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病例摘要 患者,男35岁,因腰背部疼痛14年,双下肢麻痛行走不便3月余入院。神经系统检查:胸脊柱右弯畸形,T_4~L_1棘突叩击痛( ),左下肢肌力Ⅲ级,肌肉稍萎缩,肌张力正常。右下肢肌力Ⅳ级,肌张力正常。剑突平面以下痛温觉减弱。双下肢Babinski( )。胸腰椎x线照片:T_4~L_1脊柱右侧弯畸形。MR:胸椎管内硬脊膜下蛛网膜下腔囊肿。腰穿测压1.80KPa,奎氏试验提示不完全性梗阻。椎管脊髓造影,足高位时见T_(12)~L_1椎之间碘油通过缓慢,但胸椎侧弯段通畅,碘油到达T_(4.5)椎之间完全梗阻,造影剂顶端呈倒杯底状。足低位时,碘油到达T_(12)~L_1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椎管内硬脊膜外蛛网膜囊肿的临床表现、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 2005年1月至2015年1月手术治疗椎管内硬脊膜外蛛网膜囊肿28例,其中采用囊肿全切+交通孔封闭术治疗5例,囊肿部分切除+交通孔封闭术治疗17例,囊肿切开+带蒂竖脊肌置入缝合术治疗6例。结果 术后随访5~72个月,平均51.6个月;症状完全消失18例,明显改善8例,无明显变化2例;术后复查脊椎MRI,仅1例复发。2例囊肿长度16 cm左右,术后出现较明显的脊柱后突畸形。结论 椎管内硬脊膜外蛛网膜囊肿建议采用囊肿全切+交通孔封闭术;若术中无法行囊肿全切或难以找到交通孔,则采用囊肿部分切除+交通孔封闭术或囊肿切开+带蒂竖脊肌置入缝合术,也是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3.
患者女,35岁。因头痛3个月,双上肢疼痛、麻木2个月入院。查体:左上肢肌力Ⅵ级,伴左背部轻压痛,其余三肢肌力Ⅴ级,肌张力不高,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征未引出。MRI示:C4~7平面椎管内稍偏左前侧硬膜外见斑片状异常信  相似文献   

4.
椎管内硬脊膜外子宫内膜异位症一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 女,43岁,硬膜外麻醉胆囊切除术后5d,月经来潮2d伴双下肢截瘫、二便失禁3d。既往:颈椎强直性脊柱炎6年。14岁初潮,周期:3~5d/28—31d,有痛经史,22岁结婚,剖腹产一男孩,体健。查体:神志清,T6平面以下深浅感觉消失,双下胺肌力0级,肌张力低,病理反射阴性,二便失禁,胸背部T8-9棘突间隙可见硬膜外麻醉穿刺针限。MRI:C7-L1椎管内硬脊膜外血肿,以T5-8最厚达1cm,脊髓受压明显(图1)。[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患者 女,33岁。因“双下肢疼痛8年,加重伴行走障碍1年余”于2006年9月2日入院。病史中否认有近亲婚育史。胸椎MRI平扫+增强示:T4-8。椎体平面椎管内脊髓后囊性占位性病变。  相似文献   

6.
硬脊膜外囊肿二例报告   总被引:13,自引:10,他引:3  
硬脊膜外囊肿二例报告赵贵德,魏明海,常鹏飞,侯菊生,孙树杰,宁丰,吴东升,白灿明我科最近连续遇到2例罕见的硬脊膜外囊肿,现报告如下。例1男,25岁。四个月前无明显诱因腰腿痛,向两股内侧放射,腰部有束带感,三个月前双下肢无力,行走困难,但大小便正常,于...  相似文献   

7.
正椎管内硬脊膜囊肿是一种少见的椎管内占位性疾病,病因尚不十分明确,与先天或后天因素造成的硬脊膜憩室或蛛网膜疝有关。根据临床症状及MRI表现可诊断。对于有症状的病人,应早期积极选择合适的方法治疗。本文就椎管内硬脊膜囊肿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预后等方面进行综述。1椎管内硬脊膜囊肿的发病机制及分型目前,其具体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可能与FOXC2基因突变有关[1],先天性因素多于后天性因素[2]。先天性硬脊膜憩室或穿过硬脊膜先天性缺陷的蛛网膜疝,受流体静压以及脑脊液搏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椎管内硬膜下蛛网膜囊肿的临床特点与外科手术方法以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1月至2018年11月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神经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9例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蛛网膜囊肿的临床资料,包括其临床症状、影像学特点、手术方法、并发症以及预后。结果囊肿位于胸段5例,腰段4例。临床表现以疼痛4例,肢体乏力4例,肢体麻木伴感觉障碍3例,疼痛伴肢体麻木、无力1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外科手术治疗,术中尽量切除囊壁,与脊髓粘连紧密的不必勉强切除。术后随访1年到6年,术后5例症状完全缓解,2例症状缓解,2例症状缓解不明显。结论对于有症状椎管内硬脊膜下蛛网膜囊肿患者,手术是首选治疗方案。术中完全切除囊壁是减少术后复发的关键,但与脊髓的粘连程度是影响囊壁能否全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硬脊膜外囊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硬脊膜外囊肿罕见。本文报告了过去35年间沈阳军区总医院收治的6例病人,并结合文献对其发病机制、病理、临床特征、放射学影象、MRI影象及手术要点等加以讨论。认为本病的MRI影象具有特征性,它有助于本病的术前诊断,使手术效果改善。  相似文献   

10.
11.
所谓硬脊膜外囊肿是以硬脊膜憩室或穿过硬脊膜裂口的蛛网膜样物的突出。此种病例为数不多。我科自1981年7月至1996年10月共收治5例,占同期收住椎管内占位性病变的3.3%。为了对此病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我们结合文献对其发病机理、病理、临床分型、诊断与辅助检查及手术要点等给予介绍。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性,40岁,因“突发左足背伸无力6年余,加重伴双下肢乏力3个月”于2010年6月2日入院.患者6年前无明显诱因突发左足背伸乏力,不能勾起摩托车启动杆,曾在外地医院就诊,行腰椎CT检查和肌电图检查,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左侧腓总神经麻痹”.  相似文献   

13.
硬脊膜下结石很少见.且合并蛛网膜囊肿更为罕见。我们曾遇到1例(硬脊膜下结石合并蛛网膜囊肿),经显微外科手术完全切除.恢复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硬脊膜外囊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所谓硬脊膜外囊肿是以硬脊膜憩室或穿过硬脊膜裂口的蛛网膜样物的突出。此种病例为数不多。我科自1981年7月至1996年10月共收治5例,占同期收住椎管内占位性病变的3.3%。为了对此病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我们结合献对其发病机理、病理、临床分型、诊断与辅助检查及手术要点等给予介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胸腰段椎管内硬脊膜囊肿的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有明确症状的11例胸腰段椎管内硬脊膜囊肿的临床资料。采取显微镜下囊肿交通口封闭术+囊肿切除术治疗。结果 腰背部疼痛10例,下肢进行性乏力9例,下肢疼痛5例,大小便无力4例;术前MRI检查证实胸腰段椎管内硬脊膜外囊性占位,平均累及(3.7±0.7)个节段。所有病例均完成囊肿交通口封闭,囊壁全切除4例,大部分切除5例,部分切除2例。术后无新发神经功能症状,腰背部及下肢疼痛症状均减轻。术后随访6个月~5年,平均2.5年;末次随访,所有病人McCormick分级提升一个等级以上,VAS评分[(2.54±1.81)分]较术前[(5.65±2.35)分]明显改善(P<0.05),腰痛ODI评分[(10.72±3.44)分]较术前[(28.52±4.35)分]明显好转(P<0.05),MRI检查证实囊肿均无复发,X线检查无脊柱失稳变形。结论 症状明显的胸腰段椎管内硬脊膜囊肿应行手术治疗,显微镜下确认并严密封闭囊肿交通口,复位椎板,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自发性脊髓蛛网膜下腔出血(Spontaneous spinal subarachroid hemorrhage,SSSAH)少见,据以往文献记载,占所有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病例的1%以下[1];自发性硬脊膜外出血(Spontaneous spinal epidural hemorrhage,SSEH)更罕见,近年一组经MRI诊断17例,大都为外伤性,纯自发性者仅2例[2].  相似文献   

17.
椎管内硬膜外蛛网膜囊肿是椎管内的少见疾病,非外伤性硬膜外蛛网膜囊肿多由先天性因素造成.囊肿扩大的原因包括囊壁内层细胞的主动分泌、蛛网膜下腔与囊肿之间的渗透压梯度、搏动性脑脊液动力和瓣膜机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高颈段硬脊膜动静脉瘘发病机制进行分析,预测出血因素,避免漏诊,指导治疗。方法对5例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高颈段硬脊膜动静脉瘘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结果5例瘘口均位于枕大孔区~颈2节段,由椎动脉脊膜支供血.通过髓周静脉引流。所有5例引流静脉均向颅内引流,有不同程度扩张,3例伴有静脉瘤样改变。手术后复合瘘口均消火,4例治愈,1例死亡。结论高颈段硬脊膜动静脉瘘向颅内引流并伴有引流静脉扩张易出血,颅内压增高可能是诱发出血的因素。血管造影应全面,避免小部分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造影假阴性。手术夹闭瘘口并切断近端引流静脉是可靠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椎管内硬脊膜外海绵状血管瘤1例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绵状血管瘤是中枢神经系统少见的一种血管畸形,多见于大脑半球,脊髓少见,硬脊膜外更为罕见。作报导1例64岁的男性硬脊膜外海绵状血管瘤患,以进行性双下肢麻木无力为主要症状。结合相关献,对该肿瘤的临床表现、诊断、病理及治疗进行了回顾。  相似文献   

20.
硬膜外脊膜囊肿是椎管内的少见疾病,非外伤性硬膜外脊膜囊肿多由先天性因素造成.囊肿扩大的可能原因包括囊壁内层细胞的主动分泌、蛛网膜下腔与囊肿之间的渗透压梯度、搏动性脑脊液动力和辦膜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