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小肠原发性肿瘤的X线诊断依据。方法:分析24例资料完整并经X线检查和手术病理证实的小肠原发性恶性肿瘤的X线征象。结果:24例中平滑肌瘤、乳头状瘤、神经纤维瘤、息肉个1例,腺癌11例,恶性淋巴瘤8例,类癌1例。结论:小肠气钡双重造影是目前诊断小肠肿瘤比较可靠、首选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小肠肿瘤较少见,据统计小肠肿瘤占胃肠道肿瘤的3%~6%,小肠原发性恶性肿瘤占胃肠道恶性肿瘤的1%~2%。在小肠原发性恶性肿瘤中,以腺癌为常见,占49%,其次,肉瘤占32%,类癌占19%;小肠良性肿瘤,腺瘤性息肉占28%,平滑肌瘤占19%,脂肪瘤占15%,血管瘤占10%,纤维瘤占9%,淋巴血管瘤占8%,神经原瘤占6%,  相似文献   

3.
田增川 《中外医疗》2012,31(1):171-171
目的讨论原发性小肠肿瘤的临床X线和CT的影像学表现的比较。方法将我院2007年7月至2010年4月外科收治42例经过术后病理确诊的原发性小肠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患者的小肠造影以及CT的临床表现。结果本组42例原发性小肠肿瘤的患者均采用了小肠气钡造影以及CT检查,发现本组患者的X线表现为小肠充盈有所缺损,小肠的黏膜一定程度的破损,小肠壁较硬,肠套叠以及肠梗阻;CT检查提示有软组织的块状阴影出现,小肠壁较窄,肠套叠以及肠梗阻。结论原发性小肠肿瘤的临床诊断中的影像学检查有一定的意义,其X现检查能够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特点,再结合CT对于临床确诊有较高的指导意义,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5.
原发性小肠肿瘤的X线和CT表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原发性小肠肿瘤的X线与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原发性小肠肿瘤的X线钡剂双对比造影和CT表现特点。11例行口服法,15例行插管法小肠造影;12例进行了CT扫描,其中9例予增强扫描。结果原发性小肠肿瘤的X线造影表现为:肠管内的充盈缺损、肠腔狭窄、黏膜破坏或受压移位变形、管壁僵硬、肠管蠕动差、龛影和肠梗阻或肠套叠。CT扫描表现为:腔内软组织肿块影、管壁增厚、管腔狭窄或受压。增强扫描后,良性肿瘤呈均匀性强化,而恶性肿瘤为轻至中度不均匀强化。在小肠肿瘤的诊断中,口服法的阳性率为36.4%(4/11);插管法阳性率为73.3%(11/15);CT检查阳性率为66.7%(8/12)。结论原发性小肠肿瘤具有一定的X线表现特点,与CT检查相结合可明显提高其阳性检出率,对显示早期病变及术前分期和部分肿瘤的定性与手术切除的评估,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7.
梁伟 《安徽医学》1994,15(4):18-19
<正> 原发性小肠肿瘤(简称PTSB)早期诊断困难,误诊率高。本文总结我科1980~1992年收治的89例,对其诊断问题加以探讨。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全组89例中男性53例,女性36例。发病年龄最小4岁,最大72岁,平均46.6岁,40岁以上者66例,占全组的77.5%。病程5天至30年,平均6个月。 二、主要临床表现:多有腹痛(79.8%)、贫血(55.1%)、消瘦(49.4%)、食欲不振(43.8%)、发热(40.4%)、腹块(38.2%)等。十二指肠肿瘤多伴有黄疸(66.7%)。全组有急腹症者20例,其中肠梗阻8例,急性胆  相似文献   

8.
小肠原发性肿瘤的X线双重对比造影诊断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对26例小肠原发性肿瘤的临床资料、X线征象的分析,提出其主要X线表现及诊断要点;(1)育盈缺损;(3)肠腔狭窄;(3Z)肠壁僵硬、粘膜破坏;(4)肿瘤性肠套、肠梗阻;(5)航空 需动的改变。对一诊断方法、漏误诊原因及好发部位等进行了讨论,提出了良恶性肿瘤、腺癌与炎症肉瘤与癌症等的鉴别点  相似文献   

9.
通过管理在基导X线诊断工作中出现的65例原发性事肿瘤的病例,立足于基层放射科现有的技术、学术水平和检查手段,对如何提高原发性纵隔肿瘤的诊断水平,从纵隔肿瘤的X线表现、投照技术、临床表现三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和探讨,提出了X缄表现、投照技术、临床表面三方面结合的诊断思路。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 2 6例小肠原发性肿瘤的临床资料、X线征象的分析 ,提出其主要X线表现及诊断要点 :①充盈缺损 ;②肠腔狭窄 ;③肠壁僵硬、粘膜破坏 ;④肿瘤性肠套、肠梗阻 ;⑤肠腔蠕动的改变。对小肠肿瘤的X线诊断方法、漏误诊原因及好发部位等进行了讨论 ,提出了良恶性肿瘤、腺癌与炎症、肉瘤与癌症等的鉴别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原发性小肠肿瘤诊治问题。方法 对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08例原发性小肠肿瘤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小肠良性肿瘤25例,恶性肿瘤83例。结果 术前诊断为小肠肿瘤38例(35.0%)。诊断方法为消化道造影,纤维内镜检查加活检,选择性动脉造影,CT、B超检查,余均为手术后病理学检查确诊。小肠良性肿瘤24例行局部切除;十二指肠肿瘤33例行Whipple/Child术,7例行手术探查;空回肠恶性肿瘤44例中,18例行根治术,4例行姑息切除术,2例行手术探查,恶性淋巴瘤20例均行手术切除,术后行正规化疗。结论 原发性小肠肿瘤术前误诊率高;纤维内镜检查和十二指肠低张造影对十二指肠肿瘤诊出率高;小肠分段造影和选择性动脉造影是空肠、回肠肿瘤的重要诊断手段。手术为小肠肿瘤的主要治疗手段,小肠恶性淋巴瘤术后加化疗。  相似文献   

12.
原发性纵隔肿瘤的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价CT对原发性纵隔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经临床、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原发性纵隔肿瘤的CT表现,包括恶性淋巴瘤15例,胸骨后甲状腺肿11例,胸腺瘤8例,神经源性肿瘤7例,生殖细胞肿瘤4例,心包囊肿2例,淋巴管瘤1例。结果不同类型的纵隔肿瘤有其好发部位及特殊CT表现,术前CT诊断准确率达95.83%(46/48)。结论CT检查对纵隔肿瘤有较高的诊断价值,熟悉其征象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作者以甘露醇作试验糖建立了氢气呼吸试验测定小肠传递时间。45名对象分别服15及20g甘露醇后41名呼气中氢气含量明显升高(91%),用钡餐透视法作对照发现甘露醇进入盲肠后平均6.6分钟开始产氢。两法所测定的小肠传递时间具有高度相关性(r=0.80,P<0.001),说明本法准确、可靠。与国外采用的乳果糖相比,甘露醇具价格便宜、来源丰富等优点,适于国内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原发性小肠肿瘤(附38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原发性小肠肿瘤临床表现、病理分型及诊断、治疗。方法:对38例原发性小肠肿瘤病理类型,症状,诊断方法及手术疗效进行分析。结果:原发性小肠肿瘤发生率低,以恶性肿瘤为主。手术治疗效果较差。结论:原发性小肠肿瘤症状不典型,早期诊断困难,应采用综合检查方法,并首选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对 1 6例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 5例病人经胃肠减压、抗生素、理疗、肾上腺皮质激素及中药等治愈 ,无 1例肠坏死。结论 :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的特点 :( 1 )多在手术后 7d±出现梗阻症状 ,多由腹腔内炎症所致广泛粘连引起 ;( 2 )症状以腹胀为主 ,腹痛相对较轻 ,较少发生绞窄 ;( 3)治疗应首选非手术疗法。  相似文献   

16.
蒋振斌  任长裕 《上海医学》1993,16(4):187-190
本文报道1978年1月至1991年11月收治的79例原发性心脏肿瘤,其中良性肿瘤76例,恶性肿瘤3例。良性肿瘤中有粘液瘤71例,左右心室脂肪瘤各1例,右心房神经纤维瘤、右心房平滑肌瘤和左心室纤维瘤各1例。恶性肿瘤有恶性粘液瘤、粘液肉瘤和淋巴肉瘤各1例。在体外循环下施行肿瘤切除术77例,部分切除1例,病理活检1例。住院期死亡3例,死亡率3.7%。诊断主要是依据超声心动图和多普勒,非粘液瘤患者有时需作 CT 和/或磁共振显象检查。  相似文献   

17.
原发性椎管内肿瘤的诊断:(附137例临床报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倪斌  刘洪奎 《上海医学》1993,16(8):450-453
  相似文献   

18.
报告22例同种异体猪小肠移植手术方法和模型稳定后的8次小肠移植手术前后供、受体猪的动脉血压、中心静脉压和血气分析结果的变化。结果显示小肠移植供、受体手术前后术猪生理指标无明显波动,模型稳定后受体猪在不使用免疫抑制剂条件下可存活4~20日,其中5只猪死于排斥反应。不断完善血管吻合技术,加强术中治疗、注意术中血压及酸碱平衡的维持,尽量减少再灌流综合征的延续时间是保证小肠移植手术成功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9.
摘要目的初步探讨258层螺旋CT小肠造影与传统气钡双重对比造影检查在诊断小肠隆起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小肠隆起性病变患者影像学资料,患者于1周内分别进行CT小肠造影和传统气钡双重对比造影二种检查,随后统计分析二种不同检查方法分别对小肠隆起性病变诊断的准确率、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率及阴性预测率。结果50例小肠隆起性病变小肠造影检查敏感性96.15%,准确性98.15%。传统气钡双重对比造影检查敏感性100%,准确性96.0%。二种检查方法对小肠隆起性病变的检出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小肠造影及传统气钡双重对比造影检查对小肠隆起性病变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二者结合应用可作为小肠肿瘤诊断和评估治疗的必要的检查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原发性腹膜后肿瘤101例,就其病情、临床表现和治疗特点进行比较。结果:主要症状及体征以腹痛、腹胀(48.5%),腹部包块(43.6%)为主。肿瘤部位以上、下腹为主(64.3%)。中位病程为3月。恶性占60%,以平滑肌肉瘤和脂肪瘤为主,良性占40%,以神经鞘膜瘤和成熟畸胎瘤为主。初治病人的术前确诊率为74.2%,恶性肿瘤切除率为45.8%,良性为71.9%,联合脏器切除有9例。结论:PRT早期诊断困难,B超和CT是检查PRT的重要手段。PRT应尽可能手术完整切除,如有邻近脏器受累, 亦可一并行联合脏器切除,对提高治愈率及延长患者生存期有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