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卫氏并殖吸虫致病品系PCR-RAPD分子标记。方法应用随机扩增多态DNA(PCR-RAPD)技术,对浙江宁海小汀、宁海西溪、遂昌、临安等地卫氏并殖吸虫囊蚴进行遗传变异研究。结果通过8条寡核苷酸随机引物扩增,B17-1600bp为浙江宁海小汀肺吸虫种群特异性DNA片段,A9-680bp为浙江宁海西溪,遂昌、临安三地肺吸虫种群共有特异性DNA片段。结论结果提示B17-1600bp,A9-680bp可作为卫氏并殖吸虫不同致病品系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2.
哈氏并殖吸虫ITS2基因和CO1基因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进一步确认浙江宁海哈氏并殖吸虫(Paragonimus harinasutai)分类地位及其遗传变异。 方法 从浙江华溪蟹中分离获得哈氏并殖吸虫囊蚴,单个囊蚴经PCR扩增,进行核糖体DNA第二间区(ITS2)基因和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单位(CO1)基因序列分析;ITS2-PCR扩增产物经BsaHI、StuI酶切。 结果 ITS2-PCR扩增产物经BsaHI和StuI酶切(PCR-RFLP),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图谱基本一致。浙江宁海哈氏并殖吸虫ITS2基因有366碱基对,与泰国种群(AF159609)核酸同源性为95.6%,CO1基因有390碱基对,与泰国种群(AF159600)核酸同源性为89.5%。 结论 本研究从分子生物学角度进一步确认浙江宁海哈氏并殖吸虫分类地位,但与泰国种群(Nakorn-nayok省)相比较,存在较大变异。  相似文献   

3.
广泛分布于亚洲各国的卫氏并殖吸虫表现出不同的生物学特性。作者以部分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单位1(CO1)基因和核糖体重复序列第二内转录间隔区(ITS2)基因为研究对象,对来自日本、韩国、中国大陆、中国台湾、泰国、马来西亚和菲律宾的卫氏并殖吸虫进行了种株分类的分子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我国豫皖闽浙4省5地区溪蟹并殖吸虫囊蚴核糖体内转录间隔区2 (ITS2)和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I (CO1)基因序列,鉴定并殖吸虫囊蚴虫种。方法 2018年10月至2019年9月,于安徽省休宁县蓝田镇、浙江省永嘉县、河南省济源市邵原镇、福建省政和县及漳州市等5个调查点采集溪蟹,分离溪蟹中并殖吸虫,提取囊蚴基因组DNA,PCR扩增核糖体ITS2和线粒体C01基因,测序。采用DNA Star拼接各基因测序结果,并进行各序列间的比对,同时与GenBankTM中并殖吸虫基因进行BLAST比对。基于ITS2、CO1序列,以肝片吸虫为外群,采用邻接法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安徽省休宁县蓝田镇、浙江省永嘉县、河南省济源市邵原镇、福建省政和县及漳州市等5个调查点的溪蟹并殖吸虫囊蚴阳性率分别为82%(49/60)、41%(29/70)、55%(41/74)、65%(41/63)和45%(32/71)。ITS2、CO1扩增长度依次约为500 bp、450 bp。安徽省休宁县蓝田镇和浙江省永嘉县溪蟹并殖吸虫囊蚴ITS2、CO1与卫氏并殖吸虫(KC417492.1,AF219379.2)的相似性最高,分别为99%~100%、96%~99%,均与卫氏并殖吸虫聚为一支;河南省济源市邵原镇溪蟹并殖吸虫囊蚴ITS2、CO1与斯氏并殖吸虫(KX129924.1、MK568551.1)的相似性最高,分别为98%~100%、95%~99%,均与斯氏并殖吸虫聚为一支;福建省政和县溪蟹并殖吸虫囊蚴ITS2与斯氏并殖吸虫(KX129924.1)的相似性最高,为98%~100%,与斯氏、宫崎并殖吸虫聚为一大支(两虫种分支不明显),CO1与宫崎并殖吸虫(AY618823.1、AY618834.1)的相似性最高,为91%~94%,与宫崎并殖吸虫聚为一支,与斯氏并殖吸虫分支明显;福建省漳州市溪蟹并殖吸虫囊蚴ITS2与卫氏并殖吸虫(KC417492.1)的相似性最高,达100%,CO1与三平正并殖吸虫(AF159595.1)的相似性最高,为97%~99%,与三平正并殖吸虫聚为一支。结论 4省5地区溪蟹并殖吸虫囊蚴PCR扩增检出CO1与卫氏、斯氏、宫崎和三平正并殖吸虫高度同源。并殖吸虫CO1可作为并殖吸虫虫种鉴别的潜在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 了解粤北地区并殖吸虫流行分布现状。 方法 采集并解剖每处调查点山溪中螺蛳及溪蟹,查找并殖吸虫尾蚴和囊蚴。以所获囊蚴人工感染猫、犬,解剖猫、犬查找并殖吸虫成虫。取成虫样本,与GenBank里并殖吸虫的COI基因与ITS2基因序列比对,进行基因序列分析。 结果 里东、叟里元、下洞河、太坪和小坑5处调查点溪蟹三平正并殖吸虫囊蚴感染率分别为74.54﹪ (41/53)、68.91﹪ (32/47)、77.77﹪(24/32) 、76.92﹪ (40/52)和81.5% (22/27),溪蟹物种均鉴定为平和华溪蟹。与GenBank三平正并殖吸虫基因序列比对,5处成虫样本COI基因同源性分别为99.5% 、100% 、99.5% 、99.5% 和100%,ITS2基因同源性为100%。大洞调查点的螺蛳检出并殖吸虫短尾尾蚴,感染率为0.058% (1/1,700),螺蛳物种鉴定为放逸短沟蜷,溪蟹检出卫氏并殖吸虫囊蚴,感染率为38.09﹪ (32/84),溪蟹物种亦鉴定为平和华溪蟹。大洞成虫样本COI基因与卫氏并殖吸虫同源性100%,ITS2基因与卫氏并殖吸虫同源性99.5%。 结论 粤北地区新发现三平正并殖吸虫高度疫源地5处,第二中间宿主为平和华溪蟹。5处疫源地虫种间无差异。卫氏并殖吸虫高度疫源地1处,第一中间宿主为放逸短沟蜷,第二中间宿主为平和华溪蟹。 关键词:并殖吸虫 ;尾蚴 ; 囊蚴 ;感染率 ; 放逸短沟蜷 ;平和华溪蟹  相似文献   

6.
卫氏并殖吸虫成虫cDNA文库的单抗筛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从卫氏并殖吸虫成虫cDNA文库中筛选并鉴定出可用于免疫诊断和免疫预防的基因克隆。方法 采用预吸收的抗肺吸虫成虫单克隆抗体筛选多次后得到 5个阳性克隆 ,经PCR扩增后测定其插入片段的大小。用辅助噬菌体做体内剪切 ,以抗生素平板筛选含重组质粒的阳性菌落。其中 3个克隆测定其DNA序列 ,用BLAST软件对所得DNA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结果 得到 1,2 ,4三个不同阳性克隆 ,其长度分别为 1783bp、397bp和 1132bp ,分别与卫氏并殖吸虫卵黄铁蛋白 (P wyolkferritin)基因、鞘脂激活蛋白A(DictyosterliumdiscoideumsaposinA)基因和曼氏血吸虫主要卵抗原 (Smmajoreggantigen -P4 0 )基因同源。 结论 本研究首次报道用抗肺吸虫成虫单克隆抗体筛选卫氏并殖吸虫成虫cDNA文库 ,所获克隆1、2、4可能系肺吸虫免疫诊断和预防的相关基因  相似文献   

7.
用DNA序列分析我国5种并殖吸虫的分类地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分析河口并殖吸虫、白水河并殖吸虫、勐腊并殖吸虫、曼谷并殖吸虫及象山并殖吸虫的分类地位。 方法 用明胶、乙基苯基聚乙二醇(NP40)、聚山梨酸200法抽提基因组DNA,用特异引物,PCR扩增ITS2和部分CO基因的目的基因。PCR扩增产物纯化后直接测序分析其同源性,构建种系发生树。 结果与结论 DNA序列分析结果表明,白水河并殖吸虫、勐腊并殖吸虫、曼谷并殖吸虫及象山并殖吸虫之间存在较小的差异。种系发生树可见,这4种并殖吸虫在并殖吸虫属中彼此比较接近,分类地位位于卫氏并殖吸虫与斯氏并殖吸虫之间。河口并殖吸虫与斯氏并殖吸虫在进化及亲缘关系上非常接近。  相似文献   

8.
一例并殖吸虫病患者的虫卵DNA序列分析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运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分析虫卵基因序列鉴定并殖吸虫病类型。 [方法 ]先从并殖吸虫病患者痰中分离出虫卵 ,然后PCR扩增出虫卵中完整的核糖体DNA第二间隔区基因 (ITS2 ) ,并直接用于测序从而获得该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同时 ,亦用同法分别从动物宿主粪便中分离出的卫氏并殖吸虫和斯氏狸殖吸虫虫卵中获得ITS2基因序列作为DNA参照分析。此外 ,本文也对从患者痰中分离出的虫卵进行详细的形态学特征描述分析。 [结果 ]来自患者的虫卵ITS2基因序列与参照的卫氏并殖吸虫虫卵的基因序列 10 0 %一致 ,而与来自斯氏狸殖吸虫虫卵的基因序列只有 92 %核苷酸相同。此外 ,从形态学上讲 ,来自患者的虫卵形态特征更与卫氏并殖吸虫虫卵相似。 [结论 ]通过基因序列分析 ,可确诊患者所患的是卫氏并殖吸虫病。  相似文献   

9.
肺吸虫病是由并殖吸虫感染引起的世界性食源性传染病, 中国肺吸虫病的病原体有斯氏并殖吸虫和卫氏并殖吸虫。嗜酸性粒细胞(EOS)升高和含EOS的肺吸虫病"积分诊断量表"对诊断斯氏并殖吸虫感染具有重要价值, 而对诊断卫氏并殖吸虫感染的价值有待证实。斯氏并殖吸虫在人体以童虫形式存在, 不能采用寻找虫卵的诊断方法。并殖吸虫抗原皮试和(或)抗体检测对病原学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调查广东省卫氏并殖吸虫分布现状。方法 解剖采集自广东省从化市良口、 龙门县南昆山、 乐昌市大洞和平远县木溪与郭屋等5个调查点山溪的螺蛳及溪蟹, 检查卫氏并殖吸虫尾蚴、 囊蚴。以所获囊蚴人工感染家猫、 犬, 解剖查找并殖吸虫成虫。取成虫样本, 进行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单位I基因 (COI基因) 和核糖体基因第二间隔区 (ITS2 基因) 基因序列分析, 并与GenBank中现存并殖吸虫的COI、 ITS2基因序列进行比对。结果 良口、 南昆山、 大洞、 木溪和郭屋5处疫源地的第一中间宿主螺蛳鉴定均为放逸短沟蜷, 其尾蚴感染率分别为0.33%、 0.15%、 0.058%、 0.10%和0.05%; 第二中间宿主溪蟹鉴定均为平和华溪蟹, 其囊蚴感染率分别为100%、 100%、 38.09%、 55.36%和65.26%。良口、 南昆山、 大洞、 木溪和郭屋平均每只蟹检出囊蚴数量分别为79.4、 105.66、 9.16、 16.18个和15.6个, 平均每克蟹含囊蚴数量分别为11.12、 7.87、 0.58、 0.69个及0.85个, 囊蚴鉴定均为卫氏并殖吸虫。人工感染家猫、 犬体内检获卫氏并殖吸虫成虫与虫卵。良口、 南昆山、 大洞、 木溪和郭屋5处调查点卫氏并殖吸虫成虫样本COI基因序列与GenBank中的AF219379.21、 AF540958.1号基因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9%、 99%、 99%、 98%、 99%, ITS2基因序列与DQ836243.1、 DQ351845.1、 AB354217.1号同种基因同源性分别为98%、 99%、 98%、 98%、 98%。结论 广东省新发现2处卫氏并殖吸虫超高度疫源地和3处卫氏并殖吸虫高度疫源地, 5 地虫种间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调查江西省奉新县淡水蟹的种类及其感染并殖吸虫囊蚴的情况,探讨其动物地理学意义。方法选取西塔镇等12个乡镇24个村,捕捉蟹类并检查并殖吸虫囊蚴。结果首次报告地处九岭山脉中段奉新县境内分布有修水华溪蟹(Sinopotamon xiushuiense)、万载华溪蟹(S.wanzaiense)和束腰蟹(Somanniathelphusa);修水华溪蟹为优势种;万载华溪蟹肺吸虫囊蚴携带率最高;束腰蟹未检获并殖吸虫囊蚴。结论证实奉新县西塔等8个乡镇为并殖吸虫自然疫源地;对奉新县在九岭山脉中段溪蟹的分布格局及其动物地理学意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广州北部山区并殖吸虫流行分布现状。方法采集并解剖调查点山溪中螺蛳、溪蟹,检查并 殖吸虫尾蚴、囊蚴。用所获囊蚴人工感染猫、犬,解剖猫、犬查找并殖吸虫成虫。取成虫样本,进行COI 基因、ITS2基因序列分析,与GenBank检索并殖吸虫,COI基因与ITS2基因序列相比较。结果良口螺蛳尾蚴 感染率0.32%(4/1 210),螺种为放逸短沟蜷。溪蟹囊蚴感染率100%(35/35)。感染度:79.4个囊蚴/只 蟹,11.12个囊蚴/g蟹,最高只蟹检出囊蚴1 050个,蟹种平和华溪蟹。南昆山螺蛳尾蚴感染率0.15%(3/2 000),螺种为放逸短沟蜷。溪蟹囊蚴感染率 100%(59/59),感染度:105.66个/只蟹,7.87个/ g蟹。蟹 种为平和华溪蟹。吕田螺蛳尾蚴感染率0.03%(1/310),螺蛳种为拟钉螺。溪蟹囊蚴感染率36.73% (36/98),感染度4.55个囊蚴/只蟹,0.53个囊蚴/ g蟹,蟹种为平远南海溪蟹。良口和南昆山成虫COI、 ITS2基因DNA序列与GenBank检索卫氏并殖吸虫COI、ITS2基因序列相比较:同源性分别为99%、98%和98%、 97% 。结论广州北部山区新发现卫氏并殖吸虫超高度疫源地两处,两疫源地虫种无差异。斯氏狸殖吸虫中 度疫源地一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