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血压患者较深麻醉下气管拔管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波  沈跃  王寿根 《临床医学》2004,24(11):29-30
目的 :比较高血压患者在全麻 硬膜外麻醉下 ,浅麻醉下气管拔管与较深麻醉下拔管时的心血管变化及其并发症 ,以探讨更合理的拔管时机与方法。方法 :选择原发高血压Ⅰ~Ⅱ期患者 40例 ,术前血压控制在 160 /10 0mmHg以下 ,拟行腹部手术 ,随机分为两组 ,A组 (较深麻醉下拔管组 ) ,拔管指征 :自主呼吸恢复 ,VT >5ml/kg ,次数 <2 0次 /min ,节律规则 ,PETO2 <45mmHg ,有吞咽反射。B组 (浅麻醉下拔管组 ) ,有自主呼吸 ,VT≥ 7ml/kg ,咳嗽 ,吞咽反射明显 ,患者睁眼 ,意识基本恢复 ,分别观察术前 ,拔管前、拔管后即刻 ,拔管后 5、10min的SBP ,DBP ,HR ,SPO2 及拔管时、拔管后舌后坠 ,呛咳等并发症。结果 :B组在吸痰拔管时及拔管后 5min ,HR ,SBP均明显升高 ,尤以拔管时明显 (P <0 .0 1) ,A组拔管前血压平稳 ,吸痰拔管时及拔管后 5min血压及心率上升幅度较小 ,5~ 10min后基本恢复至拔管前水平 ,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 (P <0 .0 1) ,A组在拔管后 ,在面罩给O2 状态下 ,有 4例患者舌后坠 ,呼吸减浅 ,致SPO2 一过性下降 ,结论 :高血压患者在全麻 硬膜外麻醉下较深麻醉下拔管时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明显小于常规浅麻醉组 ,对患者有利。  相似文献   

2.
高血压患者在进行手术时对麻醉的要求较高,必须要保持血压的平稳,高血压患者在全麻清醒下进行拔管处理,血流动力学易产生剧烈波动,而在深麻醉下进行拔管处理便可有效避免血流动力学产生强烈波动,从而降低心脑血管病患者意外的产生.作者自2011年1月至9月观察在丙泊酚与七氟醚深麻醉下进行拔管处理时,患者心血管产生的相应变化以及并发症,以深入探讨高血压患者深麻醉进行下拔管可以采用的最佳方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临床深麻醉下拔管在先天性唇裂手术麻醉中的可行性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临床深麻醉下拔管在先天性唇裂手术麻醉中的可行性.方法:先天性唇裂修补手术110例,分成观察组55例,对照组55例.均采用吸入为主静脉为辅的全身麻醉方式,麻醉用药基本相同.术毕拔管时,对照组患儿按照常规临床麻醉拔管指征即清醒后拔管.观察组患儿在给予丙泊酚1 mg/kg静注后,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值60~70时深麻醉情况下拔管.观察围拔管期即拔管后即刻(T1)、拔管后30 s(T2)、拔管后2 min(T3)怠儿的心率、血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CO2浓度、面罩给氧情况、躁动、喉痉挛、支气管痉挛等情况.结果:两组在T3期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在T1、T2期患儿的呛咳、SpO2、躁动、喉痉挛、支气管痉挛及面罩给氧困难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临床深麻醉下拔管,可减少围拔管期喉痉挛、支气管痉挛等严重并发症,安全可行.但拔管前应充分准备各种能有效通气的装置以及必要时再插管的可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氟比洛芬脂对腹腔镜下胆囊切除病人气管拔管时心血管反应的预防作用.方法 选择择期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患者42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1例,实验组于手术开始前给予氟比洛芬脂50 mg静脉推注,余下麻醉处理同对照组.在围拔管期观察患者血压、呼吸、心率、拔管时间、清醒时间及有无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结果 实验组拔管时血压、呼吸、心率平稳,明显优于(P<0.05),两组间拔管时间、清醒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氟比洛芬脂超前镇痛能有效预防腹腔镜下胆囊切除病人气管拔管时的心血管反应且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5.
瑞芬太尼复合静脉麻醉与异氟醚静吸复合麻醉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与异氟醚静吸复合全身麻醉对患者气管插管及苏醒期血流动力学变化和拔管条件的影响.方法:60例择期全麻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瑞芬太尼+异丙酚静脉麻醉(R)组和异丙酚+异氟醚静吸复合麻醉(C)组,每组30例.观察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及术后恢复过程的血压、心率.记录术毕停药后病人清醒时间、拔管时间,记录病人拔管后即刻、离开手术间及术后3和24 h疼痛评分(VRS).观察恶心、呕吐等副反应.结果: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1~5 min内血流动力学变化幅度R组明显小于C组(P<0.05);术后清醒时间及拔管时间R组早于C组(P<0.05),并且恶心、呕吐发生率低;术后VRS评分R组高于C组.结论: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静脉麻醉在气管插管和麻醉苏醒期的血流动力学稳定,拔管条件优,并发症少,但应注意尽早实施术后镇痛.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小儿喉罩全麻术后未清醒时拔管与完全清醒后拔管的SpO2值及并发症发生率.方法 选择78例全麻小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0例,对照组38例.对照组患儿按照常规临床拔管指征拔管.观察组患儿自主呼吸恢复,咳嗽、吞咽反射出现后,SpO2大于95%,即给予拔除喉罩.比较两组拔除喉罩后SpO2的变化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儿SpO2值变化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但对照组患儿躁动、呕吐、喉痉挛、自行拔管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结论 喉罩全麻小儿自主呼吸恢复、出现咳嗽吞咽反射、SpO2在95%以上、未清醒时拔除喉罩的患儿并发症明显较少,可较顺利度过麻醉苏醒期.  相似文献   

7.
周华 《临床医学》2013,33(1):73-74
目的 通过小儿手术中使用七氟烷进行全身麻醉的效果观察,分析七氟烷用于小儿全身麻醉手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将焦作市人民医院2010年至2011年需要进行手术的50例患儿平均随机分成两组.七氟烷麻醉组行2.5%~3.5%七氟烷吸入式麻醉;异氟烷麻醉组行2.5% ~3.5%异氟烷吸入式麻醉.将术后患儿的拔管时间、清醒时间及哭闹、躁动等情况做统计学对比.结果 异氟烷麻醉组患儿的清醒时间和拔管时间明显长于七氟烷麻醉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清醒后的哭闹、躁动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七氟烷用于小儿全身麻醉手术后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很低,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全麻手术后期使用芬太尼对术后气管拔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全麻术后使用芬太尼对病人气管拔管的影响.[方法]987例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的手术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n=498)和芬太尼组(F组,n=489).对照组按常规静吸复合全麻,芬太尼组在手术结束前1h提前关闭吸入全麻药,改用芬太尼维持麻醉.手术停止后,分别记录每组病人的吞咽反射、呼吸通气量恢复时间,清醒时间,拔管时间.同时记录病人有无剧烈呛咳、躁动,拔管后有无出现异常呼吸及拔管时病人的血压、脉搏、呼吸、脉搏氧饱和度.[结果]两组病人一般资料,手术方式差异无显著性.F组病人拔管时躁动、应激反应的发生率、吞咽反射、呼吸通气量恢复正常的时间,清醒的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同时拔管的时间也早于对照组(P<0.05),而拔管后出现异常呼吸的发生率无显著性(P>0.05).[结论]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中,于手术结束前提前关闭吸入麻药,改用芬太尼维持麻醉,能明显减少病人躁动、应激反应的发生率,同时能缩短病人吞咽反射、呼吸通气量的恢复时间,加快病人的清醒,缩短拔管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全麻恢复期患者气管拔管的最佳时机。方法选择气管插管全麻择期手术患者术后带管送入麻醉恢复室患者80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40例自主呼吸恢复,潮气量、分钟通气量在正常范围,空气呼吸5min SPO2>92,有吞咽动作,血流动力学稳定,意识清醒后拔管;B组40例自主呼吸恢复,潮气量、分钟通气量在正常范围,空气呼吸5min SPO2>92,有吞咽动作,血流动力学稳定,意识清醒前拔管;观察两组在拔管期间应激反应、拔管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恢复时间的比较。结果 A组拔管反应较剧烈,血流动力学波动明显,拔管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较高;B组拔管反应明显低于A组,血流动力学稳定,拔管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除舌后坠(放置口咽通气道可解决)发生率高于A组外,其他均低于A组;恢复时间两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气管插管麻醉恢复期患者在严密的监护和监测条件下选择清醒前拔管优于清醒后拔管。  相似文献   

10.
万美萍  蒋紫娟 《全科护理》2020,18(19):2406-2408
[目的]探讨气管导管拔管时机对颅底肿瘤病人术后苏醒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将92例颅底肿瘤全身麻醉手术病人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46例。对照组病人在血流动力学稳定、呼之能睁眼、意识清醒后拔管,观察组病人在血流动力学稳定、呼之无反应、意识清醒前拔管,比较两组病人拔管前后各时间点心率(HR)、平均脉动压(MAP)、麻醉恢复评分(PARS)、麻醉苏醒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对照组病人拔管即刻(T1)、拔管后1 min(T2)、拔管后5 min(T3)HR、MAP较拔管前(T0)明显升高(P0.05),而拔管后10 min(T4)逐渐恢复至T0水平,观察组病人T1~T4 HR、MAP与T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3 HR、MAP较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人麻醉苏醒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PAR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拔管期间呛咳、躁动、舌后坠、喉痉挛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颅底肿瘤全身麻醉手术病人在严密监护下选择在清醒前拔管有助于稳定病人血流动力学,减少病人拔管期间并发症,有利于拔管术后的护理。  相似文献   

11.
吴川  王秀丽 《实用医学杂志》2012,28(20):3416-3417
目的:评价髂筋膜间隙阻滞复合全麻应用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麻醉效果.方法:择期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为对照组,全麻后不做处理,B组全麻后行患侧髂筋膜间隙阻滞.记录两组术中全麻药物用量,术后拔管时间,完全清醒时间,完全清醒时VAS及躁动评分.结果:B组术中麻醉用药明显少于A组,术后拔管时间,完全清醒时间,完全清醒时VAS及躁动评分少于A组,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髂筋膜间隙阻滞用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患者,操作简便、安全,术中麻醉及术后镇痛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拜尔坦泡沫敷料在心外科术后呼吸机辅助下麻醉未清醒行四肢约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改进前(2019年12月)行心外科术后呼吸机辅助下麻醉未清醒的43例患者为对照组,四肢直接使用棉布约束带约束;选择改进后(2020年1月)行心外科术后呼吸机辅助下麻醉未清醒的47例患者为观察组,四肢环形粘贴拜尔坦泡沫敷料,在泡沫贴表面使用棉布约束带约束。对比两组患者肢体约束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患者舒适度、非计划性拔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肢体约束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舒适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非计划性拔管不良事件。结论使用拜尔坦泡沫敷料可以降低在心外科术后呼吸机辅助下麻醉未清醒行四肢约束患者的约束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且可提高患者舒适度,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病人的围术期管理及术后拔管。方法择期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病人80例,采用异丙酚、芬太尼、维库溴铵、安氟醚等静吸复合全麻。硝酸甘油、佩尔地平、艾司洛尔、去氧肾上腺素、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等用于调控血流动力学指标。观察术后清醒时间、拔管时间和入住重症监护室(ICU)时间。结果所有病人的清醒时间、拔管时间和入住ICU时间分别为(80±42)min、(2.6±2.0)h、(8.4±6.3)h。术毕61例病人在4h内拔管。80例预后良好,无麻醉并发症。结论施行“快通道”心脏麻醉有利于术后早期拔管,减少病人在ICU的停留时间。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麻醉管理的关键是维持血流动力学平稳和心肌氧供与氧耗的平衡。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全麻后患侧髂筋膜间隙阻滞对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术中麻醉药物使用剂量及术后拔管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7年3月某院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84例,按照麻醉方法分组,各42例。两组均行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术,对照组采用全身麻醉,观察组采用髂筋膜间隙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对比两组术中麻醉药物使用剂量、拔管时间、完全清醒时间及清醒后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观察组丙泊酚、瑞芬太尼使用剂量较对照组少,拔管时间、完全清醒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清醒后0.5 h、2 h、3 h观察组VAS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全麻后行患侧髂筋膜间隙阻滞,可减少术中麻醉药物使用剂量,减轻患者疼痛,缩短拔管时间,加快患者清醒。  相似文献   

15.
开胸术后病人雾化吸入开始时间对雾化效果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胸外科开胸术后病人雾化吸入开始时间对雾化吸入效果的影响,从而确定既有利于病人呼吸道功能恢复又舒适的最佳雾化开始时间.[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抽取2009年3月-5月在北京某三级甲等医院胸外科病房住院并行开胸手术术后病人61例,随机分成3组,A组为全身麻醉清醒后、B组为全身麻醉清醒后4 h~6 h、C组为全身麻醉清醒后12 h~18 h给予第一次空气压缩式雾化吸入治疗,每日3次,每次15 min~20 min,饭前或饭后30 min进行,两次时间间隔4 h~6 h.连续雾化3 d.记录3组病人术日至术后3 d的咳嗽、咳痰、咳痰难易度、痰液性状及口咽舒适度情况.[结果]3组病人术后1 d咳痰难易度、术后1 d痰液性状、术后2 d痰液性状、术日的口咽舒适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身麻醉清醒后及全身麻醉清醒后4 h~6 h开始雾化吸入治疗均能更早地稀释痰液,提高病人排痰效果,增加病人的舒适度,缩短术后拔管时间.全身麻醉清醒后4 h~6 h开始雾化吸入治疗的病人口咽无明显不适,平均拔管时间早于全身麻醉清醒组,因此推荐全身麻醉清醒后4h~6 h开始雾化吸入治疗为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外周神经阻滞联合静脉快通道麻醉用于高龄患者下肢骨科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择期行下肢骨科手术高龄患者62例,随机分为神经阻滞(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联合静脉快通道麻醉组(A组,n=31);单纯静脉全麻组(B组,n=31).A组麻醉诱导气管插管成功后,采用神经刺激仪定位下的腰丛和坐骨神经阻滞麻醉.记录两组:麻醉前(T0)、麻醉诱导后(T1)、气管插管时(T2)、术中(T3)、拔管时(T4)心率、收缩压、舒张压的变化;观察并记录手术结束时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完全清醒时间.结果:A组术中及拔管时血流动力学较B组平稳(P<0.05);A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及拔管时间显著缩短(P<0.01).结论:外周神经阻滞麻醉联合静脉快通道麻醉用于高龄老年患者下肢手术,血流动力学稳定,是高龄老年患者较适宜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3种不同药物配伍麻醉对硝酸甘油行控制性降压下眼-鼻内镜手术的影响.方法 选择60例择期行眼-鼻内镜微创手术患者,随机分为Ⅰ组(七氟烷吸入麻醉)、Ⅱ组(丙泊酚、瑞芬太尼静脉靶控麻醉)和Ⅲ组(丙泊酚、瑞芬太尼静脉靶控复合七氟烷吸入麻醉).记录入室时、插管后、手术中、清醒拔管时、拔管后5 min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术中硝酸甘油平均均使用量(MN),术后48 h内鼻腔出血需内镜下处理人次(CL).并进行Fromme术野质量评分.结果 Ⅰ组清醒拔管时、拔管后5 min的MAP、HR均显著高于Ⅱ、Ⅲ组(P<0.01);MN比较为Ⅱ组(0.42±0.04)>Ⅰ组(0.22±0.03)>Ⅲ组(0.09±0.03)mg/(kg·min)(P<0.01);CL患者Ⅲ组(0例)明显少于Ⅰ组(10例)、Ⅱ组(3例)、(P<0.01).结论 丙泊酚、瑞芬太尼静脉靶控复合七氟烷吸入麻醉的效果理想,围术期血液动力学波动平稳,可有效减少各种药物的用量而降低麻醉对手术效果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310-311
选取住院治疗的小儿腹部手术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40例,A组采取喉罩麻醉,B组采取气管插管麻醉,对比两组麻醉装置置入前、置入后及拔出后的血氧饱和度(Sp O_2)、心率(HR)、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_2)、清醒时间、拔管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等。喉罩麻醉和气管插管麻醉装置置入前Sp O_2、HR及PETCO_2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置入后HR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p O_2及PETCO_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拔出后HR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p O_2及PETCO_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喉罩麻醉的清醒时间和拔管时间明显小于气管插管麻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喉罩麻醉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小于气管插管麻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喉罩麻醉和气管插管麻醉在小儿腹部手术中起到良好的麻醉效果,但喉罩麻醉对患儿的刺激小,能缩短清醒时间和拔管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以92例择期手术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观察组采取七氟醚复合麻醉,对照组采取异丙酚复合麻醉。比较两组患者药物使用情况、拔管时间、苏醒时间等。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麻醉时间、手术时间、瑞芬太尼用量、顺阿曲库铵用量及麻醉诱导期异丙酚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清醒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患者腹部手术采取七氟醚复合麻醉能够缩短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和清醒时间,临床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究连续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用于腔镜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我院收治的60例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全身麻醉,观察组采用连续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评估两组麻醉优良率、血流动力学、麻醉效果。结果 观察组麻醉优良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33%(P<0.05);气腹前两组血压、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均无明显差异(P>0.05),气腹1 h、2 h、3 h、手术结束时两组血压、HR、MAP均有所上升,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完全清醒时间、拔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连续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用于腔镜手术可有效减少全麻药的用量,麻醉过程更平稳,缩短完全清醒及气管拔管时间,清醒后硬膜外有持续的镇痛效果,减少清醒期的躁动,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