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对急进海拔高原和在高原习服的青年,运动状态下口服富氧水,进行血气检测和分析,探讨富氧水在预防急性高原病、提高高原作业效率的作用机制及对急进高原和高原人体运动血气的影响。作者首先在海拔3700m选择10名已习服半年的男性士兵,在海拔538m选择10名已习服2个月的男性士兵,均采用口服富氧水前(对照组)后(试验组)的自身对比运动负荷双盲试验,试验组口服5%葡萄糖注射液制成的富氧水,对照组口服5%葡萄糖注射液,均每次500mL,2次/d。  相似文献   

2.
1391例急、慢性高原性疾病中47例(3.37%)以昏厥为主要症状。均平原出生,年龄19~35岁,除2例女性外全为男性;发生在海拔3 800~5 000m15例,5 070~5 400m32例。原发病为急性高原反应17例(2.3%;高原红细胞增多症21例(6.9%);高原肺水肿2例(0.99%);5例昏厥清醒后又逐渐转到高原昏迷(3.1%);2例已习服高原,在剧烈运动中发生昏厥。  相似文献   

3.
目的综合评价高海拔地区高原习服后的缺氧性右心重构情况。方法随机选择从内地低海拔地区空运进藏的100名志愿者列为对照组,从低海拔地区移居海拔3000m以上且对高原完全习服的100名驻藏部队官兵列为高原组。后者根据移居高原的海拔高度再分为移居高度Ⅰ组(海拔高度3000~4000m,n=67)和移居高度Ⅱ组(海拔高度4000~5500m,n=33);根据受试者移居高原时间的不同又分为移居时间Ⅰ组(进藏1~2年,n=72)和移居时间Ⅱ组(进藏2年以上,n=28)。应用便携式多功能复合超声心动图技术测量静息状态下的右心结构与功能,综合分析与评价高海拔地区高原习服后的缺氧性右心重构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移居高海拔地区后右心重构主要表现为右室、右房增大,右室壁增厚,三尖瓣反流程度增加,肺动脉主干及分支增宽(P<0.01)等。随着海拔高度增加,右心重构更加明显,移居海拔4000m以上受试者的右心重构程度明显高于4000m以下者(P<0.01),4500m以上者尤甚。随着移居时间延长,右心重构亦更加明显,移居时间2年以上的受试者右心重构程度明显高于2年以下者(P<0.01),5年以上者尤甚。结论海拔高度和时间是影响缺氧性右心重构的主要因素,高原习服仅仅是机体对高原低氧环境的一种调节性适应。应用便携式多功能超声技术能早期、及时地评价缺氧性右心重构情况,对保障移居高原部队官兵的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西地那非对高原人体运动血气的影响.方法:在海拔3 700m选择10名已习服半年的男性士兵,在海拔5 380m选择10名已习服2个月的男性士兵,均采用服药前(对照组)后(实验组)的自身对比运动负荷双盲实验.运动结束检测pH、PCO2、PO2、HCO-3、AaDO2 及SaO2的含量.结果:海拔3 700m和5 380m负荷运动,实验组较对照组pH、PaO2、HCO、3、SaO2增高,差别有显著性(P<0.01或0.05),PaCO2、AaDO2降低,差别非常有显著性(P<0.01).结论:西地那非可提高高原人体作业效率,增强氧合功能,适合人体在高原特殊情况下的应急抗低氧用药.  相似文献   

5.
西地那非对高原人体运动一氧化氮及其合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西地那非对高原人体运动一氧化氮(NO)及其合酶(NOS)的影响。方法在海拔3700m选择10名已习服半年的男性士兵,在海拔5380m选择10名已习服2个月的男性士兵,均采用服药前(对照组)后(实验组)的自身对比运动负荷双盲实验。运动结束检测血中NO及NOS的含量。结果海拔3700m和5380m负荷运动,实验组较对照组NO和NOS增高,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西地那非可明显改善高原机体运动抗氧化能力,对细胞功能恢复、内环境的稳定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海拔5 000 m以上驻防官兵高原卫生保健认知情况,为加强官兵自我保健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问卷对高原驻防官兵进行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健康自我评价、特需药品使用状况及官兵吸氧现状。结果官兵的健康自我评价优良以上人数比例为60.8%,保健认知评价优良以上人数比例仅为29.0%,坚持每天吸氧人数比例为14.8%;能罗列出3种以上高原特需药品的人数比例仅占34.1%。结论海拔5 000 m以上驻防官兵的高原卫生保健认知一般,应该采取多种措施,提高官兵主动保健意识及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压氧(HBO)治疗对高原脱习服症者红细胞指标的影响.方法:对驻守海拔5 000m以上地区1年的20名男性青年,在返回平原(海拔1 400m)第2天开始进行HBO治疗,连续治疗10天.在治疗前、治疗第7天和第10天清晨分别采空腹静脉血检测血红蛋白(Hb)及红细胞指标.结果:治疗第7天较治疗前,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降低,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Hb、平均红细胞体积(MCV)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第10天较治疗前,RBC、Hct、MCH、MCHC、Hb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O.01或<0.05),MCV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第10天较治疗第7天,Hct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HBO可使高原脱习服症者红细胞数减少,降低红细胞黏度,增强红细胞变形能力,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监测心电图来评价高压氧治疗高原脱习服的疗效。方法将驻守在海拔5 000 m以上哨卡6个月以上的85名青年官兵随机分成两组:高压氧组60例,高压氧治疗1次/2 d,共治疗5次;对照组25例接受常规疗养。两组治疗前后,分别用实测法与目测法测定顺钟向转位例数、额面电轴、电轴右偏例数、无人区电轴例数、J波例数、SⅠS_ⅡS_Ⅲ综合征例数、R>0.5 mV例数、R为主波例数等指标。结果与治疗前比较,顺钟向转位例数、电轴右偏例数、SⅠS_ⅡS_Ⅲ综合征例数、R>0.5 mV例数、R为主波例数均显著减少(P<0.05或P<0.01),额面电轴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与对照组比较,额面电轴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其余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治疗可快速改善海拔5 000 m以上地区脱习服官兵的心电图特征,说明高压氧脱习服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发生急性高原反应时和习服后心功能变化。方法 :对比研究高原 (日喀则 ,海拔 390 0m) 5 6例发生急性高原反应者和平原 (西安 ,海拔 4 0 0m) 5 6例年龄和性别匹配的健康对照者心功能指标 ,并观察高原低氧习服后 ,心功能指标的变化过程。结果 :发生急性高原反应时心率、左室射血分数、短轴缩短率、心输出量均增大 ,室间隔运动幅度减低 ,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减小 ,右室轻度扩大。经过 6 0d习服后上述改变均有不同程度恢复。结论 :发生急性高原反应者 ,在初上高原时心功能变化较大 ,习服后适应高原环境  相似文献   

10.
对于从海拔0~500m的平原急进海拔1 000m以上的高原,尤其是到海拔3 000m以上者,如何避免因大气氧分压降低而导致的头晕、乏力等缺氧症状,一直是高原医学亟待解决的问题.作者研制开发了"野战增压帐篷",并在高原进行了一系列实验,以观察其对急进高原人员运动后动脉血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本文探讨口服富氧水对高原移居青年的抗缺氧、耐疲劳及预防急性高原病的作用,旨在为高原运动性疲劳的恢复和预防高原缺氧损伤提供新的依据,为高原供氧开辟一条新的途径。①作者在海拔3700m选择10名已习服半年的男性士兵,在海拔5380m选择10名已习服2个月的男性士兵,年龄在(18~25)岁,均采用口服富氧水前后的自身对比运动负荷双盲实验。第一次运动口服5%葡萄糖注射液,第二次运动口服5%葡萄糖注射液制成的富氧水,每次均500mL,2次/d。运动结束后检测血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乳酸(BLA)、尿素氮(BUN)、一氧化氮(NO)及其合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在海拔3 700 m和5 200 m高原口服富氧水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1)在海拔3 700 m将20名已习服半年的男性志愿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口服5%葡萄糖注射液制成的富氧水,对照组口服5%葡萄糖注射液,均每次500 m l,2次/d。饮用3 d后检测其肺功能,检测指标包括FVC、FEV1、FEV1%、MMEF、PEF和MVV。(2)对首次进驻海拔5 200 m的36名男性志愿者,自海拔1 400 m驻地乘汽车2 d到达海拔3 700 m当日随机分实验组和对照组,同前服用富氧水或生理盐水,直至进入海拔5 200 m某哨卡第6天,共服9d后检测肺功能。结果习服志愿者口服富氧水3 d和初进高原志愿者口服富氧水9 d,肺功能指标中FVC、FEV、MMEF、PEF、MVV均显著增高(P<0.01,或P<0.05),FEV1%无显著性变化(P>0.05)。结论在高原口服富氧水能提高移居者的肺通气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富氧水对高原人体力竭运动血乳酸及尿素氮的影响。方法在海拔3 700 m选择10名已习服半年的健康男性青年,在海拔5 380 m选择10名已习服2个月的健康男性青年,均采用口服富氧水前(对照组)后(实验组)的自身对比运动负荷双盲实验。实验组口服富氧水,对照组口服5%葡萄糖注射液,每次500 ml,2次/d,连续服用3 d。运动结束后检测血中乳酸(BLA)、尿素氮(BUN)在口服富氧水前后的变化。结果海拔3 700 m和5 380 m负荷运动,实验组较对照组BLA、BUN均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0.05)。结论富氧水可增加组织对氧的利用,具有增强高原机体能量代谢和抗疲劳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高原医学杂志》2013,(1):39-39
本文对海拔5000m以上地区部分换防官兵返回平原后进行高压氧干预治疗,以评价高压氧治疗高原脱习服的效果,为制定高原脱习服标准治疗方案提供依据。作选择驻守在海拔5000m以1年的55名男性青年官兵,平原出生,年龄(17-24)岁,进驻高原前体检确认健康。均自愿参加本次试验。将其随机分成3组,其中高压氧I组20例,高压氧治疗1次/d,共治疗10次;高压氧Ⅱ组20例,高压氧治疗1次/2d,共治疗5次;对照组15例,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5d、lOd进行脱习服症状调查。  相似文献   

15.
西地那非对高原人体运动血乳酸及自由基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西地那非对高原人体运动血乳酸及自由基代谢的影响。方法:在海拔3700 m选择10名已习服半年的男性士兵,在海拔5380 m选择10名已习服2个月的男性士兵,均采用服药前(对照组)后(实验组)的自身对比运动负荷双盲实验。运动结束检测血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乳酸(BLA)、尿素氮(BUN)、一氧化氮(NO)及其合酶(NOS)的含量。结果:海拔3700 m和5380 m负荷运动,实验组较对照组SOD、NO和NOS增高(P〈0.01);MDA、BLA、BUN降低(P〈0.01或0.05)。结论:西地那非可提高高原人体作业效率,具有增强机体抗疲劳和抗氧化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西地那非对高原人体耐缺氧抗疲劳有关生化指标的影响. 方法 在海拔3700 m选择10名已习服半年的男性士兵,在海拔5380 m选择10名已习服2个月的男性士兵,均采用服药前(对照组)和服药后(试验组)的自身对比运动负荷试验.运动结束检测血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乳酸(BLA)和尿素氮(BUN)的含量. 结果 海拔3700 m和5380 m负荷运动,试验组较对照组SOD增高,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5.07、6.05,P<0.01);MDA、BLA和BUN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23~9.20,P<0.01或0.05). 结论 西地那非可增强高原运动机体抗氧化的能力,加速乳酸清除,具有抗疲劳耐缺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急性重症高原病概述: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认识急性高原病的地区。中国有四大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云贵高原,有大约6 000~8 000万人口居住在海拔2 500m以上地区。我国海拔3 000m以上土地约占国土面积1/6,生活在青藏高原海拔4 000m以上的极高海拔地就有60万人,而且有大量人群不断从低海拔地区移居或世居高原,尤其是青藏铁路的开通、国家西部大开发、"一路一带"经济发展等,进入高原地区人员急剧增加,也使这些地区拥有了相当数量的低氧易感个体、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居住在喀喇昆仑山及西藏阿里地区人员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旨在了解暴露于不同海拔高度及不同高原环境下的不同人员,包括不同年龄、时间及工作强度等人员返回平原后高原脱习服症状评分及其相关性,分析比较居住在喀喇昆仑山及西藏阿里地区人员高原脱习服表现及对健康状况的影响,为进一步做好高原脱习服症深入研究和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作者选取对居住在喀喇昆仑山及西藏阿里地区不同海拔高度、不同高原环境、不同成年男性190人,对其返回平原后的高原脱习服进行症状调查。共发放问卷190份,收回问卷159份。159人平均年龄为(28.5±4.9)岁;其中海拔3 700m 48人。  相似文献   

19.
富氧水对急进高原和高原人体运动血气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目的探讨富氧水对急进高原和高原人体运动血气的影响。方法(1)在海拔3700m选择10名已习服半年的男性士兵,在海拔5380m选择10名已习服2个月的男性士兵,均采用口服富氧水前(对照组)后(试验组)的自身对比运动负荷双盲试验,试验组口服5%葡萄糖注射液制成的富氧水,对照组口服5%葡萄糖注射液,均每次500ml,2次/d。运动结束检测pH,PCO2,PO2,HCO3-,AaDO2及SaO2。(2)对首次进驻海拔5200m的36名男性青年,自海拔1400m驻地乘汽车2d到达海拔3700m当日随机分试验组(18人,口服富氧水)和对照组(18人,口服5%葡萄糖注射液),口服富氧水,方法同前。直至进入海拔5200m某哨卡第6天,共服9d,检测血气指标。结果(1)海拔3700m和5380m负荷运动,试验组较对照组pH,PaO2,HCO3-,SaO2增高,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PaCO2,AaDO2降低,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2)进驻海拔5200m的青年,试验组较对照组pH,PaO2,HCO3-,SaO2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aCO2,AaDO2降低,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富氧水可增加组织对氧的利用,有效提高机体血液中PaO2和SaO2,缓解高原缺氧症状。为预防急性高原病的发生,为高原供氧开辟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慢性高原病尿液化学检查指标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慢性高原病(CMS)尿液化学检查指标的变化。方法对驻守海拔4 300 m和5 000 m以上高原CMS者采用自动尿分析仪进行晨尿11项分析,并与非CMS者作比较。结果CMS组尿11项均有异常,其中尤以尿蛋白、潜血、白细胞变化突出。海拔4 300 mCMS组较非CMS组尿蛋白、潜血和白细胞均增高,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海拔5 000 m以上地区尿蛋白增高,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海拔5 000 m以上地区较4 300 m CMS尿蛋白、潜血、白细胞阳性率虽有所增高,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MS对肾脏有损害,可能与肾小管重吸收功能降低和肾小球通透性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