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术后肠套叠[postopertive inussusception POI]是术后肠梗阻少见原因之一,再次手术前很难明确诊断,延误治疗危及患儿生命,我们近10年来诊治术后肠套叠5例,本文结合文献就其发病率及机理,诊断和治疗讨论如下。1 临床资料 5例中,男3例,女2例,年龄10月~7岁,平均42.8月。首次手术:巨结肠根治术2例,肾母细胞瘤切除术1例,肝破裂修补术1例,脾破裂脾切除术1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小儿肠套叠术后小肠套叠的诊断。方法 回顾分析7例小儿肠套叠术后小肠套叠的诊断。结果 该病少见,本组只占同期肠套叠手术后的6.4%,容易延误诊治。结论 小儿肠套叠术后小肠套叠临床症状不典型,诊断困难。提高对该病的认识,首先要有高度的警惕性,结合B超常规检查,可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3.
腹部手术后小肠套叠12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儿手术后肠套叠[‘’占腹部手术的4%。,多数术前得不到正确诊断[‘·”,以致延误治疗时机。本作者近年收治12例腹部手术后肠套叠,重点讨论病因及早期诊断问题。临床资料本组男9例,女3例,年龄60d~14a,12例均为小肠套叠。回一回套8例,空一空套4例,其中;1例3处套叠,套人Zcrn~10cm。1例术前确诊,其他病例因切口裂开和诊断机械性肠梗阻再次手术时确诊为小肠套叠,11例手法复位.1例行肠切除肠吻合未,12例均痊愈出院。原发疾病首次手术名称为先天性巨结肠(巨结肠根治术)4例,急性肠套叠(肠套叠复位术)、肾母细胞瘤(左肾… 相似文献
4.
术后肠套叠(postoperativeinussusception,POI)是术后肠梗阻少见原因之一,再次手术前很难明确诊断,易延误治疗危及患儿生命,我们近10年来诊治术后肠套叠5例,本文就其发病率及机理,诊断和治疗讨论如下。1临床资料5例中,男3例,女2例,年龄10月~7岁,平均42.8月。首次手术:巨结肠根治术2例,肾母细胞瘤切除术1例,肝破裂修补术1例,脾破裂脾切除术1例。出现梗阻时间:3例在术后第5d,1例在术后第1d,1例在术后第2d。5例均表现为腹痛、呕吐、鼻胃管引流液增多,均无腹块及血便,腹部透视均表现为肠管胀气,多个阶梯液平。保守治疗3d无效均再次剖腹探查,5… 相似文献
5.
腹部手术后肠套叠临床少见,临床表现不典型,以小肠套叠多见。本院近期收治1例肝母细胞瘤术后小肠套叠患儿。 相似文献
6.
小儿腹部手术后早期再手术,多为手术处理失误或术后并发症引起,病情往往紧急。我院于1976年1月至1999年1月收治30例,结合献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小儿术后肠套叠26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总结术后肠套叠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方法。方法复习26例小儿术后肠套叠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有关文献,分析其年龄特点、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及预后。结果26例患儿2a以下20例(76.92%)。继发于腹膜后手术9例,腹腔内手术17例。术后出现胃管胆汁性胃液量增多或呕吐及腹胀症状的时间,术后1wk以内24例(92.31%)。血便、阵发性腹痛、腹部包块少见。腹部X线检查均提示肠梗阻;19例口服钡剂动态观察可确定其梗阻部位。手术证实术后肠套叠多为小肠套叠,占96.15%。本组除1例肠套叠时间较长,2例回肠复套,术中复位困难而行肠切除肠吻合外,其余23例均手法复位。26例均痊愈出院。结论术后肠套叠其临床表现不同于原发性肠套餐,与术后早期粘连性肠梗阻在发病时间上也有明显差别。对术后2wk内发生的肠梗阻,要考虑到肠套叠的诊断,尽早手术探查。 相似文献
8.
小儿腹部手术后小肠套叠较为少见,其临床症状、体征不典型,难以及时诊断,而延误治疗。本院2000~2009年共收治腹部手术后并发小肠套叠的患儿7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10.
小儿肠套叠的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2年~2002年,我科共收治小儿肠套叠86例,现对所有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小儿肠套叠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经验。1临床资料本组86例,男48例,女38例;4个月~2岁42例;3岁~7岁15例;8~13岁29例,平均年龄5.5岁。以阵发性腹痛、呕吐、果酱样大便和腹部包块等急性肠套叠典型症状就诊的56例。绝大部分为4月~2岁年龄段的婴幼儿,采用灌肠整复40例,成功28例。以进食后腹胀、腹痛、慢性不全性肠梗阻症状而就诊的9例,平均病程6个月。以腹痛、腹泻、血便、腹部包块、消瘦或皮肤紫癜等单一或两种症状就… 相似文献
11.
小儿腹部手术后肠套叠少见,其发病率占腹部手术的3%—4%,我院1996年10月至2001年9月共收治3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小儿肠套叠经空气灌肠复位后的并发症及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总结了本院在2001年间,50例肠套叠病儿经空气灌肠治疗,明确复位后,观察病情及治疗情况,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病儿年龄为6个月~4岁,其中6个月~18个月占80%;男22例,女28例。病程:3h~36h。所有病历空灌前诊断明确,无空灌禁忌症。 治疗方法:所有病例应用空气灌肠机,在压力为60~100mnHg下空气灌肠,均明确复位。复位后平均 相似文献
13.
毕良学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2003,2(5):373-374
目的探讨进一步提高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成功率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93例先天性心脏病病例术后ICU监护治疗情况。结果所:有病人均在ICU使用呼吸机度过最初的危险期,虽有并发症的出现,经监护手术病例均获成功。结论木后在ICU监护,及时处理各种术后并发症,是进一步提高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成功率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儿童腹膜后肿瘤切除术后小肠套叠的潜在发病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2例腹膜后肿瘤切除术后小肠套叠患儿病例资料,1例为腹膜后巨大畸胎瘤行肿瘤血管骨骼化切除及肠系膜上动脉导管扩张术,术后5d出现腹胀,腹部X线检查提示小肠中高位不全性梗阻。1例为腹膜后巨大神经节细胞瘤行肿瘤血管骨骼化切除术,术后6d出现腹胀,右腹部包块,轻压痛,B超提示肠套叠。结果两例患儿均再次行剖腹探查手术,术中发现均为回-回型小肠套叠,1例距屈氏韧带50cm,另1例距屈氏韧带75cm,均手法整复获得成功,术后3~4d自行排便,痊愈出院。结论儿童腹膜后区域手术存在术后肠套叠的潜在发病因素,临床工作中应提高警惕,加以预防。 相似文献
16.
17.
18.
目的 探讨小儿急性肠套叠的诊断与治疗的方法。方法 对我院1990年1月~2002年6月间收治的小儿急性肠套叠72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中,男性多见(62.5%),好发年龄为3月—6月,以回结型最为多见(73.6%)。空气灌肠复位成功24例,其余均手术治疗。死亡1例,其余均痊愈出院。结论 早期诊断、尽快治疗是小儿急性肠套叠空气灌肠复位成功的关键,发病超过48h者不宜行空气灌肠。复位失败、发病时间长或病情较重者,必须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9.
小儿术后肠套叠的临床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术后肠套叠的临床特点,提高其诊治水平。方法复习46例术后肠套叠患儿的临床资料及有相关文献.分析其年龄特点、临床特征、早期诊断要点。结果46例患儿中2岁以下36例(78.26%),69.56%继发于腹腔内手术后。手术证实45例为小肠套叠(97.83%),另1例为回回结型复套。42例小肠套叠经手法复位成功脱套;3例回回回型复套及1例于首次术后18d再行2次探查的患儿.因绞窄严重、复位困难,而行肠切除肠吻合术。46例均痊愈出院。结论术后肠套叠其临床表现不同于原发性肠套叠,与术后早期连性肠黏梗阻在发病时间上也有明显差别。对手术后2周内尤其是1周内发生的机械性肠梗阻.特别是2岁以下的小儿.应考虑到术后肠套叠的诊断。术后肠套叠由于黏连及肠运动功能的改变,罕有自行脱套的机会,确诊后应尽早手术探查。 相似文献
20.
小儿阑尾炎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振东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2004,25(2):131-132
小儿阑尾炎是小儿急腹症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居第一位,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不同年龄具有不同的生理解剖特点,临床表现也不尽相同,常易误诊和延误治疗,形成穿孔、弥漫性腹膜炎.发生并发症甚至危及患儿生命。因此,早期诊断、适时手术治疗是减少并发症和病死率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