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三种持续膀胱冲洗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90例持续膀胱冲洗患者随机分为实验1组、实验2组、实验3组,分别采用单瓶输液器、四联三通及3L输液袋膀胱冲洗法进行膀胱冲洗。结果 三组尿细菌培养检出率、尿红细胞计数及冲洗液残留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实验2组、3组与实验1组操作时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 四联三通膀胱冲洗法,具有省时、使用方便,减少护理人员工作量,准确记录冲洗量的优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改良持续膀胱冲洗装置和传统装置应用于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PKRP)后的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行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患者11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5例.实验组患者采用改良装置进行持续膀胱冲洗,而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装置进行持续膀胱冲洗.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症状发生情况、肠蠕动恢复时间、冲洗时间、冲洗液清亮时间、冲洗48 h后尿红细胞计数以及术前24 h和冲洗后72 h尿细菌培养情况等指标.结果 实验组患者不良症状发生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的肠蠕动恢复时间、冲洗时间、冲洗液清亮时间、冲洗48 h后尿红细胞计数以及术前24 h和冲洗后72 h尿细菌培养等情况相似,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持续膀胱冲洗装置与传统装置相比有效降低了患者不良症状的发生率,且适用于所有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后进行持续膀胱冲洗的患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膀胱冲洗液温度对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后膀胱痉挛及出血的影响。方法根据膀胱冲洗液温度不同将80例接受TURP的BPH患者分为2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与体温相近的温冲洗液(冲洗液恒温箱加热)行密闭式持续低负压膀胱冲洗,对照组的冲洗液温度与室温相近(22℃~24℃)。比较不同时间2组患者的体温变化和术后不良反应。结果冲洗前2组患者的体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冲洗后12 h、24 h观察组患者的体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膀胱痉挛和出血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接近体温的膀胱冲洗液冲洗膀胱有利于降低TURP患者术后膀胱痉挛、出血的发生率,对改善其预后及生活质量均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并比较经尿道不同膀胱切除术在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0年5月至2013年5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91例NMIBC患者,根据手术方法分为经尿道钬激光膀胱肿瘤切除术(HOLRBT)组45例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组46例.记录并比较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膀胱冲洗时间、尿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手术情况和并发症发生等资料差异.所有患者随访两年,记录肿瘤复发情况和其累积复发率.结果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电切术组患者相比,HOLRBT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较少,膀胱冲洗时间、尿管留置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较短,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两年累积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TURBT相比,HOLRBT在治疗NMIBC疗效确切,能够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5.
严莉  李原莉 《护理学杂志》2008,23(23):10-11
目的 寻找拔除尿管的最佳时机.方法 将150例留置尿管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各50例.A组将尿液排空,膀胱空虚后拔除尿管;B组将尿液排空,用生理盐水600 ml冲洗膀胱夹闭尿管10 min后拔除尿管;C组将尿液排空用生理盐水300 ml冲洗膀胱夹闭尿管10 min后拔除尿管.结果 三组拔除尿管后尿道刺激症状消失时间、排尿困难程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结论 拔除尿管的最佳时机宜选择膀胱半充盈时,可缩短尿道刺激症状的持续时间,减轻排尿困难.  相似文献   

6.
膀胱冲洗液温度对留置尿管患者生命体征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不同温度膀胱冲洗液间断冲洗膀胱对长期留置尿管患者生命体征的影响.方法 随机将180例留王尿管患者分为A、B、C、D、E、F六组,每组30例.冲洗液为生理盐水250 ml加庆大霉素8万U,滴速为140 gtt/min,液体在膀胱内保留30 min后排出.六组冲洗液温度分别为10~15℃、16~20℃、21~25℃、26~30℃、31~35℃、36~38℃,比较冲洗前后(未排出前)患者生命体征变化.结果 A组、B组冲洗前后心率、呼吸、血压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 膀胱冲洗时应采用最接近机体温度的冲洗液,21~35℃是间断膀胱冲洗的最适温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根治性膀胱切除中回肠原位新膀胱术与回肠膀胱术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01—2018-07间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的100例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按照不同代膀胱术式分为2组,原位新膀胱术组患者55例,回肠膀胱术组45例。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回肠原位新膀胱术组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恢复排便时间、胃管保留时间、并发症总发生率、住院时间均低于回肠膀胱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前2组患者的最大尿流率、膀胱容积、充盈期膀胱压力、最大尿道压、残余尿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上述尿流动力学指标均较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回肠原位新膀胱组术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回肠膀胱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治性膀胱切除中回肠原位新膀胱术与回肠膀胱术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均有良好效果。但前者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较快,并发症总发生率较低,生活质量较高。可作为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膀胱癌原位新膀胱术后尿瘘发生的影响因素,为临床工作提供指导。方法收集膀胱癌原位新膀胱术后尿瘘患者22例,术后无尿瘘患者34例作对照。针对年龄、所选用的肠段、术后血浆白蛋白水平、术后新膀胱冲洗方式、发热、伤口局部感染等因素进行相关数据的收集与比较,并得出结论。结果尿瘘组与无尿瘘组在平均年龄、手术方式、术后血浆白蛋白水平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在术后新膀胱冲洗方式、术后发热及手术伤口局部感染等方面则差异明显(P0.01或P0.05)。结论年龄、所选用的肠段及术后血浆白蛋白水平对原位新膀胱术后尿瘘的发生无明显影响;而术后新膀胱冲洗方式、发热、手术伤口局部感染则与尿瘘的发生密切相关。术后持续膀胱冲洗、发热及手术伤口局部感染均可能导致新膀胱术后尿瘘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膀胱冲洗溶液及方式对ICU留置尿管患者尿路感染的治疗效果,为治疗尿路感染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方案将120例ICU尿路感染患者分为A、B、C、D四组各30例,A组为压力式、0.02%呋喃西林/5%NaHCO_3溶液,B组为压力式、酸性氧化电位水(EOW),C组为重力式、0.02%呋喃西林/5%NaHCO_3溶液,D组为重力式、EOW。分别于冲洗后第3、7、10天采集尿培养标本,观察尿液性质变化。结果冲洗前后四组尿培养阳性率、菌落数、尿液浑浊率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菌落数随冲洗天数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均P0.05);A、D组的除菌效果优于C组,即压力组优于重力组、EOW组优于0.02%呋喃西林/5%NaHCO_3组(均P0.05);B组尿培养阳性率、菌落数、尿浑浊率均低于C组(P0.05,P0.00714),尿培养阳性率从第7天开始出现显著差异(均P0.05)。结论采用压力式膀胱冲洗或选择EOW作为冲洗溶液均可有效降低病原菌数量,两者联合可有效治疗尿路感染,冲洗大于7d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低浓度过氧化氢溶液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后持续膀胱冲洗中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共148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行TURP手术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后持续膀胱冲洗液的不同分为A、B两组,A组76例接受0.15%过氧化氢溶液行膀胱冲洗;B组72例接受生理盐水行膀胱冲洗。记录两组患者术后血红蛋白浓度值下降情况,膀胱持续冲洗时间,导尿管堵塞次数、留置导尿管时间,术后住院天数。结果:术前两组患者前列腺体积、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最大尿流率(Qmax)、残余尿(PVR)、PSA及血红蛋白值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 h内平均血红蛋白(Hb)下降水平:A组Hb下降了(3.38±2.56)g/L,B组Hb下降了(7.29±6.58)g/L;持续膀胱冲洗时间:A组为(32.57±5.99)h,B组为(46.10±8.79)h;两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患者术后尿管堵塞率为3.3%、留置尿管时间为(3.74±0.79)d、住院天数为(4.22±0.81)d;B组术后尿管堵塞率为11.8%、留置尿管时间为(4.79±0.93)d、住院天数为(4.67±0.88)d;两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前列腺电切术后应用低浓度过氧化氢溶液行膀胱持续冲洗可以减少出血,降低导尿管堵塞发生率,缩短膀胱冲洗时间、术后导尿管留置时间和住院天数,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明确不同固定器械在胫骨干不同骨折类型固定中的特点,以指导临床应用。方法:68例胫骨干骨折,行加压钢板螺钉、交锁髓内钉、单侧外固定架固定后,作临床疗效分析。结果:加压钢板固定组42例,感染5例,骨不连1例,平均愈合时间3.8个月;交锁髓内钉固定组13例,无感染及骨不连,平均愈合时间5.4个月;单侧外固定架组13例,骨不连1例,踝关节背伸受限3例,平均愈合时间4.5个月。结论:胫骨骨折交锁髓内钉固定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好,适用范围广,但要注意及时进行动力加压。加压钢板及外固定架固定应选择各自的最佳适应证,以达到理想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14.
15.
Operations were performed on 48 patients with aneurysms of the thoracic aorta, one of them had a rupture of aneurysm of the noncoronary sinus followed by the formation of a fistula between the aorta and the right atrium. The fistula was ligated by an access through the right atrium with good nearest and long-term results.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