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皮肤鳞状细胞癌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近年来的资料分析表明,皮肤鳞状细胞癌发病率有逐年增高趋势,尤其在老年人中。由于皮肤鳞状细胞癌在临床和组织病理学上的多样性,因而误诊的情况常见。有鉴于此,对近年来有关皮肤鳞状细胞癌在基础和临床方面的研究进展,诸如流行病学、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类型和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新的治疗措施及其预防进行了综述,以期对皮肤鳞状细胞癌的早期诊断、治疗选择和预防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皮肤鳞状细胞癌的发病率仍持续上升,且因其临床表现多样,容易误诊延误病情。鉴于此,该文对皮肤鳞状细胞癌流行病学、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组织病理、治疗及预后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希望对皮肤鳞状细胞癌的早期诊断、治疗选择和预防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3.
皮肤鳞状细胞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皮肤鳞状细胞癌的发病率仅次于基底细胞癌,为最常见的皮肤癌之一。近年来其发病率在许多国家不断增加。该文较详细介绍了关于鳞状细胞癌的流行病学、病因学、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的研究近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外阴鳞状细胞癌的临床表现、鉴别诊断及综合治疗方法。方法通过1例外阴鳞状细胞癌病例报告并文献复习。结果本例患者排除了其他部位肿瘤转移,并且病理结合淋巴结穿刺活接及免疫组化结果,本例可确诊为外阴鳞状细胞癌。治疗上经过多学科会诊,首选同步放化疗治疗方案。结论非暴露部位出现触痛或破溃性皮损时,应高度警惕鳞状细胞癌的可能。该病误诊率高,及时行组织病理检查有助于本病早期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微量元素硒和锌在皮肤鳞状细胞癌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原子荧光谱法对34例皮肤鳞状细胞癌患者,80例健康人进行血清硒和锌的含量检测。结果:皮肤鳞状细胞癌患者血清硒和锌的含量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皮肤鳞状细胞癌引起患者硒和锌缺乏;对皮肤鳞状细胞癌患者适当补硒和锌,可能是一种合理、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6.
皮肤鳞状细胞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皮肤鳞状细胞癌的发病率仅次于基底细胞癌,为最常见的皮肤癌之一,近年来其发病率在许多国家不断增加,该文较详细介绍了关于鳞状细胞癌的流行病学,病因学、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的研究近况。  相似文献   

7.
鳞状细胞癌是起源于鳞状上皮的恶性肿瘤。发生于外生殖器部位的鳞状细胞癌虽然发病率低,但由于外生殖器的特殊生理功能与鳞癌对其造成的巨大破坏性,应当引起临床重视。本文从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治疗进展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8.
综述了与人类乳头瘤病毒有关的口腔粘膜损害,根据其生物学行为,分为两类:①良性口腔损害,包括鳞状细胞乳头瘤、寻常疣、尖锐湿疣、灶性上皮增生与人类乳头瘤病毒2、4、6、11、13和32型有关;②癌前或恶性口腔损害,包括粘膜白斑和鳞状细胞癌与人类乳头瘤病毒16和18型有关。空泡化细胞是二组损害中最常见的细胞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p16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法(IHC)检测50例鳞状细胞癌患者的癌组织、癌旁组织和30例健康人群的正常组织中p16蛋白和PCNA的表达情况,并分析p16蛋白和PCNA与鳞状细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鳞状细胞癌组织中p16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P0.01),鳞状细胞癌组织中PCNA指数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P0.01);p16蛋白阳性表达率随着癌组织浸润深度增加而降低(P0.01),PCNA指数随着癌组织浸润深度增加而增大(P0.01);PTNMⅠ~Ⅱ期p16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PTNMⅢ~Ⅳ期(P0.01),PTNMⅠ~Ⅱ期PCNA指数显著低于PTNMⅢ~Ⅳ期(P0.01);p16阳性表达的鳞状细胞癌组织中PCNA指数为30.67±9.82,显著低于p16阴性表达的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51.96±12.43(P0.01)。结论在鳞状细胞癌组织中p16蛋白缺失,而PCNA大量表达,且p16蛋白和PCNA表达与鳞状细胞癌的病理分期和浸润深度密切相关,提示p16蛋白和PCNA可作为评价鳞状细胞癌病变程度的重要指标,对指导治疗鳞状细胞癌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皮肤基底细胞癌和皮肤鳞状细胞癌组织中Livin和Caspase-3的表达情况及二者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25例基底细胞癌、18例鳞状细胞癌组织中Livin和Caspase-3的表达情况。结果①Livin蛋白在正常皮肤组织中不表达,基底细胞癌和鳞状细胞癌组织中Livi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4.00%和72.22%。②Caspase-3在正常皮肤组织中表达,且明显高于基底细胞癌和鳞状细胞癌组织中Caspase-3的表达。③Caspase-3的表达与Livin的表达呈显著负相关。结论Livin在基底细胞癌和鳞状细胞癌组织中高表达,Caspase-3蛋白在基底细胞癌和鳞状细胞癌组织中低表达,且与Livn的表达呈负相关,提示二者可能共同参与基底细胞癌和鳞状细胞癌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1.
日光性角化病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癌前病变 ,部分病变可发展成鳞状细胞癌 ,而鳞状细胞癌是除恶性黑素瘤以外的最具侵袭性生长能力的皮肤恶性肿瘤。因此早期诊断和治疗甚为重要。综述日光性角化病的发病情况、可能发展为鳞状细胞癌的实验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皮肤基底细胞癌和鳞状细胞癌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底细胞癌和鳞状细胞癌是最常见的非黑素瘤皮肤癌。近年来 ,其发病率持续上升 ,引起临床较多的关注。研究发现紫外线照射、人类乳头瘤病毒感染、癌基因突变等因素与它们的发病密切相关。诱发该类疾病的机制也是多种多样的。除了传统治疗方法 ,Mohs外科切除术、光动力学疗法、新药的应用等也为该病的治疗提供了新方法。另外 ,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可有效地防止基底细胞癌和鳞状细胞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棘层松解性鳞状细胞癌又名假腺样鳞状细胞癌、腺样鳞状细胞癌,它是鳞状细胞癌组织病理学上的一种亚型,多见于老年人的面部、耳部、手背等暴露部位,也可发生于口腔、眼结膜及外阴等部位。本文报道1例成功手术治疗高危老龄患者的棘层松解性鳞状细胞癌。临床资料患者,男,91岁。主因右侧颞部肿物3年,于2014年6月18日就诊。患者3年前无明显诱因于右颞部出现甲盖大小红斑,反复破溃、出血、结痂,常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环氧化酶- 2(COX -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皮肤鳞状细胞癌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2例原发性皮肤鳞状细胞癌组织及10例正常对照皮肤组织中COX -2和MMP-9的表达.结果:皮肤鳞状细胞癌组织中COX -2和MMP -9阳性表达率(66.7%,28/42)显著高于正常皮肤组织(73.8%,31/42),P<0.05.COX -2和MMP-9的表达与皮肤鳞状细胞癌有无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与皮肤鳞状细胞癌的组织学分级无关;COX -2与MMP-9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性(r =0.865,P<0.05).结论:COX-2和MMP-9联合检测有助于判断皮肤癌的生物学行为和预后.  相似文献   

15.
日光性角化病与鳞状细胞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光性角化病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癌前病变,部分病变可发展成鳞状细胞癌,而鳞状细胞癌是除恶性黑素瘤以外的最具侵袭性生长能力的皮肤恶性肿瘤。因此早期诊断和治疗甚为重要。综述日光性角化病的发病情况、可能发展为鳞状细胞癌的实验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p53和Gadd45α蛋白在皮肤鳞状细胞癌和基底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对30例皮肤鳞状细胞癌和25例基底细胞癌组织中的p53和Gadd45α蛋白表达进行检测.结果:p53蛋白在皮肤鳞状细胞癌和基底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6.67%、48%,与正常皮肤组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6;0.025);Gadd45α在皮肤鳞状细胞癌和基底细胞癌中表达分别为43.33%、52%,均高于正常皮肤组织的表达(P=0.031;0.010).高分化皮肤鳞状细胞癌组阳性表达率为75%,高于中低分化组的22.22%(P=0.008).结论:皮肤鳞状细胞癌和基底细胞癌组织中p53、Gadd45α异常表达可能参与了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Hedgehog信号转导通路在皮肤鳞状细胞癌中的激活水平及抑制该信号通路对鳞状细胞癌增殖的影响。方法 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方法检测鳞状细胞癌皮损及正常皮肤中Hedgehog信号通路靶基因Ptch-1和Gli-1的表达水平和分布。MTT和BrdU掺入的方法,检测Hedgehog信号转导通路特异性抑制剂环巴胺对Tca鳞状细胞癌细胞生长和增殖的影响。结果 在鳞状细胞癌皮损中Ptch-1表达高于正常人皮肤(免疫组化χ2 = 5.656,P < 0.05;原位杂交χ2 = 6.787,P < 0.01),Gli-1表达也高于正常人皮肤(免疫组化χ2 = 6.732,P < 0.01;原位杂交χ2 = 9.600,P < 0.01),阳性颗粒主要分布于鳞状细胞癌细胞胞质中。MTT和BrdU掺入实验均显示环巴胺可以抑制Tca鳞状细胞癌细胞的生长和增殖。结论 鳞状细胞癌皮损中Hedgehog信号转导通路处于激活状态,抑制该通路可能对鳞状细胞癌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8.
肾移植病人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增加了皮肤肿瘤发生的危险.本文报告523例肾移植病人,有7.5%患者发生恶性肿瘤,其中72%肿瘤原发于皮肤.与普通人群相比较,肾移植病人的皮肤癌发生率是普通人群的3.2倍;鳞状细胞癌的发生率是普通人群鳞状细胞癌发生率的18.4倍,基底细胞癌的发生率是将普通人群基底细胞癌发生率的1.4倍.鳞状细胞癌与基底细胞癌之比为2.3∶1;而普通人群鳞状细胞癌与基底细胞癌之比则为0.2∶1.肾移植病人与普通人群皮肤癌发病的部位没有明显差异.但是肾移植病人  相似文献   

19.
皮肤基底细胞癌和鳞状细胞癌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基底细胞癌和鳞状细胞癌是最常见的非黑素瘤皮肤癌。近年来,其发病率持续上升,引起临床较多的关注,研究发现紫外线照射、人类乳头瘤病毒感染、癌基因突变等因素与它们的发病密切相关。诱发该类疾病的机制也是多种多样的。除了传统治疗方法,Mohs外科切除术、光动力学疗法、新药的应用等也为该病的治疗提供了新方法。另外,脂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可有效地防止基底细胞癌和鳞状细胞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摘要】 皮肤鳞状细胞癌的发病机制复杂,晚期治疗手段缺乏。本文综述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哺乳类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PI3K/Akt/mTOR)信号通路在皮肤鳞状细胞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针对其的治疗进展,为皮肤鳞状细胞癌的靶向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