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观察NdYAG激光照射后嗅粘膜的损伤及再生情况,以输出功率为2.0W的NdYAG激光连续照射日本大耳白兔鼻中隔嗅粘膜5秒,照射距离5mm。照射后即刻,1、2、3和4周,切取被照射的嗅粘膜,观察激光照射组和激光防护照射组的病理变化。结果发现:激光照射组嗅粘膜上皮层即刻坏死脱落,固有层间质明显水肿,兼有出血,大量嗜酸性和中性粒细胞浸润,Bowman氏腺结构紊乱,第四周嗅上皮仍未恢复,固有层中瘢痕形成,Bowman氏腺萎缩,且数量减少,兼有分泌物贮留,而形成小囊肿。激光防护照射组嗅上皮结构清楚,但支持细胞,嗅神经原及基底细胞可见核浓缩,空泡形成,并于第二周坏死脱落,所剩基底细胞开始转化为球基细胞,到第四周嗅上皮基本恢复。表明盐水棉片对激光损伤有一定防护作用。实验证明,可逆性激光损伤的嗅上皮具有再生能力,并支持“再生嗅神经原可能来源于基底细胞”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19个不同年龄人的咽鼓管粘膜上皮超微结构在扫描电镜下进行观察.咽鼓管粘膜分为鼓室段、峡部及咽段.咽鼓管粘膜上皮由纤毛细胞、无纤毛细胞及杯状细胞组成.位于骨—软骨交界的峡部纤毛细胞密集,鼓室段及咽段逐渐减少.杯状细胞由鼓室段至咽段逐渐增多.纤毛细胞的纤毛向咽侧倾斜.咽段粘膜有皱襞.咽鼓管管壁上1/3多为无纤毛细胞,底及下部为纤毛细胞.从超微结构所见证实咽鼓管顶部系保持中耳内外压平衡.咽鼓段底部存在粘液纤毛输送系统,为主动机制,咽鼓管粘膜防御系统在胚胎时期已开始发育,出生后即建成.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19个不同年龄人的咽鼓管粘膜上皮超微结构在扫描电镜下进行观察.咽鼓管粘膜分为鼓室段、峡部及咽段.咽鼓管粘膜上皮由纤毛细胞、无纤毛细胞及杯状细胞组成.位于骨—软骨交界的峡部纤毛细胞密集,鼓室段及咽段逐渐减少.杯状细胞由鼓室段至咽段逐渐增多.纤毛细胞的纤毛向咽侧倾斜.咽段粘膜有皱襞.咽鼓管管壁上1/3多为无纤毛细胞,底及下部为纤毛细胞.从超微结构所见证实咽鼓管顶部系保持中耳内外压平衡.咽鼓段底部存在粘液纤毛输送系统,为主动机制,咽鼓管粘膜防御系统在胚胎时期已开始发育,出生后即建成.  相似文献   

4.
正常人鼻腔内衬有粘膜组织,其中含有能分泌粘液的杯状细胞。粘膜下还有许多管泡状腺体,能分泌粘液性、浆液性或混合性液体。由于这些分泌液的存在,才使鼻腔得以保持湿润。鼻腔发生干燥,主要是由于鼻腔慢性炎症所致的腺体萎缩引起分泌物减少的缘故。此外,鼻粘膜及骨部的血管发生闭塞性动脉内膜炎、海绵状静脉丛炎、血管的平滑肌壁萎缩,使小血管腔变窄闭塞,局部组织供血不良,以致腺体的神经发生纤维性变,腺体的分泌减少,也可引起鼻腔干燥。鼻腔干燥对人体的危害主要表现为:鼻窦炎由于粘膜上皮的萎缩和纤毛丧失,分泌物积存于鼻腔形…  相似文献   

5.
U100倍频双波长脉冲激光对兔膀胱黏膜的损伤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不同频率、不同脉冲的U100倍频双波长脉冲激光对家兔膀胱黏膜的损伤效应。 方法 新西兰兔6只,避开膀胱三角区随机取四点进行实验,予置激光输出频率分别为3、10Hz,脉冲输出500、1000次,垂直接触照射膀胱黏膜,通过肉眼、光镜观察靶组织损伤的形态学改变。 结果 激光照射后,兔膀胱黏膜肉眼未见明显穿孔,光镜下可见激光照射处膀胱黏膜上皮细胞不同程度的脱落,固有层出血等病理改变,无肌层平滑肌细胞断裂等严重损伤;显示脉冲次数为500的损伤主要限于膀胱黏膜上皮浅层,脉冲次数为1000的损伤累及上皮全层。 结论 频率为10Hz,脉冲1000次的U100倍频双波长脉冲激光照射膀胱黏膜不会引起穿孔,但可引起上皮细胞脱落,固有层出血等病理改变。激光损伤程度与照射脉冲次数相关。  相似文献   

6.
激光照射中耳粘膜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He-Ne激光中耳内照射前后鼓室粘膜表面的超微结构变化,我们对9例、9耳慢性中耳炎患者微潮鼓室粘膜进行低功率He-Ne激光照射,每次10分钟,10次一疗程,每日一次照射治疗。于照射前、后取鼓室粘膜,进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发现,经He-Ne激光照射后,表面结构趋向完整,上皮细胞彼此间排列较照射前紧密,无纤毛细胞间表面可见微绒毛。并发现激光照射后炎细胞消失,鼓室粘膜形态趋向正常。提示弱激光(He-Ne)治疗中耳炎是可推广的。  相似文献   

7.
我国首例异体小肠移植粘膜活检组织病理学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造口在内窥镜或肉眼直视下取移植物肠粘膜,共24次。组织病理学表现为绒毛水肿,扁平上皮细胞空泡变性,绒毛顶端上皮与基底膜分离,绒毛顶端上皮变性脱落,固有腺体杯状细胞减少,固有层少量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散在。无血管炎及隐窝炎。肠移植2周以后肠粘膜膜损伤逐渐恢复。讨论了小肠移植肠粘膜活检的意义,活检的时间与方法及排斥反应的组织病理学标准。  相似文献   

8.
目的 建立1.319μm近红外激光致兔角膜全层损伤动物模型,观察角膜损伤后长期修复的过程及结果。方法 实验对象新西兰白兔10只,采用波长1.319μm近红外激光损伤兔左眼角膜(右眼作为正常对照组),每只兔眼1个照射光斑,光斑直径3 mm,照射时间0.7 s,能量密度140 J/cm2。利用裂隙灯显微镜、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 coherent tomography,OCT)、组织病理学检测等技术手段,于损伤前、损伤后即刻至6个月内多个时间点进行角膜损伤修复观察。结果 波长1.319μm激光在本实验照射条件下的兔角膜损伤为全层性损伤。裂隙灯显微镜观察可见激光损伤形成的白色损伤斑先增大后缩小,损伤后6个月基本消失,同时角膜先肿胀增厚后迅速消退;OCT观察及定量测量可见损伤斑中心角膜全层厚度最大可达正常角膜厚度的2倍,增厚区域直径最大可达照射光斑直径的2.6倍;组织病理学观察可见激光损伤后坏死上皮和内皮细胞快速脱落,新生上皮和内皮细胞随后覆盖损伤区,基质细胞损伤后数小时核染色质脱失,后期修复过程出现大量浸润细胞。结论 波长1.319μm激光在能量密度140 J...  相似文献   

9.
为确定支气管哮喘患者支气管粘膜的组织学特征和炎性反应的程度,我们对5例哮喘病人和3例非哮喘对照病人经支纤镜取支气管粘膜进行超微结构检查。发现哮喘病人支气管粘膜固有层嗜酸性细胞浸润,支气管上皮细胞脱落,上皮基底膜增厚和裸露,纤毛上皮细胞脱落,上皮基底膜下胶原沿着和杯状细胞增生。我们的结果提示支气管哮喘气道内有广泛的炎性改变,支持支气管哮喘是一种炎性疾病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510.6nm激光照射对兔在体血管平滑肌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510.6 am激光照射兔在体腹主动脉壁24h后,血管平滑肌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及其与激光剂量的关系.方法 新西兰白兔12只,由股动脉导入柱状光纤至腹主动脉,在血管腔内进行分段激光照射,根据光照剂量分为6组.1~5组的光剂量分别为100mW/cm2×500 s、100mW/cm2×1000 s、150mW/cm2×l 000 s、200mW/cm2×500 s、200 mW/cm2×1000s;第6组为对照组,不照射激光.照光后24 h处死动物,取照射段血管组织,观察血管平滑肌细胞的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 兔腹主动脉经功率密度为100 mW/cm2或150 mW/cm2的激光照射后,血管平滑肌细胞出现以细胞凋亡为主要特征的形态结构改变,其损伤部位以线粒体为主.功率密度为200 mW/cm2的激光照射后,血管平滑肌细胞以坏死为主.激光照射后兔血管平滑肌细胞的上述形态变化主要与激光功率密度和照射时间有关.结论 功率密度为100 mW/cm2或150 mW/cm2的510.6 nm激光照射后24 h在体兔血管平滑肌细胞出现凋亡.  相似文献   

11.
KTP激光与Nd:YAG激光对兔泪道损伤程度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倍频Nd:YAG激光(以下简称KTP激光)与Nd:YAG激光对兔泪小管的损伤程度,为临床应用KTP激光治疗泪小管阻塞提高实验依据。方法:新西兰纯种白兔30只,对每兔左右泪小管分别用KTP与Nd:YAG激光击射,激光击射后第7、30和90天分别采集10只兔泪小管标本。另取10只兔,其左眼泪小管插入光纤,右眼不做处理,7d后取泪小管标本。两种激光的功率密度均为12W/cm^2,击射时间均为4s。采用免疫组化染色(SP法)和特殊染色(VG法),利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检测V型胶原纤维积分光密度(IOD),分析两种激光对泪小管的损伤程度。结果:激光照射后第7、30、90天,KTP激光组的V型胶原和胶原纤维的IOD值均低于Nd:YAG激光组,而仅插入光纤不照射激光组的V型胶原和胶原纤维的IOD值与空白对照组的IOD值近似。结论:KTP激光照射引起的兔泪小管损伤程度比Nd:YAG激光轻。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激光功率密度对血卟啉单甲醚(HMME)的视网膜和脉络膜的光动力效应的影响。方法以新西兰兔正常脉络膜毛细血管层为实验对象,HMME注射剂量为5mg/kg,波长532nm激光作为激发光源,眼底光斑能量密度为20J/cm2,功率密度分别为100、200、300和400mW/cm2,相匹配的照射时间分别为200、100、66和50s,照光时机为注射药物结束后5min之内。在PDT后第6小时和12小时,1、3和5天进行眼底观察、荧光眼底造影,并在眼底造影出现脉络膜毛细血管闭塞时取照光部位进行组织学检查。结果激光功率密度为100mW/cm2,PDT后第5天出现脉络膜毛细血管的选择性闭塞;功率密度为200mW/cm2时,PDT后第3天出现脉络膜毛细血管的选择性闭塞;功率密度为300mW/cm2时,PDT后第1天出现视网膜的非选择性损伤,PDT后第3天视网膜恢复正常,脉络膜毛细血管闭塞;功率密度为400mW/cm2时,PDT后第6h出现视网膜的非选择性损伤,PDT后第5天视网膜恢复正常,脉络膜毛细血管和大部分脉络膜大血管的闭塞。结论在激光能量密度相同时,其功率密度是影响生物学效应的重要因素。即随着功率密度的增加,生物学效应出现的时间提前,照射部位的视网膜和脉络膜大血管受累的可能性越大。  相似文献   

13.
丝裂霉素C对粘膜损伤修复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高浓度和长时间接触丝裂霉素C(MitomycinC ,MMC)对创面损伤修复的作用,以期为临床上MMC的合理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将使用同种方法致鼻粘膜损伤的4 0只兔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分别为生理氯化钠溶液对照组(A)和3组MMC实验组,B组药物浓度0 .4mg·ml-1、接触时间5min ;C组药物浓度0 .4mg·ml-1、留置;D组浓度2 .0mg·ml-1、接触时间5min。术后1月对各组粘膜愈合情况、病理形态学变化进行观察。结果 A组9例粘连,B组仅有2例粘连发生,B组与A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的意义(P <0 .0 5 )。C组、D组均未有粘连发生。C组有6例鼻中隔穿孔,D组2例。光镜和电镜检查显示:A组成纤维细胞大量增殖,B组、C组、D组的成纤维细胞增殖受到抑制,B组创面修复良好,C组、D组中可见大量坏死细胞,粘膜上皮不连续,D组有结构异常的合胞纤毛和裸纤毛出现。结论 MMC能有效的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但是高浓度和长时间接触MMC对于创面愈合均有不良影响。应用浓度0 .4mg·ml-1MMC ,接触时间5min对于鼻粘膜修复是安全、简单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倍频Nd∶YAG激光(以下简称KTP激光)与Nd∶YAG激光对兔泪小管的损伤程度,为临床应用KTP激光治疗泪小管阻塞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新西兰纯种白兔30只,对每兔左右泪小管分别用KTP与Nd∶YAG激光击射,激光击射后第7、30和90天分别采集10只兔泪小管标本.另取10只兔,其左眼泪小管插入光纤,右眼不做处理,7 d后取泪小管标本.两种激光的功率密度均为12 W/cm2,击射时间均为4 s.采用免疫组化染色(SP法)和特殊染色(VG法),利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检测Ⅴ型胶原纤维积分光密度(IOD),分析两种激光对泪小管的损伤程度.结果激光照射后第7、30、90天,KTP激光组的Ⅴ型胶原和胶原纤维的IOD值均低于Nd∶YAG激光组,而仅插入光纤不照射激光组的Ⅴ型胶原和胶原纤维的IOD值与空白对照组的IOD值近似.结论 KTP激光照射引起的兔泪小管损伤程度比Nd∶YAG激光轻.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不同参数的竹红菌乙素.光动力学疗法(HB-PDT)对青紫蓝兔脉络膜毛细血管层的生物学效应以及对视网膜的非选择性损伤,为临床应用HB-PDT疗法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CNV)提供依据。方法 青紫蓝兔18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3只。其中药物对照组耳缘静脉注射HBl.5mg/kg,不照激光。激光对照组耳缘静脉注入生理盐水2.0mg/kg,PDTI-Ⅳ组耳缘静脉注射HB各10mg/kg,分别以能量密度为240、14.4、30.0、48.0和56.OJ/cm^2,波长为532nm的倍频YAG激光照射兔眼底。观察兔眼底变化、荧光素渗漏情况及视网膜、RPE、视细胞、脉络膜的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 在PDT后第1天,单纯照光组和单纯药物对照组眼底和组织学无改变;HB剂量为10mg/kg,功率密度120-700mW/cm^2、能量密度14.4—56.0J/cm^2的532nm激光照射,可以导致脉络膜毛细血管层的闭塞,视网膜外层损伤,内层无明显改变。HB剂量10mg/kg,功率密度300—600mW/cm^2,照光时间80—100s,能量密度30—50J/cm^2是适宜的治疗参数。结论 HB对视网膜和脉络膜的生物学效应与光敏剂的剂量和激光照光时间、功率密度、能量密度密切相关。生物学效应与能量密度呈量效依赖性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采用形态学方法观察比较国产新型光敏剂-血啉甲醚(HMME)与传统光敏剂-血卟啉衍生物(HpD)对鸡冠表皮层、真皮乳头层毛细血管网、乳头下网状层和真皮深层组织的光敏损伤特点。方法:成年莱亨鸡23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42只,实验组192只。实验组动物静脉注射HMME或HpD1、5、10或20mg/kg,于给药后即刻、1、2、3或4h对鸡冠进行激光照射,波长为488.0和514.5、510.6、578.2或627.8nm,功率密度为50、100或150mW/cm^2,能量密度为30、60、90、120、150、180或270J/cm^2,于照射后即刻、1、3、7、14和28天取材,进行大体和光镜观察。结果:PDT作用区的红色鸡冠安全变白,乳头层毛细管肉皮细胞(EC)坏死,管壁破坏及血管数量减少,其作用程度与光敏剂给药量和激光照射量相关。HMME和HpD对乳头层毛细血管的损伤程度相似;HMME组未见皮及乳头下各层损伤,而部分HpD组见表皮基底细胞层有局灶性坏死、乳头下网状层有微血管及结缔组织损伤和淋巴细胞浸润。结论:HMME和HpD对鸡冠真皮乳头层毛细血管肉的损伤程度相似,但HMME的组织选择性优于HpD.  相似文献   

17.
510.6nm激光诱导兔在体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目的 观察510-6 nm 波长激光对兔在体血管平滑肌细胞(SMC) 凋亡的诱导作用。方法 日本大耳白兔36 只,由股动脉导入柱状光纤至腹主动脉,对腹主动脉血管壁进行分段激光照射,功率密度分别为50 、100 、200 或300 m W/cm2 ,照射500 或1 000 s 。于照射后4 、8 、12 、24 或72 h 处死动物,取照射段腹主动脉,光镜观察SMC 形态改变,DNA 末端标记法确定细胞凋亡率。结果 兔腹主动脉经100 m W/cm2 及以上功率密度的激光照射后24 h,SMC 可出现变性、凋亡和坏死三种损伤性改变,而血管内皮细胞无明显变化。激光诱导下SMC 呈现典型的细胞凋亡形态特征:细胞明显固缩,细胞质着色加深,染色质固缩深染,并沿核膜着边排列。DNA 末端标记显示,SMC 凋亡与激光照射剂量有关。在100 m W/cm2 照射1000 s 和200 m W/cm2 照射500 s组( 能量密度均为100 J/cm2) ,细胞凋亡的发生率最高。结论 510 .6 nm 激光以能量密度100 J/cm2 照射,能使兔在体腹主动脉SMC 发生细胞凋亡,且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18.
光动力疗法对犬正常呼吸道粘膜及其周围组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PDT在呼吸道应用的安全性,作者等将PDT用于正常犬呼吸道,观察比较常规静脉注射HpD、局部注射HpD、不注射HpD在不同功率密度的630nm波长激光照射下的组织反应。观察分照射后即刻,1天至4周,肉眼和光镜下组织学改变。实验证实正常呼吸道粘膜在全身给药后48小时照光仅有轻微的光敏损伤,照射激光的功率密度高于500mW/cm~2时,则产生明显的非特异性组织热损伤。因而在谋求真正的PDT作用时,激光的功率密度不宜超过500mW/cm~2。本文对光敏损伤与热损伤以及在呼吸道中PDT所使用的照射光功率密度的特点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激光治疗肥厚性鼻炎的机理,我们用Nd∶YAG激光光纤插入照射或外凝家兔鼻甲,其输出功率密度为1529,3312和4459W/cm2。根据病理改变,得出三个结论:(1)最佳治疗功率密度是3312W/cm2。如果功率密度小于3312W/cm2,则疗效较差。如果大于3312W/cm2,则易继发萎缩性鼻炎。(2)当用Nd∶YAG激光光纤插入照射或外凝兔鼻甲时,粘膜下血管发生狭窄或闭塞,这为临床提供了病理基础,探明了治疗的原因。(3)根据兔鼻甲的病理改变证明Nd∶YAG激光光纤插入照射对粘膜的损伤明显小于外凝法,故插入法能保存鼻腔的正常生理功能,明显优于外凝法。  相似文献   

20.
<正>目的:比较在脉宽20~40ns,频率6kHz的578.2nm脉冲铜蒸汽激光照射条件下,不同黑色素含量兔视网膜的损伤阈值。方法:以青紫兰灰兔(16只,32只眼),新西兰大耳白兔(13只,26只眼)为实验对象,应用波长578.2nm,脉宽20~40ns的脉冲铜蒸气激光照射兔眼底视乳头下方的后极部,按照眼底功率密度将实验对象分为五组,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