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血压与其靶器官损害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ABPM检测了30例血压正常者和110例EH各期思考的ABP值;并对EHⅠ-Ⅱ期患者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表明:血压正常者和EHⅠ-Ⅱ期患者具有相似的血压昼在变化;EHⅢ期患者夜间血压下降幅度减小甚至消失;血压正常者、EHⅠ-Ⅱ期及Ⅲ期三组间非杓型者的发生率有显著差异(P<0.05);EHⅠ-Ⅱ期患者的ABP均值和血压负荷值的大部分参数分别与IVST、LVPWT、LVMD呈显著正相关(P<0.05)。ABPM的信息与EH的TOD显著相关,可预测EH的TOD。提示在降低ABP均值的同时,需降低血压负荷值,并调整血压的昼夜节律。  相似文献   

2.
血压异常包括高血压,低血压,血压波动,夜间血压高值等,它们与脑血管发病有密切关系,我们采用动态血压监测技术(ABPM)观察100例脑血管病(CVO)患者,并设有对照组,其中脑出血16例,脑血栓形成45例,腔隙梗塞14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5例,脑动脉粥样硬化20例,ABPM监测结果表示:100例VCD患者ABPM异常者92例(92%)其中平均收缩压(MSBP),平均舒张压(MDBP)超过正常者88例  相似文献   

3.
Ⅱ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目的:探讨Ⅱ型糖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HDM)患者动态血压水平,昼夜节律改变及与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的关系。方法:行24h动态血压监测(ABPM),测UAER。结果:HDM组夜间血压明显高于原发性高血压组(对照组)(P〈0.05),昼夜血压变化差值百分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昼夜节律异常;HDM组夜间血压与UAER成正相关(P〈0.05),昼夜血压变化差值百分率与UAER成负相关(P  相似文献   

4.
采用安慰剂自身对照的临床试验法,观察氨氯地平(AM)对高血压(HT)及高血压合并糖尿病(EHCD)患者的降压疗效。主要应用诊室血压(CBP)和动态血压监测(ABPM)方法比较AM对HT和EHCD的降压疗效、降压效应谷/峰比率(降压T/P)及不良反应。结果表明:E-HCD组和HT组患者治疗后(治疗终点)CBP显示总有效率均达100%,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ABPM结果显示:两组药后血压负荷均降低,各时点血压较治疗前下降,可保持血压的昼夜时辰节律,降压T/P大于50%,且不良反应低。提示每日1次AM可显著降低CBP和ABPM血压。对轻、中度HT合并或不合并DM患者起到24小时降压作用,且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动态血压监测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方法:对52 例轻、中度高血压病( E H)患者和30 例正常人进行 24 h 动态血压监测( A B P M),同时应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定其左室舒张功能( L V D F),并对两者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E H 组舒张晚期最大血流速度( P V A)、舒张晚期血流速度时间积分( Ai)及 P V A/ P V E比值增大,舒张早期血流速度时间( Etim e) 延长、 E峰充盈分数( E F F)变小, A 峰充盈分数( A F F)增大, I V S T、 P W T、 L V M、 L V M I增加, L A D 扩大,均与对照组相差显著( P< 0.05~0.01)。其中日间、夜间 S B P及其负荷值均与 I V S T、 P W T、 L V M I、 P V A  P V E 具有较好的相关性(r= 0.31~0.63)。结论: E H 患者早期出现 L V D F 异常; A B P M 在评价 E H 心脏靶器官损害方面有更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动态血压与尿微量蛋白和高血压患者肾受累的关系。方法:对52 例轻中度高血压病(EH)患者和30 例正常人进行24 h 动态血压监测(ABPM),同时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其尿微量白蛋白(M-ALB)、α1 -微球蛋白(α1-MG)、β2 -微球蛋白(β2-MG),并对两组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EH 组尿M-ALB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ABPM 显示EH组M-ALB与日间、夜间的收缩压(SBP)及其负荷值和24 h SBP负荷值有相关性(r= 0.31~0.38,P< 0.05~0.01)。结论:M-ALB可作为EH患者肾脏早期受损的一个指标。ABPM 在评价EH肾脏靶器官损害方面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7.
动态高血压诊断标准的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应用ABPM检测了108例EH各期患者的ABP值,比较它们与现有的动态高血压诊断标准的符合率,结果发现:EHI-Ⅲ期患者的动态血压值与White等提出的“清醒血压>18.6/12.0kPa及睡眠血压>16.0/10.6kPa的总读数>40%”为动态高血压标准的符合率最高。提示在临床工作中采用张维忠等协作研究的ABP正常参照值(血压均值),并同时结合White标准可作为动态高血压诊断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并靶器官损害的动态血压变化规律。方法:将119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A组(无靶器官损害)51例,B组(心脏损害)35例,C组(脑损害)18例,D组(肾脏损害)15例。观察24小时平均收缩压(24hSBP)和平均舒张压(24hDBP);白昼平均收缩压(dSBP)与舒张压(dD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与舒张压(nDBP);夜间/白昼的收缩压与舒张压比值(nSBP/dSB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告38例22 ̄65岁正常血压者动态血压监测(ABPM)资料。ABPM参数的正常参照值上限:24小时血压平均值〈17.42/10.68kPa,白天血压平均值〈17.97/11.49kPa,夜间血压平均值〈16.36/9.8kPa,血压负荷值〈10%,夜间/白天的收缩压与舒张压比值皆为0.89。正常血压者24小时内血压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呈现“双峰一谷”的长柄勺形状,短期内ABPM反映的血压水平和昼  相似文献   

10.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动态血压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申源生  施丽芳  陈妙芳 《广东医学》2000,21(12):1024-1025
目的 探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24h动态血压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将57例CHF患者按心功能的受损程度(NYHA分组)分为A组(17例,心功能Ⅱ组)、B组(19例、心功能Ⅲ级)和C组(21例,心功能Ⅳ级);根据病因的不同,分为D组(16例,扩张型心肌病)和E组(41例,非扩张型心肌病);全部患者行24h动态血压(24h ABP)检查,比较A,B,C三组及D、C两组之间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收缩压下降率(nsBPR)及24h平均收缩压变异率(24h sBPV)的差异。结果 C组的平均收缩压较A组和B组略低,但三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D组的平均收缩压显著低于E组(P〈0.05)。A,B,C3组的nsBPR减弱或消失,分别占58.8%,88.3%和95.2%,A组与B,C,组的平均收缩压显著低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异常与心率变异性关系。 方法 应用动态血压监测仪和动态心电图分析仪记录患者 2 4h的血压和心率变化 ,并设年龄相似的健康者作对照组。高血压患者 10 6例 ,分 3级 (1级 38例 ,2级 43例 ,3级 2 5例 ) ;对照组 3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血压昼夜规律分析 ,高血压患者和对照组行心率变异性 (HRV) (时域指标和频域指标 )分析。 结果  1级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规律全部正常 ,2级 6例正常、37例消失 ,3级全部消失 ;3级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变异比 2级小 (P<0 .0 5 ) ;血压昼夜规律异常者 HRV降低 ,3级高血压患者 HRV显著低于 2级 (P<0 .0 1)。 结论 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规律异常与心率变异性呈正相关 ,与靶器官损害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动态血压监测在高血压诊断、判断左室肥厚及指导临床用药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动态血压监测和超声心动图检查62例正常血压,64例原发性高血压及4例继发性高血压。结果:动态血压均值小于偶测血压均值(P<0.01),白大衣性高血压占10%。动态血压负荷可区分不同时期高血压(P<0.05),血压正常组、高血压Ⅰ期组存在昼高夜低昼夜节律。高血压Ⅱ、Ⅲ期及继发性高血压昼夜节律消失。非杓型高血压与左室重量及重量指数相关性较杓型高血压为好(P<0.05),硝苯啶时程投药疗效更好(P<0.05)。硝苯啶缓释片不受投药时程限制(P>0.05)。结论:动态血压监测在临床上对高血压诊断、分期、判断左室肥厚及指导用药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应用24h动态血压监测(ABPM)观察依那普利对轻中度高血压病患者的降压疗效。方法 采用单盲自身对照,30例受试者服用依那普利前和4周后分别进行ABPM。结果 依那普利治疗4周能平稳有效降低高血压患者全天血压(F〈0.05),对血压昼夜节律略有减弱。结论 对夜间血压无升高或轻度升高者,依那普清晨给药一次是恰当的,而昼夜血压均升高,治疗后夜间血压控制不满意者可以夜晚增加一次给药。  相似文献   

14.
黄利军  段蕴  王雪胜 《安徽医学》2011,32(6):749-751
目的观察中老年高血压患者夜间收缩血压异常下降的杓类型和脉压指数对靶器官损伤的影响。方法动态血压监测158例,以夜间收缩压下降不同幅度分为极度杓型(ED)、杓型(D)、非杓型(ND)和逆杓型(RD)4组;以24 h平均脉压计算脉压指数(PPI),并以脉压指数≥0.40为基数。结果 4组杓类型中ED 4例,D 42例,ND 77例,RD 35例;4组脑损伤发生率依次为ED〉RD〉ND〉D;心肌肥厚和冠心病的发生率RD较他组高。PPI≥0.40者77例TOD远较〈0.39值81例者高(P〈0.01),RD组PPI≥0.40者24例,TOD20例,发生率91.67%。结论 ABPM RD患者PPI≥0.40是TOD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病(EH)患者动态血压监测(ABPM)的临床应用价值及血压水平对靶器官和临床情况的影响:方法:采用美国Accutraker Dx型无创性全自动血压监测仪,对139例老年EH患者和83例老年健康者进行24h ABPM,将监测值和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及统计学处理。结果:1.老年EH患者平均动脉血压参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各级高血压平均动脉血压参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各级高血压之间平均动脉收缩压比较,有显著性差异。2.随血压水平升高,靶器官损害(TOD)及伴随临床情况(ACC)发生率升高,但前者升高有显著性差异,后者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在ABPM各参数中,平均动脉血压是一个重要参数,对老年人来说,平均动脉收缩压更为重要。血压水平与TOD和ACC相关,血压水平越高,TOD和ACC发生率越高。  相似文献   

16.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压波动、昼夜模式及靶器官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造成高血压靶器官损伤的多元因素。方法 :以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SHR)为动物模型 ,进行 2 4h动态血压监测 ,分析血压波动性、血压昼夜模式与靶器官损伤的关系。结果 :SHR不同的时间段的收缩压波动性、舒张压波动性均与靶器官损伤显著正相关 ,且相关程度较血压水平与靶器官损伤的相关更为密切 ;非勺型血压SHR的靶器官损伤较勺型血压SHR明显严重。结论 :血压波动性、血压昼夜模式是影响SHR靶器官损伤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24h动态血压监测对老年高血压病诊断及预后判断的意义。方法:对170例于本科门诊或病房经观察偶测血压,按1999年WHOISH高血压分类标准,确诊为高血压病老年患者实施24h动态血压监测,根据动态血压结果,剔除白大衣性高血压〔1〕,及诊断依据不充分的患者。将确定无疑的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血压指标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病占全部高血压病的12.5%。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病患者的靶器官损害发生率明显高于非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病患者,非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病例中,血压昼夜节律消失组靶器官损害发生率亦显著高于血压昼夜节律存在组。结论:动态血压监测是正确诊断高血压病的必要选择,老年高血压病中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病患者及血压昼夜节律消失者占较大比例,并有更加严重的靶器官损害。  相似文献   

18.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分析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参数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58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分析其24 h、白昼、夜间平均血压和平均脉压、血压变异性,并与正常老年人比较。结果老年单纯高血压(EH)组和高血压伴靶器官损害(EH TOD)组24 h、白昼、夜间平均血压、平均脉压和血压变异系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EH TOD组夜间平均血压、24 h平均脉压、血压变异系数与EH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存在明显节律紊乱,脉压和血压变异性增大,并与TOD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Hypertension is one of the major contributors to cardiovascular, renal and central nervous system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Although it is more prevalent in the adult population, hypertension and its sequelae are being seen in the pediatric population with increasing frequency. Blood pressure (BP) is not a static phenomenon. It is highly variable, changing constantly in response to various activities, stimuli, and stresses. Consideration of all of these factors make intermittent clinic BP measurements less effective in accounting for BP rhythmicity so ambulatory BP monitoring has emerged as a useful tool to give a detailed analysis of BP patterns during the day and night. It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evident that ABPM could be a useful tool in evaluation of white coat hypertension, apparent drug resistant hypertension, to evaluate efficacy of medications for control of hypertension, in evaluation of borderline hypertension, to further elaborate on chronology of hypertension and above all to assess the end organ damage risk as measurement of 24 hour BP parameters do correlate with hypertensive end organ injury.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空腹血清瘦素水平与血压、血脂、尿酸、左室肥厚、性别及肥胖的关系。方法 实验组为55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对照组为24例健康志愿者。心脏彩色多普勒测量室间隔厚度(IVST)和左室质量指数(LVMI),用生化自动分析测量血糖、血脂,用放射免疫法测量瘦素水平,并测量体质量指数(BMI)、腰臂比(WHR)、血压等指标。结果 高血压组瘦素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后者瘦素水平与SBP、MBP呈正相关(P<0.01),与BMI、WHR呈正相关性(P<0.05);男性与女性瘦素水平差异有显著性(P<0.01);高血压组瘦素水平与LVMI、IVST的相关性无显著性(P<0.05),与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尿酸(UA)、血糖(Glu)、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无明显相关。结论 瘦素水平在高血压患者中增高,但与血压的分级无关;瘦素水平与左室肥厚无明显相关;与性别、BMI、WHR有显著相关;与血脂、血糖均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