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儿腹泻时乳糖不耐受实验的检测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小儿腹泻中乳糖酶缺乏(LD)的发生情况。方法 采用改良班氏试剂法检测患儿组(n=98)、对照组(n=30)中的粪还原糖。结果 患儿组和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轮状病毒性肠炎与其他原因引起的腹泻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乳糖不耐受实验(改良班氏试剂法)测定粪还原糖简便、快速、安全、实用,有助于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2.
小儿腹泻病原学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腹泻患儿感染状况及病原学分布特点.方法 对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我院门诊就诊或住院的1573例腹泻患儿病原学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从1573例腹泻患儿的大便标本中共检测出各类阳性病原893例,总检出率56.77%(893/1573).轮状病毒(RV)、细菌、真菌、原虫检出数分别为437例、381例、66例、9例,检出率依次为27.78%、24.22%、4.20%、0.57%.381例细菌感染标本中大肠埃希氏菌131例、克雷伯菌76例,该两株细菌占细菌总数的54.33%(207/381).结论 小儿感染性腹泻以轮状病毒为主,细菌次之,真菌亦是小儿腹泻的重要病原之一.加快RV疫苗的研制及应用是有效减轻RV疾病负担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轮状病毒肠炎并继发性乳糖不耐受8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乳糖不耐受是糖源性腹泻中最常见的一种,本病在婴幼儿腹泻中占有较大的比例,尤其是轮状病毒(RV)肠炎引起继发性乳糖不耐受(SLI),近年已得到重视,为提高对本病的进一步认识及早期作出诊治,作将本院收住的80例RV肠炎并发SLI作一临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轮状病毒腹泻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消化系统感染性疾病,好发于秋冬季节,容易导致患儿机体脱水及酸碱平衡失调。我院应用醒脾养儿颗粒治疗该病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全部病例均为就诊于本院的门诊患儿,共82人。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1例,男22例,女19例;  相似文献   

5.
婺源县人民医院儿科2008年6-11月应用小儿腹泻宁(泡腾颗粒)治疗小儿腹泻病40例,取得较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小儿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的流行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轮状病毒(HRV—AG)是小儿胃肠道感染的主要病源之一。近几年来,国内外发病率逐渐增加.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轮状病毒的快速试验对临床诊断、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尿半乳糖检测在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婴幼儿腹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天津市儿童医院2013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收治的轮状病毒感染患儿210例纳入轮状病毒感染腹泻组,另48例细菌感染腹泻患儿纳入细菌感染性腹泻组,47例症状性腹泻患儿纳入症状性腹泻组。3组患儿均进行尿半乳糖检测,并比较3组患儿乳糖不耐受阳性率。分析210例轮状病毒感染患儿的季节分布情况。结果轮状病毒主要侵犯1岁以下婴幼儿,且全年均有感染发生,尤其好发于11~12月,轮状病毒腹泻患儿并发乳糖不耐受阳性率高于细菌感染性腹泻组和症状性腹泻组(P<0.05)。结论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患儿应及早做尿半乳糖检测,及时停饮母乳或牛乳,采用去(或低)乳糖饮食,以免延误病情。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由于大力提倡和普及母乳喂养 ,乳糖不耐受症增多 ,已受到临床医师重视。乳糖不耐受症临床发病以乳糖吸收不良引起各种胃肠道症状为表现 ,如不及时诊治 ,可造成不良后果。但因乳糖酶缺乏的程度因人而异 ,因此症状轻重不一 ,轻者易于疏漏。 1999年 3月~ 1999年 10月 ,我们选择门诊及住院腹泻患儿 5 0例 ,用醋酸铅法检测粪便乳糖含量 ,结果报告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男 36例 ,女 14例 ;年龄 3个月~ 1岁 30例 ,~ 2岁 2 0例。单纯母乳喂养 2 8例 ,混合喂养 12例 ,牛乳喂养 10例。腹泻时间 :>10天 34例 ,<10天 16例 ,病…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东莞地区小儿腹泻的病原体分布及流行特征。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腹泻小儿粪便标本4592例,采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检测轮状病毒(HRV),培养法分离病原菌。结果(1)2103例病原体阳性,阳性率为45.8%,其中 HRV 1778例,细菌264例,真菌42例,HRV合并细菌感染15例,寄生虫4例。(2)腹泻小儿 HRV总阳性率为39.0%,其中男性39.5%,女性38.3%,性别之间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4,P>0.05);HRV腹泻主要发生于10~12月,其阳性率高于52.0%,高发年龄为7~36个月。(3)沙门菌和志贺菌是细菌性腹泻中主要致病菌,检出164例,占58.8%(164/279),每年6~8月高发,多见于1~5岁的小儿;(4)条件致病菌性腹泻的病例每年常见,铜绿假单胞菌和变形杆菌为常见的条件致病菌。结论小儿腹泻病原体繁多,HRV腹泻秋冬季最常见,细菌性腹泻夏季最常见。加强腹泻小儿粪便中病原体检测,对临床早诊断、早治疗和预防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婴幼儿腹泻轮状病毒检测的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羊柳 《检验医学与临床》2008,5(21):1318-1318
目的探讨粪便中轮状病毒对临床诊断的价值。方法收集317例腹泻患儿的粪便,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轮状病毒抗原。结果317例标本中检出阳性135例(42.6%),以2岁以下婴幼儿、第4季度、蛋花汤样稀便的检出率最高。结论粪便中轮状病毒检测是诊断轮状病毒肠炎的敏感方法。粪便中轮状病毒抗原的检测,对临床诊断该病提供了很有价值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讨小儿轮状病毒性腹泻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制定最佳治疗、护理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240例腹泻患儿,分别从年龄、性别、季节、治疗时是否应用抗生素几个方面进行分析.结果:对轮状病毒检测阳性例数进行统计学分析,其发病年龄:<1岁、1~2岁、>2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性别:男女患儿无明显差异(χ2=0.6661,P>0.05);季节:11月份初起,12月份达高峰,3月份结束.补液+抗病毒药物与补液+抗病毒药物+抗生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轮状病毒性腹泻,6个月~2岁为易感年龄;男女发病无明显差异;有明显季节性,抗生素应用无意义.  相似文献   

13.
庞金敏  马景霞 《临床医学》2009,29(11):122-123
目的探讨小儿渗湿止泻散治疗秋季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大便轮状病毒抗原检测阳性的120例患儿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病毒唑,口服酪酸梭菌、次苍片等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小儿渗湿止泻散口服,观察临床疗效。结果临床疗效治疗组高于对照组。结论小儿渗湿止泻散治疗秋季腹泻具有较好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秋泻系列方治疗小儿秋季腹泻40例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秋泻系列方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以自拟秋泻系列方辨证分型加减治疗,对照组40例以更昔洛韦抗病毒治疗,2组疗程均为5d。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效率无显著差异性,但治疗组需口服补液等处理的病例百分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性(P<0.01),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各证型疗效无显著差异性。结论:自拟秋泻系列方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小儿秋季腹泻治疗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50例秋季腹泻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两组患儿均给予抗菌、止泻、补液等积极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积极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症状改善情况、临床疗效、住院时间及费用.结果:观察组症状改善时间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患儿平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改善秋季腹泻患儿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16.
吴青 《护理研究》2007,21(8):2123-2124
秋季腹泻又称轮状病毒性肠炎,为婴幼儿感染性腹泻的主要原因之一,常并发脱水和酸中毒,影响小儿生长发育。我科应用十六角蒙脱石(思密达)及腹泻贴佐治小儿秋季腹泻,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秋季腹泻是小儿常见病、多发病,每年秋季节都有大小程度不等流行。我科自2002年8月至2002年12月共收治80例秋季腹泻患儿,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8.
轮状病毒是引起小儿腹泻的常见病原体,主要感染6至24个月的婴幼儿,由于其对肠绒毛的破坏,可以引起继发性乳糖缺乏或活性降低和乳糖不耐受症,表现为粪便中还原糖的改变。但人们对轮状病毒性肠炎引起继发性乳糖不耐受症认识不足,致使患儿继续进食含乳糖丰富的母乳及乳制品,导致腹泻加重或迁延,现已引起国内外临床儿科医师的广泛关注。为探讨患儿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乳糖酶变化及其临床意义,作者对2004年12月至2006年2月收住的58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进行粪还原糖测定,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牛芬 《齐鲁护理杂志》2012,18(24):54-55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小儿秋季腹泻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将小儿秋季腹泻患儿14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纠正脱水、酸碱失衡、电解质紊乱;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包括严格消毒、密切观察、合理饮食、对症护理及家长的心理护理等。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小儿秋季腹泻患儿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慢性腹泻并乳糖不耐受症小儿去乳糖饮品的合理喂养方式。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2月腹泻患儿96例,按住院号分为观察组(双号)和对照组(单号)各48例,观察组采用短期去乳糖奶粉喂养,对照组则采用长期去乳糖奶粉喂养。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效果、腹泻症状消失时间、3个月体重增长值、呼吸道感染率。结果观察组痊愈35例,总有效率98%,对照组痊愈32例,总有效率为96%,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儿腹泻症状消失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3个月体质量增长值高于对照组,而呼吸道感染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乳糖不耐受症患儿采取短期去乳糖奶粉喂养方式,既符合婴幼儿的生长发育特点,又可以维持其免疫功能的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