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压氧舱吸排氧面罩防漏氧装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高压氧 (hyperbaric oxygen,HBO)治疗中 ,吸氧、中途休息和吸氧结束 ,氧气都会通过供氧调节器经吸氧波纹管和吸氧面罩漏到舱内 ,造成舱内氧浓度的升高 ,有时会超过国家标准规定的 2 5 %的要求 [1 ] ,给 HBO舱的安全带来隐患。HBO舱吸排氧面罩防漏氧装置 ,具有原吸排氧面罩的功能 ,又能防止供氧器向舱内漏氧。一、结构与工作原理HBO舱吸排氧面罩防漏氧装置的构成如图 1部件 1~11。图中实线、虚线部分分别表示患者不戴和戴上吸排氧面罩 7时 ,防漏氧装置的工作状态。工作原理是 :没有戴上吸排氧面罩 7时 ,控制杆 1处于原始状态 ,密封盖…  相似文献   

2.
气管切开患者不能使用面罩吸氧,此类患者进行高压氧治疗时需要解决吸氧装具与气管切开外套管的连接问题.气管切开患者进行高压氧治疗常用以下几种方式吸氧:(1)使用鼻导管开放式供氧.一般采用舱内的一级供氧装置,开启流量计把鼻导管放在气管开口处给氧.这种方式简单、方便,患者易于接受,也是采用最多的方法之一.缺点是:患者吸入的氧气混合大量的空气,不足以达到治疗的目的,而且氧气排放在氧舱内,造成舱内氧气浓度升高,从而带来安全隐患.(2)头罩吸氧 [1].这是一种高压氧舱专用供氧头罩,由有机玻璃制作而成.  相似文献   

3.
我院双舱双门5人高压氧舱,经肇庆市高压氧联合检查组发现有10多个存在问题。决定暂停使用,限期3个月整改。原则上规定,谁制造谁负责。该舱是1986年从德国进口的,故不便要求原厂负责整改,而国内氧舱厂提出改舱费至少需10万元。为此我院决定自行改装,要求参照国家标准,设计报警装置,完善安全性能,消除危险隐患,同时降低舱内氧浓度,减少供氧压力和增加供氧流量,提高吸氧效率。技改方案如下。一、技改材料与方法(一)原舱存在问题及原因:1.氧源只有1路减压,巨主供氧管10×1mm内有2处脱焊。拆检查实各焊口内插入1节长50mm8×1.5…  相似文献   

4.
飞行员高空缺氧耐力的研究是航空医学一个重要课题,在高空缺氧条件下对缺氧最为敏感器官之一的血-眼屏障机能是否发生变化,未见报道。为此,我们应用最先进的激光房水闪光-细胞仪,对飞行人员在低压氧舱检测前后房水蛋白含量进行了定量测定。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受检者为飞行员32人64眼,均为男性,年龄在21~30岁之间。身体健康,无周身及眼部疾病。1.2 方法(1)用低压舱模拟高空缺氧,低压舱为DY-78型。(2)受检者在低压舱内升至5000m高度,无吸氧状态下停留30min,观测心电、心率、指端血氧…  相似文献   

5.
针对目前高压氧舱内急救头罩存在的缺点,笔者自行设计了舱内急救吸氧头罩多孔式吸排氧装置,操作简便,性能可靠,现将其设计原理及主要性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针对目前高压氧舱内急救头罩存在的缺点,笔者自行设计了舱内急救吸氧头罩多孔式吸排氧装置,操作简便,性能可靠,现将其设计原理及主要性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针对目前高压氧舱内急救头罩存在的缺点,笔者自行设计了舱内急救吸氧头罩多孔式吸排氧装置,操作简便,性能可靠,现将其设计原理及主要性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高压氧舱舱内吸氧方式一般都采用由肺呼吸控制的按需供氧方式,吸氧装置的感压膜片一般用橡胶制成,厚度为5mm左右,中间镶有一块圆铜片或铁片;其摇杆活门顶针出厂时被调整在感压膜片的中心位置。吸氧装置使用日久会使呼吸阻力增大,患者吸氧困难,其原因分析以下。1.摇杆活门顶针偏离最佳位置。吸氧装置出厂时都配有调节螺杆,使用中往往被用户拆下以免吸氧装置被调乱,这时需要调节摇杆活门顶针位置,使其处于最佳状态。调节方法:将吸氧胶管上的三通管拔下,把吸氧胶管放在耳朵边,右手调节,把调整螺杆回旋(左旋)半圈,使吸氧装置处于“临界点”,即处…  相似文献   

9.
用于卫星搭载的小型生物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行空间生命科学探索研究,研制成功用于返回式卫星搭载的小型生物舱。舱体为全密封铝合金结构。舱内用超氧化钾和氢氧化锂自动平衡供氧。舱壳夹层中充填相变材料,实施被动式保温,舱内设置有失重自启动离心机,为空间科学实验提供模拟重力条件。微电子学器件由干电池供电,对离心机作稳速控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医用氧气瓶和高原移动式制氧站两种不同方式供氧对新入高原官兵血气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抽取原则将40名新入高原1周内的官兵分为A组(医用氧气瓶供氧,氧浓度≧99.5%)和B组(制氧站供氧,氧浓度≧90%),每组20人,各吸氧40min。在吸氧前和吸氧后30min内抽取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比较。结果(1)A、B两组人员在吸氧前血气指标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吸氧后两组人员的氧分压(PO2)和氧饱和度(SO2%)均高于吸氧前(P<0.05)。(2)A、B两组人员吸氧后血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原移动式制氧站和医用氧气瓶供氧一样,都能明显提高新入高原人员的氧分压和氧饱和度,提高部队战斗力。  相似文献   

11.
舱内腹部爆炸伤对大鼠肠道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舱内大鼠腹部爆炸伤对肠黏膜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60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舱内组和舱外组(30只/组),在陆军模拟战斗舱室和舱外开阔地爆炸复制腹部爆炸伤模型,爆炸后3、24和72小时收集结肠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肠黏膜细胞凋亡和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3(caspase-3)的表达。结果结肠细胞凋亡发生和caspase-3的表达改变基本一致,爆炸伤后3小时肠道黏膜上皮凋亡细胞显著增多、caspase-3的表达上调,舱内组24小时达到高峰,而舱外组24小时时已有所改善;所有致伤组肠道凋亡细胞和caspase-3的表达较伤前显著增加(P〈0.01)。舱内组肠道细胞凋亡指数、阳染指数较舱外组明显升高(P〈0.01)。结论舱内大鼠爆炸伤后早期肠黏膜上皮细胞凋亡较舱外开阔地增加明显,提示在早期救治相对密闭空间爆炸伤员时,要重视采取措施预防细胞凋亡、促进肠道黏膜细胞修复。  相似文献   

12.
重症患者在进行高压氧治疗时可能需要在舱内进行生命体征监护与急救, 高压氧舱的特殊环境对相关医疗设备提出了安全要求。目前国内放置于高压氧舱内的经过临床测试的医疗设备较少, 国外仅有少部分医疗设备通过了欧盟认证。笔者就高压氧舱的特殊环境、医疗设备在高压氧舱内使用面临的风险、高压氧舱内医疗设备的安全要求、高压氧舱内重症患者所需医疗设备配置要求及目前可应用于高压氧舱内的医疗设备进行分析, 以期为后续的医疗设备研发提供理论依据及参考。  相似文献   

13.
怎样能够满意地对气管切开患者进行高压氧(HBO)治疗仍是一个需要探讨的课题。我们在1994年1月~1995年4月,对9例重症脑外伤、脑水肿气管切开患者,于气管套管接口通过机械呼吸器的直角管连接肺式供氧装置为第一吸氧口,以吸氧面罩连接另一肺式供氧装置为...  相似文献   

14.
本文系统回顾了前苏联/俄罗斯和美国航天服的研制历史。俄美航天服的研发都基于高空压力服的技术,经历了从舱内航天服到舱内航天服与舱外航天服结合型航天服,再到舱内航天服与舱外航天服分开研制的发展路线。随着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增加,俄罗斯与美国航天服的技术差异逐渐模糊,多功能和零吸氧排氮航天服是未来的重点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目前,国内氧舱排氧系统大部分采用压差排氧,即利用舱内与舱外的压力差通过阀门将患者呼出的废气排出舱外.用这种方法排氧,由于排氧控制阀门不好掌控,容易造成患者呼气困难或舱压下降致患者吸氧费力.  相似文献   

16.
机载制氧与供氧系统防护性能的生理实验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分析机载制氧与供氧系统的防护性能,验证该系统的高空防护效果。方法 在低压舱和迅速减压舱内对机载氧气浓缩器进行产氧性能地面测试、0~8000m系统供氧性能实验、巡航飞行长时间供氧人体实验、报警性能测试、高空备用氧切换人体实验、高空加压供氧性能实验和高空迅速减压实验等。结果 机载制氧与供氧系统的产氧能力、正常供氧能力和应急供氧性能,达到系统的生理卫生学要求。结论 机载制氧与供氧系统可以满足飞行员在高空长时间飞行的正常供氧和应急供氧需要。  相似文献   

17.
目前,国内氧舱排氧系统大部分采用压差排氧,即利用舱内与舱外的压力差通过阀门将患者呼出的废气排出舱外.用这种方法排氧,由于排氧控制阀门不好掌控,容易造成患者呼气困难或舱压下降致患者吸氧费力.  相似文献   

18.
一种医用高压氧舱恒压的吸引装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压氧 (HBO)舱的吸引装置是危重患者在舱内吸痰的必备设备。目前高压氧舱普遍采用的吸引装置 ,是直接利用舱内压高于舱外压形成的压差梯度产生的负压吸引力 ,吸出患者呼吸道内的痰液 [1 ]。由于这种装置过于简单 ,压差梯度产生的负压是随着 HBO舱内压力的变化而变化。舱内压高 ,吸引力大 ,舱内压低 ,吸引力小。我们使用的医用 HBO舱恒压吸引装置 ,克服了上述吸引装置的不足。一、结构和工作原理医用 HBO舱恒压吸引装置主要组成部分见图 1。其工作原理是 :利用 HBO治疗期间舱内外的压差作为舱内负压吸痰瓶的负压来源 ;采用“阀后”式…  相似文献   

19.
婴儿高压氧舱治疗以其最大限度减少脑损害预后的伤残程度,在临床上已被广泛应用[1]。婴儿氧舱高压氧治疗是将患儿置于婴儿高压氧舱内进行加压、吸氧以达到治疗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为防范氧舱火灾事故,根据GB/T19284-2003氧气加压舱国标和GB/T12130-2003空气加压舱国标的相关要求,目前已经做到的有关空气加压舱的防范措施有:限制可燃物进舱,只准许B1级(难燃)材料和A级(不燃)材料进舱;严格禁止火种带人舱内的同时,对于可能出现火花的电气设施也限制进舱;舱内氧浓度由25%降为23%。对于氧气加压舱,在可燃物、舱内电压和点火条件(温度)进行限制的同时,对于进舱电气的种类及功率也加以控制。国家主管部门在强化氧舱管理规章和临床医院执行“安检”上都做了许多工作,这些工作对于确保氧舱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