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目的:通过对子宫肌瘤的细胞增殖和凋亡的检测,探讨子宫肌瘤的生长发病机理,为临床治疗子宫肌瘤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TM)法,对手术切除的63例子宫肌瘤的石腊标本及邻近子宫肌组织蜡块标本进行PCNA、Bcl-2蛋白含量检测分析。结果:在子宫肌瘤组织中,PCNA、Bcl-2蛋白明显高于子宫肌组织(对照组)(P<0.001),且分泌期高于增殖期(P<0.005)。结论:子宫肌瘤的发生与细胞增殖抗原(PCNA)及Bcl-2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 PCNA在子宫内膜增生过长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 S- P法检测 5 2例不同时期子宫内膜和不同类型增生过长子宫内膜细胞中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的表达情况 ,并分析其与子宫内膜增生的关系。结果 :正常子宫内膜尤其是增生期内膜细胞 PCNA表达最低 ,随增生程度的提高 ,PCNA的表达增强 ,复合性增生过长子宫内膜尤其是腺瘤型增生子宫内膜中 PCNA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内膜 (P<0 .0 5 )。结论 :PCNA表达水平的上升与子宫内膜的增殖程度一致 ,PCNA的检测为子宫内膜增殖程度的判断和指导其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此种方法是测定子宫内膜增生细胞增殖分数的有效手段,对于判断其生物学行为及预后有重要意义。方法应用抗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单克隆抗体,以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112例子宫内膜标本进行测定,并与病理学诊断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各种类型的子宫内膜中PCNA的表达计数依病变的进展明显递增,子宫内膜癌组PCNA表达计数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及子宫内膜增生组(增殖期除外),各组相互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可作为临床判断良恶性子宫内膜增生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
ABC免疫酶标半定量分级法表明,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胃粘膜上皮异型增生的阳性分级表达高于浅表胃炎、低于胃癌(P<0.05)。其中再生型、隐窝型及腺瘤型异型增生的阳性分级表达呈递减关系(P<0.05),而且三者阳性细胞的分布各有特点。PCNA的原位检测,是胃粘膜上皮异型增生及其恶性变的较好辅助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7.
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及其在脑肿瘤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曙  毛伯镛 《四川医学》2000,21(9):807-808
细胞增殖是机体组织的基本生物学过程之一 ,细胞增殖活性研究已成为肿瘤动力学研究领域中最活跃的研究之一 ,已广泛应用于研究肿瘤的生物学行为。目前用于细胞增殖活性测定的方法一类是检测与细胞增殖有关的核蛋白免疫组化技术 ,如 :Ki67、PC-NA、Ag NOR和 CD77等。由于 PCNA(增殖细胞核抗原 )测定技术简便、快捷、准确 ,可广泛用于各种类型的组织 ,不仅可用于新鲜组织 ,冰冻切片 ,也可用于甲醛固定石蜡包埋的组织 ,适用于各种肿瘤的回顾性研究 ,且结果对判断肿瘤的生物学行为有重要价值。1  PCNA的分子结构和生物学特性1978年 Miy…  相似文献   

8.
阎洪涛  杨红 《四川医学》1997,18(5):286-288
为了了解增殖细胞核抗原与前列腺癌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预后的关系,我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43例前列腺癌组织中PCNA进行检测,并与临床随访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前列腺癌PCNA表达与分级、分期及预后均相关(P〈0.05),PCNA高表达组(3.4级)术后生存率明显低于低表达组(1,2级)。结果表明:PCNA是判断细胞增殖程度的重要指标,对肿瘤演变,术后随访及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对估计前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增殖细胞核抗原在不同时期婴幼儿血管瘤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术前未经治疗的 4 5例血管瘤手术切除标本 ,采用免疫组化链霉菌素 -生物素 (S- P)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的表达情况。结果 :PCNA在增生期阳性细胞表达率最高为 81.2 5 % ,退化期次之为 4 5 .0 0 % ,退化完成期最低为 33.33% ;3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结论 :PCNA的表达对血管瘤的分类、诊断及治疗选择都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增殖活性及春与肿瘤组织学分级和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我们应用常规石蜡切片,以PCNA的单克隆抗体检测PCNA在19例胃腺癌,5例肠腺癌及6例食道鳞癌中的表达,并分别对PCNA增殖指数进行t检验。结果表明:PCNA增殖指数在消化道恶性肿瘤组织中明显升高,与正常组织间差异有明显性,但在不同组织学分级、不同淋巴结转移情况的肿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此外还发现,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中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在子宫肌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0例子宫肌瘤组织和相应子宫肌层组织中PCNA的阳性表达水平.结果 (1)在子宫肌瘤组织中PCNA的表达明显高于子宫肌层组织.(2)不同分类子宫肌瘤组织中PCNA的表达无显著差异.结论 PCNA的表达水平与子宫肌瘤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肺耐药蛋白(LRP)、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骨肉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多药耐药(MDR)之间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了42例石蜡包埋的骨肉瘤组织和16例正常骨组织中LRP、PCNA的表达.结果:42例骨肉瘤中LRP、PCNA的表达率分别为42.86%(18/42)、95.24%(40/42).正常骨组织中无LRP的表达,PCNA的阳性率为6.25%(1/16).这两种指标的表达无相关性(P>0.05);LRP和PCNA的表达在不同的分型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27例患者进行了随访,LRP阳性15例,LRP阴性12例.其2年、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40%(6/15)、、6.67%(1/15)和75%(9/12)、33.33%(4/12).结论:骨肉瘤预后差与LRP的表达有关,LRP的表达和PCNA的表达无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脑胶质细胞增生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的表达及其与病理、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对 3 4例脑胶质细胞增生症进行病理分级、分型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PCNA在各级、各型脑胶质细胞增生症中的表达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正常脑组织细胞PCNA阴性 ,3 4例脑胶质细胞增生症PCNA阳性表达不一 ,轻度胶质细胞增生症阳性率为 12 .4 6% ,中度为 2 9.89% ,重度为 5 0 .4 1% (各组间比较P <0 .0 1) ;小胶质细胞增生型PCNA阳性率为 16.4 2 % ,少突胶质细胞增生型为 3 4.61% ,星形细胞增生型为 4 7.5 2 % ,混合型为 3 1.2 2 %(各组间经方差分析P <0 .0 1)。结论 PCNA在不同级别和不同类型的脑胶质细胞增生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 ,可作为判断脑胶质细胞增生症增殖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celnuclearantigen,PCNA)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用抗PCNA的单克隆抗体PC10免疫组化染色常规石蜡包埋的膀胱癌组织。结果:全部48例膀胱癌标本中46例PCNA显示阳性(958%),正常膀胱组织均为阴性。PCNA指数在Ⅰ、Ⅱ、Ⅲ级肿瘤中分别为(828±868)%,(2382±1602)%,(4468±2465)%。在Ta~T1和T2~T4期肿瘤中分别为(1258±1233)%和(3455±2189)%。PCNA指数在各病理分级和分期间均有统计意义(P<0.01)。为了比较PCNA指数与生存率,根据PCNA染色平均水平,将患者分为两组即高PCNA组,其PCNA指数>21%和低PCNA组,其PCNA指数<21%。我们用Logrank方法对生存率统计发现高PCNA组的预后明显比低PCNA组的预后差(P<0.01)。结论:PCNA表达与膀胱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和预后均有密切关系,可作为膀胱癌一个有效的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15.
大肠癌组织p27及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p27,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生物学意义。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50例大肠癌患者肿瘤组织和50例正常人大肠组织P27,PCNA表达进行检测。结果:p27和PCNA在癌组织及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p27,PCNA表达与大肠癌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Dukes分期显著有关。结论:p27表达与大肠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密切相关,可能是预测大肠癌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PCNA是反映细胞增殖活性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增殖细胞核抗原在庆大霉素诱发的中毒性急性肾小管坏死细胞模型中的表达并探讨其意义。方法 成年Wistar大鼠皮下注射庆大霉素2d对照组用NS。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不同时相点肾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的分布及强度。结果 在使用庆大霉素后的表达第5天明显增强,第11天最强,至第15天恢复正常。结论在细胞修复过程中对DNA复制起重要的调节作用。它的表达可以作为肾小管上皮细胞修复的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7.
应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单克隆抗体Pc10免疫组化ABC法对82例喉鳞癌的细胞增殖活性进行检测。结果表明,组织学恶性度高的肿瘤PCNA阳性细胞数明显多于恶性度低的肿瘤(P<0.01)。5年生存组的患者PCNA标记数明显低于5年内死亡组(P<0.01)。提示PCNA免疫组化标记可作为判断喉鳞癌恶性度及估计患者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先天性智力这病变不同类型和同一类型不同时期的内皮细胞增殖情况及肥大细胞计数的变化。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及细胞特染技术,对74例各种类型血管病变进行了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检测和肥大细胞计数的比较。结果 增生期毛细血管瘤、混合型血管瘤检测PCNA表达为阳性,其它均为阴悸。经统计学处理,各类增生期血管瘤PCNA表达阳性率及肥大细胞计数均明显高于消退期婴幼儿血管瘤及各类血管畸形,有显  相似文献   

19.
不同时期的典型何杰金氏病18例,用抗PC_(10)、L_(26)、UCHL-1抗体作SP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无一例阴性病例。PC_(10)阳性的HRS细胞百分率与传统分类比较有相关性。L_(26)和UCHL_1阳性细胞的百分率分别为11.3%~21.5%和38.2%~49.5%。表明不存在单一的B或T细胞免疫表达。提示HRS细胞与背景中淋巴细胞之间其细胞来源有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与胃癌组织的浸润性及转移能力的关系,证明PCNA可作用胃癌预后指标。方法:应用S-P免疫组化技术检测了42例胃癌PCNA的表达。结果:显示PCNA的阳性表达率为90.04%(38/42)。癌细胞浸润达肌层、浆膜层者PCNA指数显著高于浸润至粘膜下层组(P〈0.05);淋巴结癌转移阳性组PCNA指数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1);胃癌不同分化程度各组中P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