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蜱传脑炎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蜱传脑炎(tick-borne encephalitis)是经蜱传播的由蜱传脑炎病毒(TBEV)引起的急性重症神经系统疾病.我国于1943年发现该病,1952年从患者及蜱中分离到蜱传脑炎病毒[1],并于东北、西北、西南等地区陆续发现多个自然疫源地[2].该病临床症状重,多伴有后遗症,病死率高,曾为我国法定职业传染病之一[3].近年来,由于地球气候变暖,使该病疫源地传播媒介活动季节延长、活动区域扩大,进而使蜱传脑炎有扩大流行的趋势[4].本文是对我国近年来开展蜱传脑炎相关工作的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了解中蒙边境蜱传疾病病原体携带情况,对2010年中蒙联合监测小组在内蒙古乌拉特中旗甘其毛都口岸地区采集的162只亚东璃眼蜱进行病原体检测。方法采用RT-PCR法检测蜱标本中的森林脑炎病毒、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病毒、布尼亚病毒,PCR方法检测蜱标本中的伯氏疏螺旋体、西伯利亚立克次体、贝氏柯克斯体,嗜吞噬细胞无形体。结果森林脑炎病毒、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病毒、布尼亚病毒、嗜吞噬细胞无形体检测结果均为阴性,PCR方法检出5例伯氏疏螺旋体、3例西伯利亚立克次体、16例贝氏柯克斯体,检出率分别为3.7%、2.2%和11.9%,并发现2例伯氏疏螺旋体和贝氏柯克斯体复合感染的情况。结论中蒙边境地区蜱携带伯氏疏螺旋体、贝氏柯克斯体和西伯利亚立克次体等病原体,应有针对性地加强当地蜱类和蜱传疾病的监测和防控。  相似文献   

3.
新疆夏尔希里自然保护区蜱传脑炎疫源地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调查新疆北部夏尔希里地区蜱传脑炎(TBE)疫源地特征,分离鉴定蜱传脑炎病毒(TBEV)。方法利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对2011年春夏季出现的2例疑似病毒性脑炎患者及当地健康人群检测TBEV特异性IgG抗体。调查当地蜱种群特征;通过蜱研磨液接种实验小鼠与细胞分离培养TBEV;利用RT-PCR扩增检测病毒NSl基因片段,通过序列分析明确新分离毒株的系统进化特征。结果在夏尔希里自然保护区TBE疫源地采集全沟硬蜱和森林革蜱共1760只,全沟硬蜱为优势蜱种(87.5%)。2例疑似病毒性脑炎患者确诊为TBEV感染。当地健康人群中病毒IgG血清阳性率为35.4%(23/65)。BALB/c小鼠接种蜱研磨液后,发病与死亡发生率分别为72.9%(70/96)和55.7%(44/79)。从病死小鼠脑组织中扩增获得TBEV特异性条带。基于病毒NSl基因序列的系统进化分析表明,TBEV新分离株属于远东亚型,与中国东北地区分离株、俄罗斯分离株的同源性分别为99%和98%。结论首次发现新疆夏尔希里自然保护区存在TBE疫源地,病毒流行株属于远东亚型,全沟硬蜱和森林革蜱是病毒传播的重要媒介。  相似文献   

4.
蜱传脑炎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蜱传脑炎又名森林脑炎是由蜱传脑炎病毒引起,经蜱传播的以中枢神经系统病变为主要特征的急性传染性疾病,病死率高达10%~20%,是近年来病毒学专家研究的重点和难点。本文从流行病学特点、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转归、诊断、治疗等对蜱传脑炎进行综合性论述,为该病的预防和治疗策略的制定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蜱携带的病原体给人类健康、家养及野生动物和畜牧业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威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分子检测技术的进步,新发蜱传疾病的不断出现,使得人们对蜱传病原体及其引起的疾病更加关注。本文针对近年来较为流行的几种蜱传立克次体疾病进行了综述,以期为蜱传立克次体疾病的系统研究和综合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抚远口岸蜱类监测数据,掌握口岸蜱类种属构成、季节消长及携带病原体情况,为抚远口岸蜱类防制及蜱传疾病的有效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2019—2021年4-9月,采用人工小时布旗法采集蜱,种类鉴定后检测7种病原体核酸。结果 共采获蜱类351只,计1科3属4种,分别是日本血蜱、嗜群血蜱、全沟硬蜱、森林革蜱。检出3种病原体,其中斑点热群立克次体阳性率最高,为16.81%;日本血蜱的斑点热群立克次体感染率最高(66.67%),嗜群血蜱的伯氏疏螺旋体(11.22%)和巴尔通体感染率最高(4.08%)。结论 黑龙江省抚远口岸蜱类携带立克次体、伯氏疏螺旋体等多种病原体,应加强对该地区蜱类和蜱传疾病的监测。  相似文献   

7.
蜱传脑炎疑似患者中抗莱姆病螺旋体抗体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抗体法,对黑龙江省林区1206例蜱传脑炎疑似患者分别作了抗蜱传脑炎病毒抗体和抗莱姆病螺旋体抗体检查。阳性数前者为201例(16.67%),后者为102例(8.46%),两者均阳性的28例。表明临床疑似蜱传脑炎患者中有相当数量为莱姆病,并从血清学上证实蜱传脑炎与莱姆病间存在同时或相继的双重感染。  相似文献   

8.
<正>蜱类是仅次于蚊虫的第二大疾病传播媒介,可以传播病毒、细菌、寄生虫等多种病原体[1]。天台县气候条件适宜蜱类生存,曾在家畜和野生动物体表捕获长角血蜱、龟形花蜱、中华硬蜱、镰形扇头蜱及血红扇头蜱等多种蜱类,而且有研究者从蜱中检测到巴尔通体、伯氏疏螺旋体、埃立克体等多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森林脑炎病毒(forest encephalitis,TBEV)、新疆出血热病毒(Xinjiang hemorrhagic fever,XHF)、斑点热群立克次体(spotted fever group rickettsiae,SF)、巴贝西原虫(Babesiaspp.)、埃立克体(Ehrlichieae)、土拉弗朗西斯菌(Francisella tularensis,Fr)、Q热立克次体(Coxiella burneti,Q)、伯氏疏螺旋体(Borrelia burgdorferi,Bo)、巴尔通体(Bartonella,Barton)9种蜱传病原体的悬浮芯片多重检测方法。方法将9种蜱媒病原体分为两组构建多重PCR体系,各上游引物均带有不同的anti TAG标记,下游引物标记生物素,PCR产物与偶联对应x TAG的磁性微球进行杂交,结合物用Bio plex 100液相芯片系统检测,并对9种蜱媒病原体分别进行单一、多重检测分析。结果将平均荧光强度的判定阈值定为背景对照的3倍,多批次实验均能对混合模板进行准确鉴定,未出现交叉反应,表明该方法的稳定性和特异性均较好;同时对该方法的灵敏性进行鉴定,结果表明本检测方法灵敏度良好。结论通过利用偶联有标签序列及生物素的引物对,成功建立了可同时检测9种蜱媒病原的液相芯片检测技术平台;该平台对于蜱媒病原体的检测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正蜱是一种吸血的节肢动物,是多种人畜共患传染病的重要传播媒介。蜱虫分类上属于动物界节肢动物门、蛛形纲、螨亚纲、寄螨目、蜱总科。全世界已经发现18个897种,而中国已发现10属,119种,100种硬、10余种软蜱[1]。近两年来,在我国山东、河南、河北、安徽等地出现一些因蜱虫叮咬而发生蜱传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