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目的:探讨肠缺血-再灌注(I/R)损伤时血浆及组织脂质过氧化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复制家兔肠I/R损伤模型,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黄嘌呤氧化酶(XO)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实验分为I/R损伤组及假手术(Sham)对照组,并进行比较。结果:缺血前两组动物SOD、XO及MDA值均无统计学差异,I/R组再灌注后2h与缺血前及Sham组相比,SOD活性显著下降,XO活性及MDA含量明显增加(P〈0.01);此外,肺、肝等组织MDA含量亦明显高于Sham组(P〈0.01)。结论:家兔肠I/R损伤时体内脂质过氧化过程加强,且在I/R损伤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局部与器官脂质过氧化的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兔一侧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后中与主要器官脂质过氧化改变。方法;利用新西兰兔一侧后肢造成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实验分假手术组(Sham)。缺血组(ISC)和血-再灌注组(1/R)。分别取胫骨前肌标本测定三磷酸腺(ATP)磷酸肌酸(PCR)及内二醛(MDA)含量,测定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和肌浆网膜钙泵(Ca^2+ATPase)活力,取心、肺、肾细胞测MDA及SOD。结果:I/R组各项指标改变  相似文献   

3.
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局部与主要器官脂质过氧化的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兔一侧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局部与主要器官脂质过氧化改变。方法:利用新西兰兔一侧后肢造成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实验分假手术组(Sham)。缺血组(ISC)和缺血-再灌注组(I/R)。分别取胫骨前肌标本测定三磷酸腺苷(ATP),磷酸肌酸(PCr)及丙二醛(Mort)含量,测定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和肌浆网膜钙泵(Ca2+-ATPase)活力,取心、肺、肾组织测MDA及SOD。结果:I/R组各项指标改变明显,与Sham组及ISC组相比,骨骼肌ATP、PCr明显下降,MDA水平明显升高,SOD,Ca2+-ATPase活力明显减低,心、肺、肾MDA水平明显升高,SOD活力明显下降。结论:一侧肢体缺血再灌注后,可导致肌肉组织能量代谢障碍及出现脂质过氧化损害,同时主要器官亦出现类似改变。这种损伤可能是局部严重创伤后造成多器官衰竭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大鼠大肠缺血—再灌损伤中内皮素—1的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SMAO休克模型观察大鼠小肠单纯缺血1h(I组),缺血1h后再灌1h(I/R组)及假手术组(Sham组)的血浆及肠组织内皮素-1(ET-1)的变化。结果表明,I组血浆ET-1与Sham组比较无显著增高(R〉0.05),而肠组织ET-1则显著增高(P〈0.01),肠组织损伤明显;I/R组血浆及肠组织ET-1均显著高于其它两组(P〈0.01),肠组织严重损伤,提示ET-1是肠缺血-再灌损伤的重要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红景天对脑缺血再灌注时自由基损伤的保护作用,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治提供新的药物。方法:用4VO法复制大鼠实验模型,分为假手术组(SAM)、单纯缺血组(IS)、缺血再灌注组(IR)、药物预防后缺血再灌注组(R+IR)、缺血再灌注后药物治疗组(IR+R),分别观察了大鼠脑组织中LPO、SOD、Na+-K+-ATPase的变化。结果:①IS组及IR组大鼠脑组织中LPO含量均显著高于SAM组(P<0.05,P<0.01)。SOD含量均低于SAM组(P<0.05,P<0.01),R+IR组及IR+R组大鼠脑组织中LPO含量显著降低(P<0.05),而SOD含量却显著升高(P<0.01)。②IR组大鼠脑组织中Na+-K+-ATPase活性明显低于SAM组(P<0.01),R+IR组及IR+R组较IR组升高(P<0.05,P<0.01)。结论:红景天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时自由基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探讨红景天对脑缺血再灌注时自由基损伤的保护作用,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治提供新的药物。方法:用4VO法复制大鼠实验模型,分为假手术组(SAM)、单纯缺血组(IS)、缺血再灌注组(IR)、药物预防后缺血再灌注组(R+IR)、缺血再灌注后药物治疗组(IR+R),分别观察了大鼠脑组织中LPO、SOD,Na^+-K-ATPase的变化。结果(1)IS组及IR组大鼠脑组织中LPO含量均显著高于SAM组(P.  相似文献   

7.
采用SMAO休克模型观察大气小肠单纯缺血1h(I组),缺血lh后再灌1h(I/R组)及假手术组(Sham组)的血浆及肠组织内皮素-1(ET-1)的变化。结果表明,I组血浆ET-1与Sham组比较无显著增高(P>0.05),而肠组织ET-1则显著憎高(P<0.01),肠组织损伤明显;1/R组血浆及肠组织ET-1均显著高于其它两组(P<0.01),肠组织严重损伤。提示ET-1是肠缺血-再灌损伤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内源性一氧化氮(NO)在缺血/再灌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中的作用,观察缺血/再灌注损伤早期的室性心律失常(VA),血中NO及心肌一氧化氮合成酶(NOS)活性。结果:①缺血/再灌组(I/R组)动物缺血及再灌注期各种心律失常均高于对照组(P<0.01),而血中NO含量皆低于对照组(P<0.05)。VA等级与NO含量呈负相关(r=0.74514,P<0.05)。提示:血中NO量的减少与缺血/再灌注性VA增加有密切关系。②I/R组与对照组心肌中NOS活性无显著差异。提示血中NO减少,可能不是生成减少而是消耗增多所致。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一氧化氮(NO)对大鼠小肠缺血/再灌注(I/R)的作用及内皮素的改变。方法:复制内脏血管阻塞(SAO)性休克模型,用左旋精氨酸(L-Arg)及硝基精氨酸甲脂(L-NAME)处理动物模型后分别测定血浆中ETs、MDA、组织蛋白酶D(CD)、NO-2/NO-3含量。结果:L-Arg减缓了大鼠I/R血压下降(P<0.01),降低了血浆MPO、LDH、CD、MDA的含量(P<0.01)及肠组织中伊文思蓝(EB)的含量(P<0.05);L-NAME与L-Arg相反。MPO与EB正相关(P<0.01),NO-2/NO-3与ETs负相关(P<0.05)。结论:NO对小肠I/R损伤有保护作用,ETs参与SAO休克过程。  相似文献   

10.
1,6——二磷酸果糖抗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德春  马兴久 《苏州医学院学报》1997,17(6):1022-1023,1159
采用大鼠部分肝脏缺血再灌注(I/R)模型观察1,6-二磷酸果糖(FBP)对肝脏I/R损伤的保护作用。于肝脏缺血前,再灌注1h,8h分别测定血清AST,ALT,丙二醛(MDA)活性及肝组织ATP含量变化,并观察再灌注8h肝组织结构和超微结构变化。结果:FBP处理组动物显著降低(P〈0.01),肝组织ATP含量显著降升高(P〈0.01),肝组织病理改变显著减轻,提示FBP对肝脏I/R损伤有明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四氢小檗碱(THB)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方法:采用改良的4血管结扎法制作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比较THB组和对照组的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及细胞形态学改变。结果:THB(缺血前后分次ip40、40、20mg/kg)能提高全脑缺血30min再灌注30min大鼠大脑皮质和海马SOD活性,并降低MDA含量。延长再灌注时间至72h,大鼠大脑皮质  相似文献   

12.
观察应用右旋糖酐40分别于再灌注前后稀释血液对兔缺血再灌注心肌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心肌缺血45min,再灌注180min,复制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30只兔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其中Ⅰ组(对照组)、Ⅱ组于再灌注后20min稀释血液;Ⅲ组于再灌注前20min稀释血液。结果:与Ⅰ组相比,Ⅱ组SOD活性无明显变化,MDA含量明显降低(P<005);而Ⅲ组SOD活性明显升高及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提示:再灌注前后稀释血液对缺血再灌注心肌均有保护作用;而且再灌注前稀释血液的效果明显优于再灌注后稀释。  相似文献   

13.
预处理是近年来提出的新概念。通过设计兔缺血预处理模型,测量了血中肌酸激酶(CPK)、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酸(LD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表明,预处理可降低CPK、GOT、MDA在血中的含量,升高SOD的活性。得出结论: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提示可能是一种更好的抗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外源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与阿魏酸钠(SF)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24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SF保护组和SOD保护组。通过阻断大鼠肝门1h后再开放建立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在肝缺血前及肝再灌注2h时测肝组织丙二醛(MDA)、SOD和测血ALT、AST。并取肝组织作光镜及电镜观察。结果:再灌注2h时SF保护肝组织内SOD消耗明显多于SOD保护组(P<0.01),肝组织内MDA生成亦明显多于SOD保护组(P<0.05)。两组肝细胞的显微、超微结构的改变基本一致。结论:SF清除氧自由基(OFR)的作用逊色于SOD,但两者对鼠肝缺血再灌注所致肝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损伤的保护作用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缺血预处理(PC)对大鼠小肠I/R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理。方法:采用小肠I/R模型,分别观察血压、肠道组织损伤和血管床功能改变。结果:PC减轻了小肠粘膜出血损伤及整体血压下降,组织MDA含量和血浆LDH活性降低(P<0.0l);肠组织EB含量和MPO活性亦降低(P<0.0l)。结论:缺血预处理对小肠I/R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理与血管床受到保护有关。  相似文献   

16.
缺血预适应对无复流现象的保护作用及机理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缺血预适应(IPC)对缺血再灌注(I/R)损伤无复流现象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理。方法:应用离体大鼠心脏全心I/R损伤模型,20只Wistar大鼠被随机分为I/R对照组和IPC组,观察冠脉流出液中MDA及NO含量、无复流区域所占面积百分比、心脏微循环等指标的变化。结果:IPC组较I/R对照组冠脉流出液中NO含量显著增高(P<0.01),MDA含量明显降低(P<0.005),无复流区域所占面积百分比明显减少(P<0.0005),心脏微循环的损伤也较轻。NO含量和MDA含量有明显负相关关系(r=-0.909,P<0.01)。结论:IPC对无复流现象有保护作用,可能与其抗氧化、保护内源性NO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17.
川芎嗪对家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时氧自由基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观察了川芎嗪对家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血清中和心肌组织中氧自由基和脂质过氧化物的影响。结果显示川芎嗪保护组和非保护组比较,血清中MDA(丙二醛)明显降低(P<0.05),GSH-PX/LPO(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脂质过氧化物)升高非常显著(P<0.01);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组织中MDA明显降低,且伴随SOD(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和GSH-PX/LPO明显升高(均P<0.05)。表明川芎嗪能通过提高对氧自由基的清除和抗脂质过氧化反应而保护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心肌。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外源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与阿魏酸钠(SF)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24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SF保护组和SOD保护组,通过阻断大鼠肝门1h后再开放建立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在肝缺血前及肝再灌注2h时测肝组织丙二醛(MDA),SOD和测血ALT,AST。并取行组织作光镜及电镜观察,结果:再灌注2h时SF保护肝组织内SOD消耗明显多于SOD保护组(P〈0.01)  相似文献   

19.
牛磺酸抗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樊嘉  余业勤 《上海医学》1997,20(9):521-524
为观察牛磺酸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建立SD大鼠肝血再灌注模型,将大鼠分成5组,分别于缺血前经外周静脉、门静脉注入牛碘酸及再灌注前经门静脉注入牛磺酸,及假手术组组。结果表明,缺血前给牛磺酸组具有抑制缺血再灌注时肝细胞内酶的漏出,降低肝组织内丙二醛(MDA)含量,提高超氧化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化物酶(GSH-PX)、Na、KATP酶及Ca^2+-ATP酶活力,抑  相似文献   

20.
API0134对缺血——再灌注心肌氧自由基和钙超负荷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犬生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上,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90min后,行再灌注120min,发现缺血区心肌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降低,丙二醛MDA含量增加;Na、Ca^2+含量明显增加,K含量及K/Na幽会显著降低。再灌注前45min静脉给予API0134,则见相应在的缺血区SOD、GSH-Px活怀,K含量及K/Na比值高于对照,而MDA和N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