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早期主动直腿抬高训练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康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主动直腿抬高训练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患者近期疗效、远期疗效和情绪心理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行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摘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早期主动训练组50例和常规训练组50例,术后分别给予早期主动直腿抬高训练和常规训练,于术后第2周评价两组疗效、焦虑和满意度,术后第4周、8周、1年及2年随访评价两组残余腰腿痛发生率、直腿抬高试验阳性率。结果早期主动训练组总有效率为90.0%,焦虑发生率26.0%,满意度92.0%;常规训练组总有效率74.0%,焦虑发生率48.0%,满意度72.0%;早期主动训练组残余腰痛发生率在术后第4周、8周、1年和2年均低于常规训练组,残余腿痛发生率在术后第1年和第2年低于常规训练组,直腿抬高试验阳性率在术后第2年低于常规训练组(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摘除术后早期主动直腿抬高训练可有效提高近期和远期疗效,改善焦虑状态,提高手术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直腿抬高训练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康复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行髓核摘除术患者早期直腿抬高训练对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实验组拔除引流管后做直腿抬高康复训练;对照组术后第1周内适度下肢活动,术后7d后做直腿抬高运动。比较两组患者焦虑、抑郁发生率及治疗效果、治疗满意度。结果:实验组焦虑、抑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长期疗效治疗满意度实验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行髓核摘除术者,早期行直腿抬高训练有利于患者的术后康复,提高患者的治疗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尹海龙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3):5610-5610,5651
目的探讨早期系统的康复训练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残存腰腿痛的影响。方法 128例术后患者采用抽签法随机分成两组,65例进行系统的早期康复训练(训练组),63例术后卧床休息4周(对照组)。结果随访6~24个月,早期系统康复训练组残存腰腿痛发生率为6.56%,对照组发生率为24.56%。结论经过系统的早期康复训练能有效地减少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残存腰腿痛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直腿抬高训练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康复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行髓核摘除术者早期直腿抬高训练对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将髓核摘除术的腰椎间盘突出症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拔除引流管后做直腿抬高康复训练;对照组术后第1周内适度下肢活动,术后7d后做直腿抬高运动。比较两组患者焦虑、抑郁发生率及治疗效果、治疗满意度。结果:实验组焦虑、抑郁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长期疗效治疗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行髓核摘除术者,早期直腿抬高训练可有利于患者的术后康复,提高患者的治疗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康复训练路径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患者功能恢复的实施效果.方法 将126例腰椎问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4和对照组62例,对照组应用常规康复训练方法,观察组应用康复训练路径指导康复训练.结果 观察组康复训练掌握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腰腿痛残留率和直腿抬高试验阳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应用康复训练路径指导康复训练有利于提高患者康复训练掌握程度,能提高手术远期效果,减少腰腿痛的残留.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早期康复训练对远期残余腰腿痛的影响。方法:183例术后患者采用抽签法随机分成两组,103例进行早期康复训练(训练组),80例术后卧床休息三四周(对照组)。结果:随访4周~12年,早期康复训练组远期疗效满意率为94.17%;对照组远期满意率为81.25%。结论:椎间盘突出症早期康复训练组比对照组有更好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7.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常见疾病,为提高手术疗效,本文回顾总结了我院1995~1998年间手术治疗13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完整资料,并对其中21例术后疗效欠佳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和探讨。1临床资料136例中男95例,女41例。年龄21~69岁,其中35~50岁占85%。病程2个月~21年。全部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腰痛、腿痛和直腿抬高试验阳性等典型腰腿痛的症状和体征。手术共探查141个椎间隙,临床定位体征与椎间盘突出间隙符合率为94%,除1例探错间隙外,术前CT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与手术符合率为100%。手术并发症:血管损伤2例,神经损伤1例,术后感染3…  相似文献   

8.
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科自 1997年引进了 JKF-Ⅲ A型脊柱牵引康复床,配合超短波及电脑中频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观察组 150例,男 95例,女 55例,年龄 20~ 65岁,病程 10d~ 4年,其中 L 3~ 4 11例, L 4~ 5 81例, L 5~ S 1 58例。单纯腰腿痛 20例,腰痛伴放射性腿痛 80例,腰痛伴下肢麻木 38例,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89例。对照组 60例 ,男 41例,女 19例,年龄 20~ 65岁,病程 20d~ 5年,其中 L 3~ 4 5例, L 4~ 5 30例, L 5~ S 1 25例,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35例,单纯腰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早期康复训练对远期残余腰腿痛的影响。方法:183例术后患者采用抽签法随机分成两组,103例进行早期康复训练(训练组),80例术后卧床休息三四周(对照组)。结果:随访4周~12年,早期康复训练组远期疗效满意率为94.17%;对照组远期满意率为81.25%。结论:椎间盘突出症早期康复训练组比对照组有更好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康复路径在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脊柱外科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入选患者120例,根据入院顺序,采用随机对照分组方法,常规组和路径组各60例,分别采用常规术后护理以及路径康复,对比疗效指标、院内院外康复训练落实情况。结果路径组与常规组住院时间、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路径组住院期间完成的直腿抬高训练组数、踝关节背伸屈曲训练组数、五点支撑法组数、飞燕训练组数高于常规组,治疗后路径组与常规组ODI、VAS评分低于治疗前,路径组ODI低于常规组,路径组院外康复完全做到率、做到合计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护理中应用康复路径,尽管不能缩短住院时间,也不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但可增进功能恢复效果,减轻腰痛,提高院内以及院外训练落实量。  相似文献   

11.
刘沛珍  张瑞英  黄嘉 《护理研究》2014,(17):2105-2106
[目的]探讨运动疗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后残余腰腿痛的作用。[方法]选取2011年1月—12月入院并符合纳入标准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病人1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实施运动疗法,包括直腿抬高、腰背肌锻炼及腰椎屈曲锻炼。观察组每天训练60min,分2次完成,每次完成3组运动;对照组进行常规训练,运动项目与观察组相同但不控制运动时间,于入院时、出院时、术后6个月和12个月评估病人腰腿疼痛、直腿抬高角度及腰背伸高度。[结果]观察组出院时、术后6个月和12个月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运动疗法能有效减轻腰椎间盘术后残余腰腿痛,提高手术疗效及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刘沛珍  张瑞英  黄嘉 《护理研究》2014,(6):2105-2106
[目的]探讨运动疗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后残余腰腿痛的作用。[方法]选取2011年1月-12月入院并符合纳入标准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病人1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实施运动疗法,包括直腿抬高、腰背肌锻炼及腰椎屈曲锻炼。观察组每天训练60 min,分2次完成,每次完成3组运动;对照组进行常规训练,运动项目与观察组相同但不控制运动时间,于入院时、出院时、术后6个月和12个月评估病人腰腿疼痛、直腿抬高角度及腰背伸高度。[结果]观察组出院时、术后6个月和12个月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运动疗法能有效减轻腰椎间盘术后残余腰腿痛,提高手术疗效及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康复训练与护理对功能的恢复和恢复程度及复发起的重要作用。方法:总结了8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康复训练与护理,主要是直腿抬高训练,腰背肌锻炼,术后短期内避免做的姿势,以及心理护理等。结果:本组有75例恢复良好,优良率88.2%,患者满意。结论:系统、正规、合理的康复训练与护理对腰椎间盘突出症预后起着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4.
我院自2001年始对4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纤维内窥镜治疗,术后加强康复训练,疗效显著。现就康复训练体会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患者46例,男30例,女16例。年龄18~65岁,平均为45岁。病程2个月~28年,平均4.1年。单纯腰痛5例,腰痛伴放射性腿痛33例,腰痛伴下肢麻木7例,合并排尿困难1例,直腿抬高试验阳性40例。1.2方法(1)术后严密观察双下肢恢复情况,一旦出现双下肢疼痛进行性加重,无力、麻木、瘫痪、尿便失禁,应考虑椎管内血肿形成卡压神经根,及时报告医生处理。(2)术后4…  相似文献   

15.
我院1976年~1995年共收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86例,均经X线摄片、CT扫描和临床确诊。随机分为①电脑中频治疗组62例;②超短波治疗组61例;③按摩组63例。3组平均年龄31·39士3.36岁,性别无差异。3组治疗方法均按一般诊疗常规进行。疗效标准:显效:经14次治疗后腰痛与放射性腿痛明显减轻,腰部活动自如,脊柱侧弯畸形消失,直腿抬高试验>70”;好转:经14次治疗后腰痛与放射性腿痛明显减轻,腰部活动改善,直腿抬高试验>50“o有效:经14次治疗后腰痛与放射性腿痛减轻,腰部活动范围增加,直腿抬高试验<50o;无效:治疗14次后症状…  相似文献   

16.
腰椎间盘突出症摘除术后,仍有部分病人腰腿痛不能缓解或复发。笔者于2004年5月—2007年3月收治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摘除术后仍存或再发腰腿痛患者,对其中资料完整者30例进行分析,现总结如下。资料与方法1病例选择标准有腰椎间盘突出手术史;腰腿痛,麻木;直腿抬高试验阳性;CT、MRI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规范化康复疗法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6年5月至2019年5月在某院接受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6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疗法,观察组给予规范化康复疗法,比较两组疼痛程度和腰椎功能,以及患者遗留腰痛、腿痛症状、复发率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对照组,且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后,观察组腿痛、腰痛、复发率以及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规范化康复疗法可以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早期康复治疗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将1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80例进行早期主动康复治疗为早期康复治疗组,另70例进行传统、较少主动运动的、量力而行的训练为常规对照组。结果:术后评分早期康复治疗组为(1.08±0.49),常规对照组为(2.21±0.49),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早期康复治疗组腰椎活动度达前屈(52.8±3.38)°伸(16.8±2.86)°规对照组;后,常前屈为45.8±5.12)°;后伸为14.2±4.27)°;直腿抬高试验早期康复((治疗组阳性6例,常规对照组16例。早期主动康复治疗组残留腰腿痛比例及程度明显低于常规对照组。结论:早期主动康复治疗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功能恢复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直腿抬高的角度对单纯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直腿抬高运动的角度对单纯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将88例手术治疗单纯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A)、(B)、(C)、和(D)4组,A组术后不予以直腿抬高,B组术后直腿抬高角度≤30°,C组术后直腿抬高角度在31°-59°,D组术后直腿抬高角度≥60°。术后4周观察各组病例疼痛的缓解情况。结果C和D组术后疼痛缓解情况均显著好于A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直腿抬高运动角度〉30°能有效地防止神经根粘连,缓解术后疼痛,提高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个体化护理对小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来我院就诊的临床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且进行小针刀治疗的患者94例,随机等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接受个体化护理;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然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护理服务满意度及患者术后3个月残余腰腿痛和复发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和护理服务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残余腰痛、残余腿痛和残余腰腿痛以及复发情况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体化护理对小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推荐在临床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