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外周血液中T淋巴细胞核仁形成区嗜银蛋白(Ag-NORs)在肿瘤免疫学诊断及临床疗效观察中的意义.方法对100例健康人、145例恶性肿瘤患者的外周血液中T淋巴细胞Ag-NORs进行检测分析.通过培养外周血T淋巴细胞进行细胞病理胶银染色,用KL型肿瘤图像分析系统分析I.S%值.结果健康人与恶性肿瘤患者的外周血液中T淋巴细胞Ag-NORs检测I.S%值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Ag-NORs,可以作为恶性肿瘤诊断及病情监测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并评价外周血T淋巴细胞核仁形成区嗜银蛋白(Ag-NORs)的表达以及T淋巴细胞表面分化抗原和自然杀伤细胞(NK)等分别在肿瘤患者免疫状态评价中的应用.方法:对外周血T淋巴细胞经培养后制片进行银染,通过KL型肿瘤免疫图像分析系统计数淋巴细胞核仁银染面积与细胞核银染面积比值(I.S%);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表面分化抗原(CD3、CD4、CD8、CD4/8)及NK细胞.结果:在健康人组和肿瘤患者组之间, 外周血T淋巴细胞Ag-NORs及NK细胞差异有显著性,而CD3、CD4、CD8、CD4/8差异无显著性 ;以恶性肿瘤发病概率分别与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Ag-NORs的表达以及CD3、CD4、CD8、CD4/ 8、NK建立回归方程,以两个回归方程判断恶性肿瘤发病的有效性,并画出ROC曲线,A g-NORs的有效性和ROC曲线下面积均高于T淋巴细胞表面分化抗原及NK细胞.结论 :从监测机体免疫状态的角度出发,外周血T淋巴细胞Ag-NORs的检测较以往T淋巴细胞表面分化抗原以及NK细胞的联合检测更为优越.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T淋巴细胞核仁形成区嗜银蛋白(Ag-NORs)在新生儿、正常人和恶性肿瘤患者中免疫功能评价的意义。方法:对培养后的新生儿、恶性肿瘤患者及正常成年人的淋巴细胞进行普通细胞银染色,用KL型肿瘤免疫图像分析仪检测T淋巴细胞核仁银染面积与细胞核面积比值(I.S%)。结果:新生儿的T淋巴细胞Ag-NORs测定值是7.79±0.57%,正常成年人为7.56±0.51%,恶性肿瘤患者为5.15±0.68%。恶性肿瘤患者的T淋巴细胞Ag-NORs较正常人及新生儿均显著降低(均P<0.01),新生儿与正常人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恶性肿瘤患者T淋巴细胞的Ag-NORs测定值较低,可能与免疫系统受损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肾癌患者的外周血 T淋巴细胞核仁形成区嗜银蛋白 (Ag- NORs)的表达特点及其免疫学诊断意义。 方法 :应用细胞培养银染及 KL型肿瘤免疫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 ,分析 30例肾癌患者及 30例门诊健康志愿者外周血的 Ag-NORs的含量 ,以细胞核仁银染面积与细胞核面积比值 (I.S% )作为评估指标作比较。结果 :肾癌患者组 Ag- NORs的 I.S%值为 (5 .2 6± 0 .71) ,明显低于正常人的 (7.34± 0 .4 7) ,两者差异显著 (P<0 .0 1)。治疗后肾癌患者 I.S%值明显升高 (P<0 .0 1)。结论 :外周血 T淋巴细胞 Ag- NORs可望成为肾癌免疫学诊断及预后评估的一项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5.
肾移植受者T淋巴细胞核仁区酸性非组蛋白表达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T淋巴细胞核仁区酸性非组蛋白表达活性(Ag-NORs)对肾移植受者术前及术后用药病情监测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普通细胞银染技术对32例肾移植患者术前及术后使用免疫抑制剂1,2,3周外周血T淋巴细胞染色,通过计算机显微图像分析技术,计算硝酸银染色酸性非组蛋白(Ag-NORs)面积与核面积的比值(I*S%).结果肾移植患者术前Ag-NORs的I*S%为(6.31±0.86);术后使用免疫抑制剂1,2,3周Ag-NORs的I*S%分别为(4.72±0.93),(4.28±1.05),(4.66±1.21).肾移植术后各期与术前Ag-NORs的I*S%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术后各期之间Ag-NORs的I*S%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T淋巴细胞核仁酸性非组蛋白表达活性在肾移植及其术后用药病情监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检测肿瘤患者血清特异性生长因子(Tumor Supplied Group Of Factor,TSOF)水平与外周血丁淋巴细胞嗜银蛋白(Ag-NORS)含量,探讨二者间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恶性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测定专用试剂检测756例肿瘤患者和70例健康人血清TSGF水平,同时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嗜银蛋白含量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肿瘤患者血清TSOF水平(35.429+8.245)U/ml明显高于健康人(19.840+7.065)U/ml(P<0.01).而肿瘤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Ag-NORS含量(5.45+1.12)%明显高于健康人(7.67+0.79)%(P<0.01).肿瘤患者血清TSGF水平与外周血T淋巴细胞嗜银蛋白含量呈显著负相关(r=-0.569,p<0.01).结论 肿瘤患者血清TSOF水平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嗜银蛋白含量是评价肿瘤恶性生物学行为的重要指标.二者密切相关,对评价机体肿瘤免疫功能具有重要的临床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正常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核仁嗜银蛋白(Ag2NORs)含量进行检测与分析.方法将300例健康体检者按年龄分为三组青年组、中年组、老年组,用KL型T-淋巴细胞免疫活性分析系统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核仁嗜银蛋白含量,以银染核仁灰度面积与细胞核灰度面积比值(I.S%)表示.结果T淋巴细胞核仁嗜银蛋白含量在各年龄组内男、女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中、老年组I.S%值比青年组低(P分别小于0.05、0.01),老年组又比中年组稍低(P>0.05).I.S<6%者所占比例在中、老年组中也远高于青年组.结论外周血T淋巴细胞核仁嗜银蛋白含量存在随年龄递减的趋势,提示人体在逐步走向衰老的同时,T淋巴细胞的免疫活性也渐渐下降.临床可将T淋巴细胞核仁嗜银蛋白(Ag2NORs)作为一个免疫指标,通过检测达到预防和早期发现疾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间期核和分裂期染色体AgNORs的相关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银染色技术及KL型图像分析系统,检测74例食管癌、6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和40例对照组的T淋巴细胞间期核和分裂期染色体AgNORs,结果分别以银染核仁面积与细胞核面积的百分比值(I.S%)和AgNORs数/细胞表示。结果:①食管癌和原发性肝癌患者间期核AgNORs的I.S%(5.28±0.86和5.37±0.94)显著低于对照组(7.56±0.78)(P<0.01),分裂期染色体AgNORs数/细胞(5.64±0.45和5.75±0.49)也显著低于对照组(7.35±0.55)(P<0.01);②这两种指标在食管癌和原发性肝癌患者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③食管癌、原发性肝癌患者及对照组的这两种指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2、0.80和0.87,均为P<0.001。结论:肿瘤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间期核AgNORs的I.S%和分裂期染色体AgNORs数/细胞具有相关性,二者均可作为肿瘤的辅助诊断指标,但前者能自动计数、检测方便,结果准确可靠,比后者更适合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刘志清 《热带医学杂志》2011,11(8):971-972,985
目的检测苯暴露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g-NORs),评价其作为苯暴露者早期的效应生物标志物的价值。方法采用KL型肿瘤免疫图像分析系统及配套试剂分析接触苯的高暴露者、低暴露者和对照者Ag-NORs区面积与细胞核仁区的百分比(I.S%)。结果 I.S%在高暴露者组为(6.2±0.7),低暴露组为(7.5±0.8),正常对照组为(7.6±0.7),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36,P=0.013),其中高暴露组低于低暴露组和对照组,低暴露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g-NORs检测能反映个体的苯接触水平,对职业健康检查早期筛查易感人群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核仁形成区嗜银蛋白(Ag-NORs)表达活性的变化.方法:根据卫生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诊疗方案〉标准,将符合条件的SARS患者100例(其中重型24例、普通型76例),应用KL型肿瘤免疫图像分析仪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Ag-NORs;取31例健康体检者做为对照组,采用相同方法检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SARS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百分数及其Ag-NORs表达活性均显著降低(P<0.05),但降低的程度与疾病严重程度无关;不同性别、年龄组SARS患者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Ag-NORs表达活性无显著差异.结论:SARS患者体内细胞免疫功能明显减低.Ag-NORs的检测可以客观地反映机体T淋巴细胞的功能,对SARS患者病情观察及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与血清sIL-2R水平的关系。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对65例恶性肿瘤患者及正常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水平进行检测。结果: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及CD4/CD8比值均显著低于正常人,CD8与sIL-2R水平则显著高于正常人。经相关分析,T细胞亚群中CD3、CD4及CD4/CD8比值  相似文献   

12.
王勇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6,41(11):1452-1454
目的:探讨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3+CD4+、CD3+CD8+)数值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50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根据病种及临床分期进行标准方案化疗;采集患者首次化疗前和2个周期化疗后外周血标本,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结细胞亚群在化疗前后的数值及比值,分析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变化。结果:50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2个周期化疗后外周血CD3+、CD3+CD4+T淋巴细胞数目均显著低于首次化疗前(P<0.01)。CD3+CD8+T淋巴细胞数目在2个周期化疗后均高于首次化疗前(P<0.01);CD3+CD4+/CD3+CD8+细胞比值在2个周期后均明显降低(P<0.01)。结论: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可以通过监测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数目评估患者免疫功能状态,并指导治疗及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3.
中晚期肿瘤患者T淋巴细胞和NK细胞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宁军  龚浩 《实用全科医学》2007,5(7):587-588
目的分析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表型和NK细胞测定值的特点、影响因素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60例实体肿瘤患者和30例健康人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表型和NK细胞的变化。结果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CD3^+、CIM^+、NK16+56^+百分率下降,CD8^+百分率升高,CIM^+/CD8^+比值降低,上述指标与健康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性别、年龄、肿瘤的部位及病理类型不影响其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晚期肿瘤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下降,临床上应对中晚期肿瘤患者提供积极的免疫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酶联免疫斑点试验(ELISPOT)诊断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1年8月~2012年8月武汉市医疗救治中心住院21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结核组)和18例肺癌胸膜转移患者(恶性肿瘤组),利用ELISPOT法检测两组患者胸水对结核特异性抗原刺激产生反应,分泌γ干扰素的效应T淋巴细胞的阳性率.结果 ELISPOT结果显示结核组胸水中T淋巴细胞检测阳性率为85.7%(18/21),明显高于恶性肿瘤组[16.7%(3/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LISPOT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分别为85.7%、83.3%.结论 ELISPOT灵敏性和特异性较高,对于结核性胸膜炎具有一定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检验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了解细胞免疫功能状态及其变化。方法:用实用McAb-A-E直接法检验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72例及37例健康正常对照组的外周血抗凝血CD3+、CD4+、CD8+及CD4+/CD8+指标。并将恶性肿瘤组与健康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恶性肿瘤组CD3(+%)、CD4(+%)、CD8(+%)和CD4+/CD8+分别为:63.88±14.26、34.44±12.14、37.42±10.01和0.96±0.38;健康对照组分别为:69.24±9.46、44.41±5.96、33.30±4.38和1.35±0.20。恶性肿瘤组与健康对照组、正常值CD3+、CD4+、CD8+和CD4+/CD8+相比,恶性肿瘤组(食道癌、胃癌、肝癌、肠癌)CD3+和CD4+细胞阳性率和CD4+/CD8+比值均降低,CD8+细胞阳性率增高,方差分析结果均P〈0.05和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的CD3+、CD4+细胞阳性率和CD4+/CD8+比值均降低,CD8+细胞阳性率增高,说明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处于抑制状态。  相似文献   

16.
观察胎盘免疫调节因子对恶性肿瘤病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利用PIF治疗妇科恶性肿瘤63例,肺癌36例,检测并比较PIF治疗前后病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结果:妇科恶性肿瘤病人及肺癌病人经PIF治疗后,治疗组病人的外周血CD3、CD4、CD4/CD8比值明显增高,而对照组的这些指标均有所降低。结论提示PIF可提高妇科恶性肿瘤病人及肺癌病人的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道50例癌肿患者外用血T淋巴细胞集落形成能力和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的改变。结果表明:癌肿患者的1.T淋巴细胞集落形成能力低下;2.OKT_4/OKT_8比值下降,部分倒置,3.血清及PHA淋巴细胞条件液可减少正常人T淋巴细胞集落的形成;4.~3H-TdR掺入淋巴细胞转化能力降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丙泊酚联合氯胺酮麻醉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对照组为80例健康体检儿童,试验组为78例经骨髓穿刺确诊为ALL的患儿,试验组患儿鞘内注射化疗药物治疗,期间静脉注射丙泊酚[(2±1)mg/kg]联合氯胺酮(0.5mg/kg)镇静麻醉,分别将经骨髓穿刺确诊镇静麻醉前、镇静麻醉6h后(即鞘内注射前)及镇静麻醉24h后(即鞘内注射并镇静麻醉18h后)的患儿血样设为TG-t0组、TG-t1组和TG-t2组。采用流式细胞仪对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和CD4/CD8的水平和CD4+CD25+CD127.Treg细胞进行检测。以Ag-NORs、Th1/Th2比值及TGF-β作为免疫学指标,采用KL型肿瘤免疫图像分析系统对外周血Ag-NORs进行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Th1/Th2比值及TGF召的血清浓度水平。结果试验组患儿外周血CD8、Treg比例、TGF-β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而CD3、CD4、CD4/CD8比值、Ag-NORs水平及Th1/Th2比值明显低于对照组,TG-t0组、TG-t1组和TG-t2组的T细胞亚群及相关免疫学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LL患儿较健康儿童机体免疫功能低下,而在诊断和术后使用丙泊酚联合氯胺酮麻醉对其外周血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改变无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9.
张国 《中外医疗》2016,(23):26-28
目的:分析外周血T细胞亚群测定在恶性肿瘤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及意义。方法随机收集该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患恶性肿瘤的100例患者进行研究,且将其分为研究组。同时选取同期于该院进行健康体检的100名正常人群作为对照组进行对照研究。通过流式细胞术分别对两组研究对象的外周血T细胞亚群水平进行检测,主要包括T淋巴细胞(CD3+细胞)、辅助性T细胞(CD4+细胞)、抑制性T细胞(CD8+细胞)、CD4+/ CD8+细胞等水平。结果研究组患者的CD3+细胞(57.31±7.76)%,显著低于对照组(72.34±6.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CD4+细胞(35.75±7.47)%,显著低于对照组(45.23±5.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CD8+细胞(33.98±8.4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8.37±6.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CD4+/CD8+细胞(0.93±0.49),显著低于对照组(1.57±0.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周血T细胞亚群检测可作为评估恶性肿瘤患者治疗及预后情况的重要参考,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