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使用小针刀治疗网球肘,分析超声监测下小针刀针刺肘关节附近结筋病灶点治疗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6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超声监测下针刺经筋组(针刺结筋病灶点)和非超声监测下针刺经筋组。两组在肱骨外髁、曲池次、泽前次、泽下次、手三里次进行超声监测或非超声监测针刺。通过HSS2肘关节评分、疼痛视觉模拟量表对治疗方法进行对比评价。结果 两种方法对肱骨外上髁炎都起到治疗效果,以超声监测下针刺经筋组效果显著。结论 用超声监测针刺肘关节周围结筋病灶点治疗肱骨外上髁炎更安全,针刀操作更有针对性,效果确切,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症状。  相似文献   

2.
李平华 《国医论坛》2021,36(1):15-17
以痛为输是指以经筋循行过程中结、聚、散、络的压痛反应部位作为针刺穴位,其中以结为主要穴位,在局部取穴的同时,根据经筋之间的合、并、交、维筋相交、交会于脊和表里、同名经筋、生物力学等关系,也选取对侧同种经筋、同侧手足同名经筋、对侧手足同名经筋、表里经筋、对侧手足同名表里经筋、相关力学经筋对应压痛等阳性部位作为针刺穴位.  相似文献   

3.
经筋是经络系统在人体体表的连属部分,其分布部位及病侯着重表现左筋肉方面,病变沿着循行部位发生,位置较表浅,临床上多表现为筋肉的拘挛、弛缓、转筋和抽搐等。其表现类似于软组织损伤。根据经筋特点对筋脉病变进行诊断,并以推拿手法治疗的方法称为经筋推拿疗法。推拿部位多是手、足三阳、三阴经筋等十二经筋所过之处,如腿、臂、肘、肩、腰、髋、膝、踝等。经筋推拿疗法的手法原则是:根据经筋分布区域与途径的病理改变与表现,进行顺经推拿,“祛瘀、解痉、散结、复正”为手段,使经筋疏通,达到治病的目的。经筋推拿手法常用的有推…  相似文献   

4.
正经筋病证首见于《灵枢·经筋》篇,同时提出"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目前文献报道治疗经筋病证的方法多为手法、针刺、火罐等。笔者根据经筋理论在临床运用汤药试治经筋病证,亦取得了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1从经筋的循行和病证表现论治经筋隶属于十二经脉,位于人体表浅筋肉间互相联系的循行系统。张景岳言:"十二经筋皆起于四肢指爪之间,而后盛于辅骨,结于肘腕,系于关节,联于肌肉,上于颈项,终于头  相似文献   

5.
杨晨  邢龙飞  秦丽娜 《北京中医药》2019,38(12):1211-1212
经筋是中医经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循行分布、病理特点上与脏腑有紧密联系。循行深入体腔的经筋具有维稳脏腑的作用;经筋循行分布广泛,通过整体网络影响脏腑功能。经筋病变产生筋结点,从而导致脏腑疾病的发生;脏腑功能失调也会引起经筋病变。筋结点可以反映病候,对脏腑疾病的诊治有重要意义,针刺筋结点可以恢复经筋的生理功能,从而治疗脏腑疾病。明确经筋与脏腑相关性及筋结点在脏腑疾病诊疗中的意义,可以扩大经筋的主治范围,为脏腑疾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针刺反应点结合颈椎复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SR)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CSR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针刺反应点配合颈椎复位治疗)和对照组(传统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PRI、VAS及临床疗效。结果:首次治疗后,治疗组PRI、VAS比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对照组改善不明显(P0.05)。疗程结束后两组PRI、VAS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治疗组改善显著(P0.01)。反应点主要分布在颈夹脊、手太阳小肠经的体表循行部位和经筋分布区域。结论:针刺反应点配合颈椎复位治疗CSR疗效明显优于传统针刺。CSR患者在手太阳小肠经的体表循行线上及经筋分布区域、颈夹脊存在有规律的反应点。  相似文献   

7.
偏头痛是一种临床常见头痛,头痛部位有手足少阳经、足太阳经、足厥阴经、督脉、跷脉等经脉循行,而以少阳经脉分布范围最广.针刺治疗偏头痛有确切疗效,取穴以足少阳胆经腧穴使用频次最高.除了头痛处局部取穴这个原则外,作者认为取足少阳胆经腧穴治疗偏头痛还与阳跷、阳维等奇经,以及经筋有关,而表里经、同名经配穴的运用可以增强疗效.  相似文献   

8.
电针经筋结点为主治疗中风后肘关节痉挛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电针刺激经筋结点对中风后肘关节痉挛性瘫痪的治疗作用与针刺传统穴位对中风后肘关节痉挛性瘫痪治疗作用的对比.方法:将60例中风后肘关节痉挛性瘫痪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采用电针针刺经筋结点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穴位针刺治疗.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肘关节痉挛程度均较治疗前减轻,但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电针针刺经筋结点治疗中风后肘关节痉挛的疗效优于针刺传统穴位.  相似文献   

9.
经筋隶属于十二经脉,是经络系统在肢体外周的连属部分,亦即十二经脉之气结聚散络于筋肉关节的体系,是位于人体浅表筋肉关节间相互联系的循行系统。《灵枢·经筋》对十二经筋的起止循行、病候及其治疗等,作了较为详细的论述。笔者对其内容初加研讨,略有所得。兹不揣浅陋,简述于下: 一、经筋分布循行特点的理论意义十二经筋按部位分为手足三阴、三阳。各条经  相似文献   

10.
从经筋理论探讨针刺麻醉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从经筋的循行分布特点出发,分析经筋与神经、神经与麻醉、针刺与麻醉的关系,并从以往针刺麻醉文献资料统计结果来佐证其临床实践应用价值,论证经筋理论在针刺麻醉中的关键作用和如何从经筋理论阐释针刺麻醉。  相似文献   

11.
针刺经筋筋节点治疗中风后关节拘挛症24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范群 《江苏中医药》2004,25(6):45-46
近3年来,笔者运用针刺经筋筋节点治疗中风后关节拘挛症24例,并设常规针刺组对照观察,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循经取穴、循经筋找痛点和反应点是推拿治疗颈项疼痛和功能障碍常用有效方法,其理论源自《灵枢?经筋》"以痛为输"思想,但迄今临床缺乏一个有效辨证方法指导经筋病的推拿治疗.本文通过对经筋理论的研究,探索以颈项部经筋循行的部位、结聚点、经筋病候,结合疼痛、病理变化和运动功能障碍,构建颈项疼痛和功能障碍之经筋辨证方法的可能,以期...  相似文献   

13.
正中医以十二经脉理论为纲领进行辨证,使用中药、针灸、推拿等方法治疗十二经脉病,早已成为明确的治疗规范。经筋病,是指发生在人体肌肉、肌腱、关节及滑膜等部位的急慢性疾病~([1])。经筋病的特殊情况即经筋病变累及到经络、脏腑的气血循行,从而成为临床相关病症的继发因素,称为经筋累及性  相似文献   

14.
十二经筋是经络系统在肢体外周的连属部分,由于它的循行、分布、病候及作用等,都着重于“筋肉”,所以称为“经筋”.1 十二经筋的特点1.1 经筋的循行特点,是只在四肢、躯体和胸郭、腹腔,并不入属内脏,突出了经络系统在体表的组织功能.它与十二经脉或内或外;十二经别之着重内部脏腑的循行方式,均不相同.1.2 经筋的分布特点,可概括为“结聚散络”.“结”,是指经筋的结合,多在关节、肌肉部位.“聚”,是指经筋的聚拢,主要指肌腱部位.“散”,是指经筋的散布,主要指肌肉纹理部位.“络”,是指经筋的联缀作用,约束四肢百骸,利于关节屈伸活动.  相似文献   

15.
经筋刺法在临床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筋针刺法是我们在多年针灸临床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按照十二经筋走向,选用不同规格毫针,根据不同病证选取面部、肢体的经筋循行所在,间隔3分~1寸,进行排刺,以达治疗目的的一种方法。笔者近年来,采用此法治疗一些顽疾,取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1痿证金××,男...  相似文献   

16.
石学敏经筋刺法临证经验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筋是中医学对人体运动系统结构及功能的概括。十二经筋是经络系统的组成部分,具有连缀四肢关节,约束骨骼,维络周身,主司运动的功能,其病变主要表现为经筋循行所过部位筋肉、关节的运动障碍和疼痛,十二经筋只有在经脉气血濡养以及经气的正常调节下才能发挥其综合生理效应。石学敏院士根据经筋病候特点,设立经筋刺法,临床治疗屡获量效,形成了其独特的临证特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电针针刺经筋结点和电针针刺常规腧穴两种治疗方案治疗中风后痉挛期上肢肘关节痉挛性瘫痪的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40例肘关节痉挛的患者,按入院的先后顺序随机分成电针针刺经筋结点组和电针针刺常规腧穴组,各20例,记录两组治疗前及治疗7、14、21、28 d后的肘关节活动度(ROM)、肌张力等级(MAS)、上肢F...  相似文献   

18.
<正>脑卒中是临床上发病率、病死率、致残率高的疾病,在恢复期出现痉挛性瘫痪是其后遗症中最常见的一种,因痉挛引起的疼痛及关节活动受限,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若失治误治,则会造成永久性瘫痪。针灸治疗本病疗效确切。近年来,不少医者采用经筋理论针刺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取得很好的疗效,现综述如下。1经筋的实质1. 1经筋的分布规律经筋的循行分布与十二经脉大体相同,遍布周身,分为手足三阴、三阳经筋,共十二经筋。关  相似文献   

19.
慢性非特异性腰痛归属于“经筋病”范畴,经筋理论可以诠释本病的生理病理并指导治疗。在经筋理论的指导下,针刺可以改善局部微循环、消除水肿、降低局部炎症因子等致痛物质、松解组织粘连,即松解筋结、缓解疼痛。温针的温通之力可补针力之不足,使温热之力沿针体直达针刺部位,并扩散至深层组织,使针刺效果更佳,对临床运用经筋理论指导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十二经筋是经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针灸学最早被认知的学术成就之一,经筋的特性丰富多样,而多维性是经筋的基本特性之一,从多维性的角度出发,论述经筋在循行分布、病理表现及病变层次上的多维性特点,有利于构建立体、丰富、联系的经筋理论体系,在整体上对经筋理论及经筋病候进行把握,可对临床经筋病候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打破"以痛为腧"的局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