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6,(2)
目的检测胃癌组织中核基质结合区结合蛋白质1(special AT-rich sequence-binding protein 1,SATB-1)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97例胃癌患者和20例癌旁组织中SATB1蛋白的表达,应用Spearman法分析其与临床病例特征的相关性。结果胃癌组织中SATB1蛋白表达阳性率为60%,高于癌旁组织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TB1蛋白在胃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与淋巴结转移,肿瘤浸润深度和临床TNM分期密切相关(P0.05),与年龄、性别、肿块大小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SATB1在胃癌组织中的高表达预示胃癌恶性程度高,临床分期晚,可能存在淋巴结转移,预后不良,因此检测SATB1表达可作为临床筛选胃癌高危转移者、制定治疗方案和判断预后的一个新指标。 相似文献
2.
3.
背景:核基质结合区是染色质被限制酶消化后仍附着在核基质上的DNA序列.大量实验表明,核基质结合区可以作为DNA复制的起始点或调控基因的转录,构建核基质结合区表达载体能提高外源基因表达水平,增强外源基因表达的稳定性及提高转化细胞稳定株的频率等.目的:通过克隆人基因组不同的核基质结合区片段,构建核基质结合区介导的包含氯霉素乙酰转移酶(CAT)报告基因的反转录病毒载体pLXSN-MAR,以探索核基质结合区对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开放性实验于2007-01/12在新乡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及分子研究室完成.自行构建含氯霉素乙酰转移酶报告基因的质粒PLXSN-CAT载体.TaqDNA聚合酶、T_4 DNA连接酶、DNA Marker、限制性内切酶BamH I、凝胶纯化试剂盒、质粒提取试剂盒均购于大连TaKaRa公司;引物由上海生工生物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合成.以人基因组DNA为模板,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csp-B核基质结合区序列,克隆入反转录载体PLXSN-CAT中,经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及DNA序列分析鉴定目的基因.结果与结论:聚合酶链反应扩增的特异性片段长度为931 bp,以此构建的重组质粒命名为PLXSN-CAT-MAR,经BamH I酶切后显示5.9 kb和931 bp左右的两条片段,测序结果与Gen-bank中的人csp-B核基质结合区(Genbank序列号M62716)序列一致,证明人核基质结合区片段已成功克隆到了反转录载体PLXSN-CAT中.提示成功构建了PLXSN-CAT-MAR反转录表达载体. 相似文献
4.
富集AT序列的特异性结合蛋白-1(special A-T rich binding protein-1,SATB1)为乳腺癌基因组的组织者,可使肿瘤细胞的基因表达模式发生改变,在转移过程中起关键性作用。乳腺癌转移抑制基因1(breast cancermetastasis suppressor 1,BRMS1)具有抑制肿瘤细胞转移的能力,主要通过调节细胞间信号转导及其他转移抑制基因的表达而抑制乳腺癌的转移,但不影响肿瘤生长。SATB1可能通过下调BRMS1的表达促进乳腺癌细胞转移。本文就SATB1及BRMS1在乳腺癌转移中的作用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肿瘤转移是恶性肿瘤最基本的生物特征,是一个极其复杂、涉及肿瘤与宿主之间相互作用的多步骤的过程,受许多相关基因的调控. 相似文献
6.
陈汉春 《国外医学:输血及血液学分册》1999,22(5):295-297
p210(BCR-ABL)的p190(BCR-ABL)分别是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及部分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特征性BCR-ABL嵌合基因的表达产物,与正常C-ABL蛋白质比较,它们具有极强的蛋白质酷氨酸激酶活性,通过自身磷酸化和使其它胞浆蛋白质磷酸化而干扰控制造血干细胞或造血祖细胞发育的信号转导过程,是相关白血病病理发生的主要原因和标志。本文综述,BCR-ABL嵌合蛋白质信号转导的近 相似文献
7.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在造血干/祖细胞归巢和贮留骨髓中起关键作用,它通过上调整合素α4β1黏附活性提高细胞归巢进入造血部位的能力.而补体C3a以协同方式增强SDF-1α依赖的造血干/祖细胞的迁移,使其归巢骨髓的能力增强.本文就SDF-1相关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SATB1异常表达与结肠癌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分别用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SATB1在25例结肠癌活检组织及相应癌旁正常组织中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组化检测58例结肠癌石蜡组织切片中SATB1的表达,分析其与结肠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及预后意义。结果 SATB1 mRNA和蛋白在92%(23/25)结肠癌活检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高于其癌旁正常组织;58例结肠癌石蜡组织中,SATB1蛋白强阳性率为46.6%(27/58)。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SATB1强阳性与结肠癌Dukes分期和远处转移密切相关,而与性别、年龄、病理分级、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SATB1在结肠癌中高表达,其表达水平与肿瘤进展相关,可作为预测结肠癌进展和转移的分子标记物。 相似文献
9.
抗核抗体(ANA)测定对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如SLE、硬皮病(SD)和雷诺氏征的诊断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目前临床上检测ANA的方法较多,使用的核基质不同往往影响ANA的检出和核型的判断。本文分别以HEP-2细胞和大白鼠肝印片 相似文献
10.
巨—内皮素—1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内皮素(ET)系一族具有血管收缩的内源性肽类。它在维持正常血循环功能上有重要作用,是近期研究心血管系统疾病发病机理的一个热点。血浆中内皮素增高是血管内皮细胞(EC)受损敏感指标之一。近期Aubin等发现测定ET-1的前体-巨-内皮素-1比目前国内外常测项目ET-1,其敏感性、特异性及稳定性更好,而且与ET-1及其他异构或仅有极你的交叉反应,国外期刊《临床化学》评论认为:Big-ET-1的测定为研究 相似文献
11.
蛋白质氧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蛋白质氧化,是指血浆或组织细胞的蛋白质在自由基及其相关氧化物的作用下,某些特定的氨基酸残基发生反应,导致蛋白质功能与结构上的变化,对氧化物的亲和力增强,易于水解、聚合、交联,导致细胞功能损害甚至死亡。 相似文献
12.
α1—抗胰蛋白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福 《国外医学:输血及血液学分册》1996,19(1):31-34
本文介绍了α1-AT的理化性质及生理功能,α1-AT缺乏的机理,α1-AT缺乏与有直肺疾病的关系及α1-AT缺乏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MAGE—D1基因编码的蛋白可以在多种肿瘤组织和正常组织中均有表达。本文就MAGE—D1基因的结构、定位、作用机制以及组织表达谱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本研究拟观察SATB1在肝癌中表达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利用RNA干扰技术对SATB1进行封闭,观察肝癌生长和转移情况。方法运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正常肝组织、肝硬化、良性肝肿瘤及原发性肝癌组织中SATB1的表达情况,并通过实时定量PCR及Western blot检测高转移肝癌细胞株HC-CLM3、低转移肝癌细胞株MHCC-97L及正常肝脏细胞株HL-7702中SATB1的表达。运用RNA干扰技术对高转移肝癌细胞株HCCLM3中的SATB1进行干扰并验证干扰效果,干扰前后的细胞株进行MTT、划痕实验及裸鼠体内移植瘤实验,观察SATB1对高转移肝癌细胞株HCCLM3增殖及转移能力的影响。结果原发性肝癌组织中的SATB1的mRNA水平明显高于正常肝组织、肝硬化组织及良性肝肿瘤组织,且高转移肝癌细胞株HCCLM3中的SATB1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肝脏细胞株HL-7702及低转移肝癌细胞株MHCC-97L;在HCCLM3细胞株中成功干扰SATB1,干扰后细胞株的增殖及迁移能力均明显降低,裸鼠体内肿瘤增殖能力明显减弱。结论 SATB1在肝癌中显著表达,并有促进肝癌细胞株的增殖和转移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在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中,认知功能障碍的风险较一般人群更大,相关研究显示蛋白质结合的尿毒症毒素(protein bound uremic toxins,PBUTs)水平和认知功能之间存在关联,本文就MHD患者中PBUTs对认知功能的作用,发病机制及其治疗现状做一综述。以提高对PBUTs的认识及延缓MHD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进展。 相似文献
16.
肿瘤的发生、发展与细胞的增殖过度、凋亡不足、血管生成及侵袭、迁移密切相关。基质交感分子1(STIM1)是一种新近研究发现的Ⅰ型跨膜蛋白,通过调控钙池操纵钙通道(SOCC)形成钙释放激活钙通道(Ca^2+ release-activated Ca^2+ channel,CRAC),介导钙池操作Ca^2+内流(SOCE),调节细胞的增殖、凋亡、迁移等生物学行为,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关键的作用。但对不同类型的肿瘤细胞,STIM1的作用不完全相同,甚至可能相反。提示STIM1可能是肿瘤治疗的新靶点,但对STIM1的功能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VCAM-1)是一种重要的细胞粘附分子,VCAM-1与VLA-4结合后导致构型改变,都成为高亲和力的粘附分子,处于活化状态,能使造血干细胞的迁移、归巢、定居和分化等功能。在病理条件或受辐射的VCAM-1无论是表达还是功能都有很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吴向辉 《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1995,16(1):33-35
RA33是一种来源子HeLa细胞核提取物的自身核抗原,分子量为33KD。纯化的RA33由五个胰蛋白多肽组成,氨基酸顺序对应于hnRNP复合体中的核心蛋白A2,并且存在于40s的hnRNP复合体中,因此,RA33和核心蛋白A2是同一种蛋白。采用免疫印迹方法。在30-35%的RA患者血清中可检测到抗RA33抗体,而其它结缔组织病患者阳性率<2%。特别有意义的是,有些临床症状不明显的早期RA患者,抗RA 相似文献
19.
骨髓基质细胞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骨髓基质细胞在造血调控、骨损伤修复等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骨髓基质细胞由多种形态各异的细胞成分组成,其中含少量基质干细胞,其表型独特,并直多向分化的潜能。骨髓基质细胞可分泌多种正负造血调控因子,以维持造血干细胞的增殖、分化和自我更新。基质细胞的成骨作用,缘于成骨前体细胞,并受多种细胞因子和特异性蛋白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0.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tromal cell-derived factor-1,SDF-1)是一种由骨髓基质细胞释放的趋化因子,是趋化因子CXC亚家族的成员之一。近年的研究表明,SDF-1不仅与正常机体造血功能的维持及造血干/祖细胞的回髓定位和植入有密切的关系,同时与各种白血病细胞的移动和功能之间也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本文重点就SDF-1与急性白血病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