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了解平山县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重点职业人群在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前后对布病防治知识的知晓情况、健康行为的形成情况,评价措施效果,为防控布病疫情提供依据。方法干预前进行基线调查,之后连续开展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3年,于第2年、第3年干预后分别随机抽取不少于100人进行内容相同的干预后问卷调查,比较布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健康行为形成率等的变化。结果干预后重点职业人群布病知识知晓率(87.50%)、健康行为形成率(77.44%)分别较干预前的知识知晓率(52.29%)、健康行为形成率(47.78%)显著提高(χ2=399.235,P=0.000),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在布病重点职业人群中开展布病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平山县布病职业人群防病意识明显提高,健康的生产、生活方式逐渐形成,为有效控制布病疫情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三江源地区人群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情况,评价布病干预效果。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三江源地区9县1镇6~60岁常住人口,围绕布病如何防治知识开展综合性教育干预,分别在干预前后进行健康素养评估。结果布病基本知识知晓情况"什么是布病"、"感染布病的途径"、"布病的危害"、"如何预防布病"的比例干预后均有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663、221.380、188.255、89.608,P0.01);人群健康行为形成情况干预前后居民总体健康行为形成率由25.50%提高至37.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9.953,P0.01)。结论青海省三江源地区布病高危人群布病知识知晓率低,生活及生产活动中存在高危行为。三江源地区人群知识知晓率、健康行为形成率干预后均明显提高,提示该区对于健康知识、行为需求迫切,采用合适的干预方式可以取得良好的行为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2012-2017年围场县布病流行情况,为制定布病防控策略提供数据支持。方法收集2012-2017年围场县人间布病监测数据、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调查问卷等资料,采用EPIDATA 3. 3. 2进行数据库建立和数据的录入;用SPSS 18. 0进行资料统计分析。结果 2012-2017年共进行流行病学调查7 941人,血清学监测3 277人,阳性395人,血检阳性率12. 05%,各年血检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 729,P <0. 01);男性明显高于女性,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 988,P <0. 01)。6年来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均呈现上升趋势。结论 2012-2017年围场县布病血清学检查阳性率呈下降趋势;重点人群的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是防控布病的有效途径;加大健康教育宣传力度、提高布病健康知识知晓率非常重要,且提高行为正确率是防控布病更有效的手段和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评价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在布鲁氏杆菌病(简称布病)防治中的效果,探索人间布病防控有效措施,为科学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SPSS 19.0等统计软件对石家庄市所辖平山县、赞皇县、井陉县、元氏县、行唐县和鹿泉市6个县(市)干预前后职业人群健康知识知晓率、健康行为形成率、发病率、血清学阳性率,以及急性期、亚急性期病人就诊率等指标进行分析,评价防控措施的效果。结果干预后职业人群布病健康知识知晓率由57.35%上升到92.30%;健康行为习惯形成率由43.59%上升到76.20%;血清学阳性率由11.64%下降到4.85%;布病发病率第一年干预后上升到6.14/10万,之后逐年下降,分别为5.92/10万和5.16/10万;急性期、亚急性期病人就诊率由50.91%上升到93.97%。结论联防联控工作机制良好运行,可以有效地提高职业人群布病防治水平,使其逐步养成健康的生产、生活方式,减少被感染机会,有效控制布病疫情上升态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布病重点地区重点人群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的知晓率,实施并评价健康教育在提高知晓率和预防布病中的作用,为防控布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张家口市怀安县5个村,对布病重点人群进行知晓率和发病率的基线调查,开展布病健康教育,然后对知晓率和行为形成的改变进行评价。结果基线调查重点人群545人,知晓率为58.5%,行为形成率为31.8%;共检查高危人群血清504份,阳性率为3.37%。新发病例检出率为1.42%。健康宣传与行为干预后知晓率和行为形成率分别为82.3%和64.1%,分别提高了23.8%(P〈0.01)和32.3%(P〈0.01)。干预后1年内,在干预地区未检测到新发病例。结论在布病重点人群中开展健康教育及行为干预能够起到提高知晓率和促进行为形成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廊坊市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监测点重点人群血清学监测结果进行分析,观察人间布病流行状况。方法抽取从事饲养、屠宰等重点人群血清受检者的血液各5 ml,静置分离血清,采用琥红平板试验定性和试管凝集试验定量的方法对其进行检测。使用SPSS 19.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廊坊市2010-2014年重点人群布鲁氏菌病血清学监测平均阳性率为2.90%,发病率逐年增加,平均发病率1.87/10万,截至2014年廊坊市共计监测到734例布病病例。防治知识知晓率平均68.28%,呈逐年上升趋势;健康行为形成率平均63.18%,呈逐年上升趋势。4~7月高发,香河县、大厂县、广阳区三地高发,40~50岁年龄组人群高发。饲养、畜产品加工及贩运、屠宰、兽医等职业的阳性率较高,是否按规程操作对发病率有影响。结论廊坊市布病发病率逐年上升,重点人群布病血检阳性率平均2.90%,通过健康教育可降低人间布病流行趋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平顶山市2012和2013年人间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血清学检测结果,了解平顶山市布病的流行特点,为防控布病疫情提供依据。方法对2012和2013年到平顶山布病防治门诊就诊者按照《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进行血清学检测。结果共接诊610人,191例为阳性,阳性率为31.31%;地区分布以鲁山县阳性率最高(43.93%,47/107),其次为宝丰县,阳性率为43.10%(25/58);4~8月为人间布病发病高峰;男性与女性阳性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χ2=1.904,P0.05);60岁年龄组阳性率为最高(36.32%);职业分布以农民感染率为最高(79.06%,151/191)。结论应加强对布病防治工作的领导,坚持做好疫情监测,开展重点职业人群布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提高群众布病知识知晓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府谷县2015—2018年开展布鲁氏菌病健康教育及行为干预的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首先在每乡镇随机抽取一个行政村,进行居民布鲁氏菌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和高危人群健康行为形成率基线调查。从2015年开始,在逐年加大健康教育的同时,也对高危人群进行行为干预,并于次年初在每个乡镇随机抽取一个行政村,进行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的调查。结果 调查评价显示,总知晓率从2015年的74.84%上升到2018年的85.72%,呈逐年显著上升趋势(χ2=1432,P<0.05)。居民通过村医或熟人、兽医介绍途径获取布病知识明显高于其他途径(P值均小于0.05)。高危人群健康行为形成率从2015年的15.71%上升到2018年底的58.57%,虽然上升缓慢,但4年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29.73,P<0.05)。结论 加大居民健康教育力度和开展高危人群行为干预后,居民布鲁氏菌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和高危人群健康行为形成率明显提高,人群感染率和发病率明显下降,达到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分析北京市平谷区畜牧行业职业人群布病知晓率、工作防护行为和饲养情况,为完善下一阶段布病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现场问卷形式对北京市平谷区561名职业人员进行调查,收集从业人员对布病相关认知信息、防护行为、饲养情况,根据年龄、工龄、性别、工种、文化程度的了解进行单项分析和综合量化分析。结果 561名被调查者中,养殖人员占77.36%(434/561),非养殖人员(屠宰、兽医)占22.64%(127/561),男女比例1.33∶1。根据综合评分,对各人群布病知识了解程度进行比较,不同性别(χ~2=26.807,P0.01)、是否从事养殖业(χ~2=5.821,P0.05)、不同乡镇(χ~2=17.973,P0.05)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对于日常工作中防护行为进行比较,不同乡镇(χ~2=43.475,P0.01)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从事养殖行业的人群中进行饲养习惯的比较,不同性别(χ~2=5.677,P0.05)、不同乡镇(χ~2=42.486,P0.01)、不同文化程度(χ~2=21.916,P0.01)、不同年龄组(χ~2=15.026,P0.05)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布病知识与防护行为及饲养习惯存在正相关,饲养习惯与防护行为存在正相关。结论 增加对布病知识的了解,能促进良好的防护行为和饲养习惯的产生,针对发病率较高的乡镇应加强布病知识的宣传。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沧州市人间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的感染状况,掌握该市布病流行趋势,为制订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全市18个县(市、区)开展高危人群的血清学检测。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WS 269-2007)确诊布病病例。结果沧州市2011-2017年全市共调查布病高危人群57 616人,血清学检测9 075人,平均阳性率为5. 34%。其中2013年最高,为8. 67%; 2011年最低,为3. 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 53,P 0. 01)。地区间阳性率不同,南皮县最高,为13. 08%;海兴县最低,为0. 49%,各县(市、区)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0. 87,P 0. 01)。不同职业人群阳性率比较,放牧、屠宰、饲养较高,皮毛及乳肉贺加工、贩运人员最低,不同职业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 56,P 0. 01)。结论沧州市布病疫情较严重,要继续加强人间布病监测,加大高危人群健康干预力度,积极与畜牧部门合作,加强源头防治,降低全市人群布病的感染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布鲁氏菌病健康教育前后锡林浩特市牧民对防治知识掌握程度及行为改变情况,为开展下一步布鲁氏菌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锡林浩特市选择2个具有代表性牧场的人群开展调查,干预组为白音锡勒牧场,对照组为白音库伦牧场,采用问卷调查对健康教育前后牧民布鲁氏菌病防治知识和行为方式的改变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白音锡勒牧场布鲁氏菌病感染常识知晓率87.4%、治疗常识知晓率89.5%、防护行为知晓率为57.9%,均高于干预前防治知识知晓率;白音库伦牧场布鲁氏菌病感染常识知晓率为74.3%、治疗常识知晓率为85.8%、防护行为知晓率为49.9%。2组在布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上显示,只有感染常识这一方面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6,P0.05)。结论通过开展健康教育,牧民掌握布病的防治知识水平明显提高,但行为改变的效果没有达到预期目的,说明健康教育在布病防治中喜忧参半,既不要低估健康教育在布病防治中的作用,也不要高估其作用,而是在长期坚持开展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工作的同时采取以控制传染源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宾阳县美沙酮维持治疗(Methadone Maintenance Treatment,MMT)效果,为该县吸毒人群艾滋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4-2016年宾阳县吸毒人群信息,按来源分为社区吸毒人群组和美沙酮门诊吸毒人群组,比较这两组人群的人口学信息,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艾滋病感染相关行为学等。结果共收集1 087人,其中社区组468人、美沙酮组619人。新发现HIV抗体阳性率为1.56%,其中社区组新发现HIV抗体阳性率为3.63%、美沙酮组为0.00%。两组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995,P=0.000)。行为学方面,最近一个月是否曾经注射过毒品,两组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2.332,P=0.000);在最近一个月与商业性伴发生性行为时安全套使用频率中,两组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865,P=0.000)。社区组和美沙酮组新发现HIV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842,P=0.000)。结论宾阳县美沙酮维持治疗在提高参与美沙酮维持治疗的吸毒人群的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减少共用针具行为、提高商业性行为时安全套使用频率以及预防HIV新发感染上取得了积极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妇科住院病人干预前对宫颈癌疫苗(又称HPV疫苗)知识知晓状况及健康教育干预效果,为开展HPV疫苗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抽取2018年7月~2019年7月在廊坊市人民医院妇科住院的286例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并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干预,采用调查问卷在干预前后进行调查,评价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前妇科住院病人HPV疫苗知识知晓率为42.66%(122/286),干预后妇科住院病人HPV疫苗知识知晓率为82.87%(237/286),干预前后HPV疫苗知识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8.755,P=0.000);各知识点干预前后知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91.600、111.363、101.675、131.749、314.020、117.998、93.131、132.586、100.923、122.810、112.416、87.777,P0.05);愿意接种HPV疫苗、愿意向他人推荐HPV疫苗、愿意了解HPV疫苗的相关知识、愿意参加HPV疫苗预防宣传活动等态度干预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92.648、157.072、88.677、139.282,P0.01);主动了解HPV疫苗、向亲友宣传HPV疫苗知识等行为干预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67.814、134.348,P0.01)。结论妇科住院病人HPV疫苗知识知晓率较低,健康教育可以有效提高病人HPV疫苗知识水平,促进其态度转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重点职业人群中开展布鲁氏菌病综合干预措施前后对该人群布病知识知晓率、防护用品使用率及相关行为的变化.方法 分别于干预前后从同一人群中抽取从事养殖、屠宰和皮毛加工人等的重点职业人群进行内容相同的问卷调查,比较布病知识知晓率、防护用品使用率、认知态度以及相关行为等的变化情况.结果 干预前共调查572人,干预后调查594人,干预前布病知晓率为48.8%,干预后为66.4%;干预前牲畜圈舍定期消毒率10.4%,干预后29.7%;干预前人畜混居现象59.9%,干预后降至53.8%;干预前防护用品使用率3.1%,干预后12.8%;干预前防护意识转变率34.6%,干预后79.9%.结论 通过干预措施的开展,有效提高了重点人群的布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防护用品的使用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重点职业人群中开展布鲁氏菌病综合干预措施前后对该人群布病知识知晓率、防护用品使用率及相关行为的变化。方法分别于干预前后从同一人群中抽取从事养殖、屠宰和皮毛加工人等的重点职业人群进行内容相同的问卷调查,比较布病知识知晓率、防护用品使用率、认知态度以及相关行为等的变化情况。结果干预前共调查572人,干预后调查594人,干预前布病知晓率为48.8%,干预后为66.4%;干预前牲畜圈舍定期消毒率10.4%,干预后29.7%;干预前人畜混居现象59.9%,干预后降至53.8%;干预前防护用品使用率3.1%,干预后12.8%;干预前防护意识转变率34.6%,干预后79.9%。结论通过干预措施的开展,有效提高了重点人群的布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防护用品的使用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摸清衡水市氟中毒知识知晓情况,提高氟中毒地区重点人群知晓率,评价健康素养实施效果。方法选取衡水市水氟危害较重的5个县,以小学5年级学生以及被选学生的家长为调查对象,采用全市统一的自制调查问卷,通过基线调查氟中毒健康素养开展前、干预后知晓率统计,评价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人群整体知晓率由32.5%上升至8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 495.25,P0.05);干预后学生平均知晓率87.5%高于家长的8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92,P0.05);家长低年龄组平均知晓率85.2%高于高年龄组的7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12,P0.05);女性家长知晓率84.8%高于男性家长的7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88,P0.05);不同区县知晓率干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53,P0.05)。结论通过有效的干预,调查对象人群知晓率明显提高,干预效果明显。同时发现掌握知识相对薄弱的人群和相关知识的薄弱环节,日后的工作要采取更有针对性的干预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涉县人间布鲁氏菌病(布病)的流行现状和特征,掌握其感染率、发病率、高发原因等,探讨防治措施效果,为今后布病的防治与实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统计学方法对涉县历年布病疫情资料、流行病学调查情况、血清学监测数据、健康问卷调查结果、防治措施效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涉县自1995年报告首例布病病例以来,出现2个高峰,分别为1996年、2006-2008年,第2个高峰发病率高且持续时间长,居邯郸市首位;涉县布病病例症状较轻,通过利福平并用强力霉素3个疗程方案治疗,95.12%可达临床治愈;布病重点人群感染率逐年下降,健康知识知晓率、健康行为形成率逐年提高,且和报告发病率呈相关性。结论涉县重点人群布病感染率和发病率均较高,而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均较低,布病播散机会大,严重损害农村劳动力,危害较重。加强布病疫苗研发是目前布病防治的迫切要求。布病防治需多部门、多环节进行,制订规章制度及办法,首先从畜间防治入手,科学防治。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南通市50~74岁2型糖尿病病人健康知识和健康行为状况,采用健康教育进行干预,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通过多阶段抽样,对调查对象干预前、后的健康知识和健康行为状况进行问卷调查,并分析。结果干预前、后各调查200人,流感的传播途径、流感高发季节、糖尿病病人是否较正常人更容易患流感、是否听说过流感疫苗、不经常锻炼身体的人是否相对较容易感染流感5个问题回答正确率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8,P=0.006;χ~2=15.82,P0.001;χ~2=6.18,P=0.013;χ~2=48.23,P0.001;χ~2=10.75,P=0.001);干预后愿意接种流感疫苗比例由19.0%增加至3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90,P=0.003)。结论健康教育干预能有效提高糖尿病病人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有效提升其流感疫苗接种意愿度,对于完善糖尿病病人健康管理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广州市某区居民疟疾健康教育干预前后的效果,为疟疾综合防治和科学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分层整群抽样方法确定调查对象,采用统一的问卷在居民中进行KAP调查,并对问卷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广州市某区居民疟疾防控知识健康教育干预前后18~岁组和30~岁组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179、7.088,P0.05),50~69岁组知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49,P0.05);不同地区居民健康教育干预前后知识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21、8.175,P0.05);不同性别居民健康教育干预前后知识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24、14.124,P0.05)。结论 通过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干预,可以有效地提高居民的疟疾防控知识知晓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育龄妇女梅毒感染因素及综合干预效果进行分析,为梅毒综合防控提供依据。方法抽取在广州市某区3间医院门诊就诊的常住育龄妇女进行基本情况,梅毒知识、行为,感染状况及危险因素调查;对实验组实施梅毒综合干预措施,随访并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干预前后梅毒知识知晓率、健康行为形成率变化及梅毒感染、先天性梅毒发病情况。结果共调查3 550人,梅毒知识知晓率59.83%,不同户籍类型、职业、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经济状况及研究对象类型的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00、0.000、0.001、0.000、0.039);健康性行为率在55.82%~99.74%之间;无吸毒行为;梅毒感染率2.90%;经病例对照和逐步回归分析,文化程度低、经济状况差、与多人发生性行为、有商业性行为、不害怕安全套在使用过程中破裂或滑脱为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梅毒知识知晓为保护因素。对各实验组实施综合干预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及实验组干预前后的梅毒知识知晓率、健康性行为率均有所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梅毒感染率均为0.00%;孕产妇组先天性梅毒发病率为0.00%。结论不健康性行为、文化程度低、经济状况差是育龄妇女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对育龄妇女实施梅毒综合干预措施可提高梅毒知识知晓率、健康行为形成率,对梅毒防控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