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浆B型钠尿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水平、窦性心律震荡现象在判断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患者预后中的价值.方法:选择112例慢性心力衰竭和120例健康人,分别测定血浆BNP、室性期前收缩后的震荡初始(turbulence onset,TO)和震荡斜率(turbulence slope,TS)值、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随访观察患者出院后30 d和3个月严重不良心脏事件发生情况,并分析BNP、TO、TS与LVEF的相关性.结果:CHF组BNP、TO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TS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心源性猝死组、非猝死组TO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TS明显低于存活组(P<0.05),均有显著性差异,LVEF与BNP、TO、TS明显相关.结论:CHF患者血浆BNP值明显升高、HRT现象明显减弱,两者对CHF患者的心源性猝死及预后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窦性心率震荡(HRT)的新测量指标震荡斜率起始时间(TT)及HRT测量指标震荡初始(TO)、震荡斜率(TS)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中的变化,并分析各指标与年龄、室性早搏前心率、联律间期、代偿间期及左房内径(LA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79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CHF组,51例非心脏病患者作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经超声心动图测量LAD、LVEDD、LVEF值,同时行动态心电图检查,计算HRT的3个指标:TO、TS、TT,及室性早搏前心率、联律间期、代偿间期。比较CHF组与对照组各指标的差异,并分析HRT各指标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CHF组TT、TO、LAD、LVEDD显著高于对照组,TS、LVEF显著低于对照组。CHF组TO与TS呈负相关(P=0.028),与LVEF呈负相关(P=0.023),TS与室性早搏前心率呈负相关(P=0.002),与室性早搏联律间期(P=0.008)及代偿间期呈正相关(P=0.024);对照组TO与年龄呈正相关(P=0.009),与联律间期呈正相关(P=0.049),TS与室性早搏前心率呈负相关(P=0.006),与代偿间期呈正相关(P=0.014);2组TT与其他所有指标间均无显著相关(P〉0.05)。结论:CHF患者HRT明显减弱,其中TT值增大提示患者室性早搏后窦性心率减速现象出现时间延迟,TT有望成为更客观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窦性心率震荡(HRT)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的变化。方法:选择发病1~3周的92例AMI患者和70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分别作为AMI组和对照组,收集入选患者详细临床资料。所有患者行24 h动态心电图(Holter)检查,获取心率变异性时域指标(SDNN)、平均心率以及HRT的3个参数,即震荡斜率起始时间(TT)、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结果:AMI患者HRT现象明显减弱,TT、TO高于对照组,TS值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HRT在AMI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尤以TT和TS差异显著,HRT可作为AMI后再发心脏事件的有效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心率震荡(HRT)现象的检测探讨HRT现象在UAP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UAP患者4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30例及健康对照者30例,进行HRT震荡初始值(TO)及震荡斜率(TS)检测,并进行比较。UAP组分为HRT异常亚组和HRT正常亚组,比较其复合心脏事件发生率。结果:与SAP组及对照组相比较,1UAP组TO高,TS明显降低,P〈0.05,而SAP和对照组TO值,TS值无明显差别。对UAP患者随访6—36个月,HRT异常亚组的复合心脏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HRT正常亚组。结论:UAP患者HRT现象明显减弱,HRT可作为评价UAP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状态和发生心脏事件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旨在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率震荡(HRT)与心功能、N 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的关系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按纳入标准随机选择62 例老年CHF 患者作为观察组(心衰组,又分为轻度与中重度心衰两亚组),44 例老年非心衰心脏病患者作为对照组(非心衰组),均行超声心动图(UCG)、24 h 动态心电图(Holter)及血浆NT-pro BNP 水平等检查,检测指标包括:震荡初始(TO)、震荡斜率(TS)、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NT-proBNP 等.结果 CHF 患者TO、TS 与LVEDD、NT-pro BNP 呈负相关,与LVEF 呈正相关(P <0.05 或P <0.001);NT-pro BNP 与LVEF 呈负相关,与LVEDD 呈正相关(P <0.001).CHF 患者LVEF 越低,LVEDD 越大,TS 值越低,血浆NT-pro BNP 水平越高.中重度心衰者HRT 值与轻度心衰者、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 HRT可作为一种评估CHF 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其预后的有一定实用价值的无创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6.
朱君  杨向军  黄杏梅 《浙江临床医学》2010,12(11):1169-1171
目的 研究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窦性心律震荡(HRT)各指标间的联系.方法 选取139例同期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和24h动态心电图监测(Holter)的患者,按CAG结果分为阳性组和阴性组,以Holter定量测定HRT指标,统计分析CAG结果和HRT指标的关系.结果 CAG阳性组震荡初始(TO)值显著高于阴性组,且TO值与病变血管数目呈正相关(P〈0.05);CAG阳性组的震荡斜率(TS)值显著低于阴性组(P〈0.05);且TS值与病变血管数目呈负相关(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HRT显著减弱(TO升高,TS下降),提示HRT可能是预测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敏感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窦性心律震荡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危险分层的应用价值。方法:2015年6月~2017年6月随机选取100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CHF组),其中轻度CHF组患者50例,中重度CHF组患者50例。另外选取100例心脏功能健康患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患者的动态心率震荡(TD)、震荡初始(TO)、震荡斜率(TS)、室性期前收缩前心率(HRvpc)、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径(LVEDD)、左室内径(LAD)、心率变异性时域(SDNN)以及B型脑钠肽(BNP)水平。分析各组不同参数间的变化规律以及相关性。结果:CHF组患者的LVEF、SDNN和TS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LVEDD、LAD、BNP、TD、TO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HRT2级别患者例数多于对照组(P0.05)。此外,中重度CHF组患者相比于轻度CHF组患者,其TS水平显著降低,而TD、TO水平以及HRT2级别患者例数显著升高(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CHF组患者的TO水平与LVEF和SDNN水平呈负相关关系(P0.05);TS水平与患者的HRvpc和BNP水平呈负相关关系(P0.05),与SDNN水平呈正相关关系(P0.05);TD水平与患者的各项影响因素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窦性心律震荡可以准确有效地评价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危险分层情况,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高龄高血压患者窦性心律震荡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高龄高血压患者窦性心律震荡(heart rate turbulence,HRT)现象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高龄高血压患者52例,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除做常规化验及检查外,做24 h动态心电图及动态血压监测,测量窦性心律震荡参数:震荡初始(turbulence onset,TO)的均值,震荡斜率(turbulence slope,TS)的均值及心率变异参数窦性心率RR间期的标准差(SDNN).结果 高龄高血压患者TO(3.21±2.01)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2.24±2.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S值明显小于对照组(分别为7.0±3.6,11.7±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DNN与TO呈负相关,与TS呈正相关,TO、TS无相关性.结论 高龄高血压患者的HRT明显减弱,说明其自主神经功能受损严重.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心力衰竭患者心率震荡(HRT)的变化及其与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对心力衰竭患者(83例)及对照组患者(36例)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分别计算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比较2组患者TO及TS均值;并比较不同心力衰竭严重程度及心功能分级下的HRT.结果 心力衰竭组的TO值高于对照组[(-0.31±-0.17)%与(-1.63±-0.23)%,P<0.01)],TS值低于对照组[(2.24±1.42)ms/R-R与(8.73±3.68)ms/R-R,P<0.001)];在心力衰竭组,存在肢端水肿、颈静脉怒张、肺淤血、心胸比增大、左心室射血分数降低、心腔扩大、心率增快和心率变异异常的患者,其TO值明显升高,TS值明显降低(P均<0.05);按照纽约心脏病学会心功能分级标准,分级水平越高,TO值越高、而TS值越低.结论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率震荡现象明显受损;心率震荡的减弱与心力衰竭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唐文军  倪爱珍  雷涛 《临床荟萃》2011,26(17):1503-1505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时窦性心率震荡(HRT)的可能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合并心肌梗死患者47例(1组)、单纯心肌梗死患者40例(2组)、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40例(3组)和对照组40例(4组)作为研究对象。4组均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DCG)检查,分析单次室性期前收缩(PVS)后HRT的初始值(TO)、斜率(TS)以及TO和TS异常的发生率。结果 1、2、3组TO、TS值明显异常,分别为0.49(0.86)%和(4.31±3.64)ms/R-R、0.33(0.57)%和(8.83±7.55)ms/R-R、0.16(0.39)%和(10.77±8.39)ms/R-R,与4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1、2组的TO、TS值与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1组与2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4组TO及TS异常发生率分别为1组59.5%、63.8%,2组47.5%、52.5%,3组35.0%、37.5%和4组7.5%、10.0%,1、2、3组TO、TS值异常率较4组明显升高(P〈0.01),1、2组TO、TS值异常率较3组明显升高,1组TO、TS值异常发生率增高最明显。结论青中年糖尿病合并心肌梗死患者HRT现象明显减弱,同时HRT异常率增高较明显。HRT可作为临床上青中年糖尿病合并心肌梗死患者预后判断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窦性心率震荡(HRT)现象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06年1月-2008年12月慢性心力衰竭患者50例(简称心衰组)和非器质性心脏病患者50例(对照组),根据24h动态心电图记录资料,分别计算震荡初始值(TO)、震荡斜率(TS)及心率变异性的全程NN间期的标准差(SDNN)、每5min正常RR间期标准差的平均值(SDANN)、全程相邻NN间期之差的均方根值(rMSSD),并进行对照及相关性分析。结果:心衰组TO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心衰组TS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TO与sDNN,SDANN,rMSSD呈正相关,TS与SDNN,SDANN,rMSSD呈负相关,且心衰组相关性明显强于对照组。结论:慢性心衰患者HRT现象明显减弱;HRT是慢性心衰患者预后和危险度的有效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窦性心率震荡(HRT)与主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PwV)的关系。【方法】对高血压病患者111例(平均年龄55岁)及健康对照组30例,采用PP—1000动脉弹性检测仪检测主动脉PWV,并行24h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①PWV在高血压病患者组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②高血压病患者组HRT指标震荡初始(TO)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震荡斜率(TS)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③PWV升高组TO高于PWV正常组(P〈0.05),TS显著低于PwV正常组(P〈0.01)。④单因素直线相关分析显示在高血压病患者中TO与PWV显著正相关;TS与PWV显著负相关。⑤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收缩压、TS为PWV独立影响因素。【结论】高血压病患者主动脉PWV显著高于健康人,HRT现象减弱。窦性心率震荡指标T0与PWV呈显著正相关,TS与PWV呈显著负相关,其中TS为PWV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率震荡(HRT)现象的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测量和比较4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MI组)及35例健康者(对照组)窦性心率震荡初始(TO)及震荡斜率(TS)。结果 AMI组患者震荡初始(TO)较对照组增加(P<0.05),震荡斜率(TS)减低(P<0.001),TO及TS异常发生率高于对照组。TO及TS无相关性。结论心率震荡可能有预测心肌梗死患者发生恶性心律失常及心脏性猝死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原发性高血压及合并左心室肥厚患者窦性心率震荡(HRT)情况,探讨HRT指标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损害的价值。方法选择128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按照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分为左心室肥厚者68例(A组),左心室正常者60例(B组),另选择67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C组),3组均接受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计算3组的窦性HRT初始值(TO)及震荡斜率值(TS),比较3组间的差异。结果 A、B 2组与C组比较,TO值均明显增大,TS值则明显降低(P均<0.01),TO及TS异常发生率明显增高(P<0.01),与B组比较,A组TO值增大、TS值降低显著(P均<0.01),TO及TS异常发生率增高(P<0.05)。结论高血压病患者窦性HRT现象减弱,自主神经功能明显受损,左心室肥厚者损害更严重。  相似文献   

15.
杨明  常越 《临床医学》2009,29(2):40-41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MBPS)与窦性心率震荡(HRT)的关系。方法将78例老年高血压患者根据24h动态血压(ABPM)监测分为晨峰组和非晨峰组,所有受试者行24h动态心电图(Holter)检查,计算机上读出HRT的参数:震荡初始值(TO)及震荡斜率值(TS),并分析两组的参数值。结果晨峰组TO明显高于非晨峰组,TS明显低于非晨峰组(P〈0.05)。结论HRT对高血压患者及伴有血压晨峰患者的心源性猝死有较好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左心衰竭患者窦性心率振荡(HRT)与心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左心衰竭患者110例,检查获取HRT参数:振荡起始(TO)及振荡斜率(TS)值,分为TO〈0且TS〉2.5 ms/RR组,TO≥0或TS≤2.5 ms/RR组,T0≥0且TS≤2.5 ms/RR组,并与NYHA心功能分级、LVEF、LVEDD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HRT随着NYHA心功能分级增加而减弱或消失(P〈0.005)且与LVEF、LVEDD明显相关(P〈0.005)。结论:HRT是左心衰竭患者一项重要的危险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前、后患者窦性心率震荡(heartrateturbulence,HRT)指标的变化。【方法】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AMI患者40例,于PCI前及PCI后2h、12~24h及术后1周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分析HRT变化情况。【结果】AMI患者成功PCI(TIMⅠ-Ⅲ级)术后2h内震荡斜率(TS)值即明显改善(升高)(P〈0.01),而震荡初始(TO)无明显改善(P〉0.05);术后12~24h及一周后TO及TS较术前、术后2h均有明显改善(P〈0.01),但术后12~24h及一周后HRT差异无显著性(P〉0.05);AMI后行PCI(TIMI1I级)患者术前、术后HRT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AMI患者成功PCI再灌注(TIMI-Ⅲ级)治疗后可明显改善HRT,提示成功PCI可改善和恢复AMI患者心脏自主神经系统,尤其是迷走神经的抗心律失常保护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高血压病(essential hypertension,EH)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type2 diabetes mellitus,T2DM)的心率震荡(heart rate turbulence,HRT)和心率变异(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的变化。【方法】EH合并T2DM者84例、EH80例,健康对照组60例,记录24h动态心电图,计算HRT的初始值(TO)和震荡斜率值(TS)以及SDNN、PNN50和LF/HF,比较三组之间的差别,分析HRT和HRV之间的相关性。【结果】EH合并T2DM和EH患者的HRT和HRV较正常对照组均有明显异常(P〈0.05),EH合并T2DM患者的TS和LF/HF较EH组明显降低(P〈0.05);HRV的各项指标和HRT均有良好的相关性,其中PNN50与HRT相关系数最高。【结论】EH患者有显著的HRT减弱及HRV的异常,其中EH合并T2DM较单纯的EH患者更加明显,且HRT与HRV的密切相关,再次证明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异常在EH,特别是EH并T2DM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窦性心率震荡(HRT)现象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94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衰组)和65例非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对照组)24h动态心电图(Holter)检查,记录到单个室性期前收缩(简称室早),分别计算HRT的初始值(TO)、HRT的斜率(TS),并进行TO、TS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的相关性比较。结果:心衰组与对照组HRT间存在明显差异,心衰组TO明显高于对照组(0.92±3.13vs-1.78±2.77,P<001);心衰组TS明显低于对照组[(2.93±2.09)ms/RR间期vs(8.65±5.29)ms/RR间期,P<005]。TO、TS与LVEF、LVED显著相关。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HRT现象明显钝化,TO、TS值与LVEF减小、LVED增大显著相关,可将TO、TS值变化结合临床对心力衰竭患者预后和危险程度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冠心病伴缺血性J波患者窦性心律震荡现象(heart rate turbulence,HRT)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08~2011年于我院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患者120例,其中冠心病伴缺血性J波者、冠心病非缺血性J波者及无器质性心脏病者各40例,均检出有室性早搏,计算窦性心律震荡初始(TO)及窦性心律震荡斜率(TS)等指标。结果冠心病伴缺血性J波组TO较无器质性心脏病组高(P〈0.05),TS较无器质性心脏病组低(P〈0.05);与冠心病非缺血性J波组比较,TO及TS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发生缺血性J波时窦性心律震荡现象减弱,更易发生猝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