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持续性枕横位是常见的头位难产 ,手术产率较高 ,由于胎头位置不正 ,先露下降常欠佳 ,是产钳术困难的主要原因。手术不当 ,易致严重母婴损伤。通常处理持续性枕横位的产钳方法有 2种 ,一种是阴道内徒手转胎头为枕前位后放置产钳 ,一种是使用kielland产钳助产。本人于 2 0 0 0年 8月~ 2 0 0 2年5月在产科工作 ,对 6 9例持续性枕横位采用徒手旋转胎头为枕前位施行产钳术 ,结果手术均顺利 ,母婴损伤很少 ,体会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孕妇年龄 2 1~ 34岁 ,平均年龄 2 5 .3岁 ;初产妇 6 7人 ,经产妇 2人 ;单胎 6 8例 ,双胎 1…  相似文献   

2.
张丽  戴杰 《吉林医学》2001,22(4):200-200
产钳术是解决头位难产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持续性枕横位或枕后位分娩中 ,单手置产钳术有其独到之处 ,现将 5 0例临床应用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1995年~ 1999年 ,选择具备产钳术适应证 :宫口开全 ,胎膜已破 ,无明显头盆不称 ,确定胎方位为枕横位或枕后位的产妇 5 0例。其中初产妇 48例 ,经产妇 2例 ,均在合并有胎儿宫内窘迫、宫缩乏力、第二产程延长等紧急情况下施术。1.2 方法 :产妇取截石位 ,外阴常规消毒铺单 ,导尿排空膀胱 ,阴部阻滞麻醉 ,行会阴侧切术 ,复查胎方位 ,如为枕横位或枕后位 ,单手将胎方位矫正为枕前位 ,…  相似文献   

3.
1998年1~10月我们共行侧切产钳分娩71例,均获成功,现将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71例产妇,年龄22~35岁,平均28-5岁。初产妇65例,经产妇6例。助娩原因为持续性枕后位10例,枕横位8例,胎儿窘迫35例,宫缩乏力7例,相对头盆不称2例,为缩短第二产程8例,巨大儿1例。1-2 产钳分类 (1)出口产钳:胎头深入盆底,矢状缝在骨盆前后径上,胎头旋转角度≤45°。(2)低位产钳:胎头双顶径达坐骨棘以下,根据旋转角度的大小可分为两型。低位Ⅰ,胎头旋转角度≤45°;低位…  相似文献   

4.
苏凌春  严思萍 《医学文选》2002,21(6):865-866
近年来 ,随着围产医学的发展 ,剖宫产率成倍的增加 ,产钳术有所下降。为正确地评价产钳助产术在产科中的地位 ,现对我院 1 0年间头位产钳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1 991年 1月至 2 0 0 0年 1 2月间分娩总数 85 1 1例 ,头位产钳术 1 85例 ,占分娩总数的 2 .1 7%。初产妇 1 78例占 96.2 2 % ,经产妇 7例占 3.78%。产妇年龄为 2 0~ 38岁 ,以 2 5~ 30岁最多 ,占 70 .81 %。1 85例中 ,低位产钳 1 66例占 89.73% ,低中位产钳 1 9例占1 0 .2 7%。1 .2 产钳术指征 施行产钳术往往不止一个指征 ,以其首要指征归类 …  相似文献   

5.
分娩属生理过程,可自然结束,不需干预和进行手术助产,但分娩发生病理现象危及母婴生命时,则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结束分娩。产钳较胎头吸引器难于掌握,若使用不当,可造成母婴创伤,多在胎头吸引术未成功时才考虑应用。产钳术分类:根据儿头在盆腔内位置的高低,分为高位、中位及低位产钳术。高位系指儿头未衔接时上产钳,危险性大,已不采用。胎头衔接后上产钳,称中位产钳术。目前也很少采用。儿头颅顶骨最低部位(不是先锋头的最低部分)降达会阴部时上钳,称低位产钳术。儿头显著于阴道口时上产钳,为出口产钳术。尤其是出口产钳术,困难多较小,较安全…  相似文献   

6.
为正确评价产钳助产术在产科中的应用价值 ,我院 10年来施行产钳助产 5 2例 ,现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 我院 1991~ 1999年住院分娩产妇 6 2 93例 ,剖宫产 1990例 (31.6 % ) ,阴道分娩 430 3例 (6 8.4% ) ,其中产钳术 5 2例 (0 .83% ) ,孕周 37~ 44周 ,新生儿体重310 0~ 430 0 g ,在 5 2例产妇中 ,枕后位 38例 (73.1% ) ,枕横位 3例 (5 .6 7% ) ,胎儿宫内窘迫 7例 (13.4% ) ,宫缩乏力 3例 (5 .6 6 % ) ,妊高征 1例 (1.89% )。胎吸失败改行产钳术2例 ,其中 2例合并有胎儿宫内窘迫 ,1例合并有宫缩乏力。适应证和禁忌证 宫口开全…  相似文献   

7.
资料与方法1 临床资料我院 1 997年 1~ 1 2月阴道分娩 1 1 77例 ,其中产钳助产 60例 ,产钳率 5.1 % ,均为低位产钳术 (同期行剖宫产 496例 ,剖宫产率为 2 9.6% )。年龄 2 0~ 3 8岁。初产妇 58例 ,占 87% ;经产妇 2例 ,占 1 2 % ;孕周 <3 7周 3例 ,占 5% ;孕周在 3 7~ 42周 56例 ,占 93 .3 % ;>42周 1例 ,占 1 .7%。胎龄最小 3 2周 ,最大 45周。新生儿体重分布 :最低胎儿体重 1 450 g,最高为 53 50 g。其中以 3 0 0 0~ 3 499g范围的最多 ,占49.8%。产钳术指征分布 :胎儿窘迫 2 6例 ,占43 % ;第二产程延长 1 4例 ,占 2 4% ;头位异常 6例 …  相似文献   

8.
头位产钳术49年回顾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产钳助产术的应用指征及结局。方法 对 4 9年来该院 2 5 5 4例头位产钳进行回顾性分析 ,将资料分成两组 :195 5年 1月至 1979年 12月为A组 ,1980年 1月至 2 0 0 3年 12月为B组。结果 头位产钳率为 2 98% ,主要指征为胎儿窘迫 (33 0 1% )、胎头异位 (2 6 82 % )、产程延长 (19 19% )、宫缩乏力 (5 6 4 % )、妊高征(7 0 9% )、其他 (8 2 6 % )。全部产钳病例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为 2 6 74 % ,A组新生儿窒息率为 30 2 1% ,B组新生儿窒息率 2 6 6 1% ,两组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中位产钳、胎头吸引失败改产钳与单次低位产钳的病例新生儿窒息率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剖宫产率的大幅度上升 ,而阴道助产率及新生儿窒息率有所下降。结论 只要术前细致准确的阴道检查 ,合理掌握产钳术的指征 ,产钳术仍是阴道助产的常用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头位难产中钳助产术的应用变迁,指导临床正确使用产钳助产术。方法:对我院1995年1月至1999年12月间头位难产99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头位难产处理中,剖宫产率呈逐年升高趋势,产钳助产率则呈下降趋势。剖宫产术与低位、出口产钳术致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中位产钳较低及出口产钳对母、儿损伤大(P<0.05)。结论:低位及出口产钳术在难产处理中仍具有应用价值。难度较大的中(高)位产钳术应由剖宫产术取代。正确掌握产钳助产条件及操作,对提高产科质量具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枕横位经阴道产钳助产及剖宫产术中以枕横位产钳助产的优势。方法对持续性枕横位经阴道产钳助产及术中胎头高浮取头困难者直接以枕横位上产钳并牵引娩出胎儿。结果该方法操作简便、娩胎快捷、母婴并发症少、一次性成功率高。结论持续性枕横位经阴道产钳助产及剖宫产术中胎头高浮引起的取头困难以枕横位产钳助产是一种方便、有效和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产钳术的应用历史悠久,它是解决分娩不可缺少的助娩手段,低位产钳应用得当对母子均不会造成损害,并可以大大降低剖宫产率.本文选取我院2002年1月~2002年7月间低位产钳术(包括出口产钳术,以下称产钳术)81例,均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旋转式产钳助产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对胎儿宫内窘迫、第二产程延长等异常产妇采用旋转式阴道产钳助产术(旋转组)81例,并和同期常规产钳术(对照组)65例对照比较,观察其实施效果。结果:旋转组81例中产钳放置困难中转手术5例,产妇阴道后壁轻微裂伤7例,新生儿合并头皮血肿或者头面部皮肤挫伤4例,新生儿窒息2例。对照组65例中上产钳2次成功7例,失败转剖宫产9例,阴道壁裂伤6例,轻度皮肤损伤4例,新生儿窒息3例。结论:旋转式低位产钳助产术能有效缩短第二产程,正确合理使用对母婴影响较小,对降低剖宫产率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头位难产产钳助产10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相蓉 《陕西医学杂志》2006,35(10):1374-1375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产钳术100例,占分娩总数的7.24%。其中初产妇为94例,占94%}经产妇6例,占6%。年龄22~30岁组91例,占91%;30~39岁组8例,占8%;40岁以上1例,占1%。在100例产钳术中,其中高位产钳1例(即胎头双顶径已进入骨盆入口平面,但未达到坐骨棘水平),占1.0%;中位产钳24例(即胎头双顶径接近坐骨棘平面,先露骨质部在+2~+3水平),占24%;低位产钳75例(即胎头双顶径已过中骨盆平面,在坐骨棘水平以下,先露骨质已达+3以下),占75%。产钳术指征:胎儿宫内窘迫45例,宫缩乏力28例,头位异常12例,第2产程延长8例,妊高征5例,其他2例。  相似文献   

14.
10 8 6例持续性枕横位 ,采用Kielland产钳并与同期 6 70例持续性枕横位手转胎头后Simpon产钳进行总结分析。认为在第二产程的大多数情况下 ,使用Kielland产钳解决头位难产仍为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15.
黎惠玲 《广西医学》2007,29(5):757-758
分娩中的难产是产科常常遇到的问题,在剖宫产率逐步上升的今天,适时应用产钳助娩术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回顾性分析2000~2006年我院368例产钳助娩术临床资料,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孕妇20~38岁,平均26.6岁;孕周37~42周,平均39.6周.新生儿体重2 150~4 200 g,平均3 350 g.产钳术适应证中,胎儿宫内窘迫及宫缩乏力者分别为157例(42.66%)及96例(26.9%),其次为胎头位置异常及第二产程延长,分别为72例(19.57%)及43例(11.68%),母亲并发症者66例(17.93%).按1988年美国妇产科协会重新修定的产钳分类,出口产钳153例,低位产钳127例,低中位产钳62例,中位产钳26例.  相似文献   

16.
头位难产在分娩过程中时有发生 ,而头位难产以持续性枕后位及枕横位最常见 ,在处理产程中枕后位及枕横位 ,除头盆不称、胎位不正等情况外 ,产钳、胎头吸引术 ,配合徒手旋转枕后位、枕横位的方法 ,可有效地纠正异常胎位 ,缩短产程 ,降低剖宫产率 ,减少母婴并发症 ,现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2 0 0 1 - 0 1~ 2 0 0 2 - 0 1我院分娩总数 1 2 6 0例 ,年龄 1 9~ 2 6岁 ,初产妇 6 4例 ,经产妇 8例。平均妊周 39.6± 1 .8周。对其中 72例经阴道检查确定持续性枕后位 5 1例和持续性枕横位 2 1例 ,予徒手旋转胎头。新生儿体重 2…  相似文献   

17.
分析278例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的产程特点,与同期110例枕前位作对照,并采用徒手或徒手配合Kielland产钳旋转胎头成枕前位钳出胎儿。结果枕横位、枕后位产程各期平均时间(除第3产程外)、产程异常和胎窘发生率、新生儿lminApgat评分<7分者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1);宫颈撕裂与产后出血发生率枕后位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c表明对产程异常倾向者应警惕枕横位、枕后位的可能;用徒手或徒手配合Kielland产钳旋转胎头牵出胎儿对母婴损伤同枕前位产钳术。  相似文献   

18.
余平芝  谢穗  江世芳 《安徽医学》2012,33(6):714-715
目的产钳术应用历史悠久,它是解决分娩不可缺少的助娩手段,低位产钳应用得当母子均不会造成损害,并可大大降低剖宫产率。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11年1月的5年间172例低位产钳术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实施低位产钳术主要指征是胎儿窘迫,其次为宫缩乏力、胎头位置不正,第二产程延长等。结论行低位产钳时胎头位置低,放置产钳较易,牵引阻力小,是目前解决头位难产,缩短第二产程有效的助产手段,是产科良好的助产手段之一。其优点是可迅速终止妊娠,尤其在紧急情况下可争取时间,抢救母婴生命,并对降低剖宫产率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新式剖宫产术中娩头困难时应用产钳的可行性。方法总结分析67例新式剖宫产术中娩头困难应用枕横位产钳助产的方法和优势。结果全组67例均获成功,娩头时间明显缩短20-150s,平均70s,2例新生儿出现头面部瘀血,新生儿窒息3例。结论新式剖宫产娩头困难时及时应用产钳,可以明显减少母婴并发症,提高产科质量是一种方便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持续性枕后位不同分娩方式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第二产程持续性枕后位当S≥+3时不同分娩方式对母儿结局的分析。方法利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住院分娩的128例第二产程持续性枕后位且S≥+3中选择产钳助产66例(产钳组)和剖宫产62例(剖宫产组)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和分析。比较两组年龄、孕周、胎次、软产道裂伤、产后出血、产褥感染、住院时间、胎儿娩出时间、新生儿吸入综合征、新生儿窒息、新生儿颅内出血、NICU。结果两组年龄、胎次、孕周、产褥感染、新生儿吸入综合征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两组软产道裂伤、产后出血、手术时间、胎儿娩出时间、产妇住院时间、新生儿颅内出血及窒息、NICU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或P<0.01)。结论持续性枕后位时低位产钳助产与剖宫产相比产钳助产方法优于剖宫产术,及时处理并选择最佳分娩方式对减少母婴并发症、降低新生儿病死率、减少产科纠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