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提高华法林在房颤患者抗凝治疗中的使用率,以减少房颤患者脑卒中的发生率。强调需密切监测标准化比值(INR),以减少华法林的出血不良反应。方法:总结2002年6月~2008年6月使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房颤患者14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房颤患者使用华法林抗凝治疗后脑卒中的年发生率为1.8%、年出血并发症为0.76%,分别低于文献报道的4%及1%。结论:无抗凝禁忌症的房颤患者,均应使用华法林抗凝治疗,但应密切监测INR,确保华法林的安全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回顾病例分析非瓣膜病心房颤动合并脑栓死的临床状况、抗凝治疗情况。方法总结我院2003-2006年住院患者非瓣膜病房颤60例,非瓣膜病房颤合并脑栓死16例。分析合并的疾病及临床抗凝应用情况。结果非瓣膜病房颤合并脑栓死发生率26.7%,以高血压、冠心病居多,接近60%,且随年龄增长而增加。脑卒中前口服阿司匹林40例,有2例脑栓死.仅有1例口服华法林。结论非瓣膜病房颤是脑栓死的重要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复杂,病残程度高,加强对非瓣膜病房颤患者抗凝治疗、健康教育以减少脑栓死的发生率、致残率。  相似文献   

3.
心房纤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除可导致心悸、胸闷、头晕等常见症状外,其潜在的危险在于可引发各种血栓栓塞,20%的栓塞事件与房颤有关,它是缺血性卒中最强烈的独立危险因素。房颤可分为瓣膜病性和非瓣膜病性两种。随着全球人口的老龄化,冠心病、高血压等疾病的发生率远远超过瓣膜病性心脏病,非瓣膜病性房颤(nonvalvu laratrialfibrillation,NVAF)成为血栓栓塞的重要原因,房颤抗凝治疗的必要性越来越受到重视[1]。而华法林能使非瓣膜病性房颤患者血栓栓塞的危险性降低61%[2],疗效明显优于阿斯匹林,但是,华法林严重的出血副作用,独…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非瓣膜病性房颤患者华法林抗凝依从性和自我效能状况,并分析二者相关性.方法 采用自行编制的华法林抗凝依从性问卷、健康行为自我效能量表对服用华法林的108例房颤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患者抗凝依从性得分为(25.84±3.35)分(总分8~32分);自我效能总得分为(76.58±16.31)分(总分0~104分),其中仅7例占6.48%表现为低水平自我效能;自我效能与抗凝依从性呈正相关.结论 非瓣膜病性房颤患者华法林抗凝依从性总体较好,但在定期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不同服其他药物及每天需摄入稳定量的维生素K食物方面尚待提高.医护人员应重视自我效能对抗凝依从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对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服用华法林病人加强随访的抗凝效果。[方法]将400例非瓣膜病持续性心房颤动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00例,比较两组病人6个月内的遵医行为状况、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与栓塞及出血事件。[结果]观察组病人按时随访、按时用药、按量用药、戒酒等遵医行为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用药后6个月INR达标率为86.0%,高于对照组的72.0%(χ~2=4.560,P0.05);观察组出血发生率为12.0%,低于对照组的28.0%(χ~2=4.000,P0.05)。[结论]加强随访具有提醒、监督、推动与宣传教育病人的效果,使应用华法林的病人获得了成功、规范的抗凝治疗,提升了用药方面的安全程度,进而达到了防范脑卒中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老年慢性非瓣膜房颤患者的抗凝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比较肠溶阿司匹林和结晶华法林对慢性非瓣膜房颤的老年患者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方法老年慢性非瓣膜性房颤患者431例,年龄>65岁,随机分为阿司匹林、华法林两组对照试验,服用2年,观察脑卒中和出血的发生率。结果年龄65~74岁没有危险因素的房颤患者脑卒中的发生率肠溶阿司匹林组为2.9%、华法林组为1.7%,差异无明显性(P>0.05);年龄65~74岁有危险因素的房颤患者脑卒中的发生率肠溶阿司匹林组为5.2%,明显高于华法林组2.1%。年龄≥75岁没有危险因素的患者,脑卒中发生率阿司匹林组4.9%明显高于华法林组2.3%;年龄≥75岁有危险因素的患者,脑卒中发生率阿司匹林组6.7%,明显高于华法林组2.2%(P<0.05)。出血并发症发生率阿司匹林3.06%、华法林组2.76%,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年龄65~74岁没有危险因素的非瓣膜房颤患者可服用阿司匹林预防脑卒中。而对于年龄≥75岁以及所有有危险因素的患者须服用华法林预防脑卒中,华法林在抗凝同时没有增加出血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华法林对高龄患者房颤并发栓塞的抗凝剂量、效果和副作用.方法 华法林2.5mg/片,每日1次早饭后口服,维持剂量为(2.26±0.30)mg,监测国际标准化比率(INR).结果 华法林在10.6±3.5d内使INR达标(1.5~2.5),这一维持剂量的出血副作用轻微.结论 高龄房颤患者并发脑栓塞和下肢动脉栓塞后,华法林的应用没有特殊要求,以较普通人小的剂量可使INR达标.  相似文献   

8.
高危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抗凝治疗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调查高危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的抗凝治疗情况.方法 回顾性调查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住院治疗且CHADS2评分2分以上的198例NVAF患者,分析华法林的使用率和效果、未使用华法林原因,并探讨相应的对策.结果 (1)按指南须口服华法林者中,华法林实际应用仅51例(25.8%).服用阿司匹林107例,未抗栓40例.与无抗栓组、阿司匹林组对比,华法林组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明显减少(P<0.05);与无抗栓组对比,阿司匹林组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也减少(P<0.05).各组间出血、全因死亡情况均无统计学差异.(2)高龄、并存疾病多、用药复杂、肝肾功能障碍、认识不足及过分担心出血并发症是未使用华法林的主要原因.结论 目前必须加强高危老年NVAF患者长期抗凝治疗的管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华法林对高龄房颤并发栓塞患者的抗凝剂量、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对18例高龄房颤并发栓塞患者应用华法林(每片2.5 mg),每日1次早饭后口服,维持剂量为(2.26±0.30) mg,监测国际标准化比率(INR).结果:本组患者华法林在(10.6±3.5) d内使INR达标(1.5~2.5),这一维持剂量的出血不良反应轻微.结论:高龄房颤患者并发脑栓塞和下肢动脉栓塞后,华法林的应用没有特殊要求,较普通人小的剂量可使INR达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服用华法林抗凝治疗过程中强化随访的方式对抗凝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非瓣膜病的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100例,按计算机产生随机数随机分成强化随访组和常规随访组,每组50例。比较两组患者6个月中的治疗依从性情况、INR值以及栓塞、出血事件。结果强化随访组患者服药后6个月INR的达标率为86.0%,常规随访组为7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70,P〈0.05);在出血发生率方面,强化随访组为12%,常规随访组为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00,P〈0.05)。结论强化随访对患者起到宣教、督促、提醒的作用,使服用华法林的患者得到规范有效的抗凝治疗,提高了用药的安全性,从而达到预防脑卒中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12.
王伟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12):2736-2736
本文探讨对伴血栓栓塞危险因素的房颤患者应用简化的抗凝指标检测方法及低抗凝强度华法令的可行性。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1997—10~200208在本院住院及门诊就诊的伴有各种器质性心脏病、高血压病、糖尿病、心功能不全、缺血性脑卒中、  相似文献   

13.
慢性心房颤动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每年所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2%~6%与慢性心房颤动(房颤)有关。大规模的临床试验已证实华法林可有效预防缺血性脑卒中发生。但在临床实践中,慢性房颤患者应用华法林的效果不尽人意。对本院2001-2004年慢性房颤患者抗凝治疗的现状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和总结华法林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4.
报道21例老年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患者使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随访管理。针对老年非瓣膜病性房颤患者卒中的高危风险及认知和行为能力下降,进行长期使用华法林抗凝治疗和指导、定期门诊随访,落实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率的定期监测及华法林的剂量调整,为患者长期有效安全进行抗凝治疗提供了保障,有效降低了患者卒中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不同抗凝强度华法令对非瓣膜性房颤(Af)患者进行抗栓治疗。观察其血栓栓塞事件及其不良反应。方法 117例非瓣膜病Af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抗凝强度国际标准化比率(INR)1.6—2.4组(低等强度,67例)和INR2.5~3.0组(中等强度,50例)。观察两组血栓栓塞并发症及出血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INR1.6—2.4组血栓栓塞年发生率为0.75%,INR2.5—3.0组为0,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低强度抗凝组出血不良反应年发生率为0.49%,明显低于中等强度抗凝组的3.74%(P〈0.05),但两组中均无一例为严重出血及其他不良反应。结论 华法令抗凝强度INR1.6—2.4时有一定的血栓栓塞危险。INR2.5—3.0时自发出血危险性增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抗凝强度华法林应用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91例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三组:低抗凝强度[国际标准化比率(INR)1.5~1.91;标准抗凝强度组(INR2.0~2.5)和阿司匹林组,观察三组血栓栓塞并发症和出血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以及c-反应蛋白浓度变化。结果:标准抗凝强度组血栓发生率低于低抗凝强度组、阿司匹林组,不同强度华法林抗凝组血栓栓塞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标准抗凝强度组出血发生率低于其他两个组,但三组患者出血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O.05);治疗后低抗凝强度组、标准抗凝强度组c-反应蛋白浓度明显低于治疗前(P〈O.05),治疗后阿司匹林组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低抗凝强度组、标准抗凝强度组(P〈0.01)。结论:华法林抗凝维持INR值在2.O~2.5时能降低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血栓栓塞发生率,出血发生率低,有效性和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7.
王全河  杨国杰  吴楠 《临床荟萃》2009,24(5):399-401
目的探讨老年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AF)患者华法林钠(华法林)抗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160例老年(≥75岁)非瓣膜病性持续性AF患者,随机分入调整剂量华法林组和阿司匹林(300mg/d)组。观察国际标准化比值(INR)1.80~2.50时华法林剂量、血栓栓塞事件与出血风险。结果INR1.80~2.50时华法林剂量1.43~3.57mg/d,平均(2.373±0.304)mg/d。160例患者中,发生血栓栓塞13例(8.1%)。其中华法林组2例(2.5%),阿司匹林组11例(13.8%),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微出血:华法林组7例(8.8%),阿司匹林组5例(6.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严重出血。结论严密监测INR情况下,老年AF患者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我院心房颤动住院患者华法林服用情况,分析未服用的原因.方法:对2006-2008年我院心房颤动患者的住院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和统计,并电话调查未服用的原因.结果:我院心房颤动住院患者华法林服用率为23%,长期服用率仅为7.1%;文化程度低(OR=1.3,95% CI:0.7 ~ 2.5)、非中心城区(OR=1.3,95% CI:0.6 ~ 2.7)和阵发性房颤(OR=2.0,95% CI:0.8 ~ 4.8)都不是华法林未被使用的预测因素;电话调查显示,医生未告知的比例很大(65.7%);医生未告知或顾虑太大可能导致华法林不被服用(OR=2.7,95% CI:1.3 ~ 5.6).结论:我院心房颤动住院患者华法林服用率及长期服用率均很低;医生未告知或顾虑太大可能是患者未服用华法林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基因检测指导下中国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的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所有非瓣膜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基因检测组和对照组,基因检测组抽取患者外周静脉血用于测VKORC1、CYP2C9基因和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记录患者的临床资料.基因检...  相似文献   

20.
1 房颤与脑栓塞据国外统计,房颤大约占成年人群的4%,房颤的发生明显和年龄相关,40岁以后房颤发生开始增加,65岁以后开始显著增加.老年人房颤发生率约7%~14%.房颤病人每年发生脑栓塞的危险为5%左右,房颤导致的脑栓塞占脑梗死的10%~15%,房颤后脑卒中具有更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一项回顾性研究表明,71%的脑栓塞在观察的6周内死亡或遗留有严重的神经系统症状.在两项前瞻性研究中,分别有63%和44%的房颤中风病人致死或者致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