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曾湘林 《当代医学》2010,16(1):15-16
目的分析严重多发伤时损伤控制骨科(DCO)治疗的效果。方法对19例严重多发伤患者应用损伤控制骨科(DCO)方法救治并根据临床资料做回顾性分析。结果19例患者中病死3例,死亡率15.7%,休克及合并伤是死亡的主要原因。并发症4例均痊愈。结论DCO是治疗严重多发伤有效且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在西宁地区救治严重多发伤时应用损伤控制骨科(DCO)策略的可行性并总结其临床疗效。方法:对我科2003年1月—2007年10月应用DCO救治严重多发伤伴骨盆骨折26例、伴股骨骨折13例、伴脊柱骨折6例,共计45例严重多发伤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救治成功率86.7%,死亡率13.3%。3例因失血性休克死于术后24h内,2例因胸部损伤合并高海拔地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H—ARDS),1例术后合并高海拔地区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H—MODS)。死亡组损伤严重度评分(ISS)平均值39.6分。结论:准确迅速合理应用DCO策略和先进的临床综合救治措施,是提高高海拔地区严重多发伤救治成功率、预防和降低H—MODS等各种并发症发病率和死亡率较为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伤害控制骨科学(DCO)在严重多发创伤合并多处骨折患者救治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对2006年3月至2009年3月收治的以DCO原则处理的35例严重多发创伤合并多处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患者损伤包括四肢骨干骨折、骨盆骨折、脊柱骨折及颅脑、胸腹部等其他系统损伤,平均损伤严重程度评分(ISS)=28.7±3.2分,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9.2±2.1分.死亡1例,大腿截肢2例,胫骨骨折发生不愈合2例,经再次手术最后愈合;其余30例骨折愈合,未出现严重并发症,肢体功能恢复满意.35例中28例患者重新回到以前的工作岗位.结论 对严重多发伤合并多发性骨折患者使用伤害控制策略治疗,争取尽快恢复患者体能,降低手术风险,从而减少后遗症和并发症的发生,可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骨科(DCO)在严重多发伤伴骨折患者救治中的应用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08年12月应用DCO救治的34例严重多发伤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首先抗休克,按DCO的要求临时固定骨折、控制出血、恢复肢体血供、控制污染及对其他系统的损伤行损伤控制性手术;随后ICU复苏;待患者生理状况允许后尽早实施骨折确定性手术。结果DCO控制了绝大部分患者的出血和污染,纠正了休克,确定性手术后恢复良好。本组死亡率11.8%(4/34);致残率20.6%(7/34)。结论DCO符合严重多发伤伴骨折患者的病理生理特点,在这类患者的救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是最有效的抢救方案。DCO提高了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及康复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采用损伤控制骨科(Damage Control Orthopaedics,DCO)策略救治严重多发伤伴有骨折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3月~2010年10月期间收治的68例严重多发伤伴骨折的病例,36例采用早期全面处理(early total care,ETC),32例采用损伤控制骨科的策略(damage control orthopaedics,DCO)救治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36例采用早期全面处理患者中,抢救成功27例(75%),一期手术后死亡3例(8.3%),一期手术时间平均90 min(40~150 min),术中平均出血310 mL(185~450 mL)。32例采用损伤控制骨科的策略救治患者中,抢救成功29例(90.6%),一期手术后死亡2例(6.3%)。一期手术时间平均70 min(20~110 min),术中平均出血150 mL(85~250 mL)。统计学处理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合理采用DCO策略救治严重多发伤伴有骨折患者,可减少创伤后的二次打击,有利于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和并发症,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刘忠 《大家健康》2013,(24):99-100
目的:探讨分析时损伤控制骨科(Damage Control Orthopaedics,DCO)技术的应用在严重多发伤合并骨质治疗中的治疗效果,为进一步严重多发伤合并骨折的治疗提供临床借鉴与参考。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1月~2013年6月我院骨科接收的120例ISS评分≥16的严重合并骨折患者,分析患者具体临床资料和伤病程度不同,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患者,男128例,女72例,年龄18~67岁。观察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而对照组患者采用损伤控制骨科技术(Damage Control Orthopaedics,DCO)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接受不同方法治疗的患者治疗后的骨折愈合时间、恢复情况、后遗症以及患者满意度等治疗综合情况。结果:120例严重多发伤合并骨折患者中,死亡9例,死亡率7.5%,死亡主要原因系休克及胸部损伤,合并伤过重。创伤后多器官功能衰竭3例,颅脑坏死1例,其他经过常规或损伤控制治疗后,治疗结果显示,对照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优于观察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缩短,恢复情况较好,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患者满意度较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研究表明在严重多发伤合并骨折治疗中采用损伤控制骨科技术能够显著性缩短骨折治恢复时间、促进骨折恢复、并发症少且患者满意较高,损伤控制骨科技术(DCO)可以为临床治疗严重多发伤合并骨的治疗提供参考,提高治愈率,减轻患者痛苦,减少创后二次打击,应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严重多发伤时损伤控制骨科(DCO)应用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 对1996~2006年应用损伤控制骨科(DCO)的方法救治严重多发伤39例的临床资料做回顾性分析.结果 29例严重多发伤伴骨盆骨折大出血,均行髂内动脉断血术,其中双侧髂内动脉结扎21例,双侧骼内动脉栓塞术8例,早期骨盆外固定支架使用10例.10例严重多发伤伴开放性股骨骨折初期仅作清创和简单外固定.均在ICU复苏治疗后,再做确定性内固定手术.本组病死率12.8%(5/39),死亡组ISS平均值41.6分,主要死于休克和合并伤.共发生并发症7例,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3例,右髂总动脉血栓形成1例,2例隔下脓肿,1例下肢深部感染,均痊愈.结论 迅速准确的诊断和一体化治疗,是提高严重多发伤生存率的关键,合理应用DCO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骨科损伤控制在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取长垣县人民医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不稳定骨盆合并四肢多发骨折患者17例,所有患者均按照骨科损伤控制(DCO)实施程序进行治疗,包括控制出血和骨折临时固定、复苏恢复、骨科手术,观察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组17例患者中治愈16例,死亡1例(因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治愈率为94.1%;术后共3例(17.6%)患者出现并发症,经对症治疗后好转。结论:骨科损伤控制在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中的应用可更好地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9.
李成香  谢克恭 《右江医学》2009,37(5):623-624
损伤控制手术(Damage control operation,DCO)的目的是救命,保全伤肢,控制污染,避免生理潜能进行性耗竭,为计划确定性手术赢得时机。对于多发性骨折患者,如何恰当地应用损伤控制性外科原则进行救治,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生存率和康复率,是骨科医务工作者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为此,我科采用骨科损伤控制技术救治28例严重多发骨折患者,获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损伤控制骨科(damage control orthopaedics,DCO)理论在严重多发骨折患者救治中的临床应用和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8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九〇医院创伤骨科中心收治的52例严重多发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处理方式不同分为两组.DCO组:均以DCO理论...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折患者有效的急诊救治与护理措施.方法 针对70例多发性骨折患者的急诊临床救治与护理措施进行分析.结果 65例患者经过及时救治和有效的护理措施最终恢复不同程度后出院,其中有5例患者救治无效最终临床死亡.结论 及时有效的急诊救治措施是抢救多发性骨折患者生命的关键,保持呼吸道通畅,迅速补充血容量、恢复循环血量,改善缺氧是纠正休克的重要措施;全面而细致的观察病情并给予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减少合并损伤,预防相关的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2.
不稳定骨盆骨折是骨科临床上严重的骨折损伤疾病,多由高能外伤所致,常伴有四肢多发骨折及严重脏器损伤合并症。患者早期多由于严重失血及严重脏器损伤导致休克而死亡,其死亡率高达10%-15%。目前,临床针对此类疾病主张骨科损伤控制(DCO),通过分阶段治疗控制全身病情恶化,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我们探讨DCO在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治疗中临床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李锦玲  王秀银  宋伟伟 《吉林医学》2013,34(17):3452-3453
目的:总结严重多发伤患者经创伤控制骨科(DCO)救治后转入重症监护病房继续行DCO救治的效果及护理。方法:对2007年1月~2009年12月经DCO救治后转入重症监护病房的36例严重多发伤患者(观察组)和2005年1月~2006年12月经传统救治的21例严重多发伤患者(对照组)的护理进行回顾性对照总结。结果:观察组乳酸清除、凝血功能恢复和体温恢复时间较对照组短,未发生DIC和死亡病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严重多发伤患者经DCO救治后转入重症监护病房配合医生继续行DCO救治的护理,是提高严重多发伤患者抢救成功率的关键,对患者进行DCO第三阶段的确定性手术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研究损伤控制骨科治疗策略在合并严重多发伤的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于我院进行治疗合并严重多发伤的骨折66例患者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采取传统骨科救治方式进行救治,观察组采取损伤控制骨科治疗技术进行救治,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3.9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72%;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06%,较对照组的24.04%低,且P0.05。结论:对合并严重多发伤的骨折患者采用损伤控制骨科技术进行治疗,疗效更佳,不仅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率,还有效降低其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易灿 《中外医疗》2012,31(16):159+161-159,161
目的探讨下肢多发性骨折合并休克临床护理效果观察。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下肢多发性骨折合并休克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就观察组实施临床针对性护理干预及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临床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好转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切口感染、褥疮形成各1例,观察组无并发症发生,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下肢多发性骨折合并休克的患者行整体的护理干预,可提高救治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骨科损伤控制(DCO)理念在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行DCO方法救治的18例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成功救治16例,死亡2例,发生并发症5例。16例成功救治者均得到随访,平均22个月,复位按照Matta评定标准优良率为81.25%(13/16)。结论应用DCO方法处理可以降低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的病死率。其适应证应严格把握,手术时间最好在伤后3~10d。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为下肢多发性骨折合并休克患者进行急诊护理的有效方案。方法:将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52例下肢多发性骨折合并休克患者按其就诊编号的单双号分为常规护理组和整体护理组,每组各27例患者。为常规护理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为整体护理组患者进行整体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整体护理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术后在常规护理组患者中,有1例患者发生切口感染,有1例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整体护理组患者均未发生并发症。结论:为下肢多发性骨折合并休克患者进行整体护理可促使其骨折早日康复,提高其救治的成功率,降低其发生并发症的几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损伤控制骨科(damage control orthopedics,DCO)理论与技术在严重创伤救治中的合理应用,取得了较好效果,也越来越受到重视。随着高能量创伤事故的不断增加,面对多发伤合并复杂骨折的患者,如何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改善远期疗效,已成为创伤骨科面临的一个重要的课题。本文就DCO临床应用的进展综述如下。1 DCO理念的建立20世纪80年代,骨科医生逐渐开始接受早期固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多发伤合并骨折的处理办法。方法对48例多发伤伴骨折,伤后及时按创伤控制骨科理论行多发伤救治及骨折手术。结果本组48例患者危及生命的危险因素及时得到处理,生命征较早恢复正常,有休克者休克均及时得到纠正,无MODS、脂肪栓塞综合征及ARDS发生,无死亡病例。有1例外固定支架固定针道感染经换药好转,7例患者开放骨折的伤口I期愈合。随访6~18个月,骨折均愈合,患肢功能良好。结论对多发伤伴骨折患者按创伤控制骨科理论处理,能减少并发症、提高救治率、降低伤残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骨科损伤控制在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2012年2月间我院12例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患者采用骨科损伤控制的临床资料。结果成功救治11例,治愈率91.67%,死亡1例,占8.33%,术后随访12个月,经X线检查,骨折处均骨性愈合,无畸形愈合和远期并发症。结论连续性、持续性地骨科损伤控制治疗,调整患者身体机能后,再开展确定性手术,对抢救患者生命有积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