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帮助医生进行诊断、术前预测和实际手术操作,提出一种三维重建、测量的方法。方法利用直肠癌患者的CT扫描结果建立骨盆三维模型,回顾性分析97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的影像资料,最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过对测量数据进行多因素分析,找出几组影响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关键性的解剖限制性因素。结论应用骨盆三维模型可以获得传统骨盆测量学没有提出的解剖径线和空间测量数据,能更加客观地评价骨盆的解剖因素对保肛手术乃至盆腔手术的限制性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适应证及术式选择和吻合器在保肛术中的应用。方法 :对肿瘤下缘距肛缘 5~ 8cm的低位直肠癌患者 5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根据癌肿的组织学分类、Dukes分期及术中判断肿瘤下缘距肛缘距离决定手术方式 ,观察保肛手术疗效和吻合器在保肛术中的应用体会。结果 :行 Dixon 42例 ,行 Miles 8例 ,3 2 / 42例使用吻合器吻合 ,6/ 42行前切除手法吻合 ,4/ 42行拖出式手法吻合。 42例保肛手术均未发生吻合口瘘 ,术后排便功能良好 ,3年生存率 76.4% ( 3 2 / 42 ) ,局部复发率 4.8% ( 3 / 42 )。结论 :距肛缘5~ 8cm的低位直肠癌有保肛性根治术的可能性 ,但必须全面考虑癌肿的生物学特性、病理分期、距肛缘距离等因素 ;使用吻合器可提高保肛手术的成功率和扩大前切除术的适应证范围  相似文献   

3.
罗远柬 《微创医学》2009,4(6):661-662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经肛门内窥镜微创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3年来对30例低位直肠癌患者行经肛门内窥镜微创手术的治疗效果。结果30例低位直肠癌经肛门内窥镜微创手术,经术后5~8年随访,28例未见复发和转移,3例发生直肠狭窄、大便困难,2例复发。结论对低位直肠癌患者应根据肿瘤上缘距肛缘的距离,以及肿瘤的大小、有无转移来选择经肛门内窥镜微创手术,可获得理想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对直肠癌患者肛门直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太康县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55例直肠癌患者,均采用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进行治疗,对比手术前后肛门直肠测压结果和术后排便功能情况。结果患者在术前3、6个月的排便功能优良率显著低于术前(P<0.05);术后12个月的排便功能优良率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在术后3、6个月的各项直肠测压标准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对直肠癌患者肛门直肠功能具有较大的影响,但在术后12个月直肠肛门排便功能显著恢复,保肛手术可运用于超低位直肠癌患者。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直肠癌患者保肛术后低位前切除综合征(low anterior resection syndrome,LARS)的发生率、恢复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15年1月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普通外科确诊为直肠癌并行保肛根治术的患者337例,其中男性208例,女性129例,年龄(61.03±11.32)岁.收集患者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选择可能对直肠癌保肛术后LARS发生产生影响的临床病理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分析术后恢复时间及骨盆径线对LARS的影响.结果 337例直肠癌患者LARS评分均数为14.08(0 ~41),126例(37.4%)有LARS症状,其中重度LARS占总例数的18.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吻合口位置越低、术前放疗、术后恢复时间越短均是患者术后存在LARS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术后不同时间段的直肠癌患者LARS评分比较显示:与术后6个月内比较,术后6~18个月LARS评分呈逐步且显著下降的趋势(P<0.01).对于手术18个月后的患者研究显示:吻合口距肛缘<5 cm直肠癌患者LARS发生率显著高于吻合口距肛缘≥5 cm组(P<0.05);骨盆径线资料对比分析发现,吻合口距肛缘<5 cm直肠癌患者中,LARS组坐骨棘间径显著小于无LARS组(P<0.05).结论 LARS是直肠癌特别是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吻合口位置、术前放疗及术后恢复时间均为影响LARS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直肠癌患者术后LARS症状出现显著改善至少需6个月以上;骨盆横径特别是坐骨棘间径大小可预测低位直肠癌术后LARS发生及恢复情况.  相似文献   

6.
易先武  黄君 《四川医学》2012,33(9):1588-1590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使用双吻合器在保肛手术中应用的价值。方法回顾总结分析2008年1月~2011年6月收治的85例距肛缘4~6cm的低位直肠癌患者保肛术临床资料,按TME原则,用双吻合器行低位直肠癌切除结直肠或结肠肛管吻合保肛手术。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后吻合口漏1例,吻合口狭窄1例,暂时性大便不完全失禁5例,无吻合口复发、排尿困难及性功能障碍。结论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使用双吻合器是安全有效的,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保肛成功率高,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超低位直肠癌根治术中相关保肛因素,探讨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适应证及手术方式。方法: 选取接受手术的所有距肛缘5 cm以内的超低位直肠癌患者46例,综合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距肛缘的距离、肿瘤的大小、分化程度、Dukes分期、术前是否行新辅助治疗、手术方式、是否保留肛门等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在所研究的8个相关因素中,入选模型因素为肿瘤Dukes分期、肿瘤距肛缘距离、术前新辅助放化疗及手术方式,是影响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主要因素(P=0.048~P=0.011)。结论: 术前应当对超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分期进行准确的评估。对于距肛缘4~5 cm、Dukes C期之前的超低位直肠癌患者,可以实施腹腔镜根治性保肛手术。对于距肛缘4 cm以内,即切除后肠道吻合口位于齿状线以下的直肠癌患者,需应用多模式联合治疗,以期根治同时保留肛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行保肛手术中采取直肠冲洗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低位直肠癌行保肛手术患者112例,分为常规组和直肠冲洗组各56例,直肠冲洗组在对肿瘤进行切除前进行直肠冲洗。观察2组近期、远期疗效及生存率。结果直肠冲洗组冲洗液收集进行脱落细胞病理检查,癌细胞检出率为85.71%;2组术后近期临床疗效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局部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年生存率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3年、5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位直肠癌行保肛手术中直肠冲洗可以有效减少肿瘤细胞脱落造成的种植,降低术后复发率,延长患者寿命,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9.
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治疗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低位直肠癌是指肿瘤距离肛缘(或齿状线)小于6cm的直肠癌[1,2],是最常见的消化道肿瘤之一。外科手术是目前治疗直肠癌的主要手段,但术式选择问题是近年来争论的热点之一。随着对直肠癌浸润转移规律的认识,双吻合器技术(DST)的出现使超低位结—直肠(肛管)吻合术成为可能,并证实只要按照规范操作在低位直肠癌实施保肛手术可达到和Miles手术相同的根治效果,肛门括约肌并非低位直肠癌根治手术必须切除的部分,这样做拓宽了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适应证,提高了术后生存质量。本文就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治疗的一些进展作一综述。1低位直肠癌保留肛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双吻合器在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应用。方法1997年3月~2003年2月,应用此技术对59例低位直肠癌(肿瘤下缘距肛缘<12cm)病人行直肠前切除保肛手术,对其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59例中行根治性切除55例,姑息性切除4例,全组吻合满意。术后出现吻合口漏、吻合口狭窄1例,切口感染2例。结论双吻合器技术能帮助外科医师顺利完成以往手法缝合难以完成的中低位直肠癌直肠前切除保肛手术,是一种安全、可靠、便捷的手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腹腔镜下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直肠癌根治术的有效性。方法:筛选2014年7月-2015年7月于我院治疗的直肠癌患者共72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进行分组:研究组(n=38例,以腹腔镜下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直肠癌根治术展开治疗),对照组(n=34例,以开腹手术治疗),对两组临床效果进行对照。结果:术后,研究组前列腺功能评分(11±2.3)分、手术时间(136±25.4)min、下床活动时间(60±7.6)h均优于对照组(16±1.6)分、(145±22.3)min、(72±5.8)h(P<0.05)。结论:在直肠癌患者治疗中,对其行腹腔镜下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直肠癌根治术和开腹手术展开治疗,效果良好,而腹腔镜手术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前列腺功能,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直肠癌组织GST-π、Ki-67的表达及患者体质量指数(BMI)与患者临床生物学特征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共308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病理及5年生存率。分析BMI及肿瘤指标(GST-π、Ki-67)的表达与患者临床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进一步分析BMI与GST-π、Ki-67表达之间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分析Ki-67高阳性患者5年生存率与BMI的关系。结果:肿瘤组织Ki-67的高表达与TNM分期、组织浸润深度及术后5年生存率低相关(P <0.05)。与正常BMI组相比,消瘦组且Ki-67的表达高阳性患者5年生存率偏低(P <0.05)。GST-π的阳性表达与消瘦、肿瘤位置低、淋巴结转移及较高的TNM分期显著相关(P <0.05)。结论:结合分析BMI与GST-π、Ki-67的表达水平及相关性,对评估肿瘤的恶性度、预后情况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张彩云  彭广福  宋越 《河北医学》2012,18(5):612-614
目的:分析腹腔镜手术治疗直肠癌的安全性.方法:将2007 年6 月至2011 年3 月间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25 例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 =60)接受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研究组(n=65)行腹腔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安全性、并发症及术后随访等情况.结果:对照组6 例患者术后因肺部感染死亡,研究组无死亡病例;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达48.3%(29/60),而研究组仅为7.7%(5/65),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术后随访显示两组患者近期肿瘤复发及远处转移率相似,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直肠癌安全、有效,是结直肠癌治疗的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分析老年直肠癌患者腹腔镜手术和传统开腹手术临床护理资料,探讨老年直肠癌患者腹腔镜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方法:回顾分析78例老年直肠癌患者行肿瘤根治术的临床护理资料,其中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38例,传统开腹直肠癌根治术40例,对比分析两组的一般情况(ASA评分)、手术病理分期(Dukes分期)、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前ASA评分、Dukes分期、合并症及手术时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显著缩短(P<0.05),并发症、手术出血量明显减少(P<0.05)。结论:老年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手术切除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加强围手术期心理护理,术前充分的肠道准备,术后密切病情观察和及时发现处理并发症,是老年直肠癌患者腹腔镜术后顺利康复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5.
李红辉 《中外医疗》2012,31(5):5-6,8
目的探讨观察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手术68例临床研究疗效分析。方法回顾分析我院68例患者均为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住院病例,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同期进行直肠癌开腹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8例顺利完成腹腔镜手术,8例中转开腹手术,实际完成60例。2组手术患者清扫淋巴结数及术后各种并发症比较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直肠癌切除术创伤小,手术后恢复快,安全可行,在近期可获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6.

Background:

Old pelvis fractures are among the most challenging fractures to treat because of their complex anatomy, difficult-to-access surgical sites, and the relatively low incidence of such cases. Proper evaluation and surgical planning are necessary to achieve the pelvic ring symmetry and stable fixation of the fracture. The goal of this study was to assess the use of three-dimensional (3D) printing techniques for surgical management of old pelvic fractures.

Methods:

First, 16 dried human cadaveric pelvises were used to confirm the anatomical accuracy of the 3D models printed based on radiographic data. Next, nine clinical cases between January 2009 and April 2013 were used to evaluate the surgical reconstruction based on the 3D printed models. The pelvic injuries were all type C, and the average time from injury to reconstruction was 11 weeks (range: 8–17 weeks). The workflow consisted of: (1) Printing patient-specific bone models based on preoperative computed tomography (CT) scans, (2) virtual fracture reduction using the printed 3D anatomic template, (3) virtual fracture fixation using Kirschner wires, and (4) preoperatively measuring the osteotomy and implant position relative to landmarks using the virtually defined deformation. These models aided communication between surgical team members during the procedure. This technique was validated by comparing the preoperative planning to the intraoperative procedure.

Results:

The accuracy of the 3D printed models was within specification. Production of a model from standard CT DICOM data took 7 hours (range: 6–9 hours). Preoperative planning using the 3D printed models was feasible in all cases. Good correlation was found between the preoperative planning and postoperative follow-up X-ray in all nine cases. The patients were followed for 3–29 months (median: 5 months). The fracture healing time was 9–17 weeks (mean: 10 weeks). No delayed incision healing, wound infection, or nonunions occurred. The results were excellent in two cases, good in five, and poor in two based on the Majeed score.

Conclusions:

The 3D printing planning technique for pelvic surgery was successfully integrated into a clinical workflow to improve patient-specific preoperative planning by providing a visual and haptic model of the injury and allowing patient-specific adaptation of each osteosynthesis implant to the virtually reduced pelvis.  相似文献   

17.
周辉  徐鹤 《蚌埠医学院学报》2022,47(8):1088-1091
目的探讨术前多层螺旋CT(multi-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 MSCT)影像学征象在评估直肠癌淋巴结转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直肠癌病人的影像及临床病理资料,所有病人均在术前进行MSCT扫描。根据淋巴结有无转移分为淋巴结转移(LNM+)组14例和无淋巴结转移(LNM-)组27例,分析2组临床指标及CT特征差异。结果41例直肠癌病人共检出390枚淋巴结,其中良性330枚,恶性60枚。2组肿块侵犯范围、CT增强差值和淋巴结短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CT增强差值和淋巴结短径均为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P < 0.05)。CT增强差值、淋巴结短径和二者联合预测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AUC分别为0.665、0.762、0.868。结论术前MSCT特征,包括淋巴结短径及CT增强差值均为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联合不同CT影像学特征可进一步提高术前直肠癌淋巴结转移风险预测的效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直肠癌术式的选择及手术治疗过程中对膀胱和性功能的损伤两个主要的难点进行探讨.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5~2007年行外科手术治疗的60例直肠癌患者的病例资料,分析不同分期与不同手术方式的治疗效果.结果 直肠癌患者5年生存率Duke A、B、C期分别为97.0%,55.0%,20.0%,下段癌吻合术后发生吻合口漏1例,排尿功能障碍5例,男性勃起功能障碍6例,射精功能障碍5例.结论 中下段直肠癌保肛手术疗效确切,手术过程中应用PANP(pelvic autonomic nerve preservation)能明显降低手术对膀胱和性功能的损伤.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5):69-71
目的 对比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和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Miles手术)治疗直肠癌的疗效和生活质量,为直肠癌的手术方案的选择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期间本院收治的65例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患者采取低位直肠癌保肛术进行治疗,B组患者采取Miles手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治疗过程中的各项指标、不良反应发生率、复发率及生活质量。结果A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日排便次数以及住院时间明显小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4%,明显小于B组的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一年内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Miles手术相比,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疗效更好,安全性更高,且患者的生活质量更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