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同期肝切除治疗结直肠癌同时性肝转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同时性肝转移肝肠同期手术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年8月至2004年12月在我院行外科手术治疗的121例同时性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在121例同时性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中,99例行结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剔除2例行原位肝移植患者后,同期肝切除组41例(A组),对肝转移瘤行姑息外科治疗组56例(B组),即转移瘤未能完全经手术切除者,A、B组患者性别、年龄、原发瘤部位、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肝转移瘤数目(x^2=40.41,P<0.05)、肝转移瘤分布(x^2=11.6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中位生存期分别为28.9个月、17.1个月,5年生存率分别为14%、0,其中A组患者中位无瘤生存期为19.5个月,1、3、5年生存率为93%、44%和14%。结论同期肝切除能为部分结直肠癌同时性肝转移患者提供治愈机会,对于合适的患者应力争行同期肝切除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Ⅳ期直肠癌患者原发病灶切除的价值和适应证.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8年1月至2005年12月在外科治疗的118例Ⅳ期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将118例分为二组,手术切除原发病灶组(105例)和仅行造瘘术组(13例).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Log-rank检验进行统计学比较,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 结果 118例中105例行直肠原发病灶切除,同期行转移瘤切除16例;13例行造瘘术.手术切除原发病灶组总的5年生存率为8.5%.其中同期行转移瘤切除者5年生存率31.2%,行辅助化疗者5年生存率20%.手术切除原发病灶组与造瘘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5个月、13个月(X2=0.736,P=0.778).手术切除原发病灶组中转移灶切除和转移灶未切除中位生存期分别为20个月、14个月(X2=5.382,P:0.020).手术切除原发病灶加术后全身化疗为主者中位生存期为21个月.多因素分析显示原发肿瘤分化程度、肝转移瘤最大径和全身化疗是影响直肠原发肿瘤切除预后的最主要因素. 结论 对于Ⅳ期直肠癌能同时切除原发及转移病灶的患者,外科手术治疗可延长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支架置入术对肿瘤已经广泛转移的晚期结直肠癌合并急性肠梗阻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3月—2011年9月期间收治的67例肿瘤广泛转移的晚期结直肠癌合并急性肠梗阻患者资料,其中30例行支架置入治疗(支架置入组)以及37例行常规急诊手术治疗(常规手术组),比较两组相关临床指标。结果:与常规手术组比较,支架置入组的手术成功率(86.7%vs.97.3%),手术时间(4.32 h vs.4.78 h),术后30 d内病死率(0.0%vs.11.1%)的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但术中出血量(76.6 mL vs.274 mL),住院时间(6.7 d vs.15.5 d),总并发症的发生率(19.2%vs.52.8%)均明显减少(均P0.05);支架置入组与常规手术组中位生存期(11.4个月vs.10.7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架置入术在治疗直肠癌合并的急性肠梗阻疗效确切,且更安全、可靠,推荐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分析结直肠癌肝转移临床病理学特征与术后生存因素的相互关系,寻找更多更准确的能够影响预后的指标对预后生存的影响,为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治疗策略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期间收治并经手术治疗的233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及生存曲线,并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log-rank法进行统计学检验。将经单因素分析对预后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带入COX多因素回归模型,计算独立预后因素。结果本组患者术后中位生存期为37.0个月,术后1、3及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3.0%、61.0%、17.0%。接受根治性手术患者的术后中位生存期、3及5年累积生存率优于姑息性手术者:40.53个月比27.20个月、59.0%比29.0%、20.0%比0(P0.05)。对于总体生存期而言,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方式、肝转移瘤切除术后首次复发时间、肝内转移灶数目、肝内转移灶最大直径、手术切缘、肝外不可切除转移灶及周围组织或器官侵犯、是否合并慢性肝病(慢性肝炎、脂肪肝、肝硬变)、术前血清CEA水平、CA19-9水平、是否为同时性肝转移、原发灶TNM分期、肝转移瘤生长位置和肝转移瘤包膜是否完整这13项是影响预后的因素(P0.05);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姑息性手术方式、同时性肝转移、肝转移瘤生长位置广泛、肝转移瘤无完整包膜、肝内转移灶多发、肝内转移灶最大直径3 cm、存在肝外不可切除转移灶及周围组织或器官侵犯和未合并慢性肝病(慢性肝炎、脂肪肝、肝硬变)这8项因素是对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术后生存产生影响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手术治疗可以使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获得长期生存,姑息性手术方式、同时性肝转移、肝转移瘤生长位置广泛、肝转移瘤无完整包膜、肝内转移灶多发、肝内转移灶最大直径3 cm,存在肝外不可切除转移灶及周围组织或器官侵犯、未合并慢性肝病(慢性肝炎、脂肪肝、肝硬变)等是影响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术后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基于肿瘤负荷和肿瘤生物学,明确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预后。肿瘤负荷用肿瘤个数和肿瘤大小描述;肿瘤生物学用肿瘤炎症反应和手术切缘阳性评价。方法收集1993年1月到2007年3月结直肠癌肝转移并行肝切除治疗的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分为:低肿瘤负荷组(≤3个转移灶和/或肿瘤直径≤3cm);中肿瘤负荷组(4~7个转移灶和/或肿瘤直径3cm,≤5cm);高肿瘤负荷组(≥8个转移灶和/或肿瘤直径5cm)。结果共有705位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行肝切除治疗,其中低、中、高肿瘤负荷组患者分别有:154位(21.8%)、262位(37.2%)和289位(41.0%)。组间的5年无瘤生存率(P0.001)和总生存率(P0.001)有显著差。组间的肿瘤炎症反应、切除范围、切缘同样有显著差异(P0.001)。亚组分析提示:肿瘤炎症反应是低肿瘤负荷组无瘤生存率和总生存率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对于中肿瘤负荷组,多变量分析提示:肿瘤炎症反应预示较差的无瘤生存率。对于高肿瘤负荷组,R1切除和输血预示较差的无瘤生存率,而年龄≥65岁,R1切除和肿瘤炎症反应预示不良的总生存率。结论手术切缘影响高肿瘤负荷患者的预后,因此手术切缘阴性非常重要的。肿瘤炎症反应影响侵袭性较低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6.
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外科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一、手术适应证及手术时机的选择结直肠癌单纯转移至肝脏者占结直肠癌患者的 2 5 %,局限于肝一叶者又占肝转移的 2 5 %,因此结直肠癌出现肝转移且为单个结节或局限于一个肝叶的不超过 5 %,这部分患者行根治性肝切除率极高 ,可达 95 %左右[1] 。目前手术指征包括 :(1)肝转移病灶为孤立结节或病变范围较局限 ;(2 )无肝外转移或邻近脏器 (膈肌、门静脉 )转移 ;(3)结直肠癌切除后肝转移 ,原发癌灶局部复发可切除者 ;(4 )肝转移癌灶手术切除后复发者 ,病灶较局限 ,且无肝外转移也可考虑再次手术切除 ;(5 )出现肺部转移可行手术治疗者。Vogt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意外胆囊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外科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意外胆囊癌(IGC组)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收治的89例其他胆囊癌(GC组)进行对比。结果与GC组相似,IGC组主要表现为右上腹痛(94.6%vs.93.3%),部分合并黄疸(16.2%vs.31.5%);IGC组与GC组在年龄[(56±12)岁vs.(57±9)岁],女性患者比例(78.4%vs.62.9%),CEA(25%vs.32.8%),CA19-9(30.0%vs.68.3%)阳性率,肿瘤分布部位,病理类型和分级,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7%vs.6.7%)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但其合并胆囊结石率(86.5%vs.50.6%)和早期(ⅠA期)病例比例(29.7%vs.9.0%)及手术切除率(56.8%vs.32.6%)均明显高于GC组(均P0.05),晚期(Ⅲ,Ⅳ期)比例明显低于GC组(43.2%vs.74.2%,P=0.001)。IGC组的总体1,3,5年生存率(70.0%,31.2%,26.8%)及平均生存期和中位生存期[(51±13)个月,17个月]明显高于GC组(27.0%,17.7%,15.1%)[(25±8)个月,5个月](均P0.01)。单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显示TNM分期(P=0.000),T分期(P=0.000),手术方式(P=0.008)是显著影响IGC的预后因素,但是病理分级(P=0.080),年龄(P=0.188),性别(P=0.234)对预后无显著影响。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分期(P=0.000)是影响IGC预后的独立因子。结论与GC相比,IGC合并胆囊结石率高,早期病例及切除率相对高,预后相对好;T分期是IGC的最显著的预后因子;除原位癌(Tis)及癌仅侵及黏膜层(T1a期)外,其他分期肿瘤,如首次手术漏诊,一律应尽早进行再次手术行根治性切除。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再次肝切除术在结直肠癌肝转移复发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3例结直肠癌肝转移复发再次肝切除术和67例结直肠癌肝转移复发内科化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结直肠癌肝转移复发再手术组和化疗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3.7%,51.1%,27.9%和65.7%,20.6%,3.0%(P<0.05或P<0.01).再次肝切除组无手术死亡病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2.6%.单因素分析显示肝脏复发转移灶个数,切缘情况,CEA,肿瘤大小,肿瘤分化程度与预后有关.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仅有肝脏复发转移灶个数和肿瘤大小为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再次肝切除术对于结直肠癌肝转移复发是安全的治疗方案,肿瘤负荷较小(癌直径<5 cm和转移灶<3个)的患者预后较好;再次手术可以延长结直肠癌肝转移复发患者的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腹腔镜肝癌切除术中应用射频凝血器断肝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2015年12月行完全腹腔镜肝癌切除手术4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断肝器械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20例,射频凝血器断肝)和对照组(25例,超声刀断肝),比较两组相关临床指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手术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中出血量[(325.00±111.80)m L vs.(628.00±119.09)m L)]、输血患者比例(3/20vs.11/25)、术后24 h腹腔引流量[(110.00±57.95)m L vs.(334.40±209.56)m L]均明显降低(均P0.05);术后肝功能指标、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费用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术后总生存率(75.0%vs.7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无瘤生存率(75.0%vs.36.0%)明显升高(P0.05)。结论:在腹腔镜肝癌手术中,应用射频凝血器断肝可有效减少出血,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无瘤生存率,近期效果优于术中使用超声刀者。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与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原发性小肝癌(直径≤3 cm)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5年6月35例行超声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治疗的原发性小肝癌患者(消融组),以及同期30例行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的原发性小肝癌患者(腔镜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复发率及生存情况。结果:与腔镜组比较,消融组手术时间(53.89 min vs.128.57 min)、术中出血量(7.29 mL vs.115.33 mL)、术后住院时间(1.86 d vs.5.50 d)、住院费用(1.73万元vs.2.23万元)均明显减少(P0.05);术后肝功能指标、并发症发生率组间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消融组与腔镜组的手术根治率(97.1%vs.100.0%)、3年复发率(51.4%vs.40.0%)以及术后1、2、3年无瘤生存率(74.3%vs.76.7%、62.9%vs.66.7%、37.1%vs.40.0%)与总生存率(85.7%vs.86.7%、82.9%vs.83.3%、77.1%vs.80.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射频消融与腹腔镜手术切除治疗原发性小肝癌的疗效相似。射频治疗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在小肝癌的治疗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结直肠癌肝转移不同类型及治疗策略对肝转移患者生存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00年1月1日至2008年6月31日收治的669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病例资料。结果本组患者同时性肝转移379例,异时性[发生肝转移中位时间(21.0±19.6)个月]肝转移290例。患者性别、年龄和肠道原发病灶的部位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肝转移灶特征(累及肝叶类型、病灶个数和病灶直径)和术前CEA、CA19—9水平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切除肝转移灶253例.其中同时性肝转移123例,异时性肝转移130例。以2008年10月31日为随访终点,随访率100%。同时性肝转移和异时性肝转移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1和23个月(P〈0.01)。5年生存率分别为6.4%和11.4%(P〈0.01);手术病例与各种非手术治疗(介入、化疗、射频、无水酒精注射和中医中药)病例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37个月和5~26个月(P〈0.01);5年生存率分别为35.6%和0~3.6%(P〈0.05)。结论手术治疗目前仍是结直肠癌肝转移的首选治疗措施:异时性肝转移患者生存率好于同时性肝转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结直肠癌同时性肝转移患者原发灶和肝转移灶同期与分期切除的近期和远期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肿瘤医院肝胆胰外一科2003年1月至2011年12月间的64例结直肠癌合并同时性肝转移患者的临床及术后随访资料,其中行原发灶和肝转移灶同期切除者20例(同期切除组),分期切除者44例(分期切除组)。结果同期切除组Clavien-Dindo 1、2和3级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0.0%(2/20)、15.0%(3/20)和15.0%(3/20),分期切除组分别为13.6%(6/44)、13.6%(6/44)和22.7%(12/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期切除组1、2和3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85.0%、59.6%和37.2%,分期切除组分别为90.9%、68.2%和47.1%,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中位无病生存时间分别为6月和7月,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预后分析显示,原发灶淋巴结阳性(P=0.020)和肝切除术前CEA水平大于20μg/L(P=0.017)是影响患者总体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复发后有机会接受根治性局部治疗联合化疗则是一项保护性因素(P=0.001);而手术时机(同期或分期切除)与患者总体生存无关(P>0.05)。结论对于结直肠癌同时性肝转移,选择同期或分期切除并不影响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远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经手术治疗的胃癌同时性肝转移患者的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外科手术治疗的胃癌同时性肝转移53例患者的临床病理学资料,对单发和多发肝转移患者的生存率进行比较并进行预后分析。结果本组53例患者5年总体生存率为11.3%。单发肝脏转移患者34例,5年生存率14.7%,明显高于19例多发肝转移患者的0(P=-0.00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浆膜侵犯(P=0.000)、淋巴结转移(P=0.000)、手术根治度(P=0.044)、发生肝转移数目(P=0.000)和肝转移肿瘤直径(P=0.031)是影响胃癌肝转移患者预后的因素。其中浆膜侵犯(RR:3。355,P=0.012)和肝转移数目(RR:7.664,P=0.000)是影响胃癌肝转移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手术治疗可以提高无浆膜侵犯的胃癌单发肝转移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4.
Synchronous Resection of Colorectal Primary Cancer and Liver Metastases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Background Patients with synchronous colorectal liver metastases are thought to have a less favorable prognosis than those with colorectal cancer alone. Surgical treatment options are controversial, be it synchronous resection or staged resection. This study compared the clinical, perioperative, disease-free survival (DFS), and overall survival (OS) results of patients undergoing synchronous resection versus staged resection. Methods An observational cohort study of 103 patients with synchronous colorectal liver metastases was performed. All data were collected prospectively. Clinical, perioperative, DFS, and OS results of patients undergoing synchronous resection (group I, n = 73) and staged resection (group II, n = 30) were compared. Results More patients in group I had poorly differentiated colorectal cancer, bilobar liver metastases, more than three liver metastases, ≤4 cm liver metastases, and shorter hospital stays than patients in group II.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statistically differences in DFS and O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The median DFS of groups I and II were 28 and 26 months, respectively (p = 0.585). The median OS of groups I and II were 37 and 36 months, respectively (p = 0.900). Conclusions Synchronous resection achieved DFSs and OSs similar to those seen after staged resection while avoiding a second major operation.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分析海军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7年间诊断肝内胆管癌(ICC)并接受手术治疗病人的治疗及预后情况,探讨术中淋巴结清扫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海军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经手术治疗的265例ICC病人资料。结果 共纳入265例病人,男性175例,女性90例。年龄22~86岁,中位年龄56.5岁。中位随访时间33.5个月。全部病人1、2、3年无瘤存活率分别为50%、29%、20%,中位无瘤生存时间11.9个月;1、2、3年总存活率分别为 77%、47%、36%,总中位生存时间22.8个月。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人无瘤生存的影响因素包括糖尿病史、术前CA19-9高水平、肿瘤直径≥5 cm、肿瘤周边子灶、淋巴结是否清扫;病人总体生存的影响因素包括术前CA19-9高水平、肿瘤直径≥5 cm、血管侵犯、淋巴结是否清扫。分组对比经倾向评分匹配(PSM)后,淋巴结清扫组及未清扫组各77例。1、2、3年无瘤存活率:清扫组68%、47%、36% vs.未清扫组31%、13%、6%(P<0.05),中位无瘤生存时间:清扫组22.2个月 vs.未清扫组9.2个月。1、2、3年总存活率:清扫组91%、75%、56% vs.未清扫组71%、30%、21%(P<0.05),中位总生存时间:清扫组46.8个月vs.未清扫组17.0个月。剔除清扫组淋巴结阳性病人,比较清扫组中淋巴结病理学诊断阴性与未清扫病人生存情况,PSM后:清扫淋巴结阴性组及未清扫组各50例。1、2、3年无瘤存活率:清扫淋巴结阴性组77%、60%、52% vs.未清扫组32%、22%、15%(P<0.05),中位无瘤生存时间:清扫淋巴结阴性组38.1个月vs.未清扫组9.0个月。1、2、3年总存活率:清扫淋巴结阴性组94%、82%、74% vs.未清扫组68%、40%、28%,(P<0.05),中位总生存时间:清扫淋巴结阴性组54.0个月vs.未清扫组18.9个月。病人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直径≥5 cm、术前CA19-9高水平是影响病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术中淋巴结清扫可改善ICC病人预后。术前无法明确淋巴结转移,但评估肿瘤可行根治性切除的ICC病人,伴随术前CA19-9水平较高、肿瘤直径较大时,术中应积极常规进行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大肠癌同时伴肝转移的外科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67例大肠癌伴肝转移经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13例全肝多个转移灶病人行原发病灶切除加门静脉化疗泵植入术,余54例行原发灶和肝转移灶同期切除。本组术后1、2、3年生存率分别为91.0%(61/67)、71.6%(48/67)和40.3%(27/67)。生存时间最短为8个月,最长为57个月,中位生存期为30.2个月。结论大肠癌肝转移病人行原发灶和肝转移灶同期切除辅以局部及全身化疗,亦可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外科手术治疗老年复发性结直肠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2000年1月至2009年6月间收治的24例老年复发性结直肠癌患者(直肠癌复发14例,结肠癌复发10例)的临床和随访资料。结果24例患者中男14例,女10例;年龄(76.9±5.3)岁。单纯局部复发15例,局部复发伴远处转移9例。予以根治性切除术15例,姑息性切除术8例:另外1例因腹腔广泛转移并累及十二指肠和胆总管而行腹腔开关术.术后接受胆总管支架置入术并化疗。7例患者(29.2%)术后出现并发症,包括肠梗阻1例,肺部感染1例,尿路感染1例,切口感染2例,腹部切口裂开1例,切口脂肪液化1例;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全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6个月,其中R0切除组中位生存时间33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1.4%、28.6%和14.3%:姑息性切除组中位生存时间为3个月,1年生存率为0;两组生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只要术前认真评估病情和重视围手术期处理,对于老年复发性结直肠癌患者予以积极的根治性切除仍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紫杉醇联合FOLFOX4方案(氟尿嘧啶、甲酰四氢叶酸和奥沙利铂)新辅助化疗治疗进展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应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的方法将cTNM分期为Ⅲ或Ⅳ期(M0) 的胃癌患者78例,按入组顺序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配到试验组(39例)和对照组(39例).试验组给予紫杉醇联合FOLFOX4方案的新辅助化疗,每2周为1周期,3周期后采用RECIST标准评价临床疗效,2~4周后手术,术后给予原方案化疗3周期.若术前评效为疾病进展(PD)者,术后改为ECF方案(表阿霉素、顺铂和氟尿嘧啶)化疗.对照组确诊后2周内手术.术后给予6周期紫杉醇联合FOLFOX4方案的辅助化疗.结果 试验组紫杉醇联合FOLFOX4方案新辅助化疗的临床有效率为66.7%,R0切除率(82.1%)明显高于对照组(59.0%)(P=0.025),淋巴结转移数目[(3.23±2.80)枚]明显少于对照组[(5.79±2.69)枚](P=0.00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1%和2.6%)及淋巴结清扫数目[(19.69±2.95)枚和(20.59±3.22)枚]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术后中位生存期分别为(27.10±2.32)个月和(18.20±1.30)个月(P=0.006).Cox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分化程度、R0切除、淋巴结转移均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化疗不良反应主要为血液学及末梢神经毒性,患者均可耐受,两组化疗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紫杉醇联合FOLFOX4方案新辅助化疗有效率高,患者耐受性和依从性好,可提高进展期胃癌患者的R0切除率、降低淋巴结转移率,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开腹同期切除手术方式在治疗结直肠癌伴肝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34例术前确诊为结直肠癌伴肝转移患者,其中19例行腹腔镜联合开腹同期切除结直肠癌及肝转移病灶作为治疗组,15例行传统开腹同期切除为对照组,观察两组近期疗效,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9例治疗组患者手术时间为(97±2)min,术中出血量为(106±2)mL,术后首次排气的时间为(2.65±1.58)d,住院时间为(11.26±1.89)d,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0.5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3.33%(P<0.05)。结论同期腹腔镜联合开腹手术治疗结直肠癌及肝转移是安全有效的,且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较传统开腹手术更加安全可靠,能为部分结直肠癌晚期患者的治疗提供了较好的选择方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肺转移瘤的外科治疗效果及其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年3月至2008年5月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和河北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食管癌术后肺转移瘤患者15例的临床资料,男10例、女5例,年龄43~72(65.0±8.8)岁。手术方式为肺部分切除术、肺楔形切除术、肺段切除术及肺叶切除术。随访时间60个月,分析转移瘤数目及大小、原发瘤TNM分期及无瘤生存时间(DFI)对肺转移瘤患者术后生存率的影响。结果肺转移瘤患者术后12、24、60个月的生存率分别为80.0%、66.7%和6.7%,患者术后中位DFI为30个月,DFI≥24个月肺转移瘤患者的术后生存率明显高于DFI〈24个月者(χ2=5.144,P=0.023)。肺单发转移患者的术后生存率明显高于肺多发转移患者(χ2=3.990,P=0.046)。而肺转移瘤大小和原发瘤TNM分期对肺转移瘤患者术后生存率无明显影响(P〉0.05)。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DFI是影响肺转移瘤患者术后生存率的主要因素(P=0.026)。结论外科手术是治疗食管癌术后肺转移的手段之一,尤其在肺单发转移瘤和食管癌术后DFI〉24个月的患者手术切除效果可能更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