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舒芬太尼在颅脑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在颅脑手术麻醉中应用的临床价值。方法120例ASAⅠ~Ⅲ级在全麻下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舒芬太尼组和芬太尼组,麻醉诱导静注咪唑安定、维库溴铵、依托咪酯、舒芬太尼或芬太尼,麻醉维持采用持续泵注舒芬太尼或芬太尼、丙泊酚。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入手术室时、插管前即刻、插管后1 min、插管后10 min和拔管各个时段的血流动力学变化、麻醉恢复情况(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及苏醒期间的躁动情况。结果与基础值比较,两组在诱导后血流动力学指标下降;插管后1 min和拔管时芬太尼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升高。麻醉恢复情况舒芬太尼组优于芬太尼组。结论舒芬太尼相对于芬太尼用于颅脑手术中全身麻醉更具优势,具有麻醉平稳、血流动力学稳定、苏醒快、完全、无躁动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瑞芬太尼和芬太尼对于小儿扁桃体手术时的血流动力学及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扁桃体切除术的患儿48例,ASAⅠ-Ⅱ级。随机分成A,B两组。麻醉诱导:采用静脉注射地塞米松、咪唑安定、丙泊酚、维库溴铵、瑞芬太尼(A组)或芬太尼(B组)。术中维持:A组静脉泵注丙泊酚、瑞芬太尼;B组静脉泵注丙泊酚,芬太尼(间断给药)。监测诱导前、插管前、插管后、手术中5min、手术20min时、停药时、清醒时、拔管时的SBp、DBp、HR,记录拔管苏醒时间。结果 A组血流动力学比B组血流动力学平稳。A组比B组苏醒快,拔管时间短,并发症少,恢复质量好。结论 瑞芬太尼用于小儿扁桃体手术麻醉可提供稳定的血液动力学状态,苏醒快速而满意。  相似文献   

3.
陈宏 《西部医学》2008,20(4):759-760
目的研究瑞芬太尼在儿童扁桃体切除术麻醉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40例择期扁桃体切除手术的患儿,随机分为A组(瑞芬太尼组)和B组(芬太尼组),每组20例。麻醉诱导采用静脉注射异丙酚、维库溴铵、咪唑安定,以及瑞芬太尼或芬太尼。麻醉维持采用吸入异氟醚以及持续静脉泵注瑞芬太尼或芬太尼。观察诱导前、诱导后1 min、气管插管后2 min、5 min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同时观察麻醉效果、麻醉苏醒及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两组诱导后MAP和HR值均较诱导前下降。气管插管2 min和5 min时A组血流动力学变化幅度明显小于B组,A组的呼吸、睁眼和拔管时间少于B组,术后苏醒恢复状况也优于B组。结论使用瑞芬太尼的患儿术中血流动力学更稳定,术后苏醒快且副反应少,具有较好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瑞芬太尼在腹腔镜手术麻醉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瑞芬太尼在腹腔镜手术麻醉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60例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病人,随机分为R组(瑞芬太尼组)和F组(芬太尼组),每组30例。麻醉诱导采用静脉注射异丙酚、维库溴铵、咪唑安定,以及瑞芬太尼或芬太尼。麻醉维持采用吸入异氟醚以及持续静脉泵注瑞芬太尼或芬太尼。观察诱导前、诱导后1min、气管插管后5min内及术后5min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同时观察麻醉深度、麻醉苏醒及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两组诱导后MAP和HR值均较诱导前下降(P<0.05)。气管插管5min内R组血流动力学变化幅度明显小于F组(P<0.05),R组的呼之睁眼和拔管时间小于F组(P<0.05),术后苏醒恢复状况也优于F组。结论使用瑞芬太尼麻醉的腹腔镜手术病人,其血流动力学更稳定,术后苏醒快,麻醉效果好和安全性佳。  相似文献   

5.
张虹飞 《中外医疗》2011,30(29):103-103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比较2组患者不同时段的血流动力学情况和术后患者的苏醒情况。结果瑞芬太尼组的唤醒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及拔管时间均明显优于芬太尼组。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应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血流动力学平稳,术后苏醒更加迅速。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和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择期行瓣膜置换术患者24例,随机分为瑞芬太尼组12例(R组)和芬太尼组12例(F组)全凭静脉麻醉,分别在麻醉诱导前(T1)、插管后5 min(T2)、切皮即刻(T3)、锯胸骨即刻(T4)、停机后10 min(T5)、手术结束时(T6)记录BIS、HR、MBP、CVP和术后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手术一般情况无显著差异,术中BIS及血流动力学指标均较稳定;与F组比较,R组苏醒时间、气管拔管时间和ICU停留时间明显缩短、镇痛药使用率增高。结论: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适用心脏瓣膜置换术快通道麻醉,术后镇痛需尽早执行。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在小儿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麻醉效果。方法选择ASAⅠ~Ⅱ级,年龄4~10岁,择期在丙泊酚复合静脉麻醉下的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患儿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瑞芬太尼组)和对照组(芬太尼组),每组20例,分别以瑞芬太尼静脉泵注、芬太尼静脉注射诱导及维持麻醉,连续观察入室至麻醉期间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记录停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及苏醒、气管拔管时间,观察患儿拔管后上呼吸道梗阻或屏气的发生率、苏醒期躁动、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手术后苏醒迅速,苏醒期并发症发生率低。结论与芬太尼比较,瑞芬太尼具有术中循环稳定,术后苏醒迅速,并发症少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氯胺酮、七氟烷、舒芬太尼、瑞芬太尼和丙泊酚用于小儿头颈部手术麻醉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及苏醒质量。方法:选择择期头颈手术小儿100例,随机分为氯胺酮组(A组)、氯胺酮联合瑞芬太尼组(B组)、七氟烷组(C组)、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组(D组)、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组(E组),各20例。记录插管前、插管时、术中10 min、手术结束时和清醒拔管时的平均动脉压、心率,观察手术结束至患儿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及拔管后躁动情况。结果:插管时和清醒拔管时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C、D、E组均低于A组(P0.05~P0.01),术毕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苏醒拔管时间B、C、E组均短于A组(P0.01)。结论:与氯胺酮比较,瑞芬太尼、舒芬太尼用于小儿手术的麻醉更有利于稳定血流动力学和缩短苏醒时间,舒适度高。  相似文献   

9.
王朵 《西部医学》2011,23(5):914-915
目的比较瑞芬太尼和芬太尼对婴幼儿先天腭裂修补术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术后苏醒时间等。方法选择患儿50例,随机分为瑞芬太尼(R)组和芬太尼(F)组。两组患儿均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术中R组泵注瑞芬太尼0.2μg/(kg.min),丙泊酚60~100μg/(kg.min),F组泵注芬太尼0.08~0.1μg/(kg.min),丙泊酚60~100μg/(kg.min),两组均30~40 min追加阿曲库铵0.2~0.4 mg/kg,记录两组患儿血流动力学变化、术毕恢复时间等。结果两组患儿麻醉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自主恢复呼吸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瑞芬太尼组均少于芬太尼组(P〈0.05),而躁动是芬太尼组少于瑞芬太尼组(P〈0.05)。芬太尼组插管即时、切皮时血压心率均加快,而瑞芬太尼组则平稳。结论瑞芬太尼比芬太尼更适合用于患儿腭裂修补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择在腹腔镜下行胆囊切除手术病人60例,随机分为瑞芬太尼(R)组及芬太尼(F)组,R组采用瑞芬太尼和丙泊酚诱导和维持麻醉,F组采用芬太尼和丙泊酚诱导和维持麻醉,观察并比较两组病人麻醉诱导及维持期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术后气管导管拔管时间及苏醒期不良反应等.结果 R组术后苏醒较F组快,气管导管拔管时间也明显短于F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较芬太尼更适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在靶控输注(TCI)全麻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1月-2012年11月期间择期行全麻开腹手术的非孕女性患者60例,随机分为瑞芬太尼组和芬太尼组,每组30例,瑞芬太尼组采用瑞芬太尼2μg/kg TCI泵入,芬太尼组采用芬太尼2.5μg/kg TCI泵入。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的变化和麻醉诱导后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结果:两组诱导前SBP、DBP、HR值及诱导后DBP值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瑞芬太尼组诱导后、插管后、手术开始时的SBP较芬太尼组均显著降低,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瑞芬太尼组插管后、手术开始时的HR较芬太尼组均显著降低,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瑞芬太尼组的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及定向力恢复时间均较芬太尼组延长,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具有安全、高效、苏醒迅速、不蓄积等特点,比芬太尼更有效地降低血压和心率,抑制气管插管和手术应激的高血压反应,故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或七氟醚麻醉在胸腔镜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2例经胸腔镜治疗自发性气胸的患者随机分为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组(P组)和舒芬太尼复合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组(S组),每组21例。对比观察两种麻醉方式术中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的变化以及术毕停药后呼之睁眼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及清醒程度(采用拔管后5 min镇静评分判断),随访术后24 h的不良反应。结果:与术前比较,两组患者插管后MAP明显低于术前(P〈0.05),插管后2 min、摆体位后、OLV 10 min、拔管即刻两组患者MAP、HR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同一时间点,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拔管时间、拔管后5 min镇静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24 h,S组躁动患者明显多于P组。结论: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或舒芬太尼复合七氟醚用于胸腔镜手术麻醉,均能达到术后苏醒迅速、血流动力学平稳的效果,但复合丙泊酚的苏醒质量更理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七氟醚吸入麻醉与氯胺酮全凭静脉麻醉在婴儿唇裂手术中的应用效果,评估七氟醚吸入麻醉在婴儿唇裂修复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80例唇腭裂患儿,ASAⅠ-Ⅱ,年龄3-10月,随机分为七氟醚组和氯胺酮组。七氟醚组以7%七氟醚+氧气3 L/min面罩吸入诱导;氯胺酮组静脉注射氯胺酮2.5 mg/kg诱导。患儿入睡后2组分别静脉注射芬太尼2μg/kg,维库溴铵0.1 mg/kg,经口气管插管接麻醉机控制呼吸。七氟醚组持续吸入1%-3%七氟醚,氯胺酮组分单次追加氯胺酮1 mg/kg。2组术中各追加1次芬太尼1μg/kg。记录诱导和苏醒时间;诱导前、诱导后、气管插管后、术中及拔管后的脉搏氧饱和度(SpO2)、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全程观察有无咳嗽、屏气、喉痉挛、分泌物增加,术后躁动或嗜睡的发生。结果2组麻醉诱导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苏醒时间七氟醚组明显短于氯胺酮组(P〈0.01)。七氟醚组诱导后HR明显慢于氯胺酮组(P〈0.01),MAP低于氯胺酮组(P〈0.01)。氯胺酮组的不良反应明显高于七氟醚组(P〈0.01)。结论七氟醚应用于婴幼儿麻醉诱导迅速、苏醒快、无术后躁动和嗜睡现象,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且麻醉效果好,安全可控,明显优于氯胺酮静脉麻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不同用药方式在腹腔镜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240例ASA分级Ⅰ~Ⅱ级拟行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的患儿,随机分为A组(高浓度七氟醚吸入诱导后气管内插管)、B组(高浓度七氟醚吸入诱导,静注0.05 mg/kg的维库溴铵和2μg/kg芬太尼后插管)和C组(高浓度七氟醚吸入诱导,静注0.1 mg/kg的维库溴铵和4μg/kg芬太尼后插管),术中均以2%~3%七氟醚维持,观察气腹开始前5 min (T0)、建立气腹时(T1)、气腹建立后5 min (T2)、术毕放气(T3)、放气后5 min (T4) HR、BP、SpO2、PETCO2、苏醒时间以及术中术后不良反应。结果 A、B、C三组在气腹后HR、BP及PETCO2均有一定程度升高,A组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及C组术中生命体征较A组平稳(P〈0.05);C组苏醒时间较B组及A组显著延长(P〈0.05);A组患儿术中体动反应明显增加且苏醒过程易烦躁(P〈0.05)。结论采取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行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安全可行,采取B组用药方式可使患儿血流动力学稳定,苏醒时间缩短,围术期并发症减少。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舒芬太尼、芬太尼在妇科腹腔镜手术麻醉中的作用,探讨最佳给药方案.方法 80例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舒芬太尼组(S组,n=40)和芬太尼组(F组,n=40),观察麻醉期间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记录术后患者气管拔管时间.结果 麻醉诱导时,舒芬太尼和芬太尼对循环都有一定抑制作用,术中、术后舒芬太尼组(S组...  相似文献   

16.
氟比洛芬酯对全身麻醉术后患者苏醒及镇痛作用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对全身麻醉术后患者苏醒及镇痛作用的影响。方法:120例ASAⅠ~Ⅱ级全麻患者,随机分为氟比洛芬酯组(F组)、吗啡组(M组)和对照组(C组),在手术关闭腹膜前,F组给予每例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50 mg,M组每例静脉注射吗啡4 mg,C组不给药。分别记录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恢复室停留时间,术后8 h内苏醒期并发症发生率,疼痛程度评分,术后2、4、6、8 h内因疼痛需要另外追加镇痛药患者总数。结果:F组清醒时间、拔管时间和恢复室停留时间均短于M组(P<0.01),清醒时间与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拔管时间和恢复室停留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苏醒期并发症发生率降低;口述评分法(VRS)评分术后2 h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6和8 h,F组和M组疼痛程度明显低于C组(P<0.01),而F组和M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2、4、6和8 h,各组要求使用镇痛药的人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结束前应用氟比洛芬酯能提供全麻苏醒期间有效的镇痛作用,减少苏醒期并发症的发生率,不影响苏醒过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2种复合麻醉方法对小儿气管异物手术麻醉的效果。方法120例患儿随机分为咪达唑仑-芬太尼-氯胺酮组(M组,n=52),γ-羟基丁酸钠-氯胺酮组(γ-OH组,n=68)。观察麻醉前、置镜后和异物取出后的心率( HR)、血氧饱和度( SPO2)、术中呛咳、喉及支气管痉挛、异物取出后需气管插管次数及苏醒时间并记录数据。结果麻醉前、置镜后、异物取出后,两组的HR、SPO2差异无显著性(P〉0.05);呛咳、喉及支气管痉挛和气管插管次数M组高于γ-OH组(P〈0.05);苏醒时间M组小于γ-OH组(P〈0.01)。结论咪达唑仑-芬太尼-氯胺酮复合麻醉术中呛咳、支气管痉挛、气管插管次数比γ-羟基丁酸钠复合麻醉组发生率高,但术后苏醒快,是气管镜下小儿气管异物取除术的一种可供选择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小剂量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静脉麻醉与传统异氟醚静吸复合麻醉应用于心脏瓣膜置换术的临床效果及对炎性因子和血浆皮质醇的影响.方法60名接受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被随机分为小剂量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静脉麻醉组(试验组)30例与传统异氟醚静吸复合麻醉组(对照组)30例.两组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1、插管前(T)2、插管(T)3、插管后5分(T)4、切皮前(T)5、切皮(T)6、切皮后5min(T)7、升主动脉插管(T)8、术毕(T)9记录收缩压(SBP)、心率(HR)及切皮前至术毕中心静脉压(CVP)指标,采取外周静脉血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麻醉诱导前(T)1、切皮后10min(T)2、CBP后10min(T)3、停心肺转流术(cardopu lmonary bypass,CPB)后10min(T)4及停CBP后4h(T)5血浆IL-6、IL-8水平,并检测T1-5各时点血清皮质醇水平.结果(1)试验组各时间点芬太尼用量及总量较对照组少,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试验组患者血浆IL-6、IL-8T3、T4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3)试验组患者T2、T3时间点血清皮质醇水平较对照组高(P≤0.05);(4)试验组患者术后清醒时间短、气管导管拔除早(P〈0.01).结论小剂量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静脉麻醉能维持患者的心脏瓣膜置换术适度应激状态,降低炎性反应,术后早期恢复并拔管,该麻醉方案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王艳云 《当代医学》2010,16(4):128-129
目的观察清醒插管时不同剂量芬太尼复合咪达唑仑的效果。方法择期气管插管全麻下行巨大甲状腺切除的病人48例,年龄48~58岁,ASA均为Ⅱ级,随机分为单纯表面麻醉组(L),表面麻醉+芬太尼1ug/kg+咪达唑仑40ug/kg(F1)和表面麻醉+芬太尼1.5ug/kg+咪达唑仑40ug/kg(F2组),每组16例。F1和F2静注咪达唑仑40ug/kg,分别静注芬太尼1ug/kg、1.5ug/kg面罩给O2后气管插管,记录麻醉前(T0),暴露声门即刻(T1),插入气管导管即刻(T2)时的MAP、HR及插管过程中有无躁动、呛咳等。结果F2与F1及L比较,插管时F2组对MAP及HR影响明显降低,呛咳、躁动的发生率减少。结论静脉注射芬太尼1.5ug/kg复合咪唑仑40ug/kg,可为巨大甲状腺肿清醒插管提供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