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1 概 况1 1 定义 因肾功能不全引起的骨骼病变。通常有广义的肾性骨病 :凡病因与肾脏有关的骨病 ;狭义的肾性骨病 :指肾性骨病或称肾性骨营养不良。一般认为是肾的继发症状 ,也可因血液透析等治疗而诱发加速加重的肾性骨病的并发症。1 2 概念2 兼症模式与辩证关系    CHF  —·—·—→  肾性骨病  一般情况下肾性骨病是由于肾衰造成继发性甲旁亢、维生素的代谢障碍、酸中毒、以及由于血液透析时铝中毒。3 分型与发病机制3 1 分型 ①囊性纤维性骨炎 (Ⅰ型 ) ;②骨软化症 (Ⅱ )型 ) ;③混合型骨病 (Ⅲ型 )。3 2 发病…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由于透析技术的进步,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生存期明显延长,肾性骨病日渐增多.骨密度(BMD)测定在代谢性骨病,特别在骨质疏松症防治中已被广泛应用.本文通过对慢性肾衰维持性血透患者的骨密度进行检测,观察血液透析患者的骨密度改变,为肾性骨病防治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肾性骨营养不良(简称肾性骨病)是由于长期慢性肾小球或肾小管病变引起肾功能减退或衰竭导致以钙磷代谢紊乱为主的一种代谢性骨病。刘,朱二氏在本世纪40年代即探讨了慢性肾衰钙磷代谢与骨病的关系,并首先提出肾性骨营养不良的概念。 广义的肾性骨病指一切和肾脏有关的骨病,如肾小管性酸中毒发生的软骨病,透析膜组织不相容发生的淀粉样骨病等;而通常所述的肾性骨病指慢性肾功能衰竭伴发的代谢性骨病,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治疗水  相似文献   

4.
肾性骨病的治疗措施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伦立德 《中国血液净化》2004,3(4):178-180,183
广义的"肾性骨病",是指一切和肾脏问题有关的骨病;狭义的"肾性骨病"是指发生于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时的代谢性骨病,可视为CRF的重要的并发症,重者可伴有多系统病变,随着我国透析人群的增加,透析技术的进步带来的透析患者寿命的延长,我国透析患者的肾性骨病发病率也越来越高.它按骨组织转运的动力学变化可分为:高转运型肾性骨病、低转运型肾性骨病及混合型.  相似文献   

5.
骨病变是慢性肾脏病-矿物质和骨异常(CKD-MBD)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骨病变的及时诊断和评估,有助于合理防治。本文对于CKD-MBD骨病变的骨转换标志物,不同骨病变(尤其是囊性纤维性骨炎、无动力骨病和骨质疏松等)的特点进行讨论,同时对于其诊治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多发性骨髓瘤(MM)骨病是指由于骨质破坏导致的病理性骨折、脊椎压缩性骨折、高钙血症和骨骼疼痛.MM骨病是MM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的主要因素.MM骨病的治疗是骨髓瘤整体治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骨碱性磷酸酶与肾性骨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常伴甲旁亢骨病、铝相关性低转化骨病、骨软化、动力缺陷性骨病、骨质疏松等骨病。在诊断这些骨病或区分高转化和低转化性骨病常需使用侵入性或高费用的手段,如四环素双标骨活检、闪烁扫描、CT和骨密度仪测量等。近年来对骨代谢的非侵入性方法的研究已取得许多进展。本文就骨碱性磷酸酶在肾性骨病中的意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肾性骨营养不良简称肾性骨病。近年来由于肾功能检测手段及治疗上的进展,特别是透析疗法和肾脏移植手术的增加,使患者生命延长。因而本病发生率不断增多。本病系长期慢性肾小球或肾小管病变等引起慢性肾功能衰竭,酸中毒,钙磷镁等矿物代谢紊乱,以及维生素D代谢障碍的一种代谢性骨病。它可发生在肾脏病程的任何阶段,常有骨质疏松,骨软化,肾性佝偻病,纤维囊性骨炎,骨硬化,软组织钙化,骨骺滑脱,骨畸形和病理性骨折等表现,且与肾功能程度,血液酸硷度,电解质或其它微量元素变化,甲状旁腺激素(PTH),降钙素(CT),活性维生素D如1α羟维生素D(1αOHD),1.25二羟维生素D(1.25(OH)_2D)等代谢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家庭延续性护理对慢性肾衰患者肾性骨病、肾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本院2016年1月—2018年11月收治的60例慢性肾衰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方法护理,研究组应用家庭延续性护理,对比两组干预前及干预3个月后血钙、血磷、PTH、肾功能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两组干预前肾性骨病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干预3个月后,肾性骨病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肾功能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慢性肾衰患者应用家庭延续护理模式,督促患者按时服用药物,饮食调节、定期入院或肾内科门诊检查,从根本上确保预后治疗效果,减少患者肾功能损害,调节钙、磷、及PTH值,降低肾性骨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该护理方案在临床上值得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0.
多发性骨髓瘤(MM)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由于骨质破坏而导致的骨髓瘤骨病.骨髓瘤细胞与骨髓微环境相互作用产生的趋化(相关)因子不仅可以介导骨髓瘤细胞的迁移与归巢,而且对成骨前体和破骨细胞的分化和迁移等也有重要作用.对趋化(相关)因子或其介导的相关信号通路的干预,不但可以减轻骨髓瘤骨病,而且能直接抑制骨髓瘤细胞及改善疾病预后.本文就趋化(相关)因子在多发性骨髓瘤骨病中的作用及治疗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多发性骨髓瘤(MM)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由于骨质破坏而导致的骨髓瘤骨病.骨髓瘤细胞与骨髓微环境相互作用产生的趋化(相关)因子不仅可以介导骨髓瘤细胞的迁移与归巢,而且对成骨前体和破骨细胞的分化和迁移等也有重要作用.对趋化(相关)因子或其介导的相关信号通路的干预,不但可以减轻骨髓瘤骨病,而且能直接抑制骨髓瘤细胞及改善疾病预后.本文就趋化(相关)因子在多发性骨髓瘤骨病中的作用及治疗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1 概况 1.1 定义因肾功能不全引起的骨骼病变.通常有广义的肾性骨病:凡病因与肾脏有关的骨病;狭义的肾性骨病:指肾性骨病或称肾性骨营养不良.一般认为是肾的继发症状,也可因血液透析等治疗而诱发加速加重的肾性骨病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多发性骨髓瘤具有独特的骨病表现,由于破骨细胞激活和成骨细胞功能抑制导致溶骨性破坏和严重骨质疏松。骨病严重程度对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存均有负面影响。普通X线检出骨病的灵敏度很低,CT的灵敏度虽明显提高,但难以检出骨外病变。功能性影像方法(主要包括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和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计算机体层成像)不仅能发现早期溶骨病灶,且在评估全身肿瘤负荷和缓解后微小残留病变方面更有优势。本文将对这些方面的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肾性骨病是糖尿病性尿毒症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 ,如何防治肾性骨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目的在于观察维生素D3对糖尿病性尿毒症患者甲状旁腺激素 (PTH)水平的调节作用 ,以探讨其对肾性骨病的疗效。1 对象与方法1 .1 研究对象 选择上海市第二人民医院和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门诊或住院的糖尿病性尿毒症的病人 1 2例 ,透析或非透析患者各 6例 ,年龄2 1~ 6 3岁 ,平均 (4 1± 2 1 )岁 ,男 9例 ,女 3例。病程1~ 2 7年。1 .2 治疗方法  1α 羟基维生素D3胶囊 (昆明贝克诺顿公司产品 ) ,0 .2 5 μg/粒 ,1~ 2粒 /d ,连服 4周…  相似文献   

15.
众所周知,几乎所有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患者都伴随着代谢性骨病。此类骨病,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个案报告中被称为“肾性佝偻病”(renal rick-ets);而十年后,经过两位中国内分泌专家刘士豪、朱宪彝的系统研究,则将其称为“肾性骨营养不良”(renal osteodystrophy)(Medicine,1943;2:103-161),并一直沿用至今,目前一般简称“肾性骨病”(renal bone disease)。肾性骨病对慢性肾衰病人的  相似文献   

16.
蔡淑兰  刘雨丰  陈长香  陈桂芝 《护理研究》2012,26(17):1581-1582
肾性骨病(renal osteodystrophy,ROD)是血液透析病人常见并发症之一,按照骨的转运状态,分为高转化型骨病、低转化型骨病和混合型骨病。研究发现,低转化型肾性骨病发生与糖尿病有一定相关性。易患因素包括糖尿病、老年、过多使用活性维生素D、营养不良等。我院血液净化中心选择60例透析病人从饮食、药物、健康教育、运动疗法、家庭社会支持等方面对病人  相似文献   

17.
骨髓瘤骨病发病机制及诊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质破坏是多发性骨髓瘤的重要特征.研究表明肿瘤进展与骨质吸收有很强的内在联系.骨质吸收增加由破骨细胞激活和成骨细胞受抑制引起.骨髓瘤细胞通过增加骨髓微环境中NF-kB配体受体激活剂(RANKL)和减少骨保护蛋白(OPG)表达改变骨质的正常代谢,进而刺激破骨细胞的形成和激活.骨质破坏又释放数种细胞因子,这些细胞因子反过来促进骨髓瘤细胞生长.因此阻断骨质吸收就可以阻断此恶性循环,从而降低骨髓瘤骨病的发生,延缓肿瘤进程.阻断溶骨过程的药物,如双磷酸盐、RANKL抑制剂和蛋白酶体抑制剂,均可以有效治疗骨髓瘤骨病和抑制肿瘤生长.本文就骨髓瘤骨病的发病机制、疾病评价及治疗方案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多态性对α-D3治疗肾性骨病疗效的影响.方法用RFLPS法检测150例慢性肾衰患者VDR基因型;放免法检测患者血全段甲状旁腺素;超声骨密度法检测患者服药前和服药后8周右足跟骨骨密度(BUA).结果 3型发病率BUA分别为80% BB,60.87% Bb,50.5% bb.治疗有效率为100% BB,75.03% Bb,81.64% bb,差异明显(P<0.05).结论 VDR基因型对CRF者肾性骨病发病有重要影响,bb基因型者和b等位基因肾性骨病发病率低且对α-D3治疗反应好.  相似文献   

19.
背景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肾性骨病的防治直接关系到患者的长期存活,因此,对比血液透析与肾移植治疗肾性骨病差异的研究十分有意义.目的观察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及肾移植患者治疗前后血磷及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的变化,探讨肾性骨病的治疗和转归.地点、对象和方法选取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血液透析中心符合肾性骨病l临床诊断标准均有高磷血症及高PTH血症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分为MHD组、肾移植组,每组20例.另选20例健康人作对照.MHD组行MHD,肾移植组行同种异体肾移植且术后肾功能恢复良好.主要观察指标两组患者透析及移植前后血磷及PTH水平比较.结果两组患者透析或移植后,血磷和PTH浓度均显著下降,与透析及移植前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3.5l,P<0.001),但MHD组透析后血PTH浓度[(278.20±95.84)ng/L]仍高于正常对照组[(21.60±16.60)ng/L],而且下次透析前血磷和PTH浓度又恢复至高水平.结论MHD组患者透析后血磷和PTH水平仍高于健康人,肾移植后患者血磷和PTH浓度与健康差异不大,肾移植是治疗肾性骨病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进行性骨质破坏和新骨形成障碍是骨髓瘤骨病(MBD)的病理基础.MBD的发生与多发性骨髓瘤(MM)细胞的增殖密切相关,从而形成广泛性骨质破坏和MM进展的恶性循环.蛋白酶体抑制剂在MM中发挥抗肿瘤的作用已经得到了肯定.近年来临床前期研究和临床试验研究均证实,该类药物还可抑制破骨细胞分化与骨吸收,促进成骨细胞的骨形成,因此能调节患者的骨重建过程.由于蛋白酶体抑制剂不仅治疗MM本身,其对MBD潜在的治疗作用也备受关注,本文就此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