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评价体重指数(BMI)、腰围/身高比值(WHtR)、腰围(WC)及腰臀比(WHR)在预测青少年高血压病中的价值。方法通过分层整群随机抽样,共抽取12—18岁青少年3953例(男1947例,女2006例)。据血压水平分为正常对照组(3724例)和高血压组(229例)。测量身高、体重、腰围、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水平。结果高血压组BMI、WC、WHtR、WHR、SBP及DBP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校正年龄、性别后,4个指标(BMI、WHtR、WC及WHR)均与SBP和DBP呈正相关,BMI与SBP和DBP的偏相关分析r’最大(r’分别为0.3228和0.2358)(P〈0.05)。4个指标预测高血压的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下面积以BMI最大,分别为男性0.715(95%C10.659~0.771)和女性0.702(95%C10.646~0.757)。以SBP和DBP为因变量,以性别、年龄、BMI、腰围、WHtR和WHR为自变量,行多元线性回归,BMI均第一个被引入方程。结论BMI是预测青少年高血压病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体重指数(BMI)、腰围/身高比值(WHtR)、腰围(WC)及腰臀比(WHR)在预测青少年高血压病中的价值。方法通过分层整群随机抽样,共抽取12~18岁青少年3953例(男1947例,女2006例)。据血压水平分为正常对照组(3724例)和高血压组(229例)。测量身高、体重、腰围、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水平。结果高血压组BMI、WC、WHtR、WHR、SBP及DBP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校正年龄、性别后,4个指标(BMI、WHtR、WC及WHR)均与SBP和DBP呈正相关,BMI与SBP和DBP的偏相关分析r’最大(r’分别为0.3228和0.2358)(P〈0.05)。4个指标预测高血压的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下面积以BMI最大,分别为男性0.715(95%CI0.659~0.771)和女性0.702(95%CI0.646—0.757)。以SBP和DBP为因变量,以性别、年龄、BMI、腰围、WHtR和WHR为自变量,行多元线性回归,BMI均第一个被引入方程。结论BMI是预测青少年高血压病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新疆地区汉族人群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合并高血压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入院治疗诊治的400例非糖尿病NAFLD患者,根据是否合并高血压分为单纯NAFLD组200例,高血压+NAFLD组200例,同时选取200例健康对照组,采用问卷调查方法收集研究对象家族史、吸烟史、身高、体重、腰围、臀围、体质指数(BMI)、血压、空腹血糖、肝肾功能、血脂等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NAFLD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高血压+NAFLD组患者腰围(WC)、腰臀比(WHR)、舒张压(DBP)、收缩压(SBP)、BMI、甘油三酯(TG)、尿酸(UA)较单纯NAFLD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OR=1.384,95%CDCI 1.215~1.570)、TG(OR=1.437,95%CI 1.024~2.018)、UA(OR=12.98,95%CI 1.450~3.410)对NAFLD合并高血压的发生有显著影响(均P0.01)。结论 NAFLD合并高血压易发生于肥胖、血脂紊乱人群,BMI、TG、UA是NAFLD合并高血压的主要危险因素。适当减轻体重,控制脂肪代谢紊乱,有助于减少NAFLD的发生和延缓疾病的进展。  相似文献   

4.
老年人群体质指数和腰围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聚集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老年人群体质指数、腰围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聚集的关系。方法对654名老年人进行健康查体,对不同体质指数(BMI)、腰围(WC)老年人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空腹血糖(FPG)平均水平及高血压、高TC、高TG、低HDL-C、糖尿病检出率进行分析,对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聚集性进行分析。结果BMI、WC升高是老年人最常见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随着BMI、WC的增加,老年人SBP、DBP、TC、TG、FPG平均水平明显升高,HDL-C平均水平降低,高血压、高TC、高TG、糖尿病的检出率明显增高。BMI为24.0~27.9ks/m^2时,老年人高血压、高TC、高TG、糖尿病的检出率分别为59.74%、3.89%、28.57%、10.06%,患高血压、高TG、糖尿病的危险性分别是正常BMI的1.65、1.88、1.85倍;BMI≥28.0ks/m^2时,老年人高血压、高TC、高TG、糖尿病的检出率分别为83.05%、5.08%、35.59%、15.25%,患高血压、高TG、糖尿病的危险性分别是正常BMI的5.44、2.60、2.98倍。男性WC≥85cm、女性WC≥80cm时,老年人高血压、高TC、高TG、糖尿病的检出率分别为66.15%、4.47%、29.57%、10.12%,患高血压、高TC、高TG的危险性分别是正常WC的3.52、6.51、1.68倍。BMI≥24.0kg/m^2或男性WC≥85cm、女性WC≥80cm的老年人伴随多个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比例显著增高。结论BMI、WC升高是导致老年人群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聚集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T2DM),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和正常人血清趋化素(chemerin)与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CRP,hs—CRP)水平之间以及与各检测指标的关系。方法受试者分为3组,52例单纯2型糖尿病(DM组),54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者(DMG组)和52例健康的60岁以上老年人(正常对照,NC组),观察指标有腰围(WC)、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体质指数(BMI)、血清chemerin、hs—CRP、空腹血糖(FPG)、外周血白细胞(WBC)、三酰甘油(TG)、总胆同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同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进行组间比较,并比较了血清ehemerin、hs—CRP以及与其他指标的相关关系。结果DMG组、DM组的BMI、WC、ehemenn、hs—CRP、TC、TG、LDL—C、FPG均高于NC组(P〈0.05);与DM组相比,DMG组chemefin、hs—CRP、FPG、TC、LDL—C增高(P〈0.05)。血清ehemerin和hs—CRP呈正相关(r=0.694,P〈0.01)。血清chemefin、hs—CRP与TG、TC、LDL—C、FPG、BMI、WC、SBP、DBP呈正相关(P〈0.05)。结论伴有高血压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chemerin和hs—CRP高于单纯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对chemerin和hs-CRP同时检测并进行联合分析,为寻找预防和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及高血压提供新的治疗方向。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进餐前后、排尿前后健康体检受检者血压、体重指数(BMI)、腰围(WC)测值的变化,探讨体检流程对数据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受检者518名(第一组)、533名(第二组,需憋尿经腹超声检查前列腺或子宫附件者),分别测量进餐前后、排尿前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BMI、WC,观察测值的变化规律。在两组中分别随机选择80、83人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在体检中安排进餐或排尿与测量血压、BMI、WC的先后顺序。网上调查体检中心52家,统计各家测血压、BMI、WC的工作流程。结果第一组,男女餐后SBP、DBP均下降(P〈0.05),40岁以上者血压变化显著(P〈0.05);餐后收缩期高血压、舒张期高血压的检出率分别下降2.41%、2.22%(P〈0.05),餐后超重、肥胖、中心性肥胖的检出率分别增加1.35%、0.97%、1.93%(P〈0.05)。第二组,排尿后女性SBP、DBP、WC、BMI均下降(P〈0.05),男性无明显变化。女性随年龄增加,排尿后血压下降更加明显(P〈0.05);按SBP、DBP统计,女性排尿后高血压检出率分别下降5.59%、4.46%(P〈0.05);以WC为判断依据,女性排尿后中心性肥胖检出率下降5.83%(P〈0.05);以BMI为判断依据,女性排尿后超重和肥胖的检出率分别下降了2.86%、1.88%(P〈0.05)。调查52家体检中心,在采集ⅡlL压、BMI和WC数据时,要求受检者餐前占5.8%、餐后占9.6%、餐前或餐后均可占88.5%;均未提及采集上述数据与排尿的先后关系。调查163位受检者,对采集血压、BMI和WC数据的安排,在餐前还是餐后持无所谓态度的占80%,在餐前、餐后各占5%、15%;均认为采集上述数据与排尿与否无关系。结论进餐、排尿明显影响血压、BMI、WC测值,体检中心及受检者对这种影响认识不足。体检中心如不?  相似文献   

7.
关荣  郭艳芳 《现代养生》2023,(7):520-523
目的 探讨"互联网+健康管理"护理模式应用于体检中心高血压前期病例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2020年8月-2022年3月经本体检中心确诊为高血压前期的84例患者纳入研究,根据组间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基线资料均衡可比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基于对照组干预条件下开展“互联网+健康管理”模式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健康行为、干预前后血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脂[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身体质量指数(BMI)控制情况。结果 开展“互联网+健康管理”模式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养成自我监测血压、合理饮食、戒烟戒酒及坚持锻炼等健康行为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前,两组血压指标(SBP和DBP)、血脂指标(TC、TG和LDL-C)以及BMI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两组血压指标、血脂指标及BMI测定值均明显降低,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互联网+健康管理”护理模式能够培养体检中心高血压前期患...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行常规血脂检验在诊断高血压合并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本中心2021年2月~2023年2月慢病科签约管理的500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DM分为合并DM组(194例)和单纯高血压组(306例)。比较两组一般临床资料,分析血压水平与其他有差异临床指标相关性,ROC分析血脂水平联合检测对高血压合并DM的诊断价值,各不同水平血脂指标高血压患者合并DM危险度分析。结果:合并DM组BMI、WC、FPG、2 hPG、HbA1c、AOP-B、APO-A1、TC、TG、LDL-C水平高于单纯高血压组,HDL-C水平低于单纯高血压组(P<0.05);血脂各项指标水平与BMI、WC、FBG、2hPG、HbA1c均呈正相关,HDL-C水平与BMI、WC、FBG、2hPG、HbA1c呈负相关(P<0.05);ROC分析发现,血脂各项指标水平联合诊断高血压合并DM的AUC为0.782,最佳预测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4.33%、61.76%;血脂各项指标高水平患者合并DM危险度是低水平的1.975、1.722、2.6...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维吾尔族居民不同体格测量指标与血压的关系,为高血压的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随机整群抽样法对乌鲁木齐市维吾尔族较集中的4个社区中的376名40岁以上维吾尔族居民进行调查,测量身高、体重、腰围(WC)和血压,计算体质指数(BMI)和腰围身高比值(WHtR),同时探讨BMI、WC、WHtR与血压的关系。结果376名维吾尔族居民中,超重和肥胖的检出率分别为29.79%和51.60%,高血压检出率为45.74%。分别以性别将WHtR以0.5、WC以85/80cm和BMI以24.0kg/m^2为切点进行分组后,WC≥85cm的男性SBP【(138.3±20.9)mmHg】、DBP[(82.3±12.1)mmHg]高于WC〈85cm的男性[分别为(124.7±16.3)和(74.0±7.3)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WC≥80cm的女性SBP[(135.0±21.8)mmHg]、DBP[(77.9±10.5)mmHg]均高于WC〈80cm的女性[分别为(116.2±18.1)、(70.4±7.6)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MI≥24.0kg/m^2的男性SBP[(140.2±21.3)mmHg]高于BMI〈24.0kg/m^2的男性[(126.3±14.7)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28,P=0.001);BMI≥24.0kg/m^2的女性SBP[(136.7±21.9)mmHg]、DBP[(78.2±10.8)mmHg]均高于BMI〈24.0kg/m^2的女性[分别为(119.1±16.9)、(73.4±8.5)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WHtR≥0.5女性组的SBP[(134.8±21.8)mmHg]、DBP[(77.8±10.5)mmHg]均高于WHtR〈0.5组[分别为(116.6±19.5)和(70.5±8.3)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男性BMI与SBP呈正相关(r=0.180,P〈0.05),女性WHtR、WC、BMI均与SBP、DBP呈正相关(P〈0.01)。结论维吾尔族居民超重和肥胖问题显著,高血压检出率高,BMI、WC和WHtR与血压之间具有稳定的正向关系,WHtR在预测高血压的风险方面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C反应蛋白(CRP)与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关系,为临床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90例研究对象设为正常对照组(NC)、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DM+CHD)、糖尿病组(DM)及冠心病组(CHD)。测定受试者血清的SAA和CRP,然后与测定的白细胞计数(WBC)、空腹血糖(FPG)、空腹C肽(FCP)、糖化血红蛋白(HbA1c)、二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体质指数(BMI)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DM+CHD组的SAA、CRP水平均显著高于DM组、CHD组、N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AA水平与SBP、DBP、FPG、HbA1c、TG、CRP、WBC呈正相关;CRP水平与BMI、SBP、DBP、FPG、HbA1c TG、SAA、WBC呈正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变与CRP、SAA、WBC、BMI有关。结论亚临床炎症可能参与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SAA、CRP均与SBP、DBP、FPG、HbA1c、WBC呈正相关;SAA、WBC、CRP和BMI是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探讨儿童青少年不同肥胖类型与代谢异常的关系,为儿童青少年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济南市城区1 170名7~17岁儿童青少年,测量身高、体重、腰围(WC)和血压,同时测定空腹血糖、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血生化指标,分析不同肥胖类型与代谢异常的关系.结果 儿童青少年各类生化指标平均水平(血糖、总胆固醇除外)和代谢异常检出率(高血糖除外)在不同肥胖类型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且表现为复合型肥胖组>全身性肥胖或中心性肥胖组>体质量指数(BMI)和WC均正常组.以BMI与WC均正常为对照组,任意肥胖类型组以及复合型肥胖组罹患各类代谢异常的风险均较高.以预测代谢异常≥2个为例,任意肥胖类型的风险OR值为1.50(95%CI=0.78~ 2.90),复合型肥胖的风险OR值为7.84(95%CI=5.00~ 12.30).结论 在学生体检工作中,应联合使用BMI和WC来判定儿童肥胖,从而更有效地防控儿童青少年心血管病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 探讨肥胖和多代谢异常的关系。  [方法 ] 在常熟市慢性病基线调查和多中心合作研究调查的人群中确定肥胖组和对照组 ,应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 ,对两组人群的血压、血脂和血糖进行分析比较。  [结果 ] 肥胖组中的血压和血脂水平和异常率均要高于对照组 ,并且体重指数 (BMI)和收缩压、舒张压、血清胆固醇以及三酰甘油之间有很好的线性关系。肥胖组的血糖水平和对照组相比 ,在女性其差异具有显著性 ,而在男性则差异不显著。总体而言 ,肥胖组代谢异常率要比对照组高 ,差异具有显著性。  [结论 ] 在代谢综合征中 ,肥胖起着重要作用。必须重视肥胖问题 ,特别在社区卫生服务中 ,应该积极开展肥胖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成年男性血尿酸水平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方法对2010月10日~2011年1月在某院进行体检资料完整者1 234例成年男性进行调查,测量身高、体重、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并检测血尿酸(UA)、空腹血糖(FP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按UA分为高尿酸组(HUA,268例)和正常尿酸组(对照组,n=966例),分析临床资料及与代谢综合征各组分的相关性。结果 (1)高尿酸血症检出率为21.72%。(2)高尿酸组TG、TC、LDL-C、体重指数(BMI)、SBP、DBP指标高于对照组,而HDL-C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直线相关分析结果显示:UA与TG、TC、LDL-C、BMI、SBP、DBP呈正相关,而与HDL-C负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进入回归方程的有TG、BMI、DBP。(4)高尿酸组发生肥胖或超重、高血压、血脂紊乱检出率较正常组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尿酸血症与代谢综合征密切相关,应及早防治高尿酸血症及代谢综合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MS)对中青年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影响。[方法]将168例中青年EH患者按是否合并MS分为MS组(88例)和非MS组(80例),采用超声检测仪测定颈动脉IMT,同时测定体质指数(BMI)、腰围(WC)、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相关数据进行比较。[结果]MS组的BMI、WC、FPG、TC、TG、LDL-C、IMT均明显高于非MS组,而HDL-C明显低于非MS组(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SBP、FPG、LDL-C为颈动脉IMT增厚的相关因素。[结论]MS对中青年EH患者的IMT有显著影响,其与高血压共同参与动脉粥样硬化过程,在治疗中除降低血压外,还要及早纠正代谢紊乱,预防动脉硬化引起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血压水平与代谢综合征(MS)的关系及其解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以2006年4月~9月黑龙江省电力医院体检职业人群共1 598人为研究对象,年龄在20~70岁。收集样本人群的相关信息、测量腰围、血压、血糖、血脂,并将各指标按照国际糖尿病联盟(IDF)标准分组。结果对血压水平与代谢综合征关系有意义的影响因素有性别、饮酒量、文化程度、体力活动及糖尿病家族史。代谢综合征患病风险随血压增高而增高,正常血压、高血压前期、高血压三组比值比以4倍递增,高血压组是正常血压组的17倍,1、2级高血压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纯按收缩压及舒张压进行血压分类比较,结果可见,收缩压升高导致的代谢综合征患病风险增加的幅度较大;高血压前期组与正常血压组比较,随着血压的升高男性代谢综合征患病风险上升较明显,但高血压组与非高血压组比较,女性上升幅度较大。结论随着血压升高代谢综合征患病风险呈上升趋势,但在高血压人群其上升趋势不显著。不同性别其上升幅度不同。  相似文献   

16.
Metabolic syndrome was once reported only in adults but is now occurring more frequently in children. This study compared the incidence of metabolic syndrome and its components among normal and obese children using the 2007 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 (IDF) pediatric definition for metabolic syndrome. Subjects comprised 78 school children aged 8-10 years, with 34 obese and 44 normal weight children. Body weight, height, and waist circumference (WC) were measured and body mass index was calculated. Clinical profiles measured included fasting blood glucose, triglyceride, HDL cholesterol, LDL cholesterol, total cholesterol, and blood pressure. Metabolic syndrome (MS) was defined using the 2007 IDF pediatric criteria. Obese subjects had a significantly (p< 0.001) higher mean BMI (26.0 ± 3.6 kg/m2) compared to normal weight subjects (15.1 ± 0.8 kg/m2). Only one obese subject (1.3% of subjects) had metabolic syndrome based on the IDF definition, but all obese subjects had at least one component of metabolic syndrome. In comparison, no normal weight subjects had metabolic syndrome and only 9.1% of normal weight subjects had at least one component of metabolic syndrome. The most common component was central obesity, observed in 43.6% of subjects having WC equal to or greater than the 90th percentile. In concurrence with central obesity as the core feature of the IDF criteria, WC showed the strongest correlation with indicators of obesity such as BMI (r=0.938, p< 0.001), fat mass (r=0.912, p< 0.001) and fat-free mass (r=0.863, p< 0.001). We conclude that the problem of metabolic syndrome is more prominent among obese children, although the incidence of MS as defined by the 2007 pediatric IDF criteria, is low in this population (1.3%).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高血压前期人群中血清脂联素和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关系,探讨血清脂联素和hs-CRP对高血压前期的影响。方法 在宁夏地区2008-2012年开展的横断面研究的基础上,将血压值按诊断标准分为正常组、高血压前期组和高血压组,收集人体测量数据和采集血液进行血清脂联素和hs-CRP水平的测定。结果 血清脂联素水平随着血压的升高呈递减趋势(Z=41.798,P<0.001),hs-CRP呈递增趋势(Z=31.213,P<0.001)。偏相关分析显示在调整年龄、性别、民族、文化程度、吸烟、饮酒和体育锻炼后,高血压前期人群中血清脂联素分别与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腰围、腰臀比、空腹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舒张压、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呈负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正相关(均有P<0.05);血清hs-CRP分别与BMI、腰围、腰臀比、空腹血糖、收缩压和甘油三酯呈正相关(均有P<0.05)。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血清脂联素水平高是高血压前期的保护因素(OR=0.462,95%CI:0.263~0.811,P=0.007),血清hs-CRP与高血压前期的发生并无统计学关联(均有P>0.05)。结论 高血压前期已出现血清脂联素和hs-CRP水平的变化,并且与心血管危险因素间相互影响,同时血清脂联素是高血压前期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儿童肥胖与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组分及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 选择本院儿科门诊筛选的46例肥胖儿童患者[年龄(12.6±2.1)岁]为研究对象,51例正常体重儿童[年龄(12.5±1.9)岁]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特征及MS组分的差异,并分析胰岛素抵抗的影响因素。结果 1)肥胖组儿童的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腰围(waist circumference,WC)、血糖、血压、血脂水平(包括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非高密度脂蛋白)及胰岛素抵抗程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2)肥胖组中高血压儿童7例(15.2%),高甘油三酯(TG)血症14例(30.4%),低HDL-c或高非HDL-c血症2例(4.3%),血糖异常3例(6.5%),可诊断为MS的儿童有8例(17.4%),而正常对照组仅2例TG增高(3.9%);3)多元逐步回归显示WC(标准化β=0.432,P<0.01)及TG(标准化β=0.207,P<0.05)为胰岛素抵抗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论 肥胖儿童易存在不同程度的代谢异常,更易患代谢综合征。腰围及甘油三酯为胰岛素抵抗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单纯体重指数(BMI)、体脂百分比(FMP)分类肥胖及二者交叉分组与心血管代谢危险因素的关联,为儿童肥胖及相关代谢异常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基于在6省(黑龙江、内蒙古、宁夏、四川、云南和湖南)完成的横断面调查,选取10~18岁的学龄儿童11 542人为研究对象。分别以[BMI(+-)]和[FMP(+-)]单独或交叉分类肥胖状况分组,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比较心血管代谢危险因素异常的风险。结果 不调整腰围(WC)的影响,[BMI(-)+FMP(+)]组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血糖升高风险较低,其余各组与肥胖相关代谢异常的关联较高。调整WC后,男生中 [BMI(+)+FMP(+)]组高三酰甘油(TG)[OR(95%CI):2.55(1.29~5.02)]、合并血脂异常[OR(95%CI):2.07(1.19~3.61)]和血压升高[OR(95%CI):2.20(1.29~3.77)]的风险较高。女生中[BMI(+)+FMP(+)]组合并血脂异常[OR(95%CI):2.02(1.09~3.74)]的风险较高。结论 结合FMP对儿童肥胖评价可提高对血脂异常和血压升高的筛查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