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常染色体平衡易位对女性携带者控制性超促排卵(COH)中卵巢反应性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于我院行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PGD)的109对常染色体平衡易位夫妇,共121个周期,其中夫妇中仅女方为平衡易位携带者56例(63个周期,研究组),包括罗伯逊易位携带者23例(27个周期),相互易位携带者33例(36个周期);夫妇中仅男方为平衡易位携带者53例(58个周期,对照组),包括罗伯逊易位携带者30例(32个周期),相互易位携带者23例(26个周期)。分析COH过程中,研究组和对照组的女方卵巢反应性指标和妊娠结局。结果:两组的女方年龄、体重指数(BMI)、基础内分泌及窦卵泡数(AFC)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的卵巢反应性指标,包括Gn总量、HCG注射日E2水平、获卵数、D3胚胎数、可移植胚胎数及移植胚胎数,以及移植周期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及种植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单独就罗伯逊易位携带者或相互易位携带者而言,两组的各指标均无显著差异。排除可能影响COH卵巢反应性的女方因素,研究组与对照组的各指标均无显著差异。结论:染色体平衡易位,包括罗伯逊易位或相互易位并不影响COH中的卵巢反应性。应将染色体平衡易位女性携带者视为正常卵巢反应性,采用合适剂量的促性腺激素进行控制性促排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孕症合并卵巢肿瘤手术史患者的IVF/ICSI-ET治疗的妊娠结局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卵巢肿瘤保守性手术后行IVF/ICSI-ET治疗患者的临床结局及随访资料。结果:23例患者共35个新鲜移植周期,8个冷冻胚胎移植周期;平均基础FSH和E2分别为6.26±1.87 IU/L,41.9±24.7 pg/ml;平均Gn启动剂量165±59 IU,平均Gn使用总量1 516±866 IU,平均Gn使用天数8±3 d;hCG注射日E2峰值平均水平1 202±976 pg/ml;平均获卵数6.0±5.3个,平均成熟卵子数5.2±4.8个,受精率83.5%,平均可移植胚胎数3.1±2.7个,平均优质胚胎数2.8±2.8个,平均胚胎移植数1.8±0.7个;新鲜周期着床率29.0%,临床妊娠率28.6%;冻融胚胎周期着床率25.0%,临床妊娠率25.0%;平均随访时间(即首次IVF启动时间至末次随访日)为23个月,经IVF治疗后仅有1例复发,没有与卵巢肿瘤相关的死亡。结论:卵巢良性及交界性肿瘤经保守性手术治疗后合并不孕的患者,IVF-ET治疗有效且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微刺激促排卵在IVF/ICSI卵巢低反应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进行IVF/ICSI助孕的卵巢低反应患者共114个周期,根据用药情况分为3组:A组(来曲唑组,34个周期),B组(克罗米芬组,41个周期),C组(短方案组,39个周期)。比较3组患者的一般情况、Gn使用天数及总量、IVF相关指标及助孕结局。结果:①年龄、体质量指数(BMI)、不孕年限、基础内分泌水平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A组Gn使用天数及总量、hCG注射日E2水平、优质胚胎率低于C组(P<0.05);hCG注射日LH水平、提前排卵率高于C组(P<0.05);平均获卵数、受精率、卵裂率、着床率、临床妊娠率A组与C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③B组Gn使用天数及总量、hCG注射日E2水平、平均获卵数、卵裂率均低于C组(P<0.05);hCG注射日LH水平高于C组(P<0.05);提前排卵率、受精率、优质胚胎率、着床率、临床妊娠率B组与C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④B组Gn使用天数及总量高于A组(P<0.05);其余相关指标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微刺激方案可以获得与GnRH-a短方案相近的临床效果,同时降低Gn使用总量,减轻患者单周期治疗费用,是卵巢储备功能低下患者较理想的促排卵方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半量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拮抗剂(GnRHA)方案对体外授精-胚胎移植(IVF-ET)超促排卵的临床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72例行IVF-ET治疗的患者,半量GnRHA方案组(A组)共136个周期和GnRH激动剂(GnRHa)长方案组(B组)136个周期。比较2种控制性超促排卵(COH)方案的临床结局。结果:A组的Gn使用剂量、使用天数、获卵数、胚胎种植率和多胎率均小于B组(P<0.05),而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形成率及临床妊娠率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正常卵巢储备的患者COH后行IVF-ET结局而言,半量GnRHA方案可以取得与标准GnRHa长方案一样的效果,并可减少Gn的使用天数及剂量,减轻患者的负担。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透明带形态异常卵母细胞的受精、胚胎发育和临床结局。方法:以在IVF完全受精失败(TFF)周期中透明带形态异常的15名患者为研究组(A组),非透明带形态异常的完全受精失败周期的63例患者为对照组(B组),回顾性分析比较患者的一般临床情况、IVF结局及行补救ICSI(R-ICSI)的临床结局。结果:除受精率组间有显著性差异(65.52%vs 78.86%,P<0.01)外,其余各指标(年龄、不孕年限、不孕类型、不孕原因、基础内分泌水平、基础卵泡数、降调节天数、Gn使用天数、Gn使用总量、hCG注射日直径≥16 mm卵泡数、hCG注射日E2、P和LH水平、获卵数、MII卵数、行R-ICSI的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和流产率)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IVF完全受精失败周期透明带形态异常卵母细胞行R-ICSI虽受精率较低,但及早发现受精失败并行R-ICSI,可使65.52%的卵子受精,从而改善临床结局。  相似文献   

6.
不同促排卵方法在卵巢储备功能下降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卵巢储备功能下降患者的促排卵优选方案。方法:GnRH-a/hMG/rFSH(Gn)长方案促排卵(A组)共39个周期,GnRH-a/hMG/rFSH(Gn)短方案促排卵(B组)46个周期,GnRH-A/hMG/rFSH(Gn)促排卵(C组)共35个周期,比较3组临床用药和临床结局情况。结果:A组Gn所用天数(12.4±1.51d)显著高于B组(9.5±1.7d)、C组(10.7±3.2),P<0.05,且Gn(75IU/支)所用支数(41.5±8.6支)也明显多于B组(34.7±9.7支)和C组(33.4±16.2支)(P<0.05)。B组Gn所用天数要少于C组(P<0.05),Gn所用总量与C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hCG注射日的血清LH水平A组(1.20±1.02IU/L)显著低于B组(3.17±1.58IU/L)和C组(2.15±1.8IU/L)(P<0.05),B组与C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与C组注射hCG日的血清E2值(7958±4586pmol/L,6022±7852pmol/L)均低于B组(10145±5503pmol/L)(P<0.05)。3组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均无显著性差异。3组间hCG注射日内膜厚度、受精率、卵裂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短方案更适合于卵巢功能减退患者的促排卵治疗,长方案与GnRH-A方案促排卵也是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1 000 IU低剂量hCG在控制性卵巢刺激(COS)过程中诱发卵泡成熟的作用。方法:35例接受IVF/ICSI-ET治疗的患者进行35个周期的COS。在诱发卵泡成熟日,肌肉注射hCG1 000 IU;并按照血E2水平分为卵巢正常反应组(E2<3 000 pg/ml,A组,12例)和卵巢高反应组(E2≥3 000 pg/ml,B组,23例),统计分析IVF/ICSI-ET结局。结果:35例患者均获得成熟卵母细胞并进行了胚胎移植,平均获卵数为13.5±7.7枚,平均成熟卵母细胞数为11.6±6.7枚,平均受精卵数为10.8±5.6枚,平均胚胎数为10.0±5.6枚,平均移植胚胎数1.9±0.2枚,平均冷冻保存胚胎数为4.3±3.3枚,临床妊娠率A组为50.00%,显示高于B组(30.43%)(P<0.05),继续妊娠率A组为41.67%,显示高于B组(26.09%)(P<0.05);所有患者均未发生无中/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A组与B组相比较,获卵率、受精率、优质胚胎率及早期流产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 000 IU的低剂量hCG能够在COS过程中诱发卵泡成熟,不仅适应于卵巢反应高者,而且也适应于卵巢反应正常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体外受精/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控制性超促排卵(COH)中3种不同促排卵药物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行IVF/ICSI治疗的3种COH方案[短方案、长方案与克罗米芬(CC)+促性腺激素(Gn)方案]不孕症患者的3 347个移植周期的临床资料。3种COH方案内再各分为3个组,分别为高纯度尿促性素(HP-h MG)组、人尿促性素(h MG)组、重组卵泡刺激素(r FSH)组。比较3组患者给予Gn的时间、Gn用量、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 CG)注射日雌二醇(E2)、孕酮(P)水平及子宫内膜厚度、获卵数、受精率、卵裂率、有效胚胎率、平均移植胚胎数、临床妊娠率和种植率。结果:h MG组无论在Gn使用的天数和剂量上,都显著高于HP-h MG组与r FSH组。在CC+Gn方案中,HP-h MG组在h CG注射日E2峰值最低。在长方案中,HP-h MG组h CG注射日的P水平最低(P0.05)。3种方案中各组的h CG注射日子宫内膜厚度、获卵数、受精率、卵裂率、有效胚胎率、平均移植胚胎数、临床妊娠率与种植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HP-h MG在h CG注射日具有较低P水平,使得内膜更利于胚胎着床,其COH临床效果上与其他促排卵药物一样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9.
适当延后促排卵启动时间有利于IVF-ET结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不同促排卵(COH)启动时间对IVF-ET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845个IVF-ET周期结局。分别比较过度抑制组(A组)及非过度抑制组(B组)中d3-5启动(亚组1)和d6-8启动(亚组2)的临床结局。同时比较GnRH-a降调后常规d3COH启动病例(C组)中,出现垂体过度抑制与未出现过度抑制组的临床结局。结果:C组中垂体过度抑制者与非过度抑制者相比,Gn用量、Gn刺激天数增加,获卵数、优质胚胎数、胚胎种植率、持续妊娠率低(P<0.05)。hCG注射日E2、LH下降(P<0.01)。而A组与B组的比较中均得出同样的结论:d6-8启动比d3-5启动获得更多的直径>14mm的卵泡数及获卵数,Gn用量及Gn使用天数减少,hCG注射日有更高的E2和LH水平(P均<0.05),但是2种启动时间相比获得的优质胚胎数、胚胎种植率及持续妊娠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延迟COH启动时间可减少卵巢刺激时间、Gn用量,可增加>14mm卵泡数及获卵数,且不影响优质胚胎数、胚胎种植率及持续妊娠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克罗米芬(CC)与GnRH拮抗剂(GnRH-A)在控制性超促排卵(COH)中对黄体生成素(LH)峰抑制效果的比较。方法:对应用CC后置方案和拮抗剂方案的181个周期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应用CC抑制LH峰方案65例(CC组),应用GnRH-A(思则凯组)抑制LH峰方案116例。比较2种药物对LH峰的抑制作用、Gn用量、获卵数、可移植胚胎数、优质胚胎数、受精率等。结果:hCG注射日LH值与加用CC或思则凯日LH值的差值[LH(d-)]具有统计学差异(1.30±5.12 IU/L vs-1.37±7.15 IU/L,P=0.004);Gn用量、获卵数、可移植胚胎数、优质胚胎数、受精率等CC组和思则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C与思则凯对早发LH峰均有一定抑制效果,但较CC相比其抑制早发LH峰效果可能更明显。  相似文献   

11.
控制性超排卵治疗中卵巢高反应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怡梅  丘映 《生殖与避孕》2010,30(8):533-538
目的:筛选影响卵巢反应性的相关因素,用以指导临床制定合理的超排卵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183例进行长方案降调下行控制性超排卵治疗者,按获卵数>15枚和4~15枚且使用Gn起步≤3支/d分为高反应组(n=96)和正常反应组(n=87)。结果:与低反应组比,高反应组窦卵泡数较多(P<0.05)、注射hCG日E2水平高(P<0.01)、基础FSH水平较低(P<0.05)。Logistic分析示基础FSH水平为保护因素(B=-0.608,P<0.01),窦卵泡数(B=1.675,P<0.01)、降调后LH水平(B=0.98,P=0.01)为危险因素。使用Gn 2支/d(75 IU/支)和3支/d起步发生高反应的几率分别是1支/d起步的7.4倍和6.7倍,而两者本身无显著差异。治疗结局:高反应组冷冻胚胎率和卵巢过度刺激综合症(OHSS)发生率均高于正常反应组(P<0.05)。结论:对于窦卵泡数多、基础FSH水平低或降调后LH水平较高的患者应尽量采用Gn 1支/d起步。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200 IU hCG在控制性卵巢刺激(COS)过程的晚卵泡期替代hMG对COS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行体外受精/单精子卵胞质内注射-冻融胚胎移植(IVF/ICSI-FET)患者资料共154例,进行154个COS周期,根据晚卵泡期是否应用200 IU hCG分为:A组,COS完全应用hMG(65个周期);B组,COS的早卵泡期应用hMG,晚卵泡期则应用hCG(200 IU/d)替代hMG(89个周期)。后续166个周期进行FET,其中,A组70个周期,B组96个周期。统计分析COS周期的用药情况、IVF/ICSI-FET结局。结果:B组的hMG用药剂量和用药时间分别显著少于A组(1 361.0±494.6 IU vs 1 782.7±475.2 IU,P0.05;7.3±2.3 d vs 9.5±2.0 d,P0.05);B组的成熟卵母细胞数显著多于A组(15.2±6.6 vs 11.6±5.7,P0.05);冻融胚胎移植中A、B组的临床妊娠率(64.29%vs 64.58%,P0.05)及活产率(80.00%vs 79.03%,P0.05)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200 IU hCG能够在COS的晚卵泡期替代hMG,能安全、有效地维持卵泡生长发育,并且减少Gn的用量,避免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  相似文献   

13.
许伟标  杨桂艳  蔡喆 《生殖与避孕》2014,(4):324-327,333
目的:探讨长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降调节后促性腺激素(Gn)的启动时机对体外受精/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结局的影响。方法:对接受IVF/ICSI-ET治疗的710个新鲜周期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GnRH-a降调节时间分组:14~15 d者为A组,16~17 d者为B组,≥18 d者为C组。分析和比较3组在年龄、不育年限、Gn使用天数、Gn使用剂量、启动日血清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激素(E2)水平、hCG注射日内膜厚度、获卵数、可移植胚胎数、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的差异。另根据月经周期Gn启动时间分组:在月经周期第3~7日者为Ⅰ组,月经第8日及以后者为Ⅱ组。分析和比较组间上述临床指标的差异。结果:A组的Gn用量为32.4±11.4支,Gn使用天数为12.5±1.9 d,显著大于B组(30.9±11.6支;10.8±2.5 d)、C组(30.5±11.5支;10.8±2.3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Gn用量、Gn使用天数B组与C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Gn不同启动时间的3组间在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及流产率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Ⅰ组、Ⅱ组的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相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适当延长GnRH-a降调节天数有利于降低Gn用药剂量及用药时间,但是Gn启动时间对临床结局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控制性超促排卵方案对子宫腺肌病患者IVF-ET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46例子宫腺肌病患者的192个IVF-ET周期,根据控制性超促排卵(COH)方案分为GnRH-a短方案组(A组,87个周期)、长方案组(B组,34个周期)和超长方案组(C组,71个周期)。比较分析各组的卵巢刺激与胚胎移植结局。结果:3组间年龄及不孕年限无统计学差异(P>0.05);hCG注射日A组LH水平显著高于B、C组,差异显著(P<0.05);各组间获卵数、优质胚胎数、胚胎移植数等无统计学差异(P>0.05);C组的子宫体积在应用长效GnRh-a后明显缩小,差异显著(P<0.05)。促性腺激素(Gn)使用总量C组显著高于A组和B组,差异显著(P<0.05)。临床妊娠率C组(42.6%)显著高于A组(22.4%)和B组(25.8%)(P<0.05)。结论:超长方案可获得与短方案和长方案同样的优质胚胎数,并可提高子宫腺肌病患者IVF-ET临床妊娠率,但Gn用量增加。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初步探讨控制性超促排卵(COH)过程中如何避免卵泡提前黄素qE(premature luteinization,PL),提高IVF—ET妊娠率。方法:回顾性分析行GnRH-a黄体中期长方案的IvF.ET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共2355个周期,根据hCG注射El孕酮(P)/雌二醇(Ez)水平的比值是否〉1分为PL组:即卵泡提前黄素化组,P/Ez≥1,共63个周期;非PL组:即卵泡未提前黄素化组,P/E2〈1,共2292个周期。比较患者的一般资料及COH的参数资料,分析可能与PL相关的因素。结果:PL在GnRH.a长方案IVF-ET患者中的发生率为2.68%。女方年龄、男方年龄、女方体质量指数(BMI)、基础Ez(1)E2)、bLH、bFSH、不孕年限、治疗周期数、Gn启用剂量、hMG使用总量、hMG使用总天数、hCG注射日LH值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L组的Gn使用总量及Gn使用天数比非PL组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L组的hCG注射日直径〉15mln卵泡数及MII卵数比非PL组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L在行GnRH-a长方案的IVF.ET治疗患者中的发生率为2.68%。Gn的使用天数,On总量过多,卵巢低反应可能是发生PL的相关因素,为避免发生PL可适当减少Gn的使用天数及Gn使用总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滋阴补阳序贯法联合西药促排卵对PCOS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122个促排卵周期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于促排卵前后使用滋阴补阳中药进行序贯治疗。根据促排卵方案不同分为4组,A组:克罗米芬(CC)+促性腺激素(Gn)(n=71),B组:来曲唑(LE)+Gn(n=30),C组:CC(n=14),D组:Gn(n=7),比较各组间临床和实验室指标。结果:4组妊娠率比较:C组A组B组D组;Gn用量比较:D组B组A组,hCG注射日子宫内膜厚度:A组D组B组C组,但各指标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促排天数A组显著高于其它3组(P0.05)。hCG注射日子宫内膜厚度7 mm的比例CC组显著高于其它3组(P0.05)。4组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LUFS)发生率、未启动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无OHSS发生。按妊娠结局分组比较:bE2及bLH水平妊娠组未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组子宫内膜厚度显著高于未孕组,各组中A型内膜比例显著高于其它类型内膜。结论:对PCOS患者选择滋阴补阳序贯法联合CC+Gn促排卵能减少Gn用量,降低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率,增加子宫内膜厚度,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提高妊娠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多次重复小剂量紫杉醇与多烯紫杉醇对小鼠卵巢储备功能的影响。方法:30只昆明雌性小鼠随机分组,即对照组(生理盐水0.2 ml/d×20 d)、紫杉醇组[紫杉醇注射液6.0 mg/(kg·d)×20 d]、多烯紫杉醇组[多西他赛注射液1.5 mg/(kg·d)×13 d],每组10只,用药期间每日观察小鼠的一般情况、动情周期,用药结束后观察小鼠血清FSH、E2水平、卵巢质量、形态结构和各级卵泡数的变化。结果:用药结束后紫杉醇组FSH水平(54.59±12.73 pg/ml)高于对照组(31.85±9.82 pg/ml),E2水平(27.39±9.36 pg/ml)低于对照组(55.26±13.41 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多烯紫杉醇组FSH(33.27±5.91 pg/ml)、E2(49.56±3.57 pg/ml)变化较对照组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紫杉醇组FSH、E2水平变化较多烯紫杉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紫杉醇组小鼠的总卵泡数(598±159个)和卵巢质量(7±2 mg)与对照组小鼠(1 243±137个,27±6 mg)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烯紫杉醇组小鼠的总卵泡数(1 143±130个)和卵巢质量(22±5 mg)与对照组小鼠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鼠的总卵泡数和卵巢质量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次重复小剂量紫杉醇与多烯紫杉醇对卵巢储备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紫杉醇影响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18.
卵巢反应性对IVF-ET妊娠结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IVF-ET促排卵周期中卵巢反应性对妊娠结局的预测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402个长方案促排卵周期中所需外源性重组卵泡刺激素总量(rFSH)/成熟卵母细胞数(n)的比值(rFSH/n)与妊娠结局的关系。结果:随着rFSH/n比值升高,基础窦卵泡数(AFC)减少、rFSH总用量增大、获卵数减少、平均胚胎评分下降(P<0.05)。当rFSH/n>450时,临床妊娠率明显下降(P<0.05)。结论:卵巢反应性是影响IVF结局的重要因素,妊娠率随着rFSH/n的增加而下降的截点为rFSH/n>450。  相似文献   

19.
二甲双胍在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IVF-ET治疗中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二甲双胍(Met)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行IVF-ET治疗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行IVF-ET长方案治疗的PCOS患者,按是否预先服用Met分为Met组(M组)66个周期和对照组(NM组)58个周期。结果:①M组与NM组间获卵数(19.9±10.7vs17.8±10.1)、卵裂率(93.43±16.48%vs92.18±15.73%)、移植胚胎数(2.1±0.9vs2.3±0.6)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组间hCG注射日E2值(9358.65±1551.10nmol/Lvs14777.44±1799.63nmol/L)、优质胚胎率(40.07%vs30.61%)、临床妊娠率(39.40%vs20.69%)、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率(9.09%vs22.41%)间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Met在PCOS患者IVF-ET治疗中,可改善患者的临床妊娠结局,降低OHSS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控制性超排卵方案中卵泡发育不同步的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行IVF/ICSI助孕的不孕症患者1166个周期。按COH方案的不同,分为长方案组(n=1085)、短方案组(n=34)和超长方案组(n=47);另长方案组中再按年龄分为<30岁组(n=429)、30~34岁组(n=421)和≥35岁组(n=235)。将阴道B超监测最大卵泡与次大卵泡相差3mm视为卵泡发育不同步。分析启动Gn日、启动Gn后4d、7d和9d的卵泡发育不同步情况。结果:①启动Gn日卵泡发育不同步率不同COH方案组间无统计学差异;启动Gn4d、7d、9d卵泡发育不同步率短方案组最高,其次为超长方案组,最后为长方案组,但是仅在启动Gn7d时长方案与短方案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②长方案组中不同年龄组比较,启动Gn日卵泡发育不同步率3组间无统计学差异。启动Gn4d、7d、9d卵泡发育不同步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高,但仅在启动Gn7d时<30岁组与≥35岁组间和启动Gn9d时≥35岁组与另2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①长方案较短方案和超长方案卵泡发育更同步;②随着年龄增长卵泡发育不同步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