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即血管通透因子(vascular permeability factor,VPF),是新发现的血管生成促进因子,具有信号肽的结构,可以通过旁分泌机制作用于邻近的血管内皮细胞,刺激内皮细胞分裂增殖,促进新生血管的生成,并增加血管的通透性。国外研究显示VEGF可能是肿瘤血管生成的主要促进因子。本文就VEGF与人脑胶质瘤的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血管生成在生理及病理状态下均有重要意义,许多多肽生长因子或非肽因子参与血管形成;近年发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人脑肿瘤的发生、发展及治疗等关系密切。本文将对VEGF结构、生物学特性及其与脑肿瘤关系作一综述。1 VEGF及VEGF受体结构 1983年,Senger等从腹水和瘤细胞培养介质中纯化得到了一种具有促进体液和蛋白质从血管外渗的因子,称之为血管渗透因子(VPF);1989年Ferrara和Gospodarowicz等。又从正常垂体滤泡星  相似文献   

3.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脑肿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管内皮因子(VEGF/VPF)/能够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和增加血管通透性,对肿瘤血管形成有强烈诱发作用。VEGF存在于多种动物和人的培养瘤细胞株、肿瘤组织和某些正常组织中,VEGFmRNA及其受体。mRNA在人类脑肿瘤中表达明显升高,与脑肿瘤的生长和转移有关,对VEGF深入研究对于脑肿瘤的诊治将会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4.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具有增加血管通透性,促进内皮细胞增殖的生物学功能,在许多生理和病理过程中,特别是在脑肿瘤的形成、生长、转移及瘤周脑水肿形成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脑肿瘤引起的脑功能变化与瘤周脑水肿关系密切,后者与VEGF的表达存在肯定的相关关系。本文就近年来VEGF及其与瘤周脑水肿(peritumoral vasogenic brain edema,PVBE)关系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垂体腺瘤血管生成与VEGF、bFGF和内皮抑素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检测垂体腺瘤组织中的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内皮抑素蛋白的表达,探讨其与垂体腺瘤血管生成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了46例垂体腺瘤标本中VEGF、bFGF和内皮抑素的蛋白表达,以VIII因子相关抗原(FⅧ-Rag)血管内皮细胞标记法作为血管密度(MVD)计数的方法,分析上述血管生成相关因子与垂体腺瘤血管生成的关系。结果VEGF、bFGF蛋白表达与MVD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0.05),内皮抑素蛋白表达和MVD之间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垂体腺瘤血管生成与促血管生成因子VEGF、bFGF蛋白水平表达的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   

6.
CD105(endoglin)为内皮细胞表达的糖蛋白,是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受体超家族的组成成分。作为新生血管的标记物,CD105是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标志之一,同时直接参与血管生成,在肿瘤血管生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脑肿瘤为常见的富血管性实体性肿瘤,其发生、发展与血管生成密切相关深入研究CD105在颅脑肿瘤中的表达及其与脑肿瘤患者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可能成为颅脑肿瘤的诊断、预后、治疗的一条新道路。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与肿瘤增殖及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和形态定量分析法,检测98例手术切除脑胶质瘤中VEGF表达、PCNA标记指数(PCNA LI)、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表达。结果(1)肿瘤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均可以表达VEGF,阳性颗粒分布于肿瘤胞浆中;(2)高级别肿瘤PCNA、LI、MVD显著高于低级别肿瘤(P<0.05);VEGF表达阳性肿瘤的PCNA、LI、MVD显著高于VEGF表达阴性肿瘤(P<0.05);(3)在星形细胞肿瘤中,随着MVD的增大,VEGF在肿瘤血管内皮的染色率逐渐增加,与肿瘤的MVD存在正相关关系(r值为0.44,P<0.01)。结论脑胶质瘤的VEGF表达与MVD呈正相关关系,VEGF在肿瘤细胞增殖及血管再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又称血管通透因子(VPF),于1989年被正式克隆确认,是体内一种强效促血管生成因子,能直接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直接或间接参与血管生成,增强血管通透性[1]。目前认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还直接作用于神经元,促进神经突触延伸,具有神经保护和神经新生作用[2]。现将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在神经系统方面作用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一、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结构与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最初发现于血管系统,对其相关结构、理化特性的研究较为成熟。血管内皮细胞生长…  相似文献   

9.
实体瘤是典型的血管依赖性病变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是肿瘤血管生成的关键因素。胶质瘤是一种富含血管的恶性肿瘤 ,胶质瘤的血管内皮增生随恶性程度增加而明显增加 ,故VEGF是胶质瘤抗肿瘤血管生成的良好靶标 ,通过抑制及阻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的表达和作用来抑制胶质瘤血管生成是与常规治疗方法不同的一种治疗新途径及新对策。  相似文献   

10.
内皮抑素(Endostatin)能特异性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增生、迁移,并诱导其凋亡,从而抑制新生血管的形成;还可抑制斑块内膜血管生成从而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生长。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可诱导内皮细胞增殖,促进新生血管形成。内皮抑素和VEGF作为血管形成的调节因子,可能与脑梗死的发生、发展及转归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胶质瘤VEGF基因表达与血管生成和脑水肿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 探讨胶质瘤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基因表达与血管生成和脑水肿的关系。方法 采用Northernblot和ABC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4例人脑胶质瘤和8例正常脑组织中VEGF基因表达;Ⅷ因子相关抗原单克隆抗体组织化学染色显示微血管,用微血管计数(MVC)测定肿瘤血管生成;从脑水肿与肿瘤本身的体积之比获得水肿指数(EI),估价脑水肿的程度。结果 34例脑胶质瘤和8例正常脑组织均可表达3.9Kb的VEGFmRNA片段。VEGFmRNA表达与脑胶质瘤的血管生成、瘤周脑水肿均呈显著正相关(r=0.836,P<0.01;r=0.890,P<0.01);高恶度胶质瘤VEGFmRNA表达、MVC、EI分别显著高于低恶度胶质瘤(P<0.01);低恶度胶质瘤VEGFmRNA表达、MVC均显著高于正常脑组织(P<0.05)。免疫组化染色显示,VEGF蛋白主要分布在高恶度胶质瘤组织的瘤细胞和内皮细胞,低恶度胶质瘤呈低水平表达。结论 VEGF可能通过参与胶质瘤血管生成和脑水肿发生,对胶质瘤的恶性演进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CD105(endoglin)为内皮细胞表达的糖蛋白,是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受体超家族的组成成分.作为新生血管的标记物,CD105是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标志之一,同时直接参与血管生成,在肿瘤血管生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腑肿瘤为常见的富血管性实体性肿瘤,其发生、发展与血管生成密切相关深入研究CD105在颅脑肿瘤中的表达及其与脑肿瘤患者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可能成为颅脑肿瘤的诊断、预后、治疗的一条新道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体外培养的人脑动静脉畸形血管内皮细胞和正常脑血管内皮细胞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表达水平的差异。方法采用组织块贴壁法对人脑动静脉畸形血管内皮细胞进行培养和形态学观察;免疫组化检测CD31和vWF抗原验证内皮细胞;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脑动静脉畸形血管内皮细胞VEGF mRNA和蛋白表达,并与和正常脑血管内皮细胞进行比较。结果体外培养的内皮细胞CD31和vWF染色阳性率达95%以上。人脑动静脉畸形血管内皮细胞中VEGF mRNA和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体外培养的人脑动静脉畸形内皮细胞中VEGF的高表达,提示血管生成在脑动静脉畸形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VEGF及其受体表达与垂体腺瘤血管生成和侵袭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受体KDR在人垂体腺瘤中的表达,及其与血管形成和肿瘤侵袭性的关系。方法结合鞍底硬脑膜病理检查和影像学表现,将肿瘤的侵袭程度分为4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和RT-PCR检测VEGF及KDR的表达;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CD31,计算微血管密度(MVD);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VEGF、KDR在侵袭性垂体腺瘤的肿瘤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均有表达;而在非侵袭性垂体腺瘤中,主要在肿瘤细胞中表达,很少在血管内皮细胞表达。随侵袭性程度的增加,VEGF和KDR蛋白、mRNA的表达相应增加,1级与0级、3级与2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1级与2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EGF和KDR高表达组MVD明显高于低表达组(P<0.01)。结论 VEGF可能通过其受体KDR协同促进垂体腺瘤血管的生成刺激垂体腺瘤生长和侵袭。  相似文献   

15.
人脑膜瘤VEGF的表达和微血管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人脑膜瘤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和微血管数量(MVQ)与肿瘤良恶性程度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手术切除石蜡包埋的36例脑膜瘤(良性27例,恶性9例)组织中的VEGF蛋白表达情况与MVQ数量,显微镜下观察其阳性细胞数和阳性血管数。结果①良、恶性脑膜瘤组织中均有VEGF和MVQ表达,且主要表达于肿瘤细胞的胞浆和血管内皮细胞胞膜中;良、恶性脑膜瘤VEGF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77.8%、100%,有显著性差异(P<0.05);VEGF表达阳性的MVQ平均值(47.6±8.5)高于阴性组(24.3±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②VEGF的表达与MVQ值相关(r =0.75,P <0.01)。结论VEGF在脑膜瘤血管生成中起重要作用,能促进脑膜瘤血管的形成;VEGF和MVQ与脑膜瘤良、恶性程度明显相关,可作为脑膜瘤病理诊断的补充指标之一,并为脑膜瘤的基因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主要与肿瘤血管内皮细胞表达的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结合,以旁分泌机制影响肿瘤的演进。近年来有人提出,VEGF也可能是表达其受体的肿瘤的自分泌生长因子,并通过自分泌形式发挥作用,这一假设已在一些肿瘤中得到证实。在脑胶质瘤中除了VEGF以旁分泌作用间接影响胶质瘤的生物学行为以外,关于VEGF自分泌现象也越来越引人注目。目前体外实验已证实了胶质瘤中自分泌现象的存在,然而对该现象的存在所产生的作用则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脑肿瘤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 (VEGF/VEGFR)的表达和一些脑肿瘤发生发展、浸润、转移之间的关系密切 ;一些通过对抗VEGF/VEGFR以达到抑制脑肿瘤生长、转移为目的的体外及动物实验已取得了初步成功 ,这对脑肿瘤特别是恶性胶质瘤的治疗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畸形性疾病中VEGF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关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EGF)在实体肿瘤生长过程中的作用已有大量研究 ,但有关VEGF在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畸形性疾病中的表达的研究却很少 ,且开展得较晚。David和William等人发现血管畸形性疾病的病人的血管内皮细胞 ,内皮下层和血管周边组织VEGF表达增强。其机理可能与脑组织缺氧 ,以及静脉壁 ,静脉窦壁承受较大的撕脱压力或者血管破裂而激发VEGF表达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   

19.
微血管密度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与垂体瘤侵袭性的关系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目的探索垂体瘤微循环与侵袭性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了42例垂体瘤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表达,同时染色VonWillebrand因子显示血管内皮细胞以检测肿瘤内微血管密度MVD,分析VEGF蛋白表达及MVD与垂体瘤海绵窦侵袭性的关系。结果VEGF蛋白表达和MVD与垂体瘤的海绵窦侵袭性均有关(两者均P<0.001)。结论VEGF与新生血管形成在垂体瘤的侵袭性生物学行为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VEGF、MMP-9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瘤周水肿(PTBE)和肿瘤恶性程度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检测30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脑胶质瘤瘤体和瘤周水肿区中VEGF、MMP-9的表达;通过计数微血管密度(MVD)来评估血管生成情况;根据CT和MRI的结果测定水肿指数;同时用透射电镜对瘤体区及瘤周水肿区的超微结构进行观察。6例来自颅脑损伤病人的正常脑组织作为对照。结果随着肿瘤级别增加MVD逐渐升高,在高级别胶质瘤体中MVD显著高于瘤周(P0.01);VEGF、MMP-9表达与胶质瘤中的MVD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且两者与胶质瘤的水肿指数(EI)也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高级别胶质瘤的EI显著高于低级别胶质瘤(Ⅰ级、Ⅱ级)(P0.05)。电镜下水肿明显者微血管内皮细胞胞浆内有较多小泡囊状细胞器和基底膜中有较多虫蚀样空洞等。结论 VEGF、MMP-9可能共同参与了脑胶质瘤血管生成和脑水肿的发生,并促进肿瘤的侵袭性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