义。细胞表型转化是指细胞在环境改变时失去其特定的表型特征而获得另一种表型特征的生物学过程,与心血管疾病发生密切相关。因此,本文总结了巨噬细胞极化、血管平滑肌细胞表型转化和内皮间充质转化在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中的潜在功能,希望与广大研究工作者共同努力推动心血管疾病机制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