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了解脑卒中恢复期常见的心理问题,并观察心理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2年3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除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外,并给予心理干预,并分别对两组采用MCMQ和SCL-90进行评分,患者入院第2天和第2个月各评定一次。结果 MCMQ评分,观察组第2个月末面对评分较对照组有明显升高,回避和屈服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CL-90评分,观察组第2个月末总评分和各分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可缓解患者的恐惧、焦虑、抑郁情绪,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脑卒中病人恢复期的心理护理及康复指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宗秀 《中原医刊》2004,31(2):61-62
脑卒中亦称脑血管意外或脑中风 ,分为出血性与缺血性两大类[1] ,是中老年人的一类常见病 ,多发病 ,不仅死亡率高 ,致残率也很高 ,给人们造成的痛苦较大。因此 ,对脑卒中病人的心理护理及康复指导尤为重要。1 心理变化脑卒中病人恢复期意识清醒 ,生命体征较稳定 ,但这类病人易导致偏瘫和语言障碍 ,往往出现一些心理变化 ,如 :1.1 恐惧 :怕病治不好 ,怕死。1.2 绝望 :对疾病治疗无信心。1.3 烦燥焦虑 :自身丧失劳动能力 ,担心子女就业 ,家庭生活无保障 ,以及自身的衣、食、住、行等 ,患者往往悲观失望 ,情绪不稳。2 心理护理2 .1 与病人…  相似文献   

3.
恢复期精神病患者的心理护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张小红 《当代医学》2009,15(24):129-130
精神病患者经治疗和休养后,精神症状基本消失,自知力与自理能力开始恢复,并对自己的现实状况及周围环境有了一定的认识和分析能力,此期患者的心理活动极为复杂,且变化多端,他们既为自己的病愈而高兴,同时又会产生种种顾虑,甚至出现意外。因此,探讨恢复期精神病患者的心理问题,对解除患者心理障碍,巩固疗效,使患者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坚持服药,避免复发,从而得到满意的转归和结局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健康促进对社区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效果.以规范脑卒中患者健康行为,提高生活质量.方法:对上海市郊区社区2006~2008年出院在家的脑卒中恢复期患者102例开展健康促进项目,采取团队上门家庭健康促进和集中健康促进模式,并于1年后对脑卒中患者健康行为、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患者(或家属)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满意度进行评价.结果: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健康行为于健康促进后有明显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明显提高,改良Barthel氏指数评分良、优者显著增多,与干预前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X2=66.53,P<0.01);患者(或家属)对社区全科团队服务的满意度由健康促进前的35.3%上升到健康促进后的80.4%.结论:对社区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健康促进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又可提高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和社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脑卒中患者最常见和最重要的功能障碍是肢体瘫痪,偏瘫患者自理能力下降或工作能力丧失、生活质量下降,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状态[1]。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严重影响其康复治疗的效果。为了更好地了解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心理需求,进行针对性的康复护理,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本研究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了心理需求的调查,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精神病患者经过一段时间的药物治疗和常规护理后,随着自知力的恢复,要开始面对许多实际问题。此期心理活动是矛盾和复杂的,主要是怕家庭和社会的不理解和歧视。因此,需要心理康复科护理人员运用科学的、相关的心理知识,帮助患者摆脱精神痛苦,树立对未来生活的信心,认为对精神科恢复期的患者出院前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8.
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康复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康复护理,减少脑卒中患者的致残率及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方法 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采取及时有效的基础护理、功能训练、心理护理、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等康复护理.结果 146例脑卒中恢复期患者除有7例康复效果不明显者外均获得不同程度的康复,取得满意的疗效.结论 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加强康复护理,减轻家庭、社会的负担,提高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以达到最大限度的功能改善和重返社会,提高生活和生存质量,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9.
我国社会即将步人老龄化时代,而老年人中脑卒中患者越来越多,其发病率为219/10万,致残率80%1”。多数存活者遗留不同程度的运动障碍、语言障碍、认知能力及情感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我们通过对58例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实施有计划、有目的、循序渐进的护理措施,使患者肢体及语言功能、认知功能及情感障碍在不同程度上逐渐恢复。  相似文献   

10.
王丽 《中国伤残医学》2013,(10):404-405
脑卒中是一种非常严重的致死性和致残性的疾病,给人们的生活和生命造成了十分大的危害。本文阐述了脑卒中患者在社区防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有效防治脑卒中患者在社区防治中的有效措施,以期为今后的脑卒中社区防治工作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李瑞英 《中国民康医学》2013,(24):65-66,104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心理护理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护理及康复训练,心理护理组在早期康复治疗基础上采取心理护理.护理前后分别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神经缺损功能评分、Fug-Meyer量表及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结果:心理护理组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神经缺损功能评分、Fug-Meyer量表及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均有明显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心理护理有助于改善脑卒中患者的抑郁症状及神经缺损功能恢复,可以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血液透析患者心理状况及社会支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目的探讨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及社会支持情况。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80例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进行调查分析,并与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组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中抑郁[(3.12±0.83)分]、焦虑[(2.82±0.57)分]、恐怖[(2.84±0.61)分]、躯体化[(2.58±0.58)分]等各项因子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中主观支持[(19.27±2.19)分]和对社会支持利用度[(9.66±2.11)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或<0.01)。结论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存在有明显的抑郁、焦虑、恐怖、躯体化不适等不良心理状况,在社会中受支持程度和对支持的利用度较低。  相似文献   

13.
杨永刚  李艳侠 《中国民康医学》2011,23(18):2235+2286
目的:探讨恢复期老年抑郁症患者心理状态及社会支持问题。方法: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对75例恢复期老年抑郁症患者进行调查,并将调查结果与常模对照分析。结果:在SCL-90因子分析中,恢复期老年抑郁症患者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怖、精神病等因子分显著高于常模。低支持状态占81.33%。结论:恢复期老年抑郁症患者存在明显的心理问题,缺乏社会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幼儿教师领悟社会支持、生存质量、安全感与心理幸福感的关系。方法以Ryff心理幸福感量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和安全感量表为调查工具,对河北省11所幼儿园437名教师进行调查。结果 领悟社会支持、生存质量、安全感与心理幸福感有显著性相关(r=0.16~0.63;P〈0.01);以家庭内部支持、家庭外部支持、人际安全、确定控制、生理状况、心理状况、社会关系状况、环境状况为自变量,以心理幸福感总分为因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发现,除环境状况没有进入回归方程外,其他变量均进入回归方程,对心理幸福感有较好的预测作用(联合预测心理幸福感62%的变异量),其中,以人际安全和心理状况两层面的预测力最佳(其解释量分别为39%、17%)。结论 领悟社会支持、生存质量满意度、安全感是心理幸福感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5.
初产妇心理健康状况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初产妇心理健康状况与社会支持情况,并探讨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125例初产妇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初产妇的躯体化症状、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性、恐怖因子分和总均分均明显高于常模,初产妇的客观支持、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评分和社会支持总分均明显低于国内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初产妇SCL-90总分与客观支持、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和社会支持总分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初产妇心理健康状况较差,所获得的社会支持较少,且两者密切相关,应该重视社会支持系统对改善初产妇心理健康状况的作用,以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向琴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7):199-200
目的探讨疑病症患者心理状况及心理治疗措施。方法采用HathawaySR和MckingleyJC等于1940年初编制的明尼苏达多项人格调查表(MMPI)及M.B.Parioff等于1975年编制的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疑病症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理状态进行观察。结果疑病症患者经心理治疗前后SCL-90测查躯体化、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和恐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治疗前后MMPI测查疑病、抑郁、精神病态偏倚、精神衰弱和社会内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治疗能明显改善疑病症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的心理障碍,提高疑病症的康复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早期心理干预措施对晚期肿瘤患者心理状态,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156例晚期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心理状态、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干预组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者在生活质量总评分提高,其中在饮食、精神、睡眠、疲乏、对癌症的认识及对治疗的态度等方面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0.05或P<0.01).结论 早期心理干预对晚期肿瘤患者在心理状态、治疗依从性、生活质量上能起到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赵琳  王蓉华  范润芳 《西部医学》2012,24(7):1349-1350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经腹全子宫切除术患者焦虑心理的影响。方法将89例经腹全子宫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45例,对照组44例。干预组接受有针对性、系统化的心理干预,对照组接受常规的心理护理,以焦虑、抑郁指数为指标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干预组的SAS、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对经腹全子宫切除术患者采用系统连续性的心理干预,可有效减轻患者的焦虑与抑郁情绪。促进其心理状况向积极方向转变,提高手术耐受力。  相似文献   

19.
范国琴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7):42-44,46
目的探讨家庭支持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出院后仅进行定期随访。研究组患者出院后,定期进行家庭支持,包括对相关知识的讲解、康复训练的指导、心理疏导等。于出院后6个月调查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结果出院6个月后,两组肢体运动功能、ADL、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出院时,但研究组升高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家庭支持能够促进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提高其生活质量,改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20.
王惠丽 《中国民康医学》2012,24(10):1158-1159
目的:探索卒中后抑郁患者心理状态及社会支持问题。方法: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对96例卒中后抑郁患者进行调查,并将SCL-90调查结果与常模进行对照分析研究。结果:卒中后抑郁患者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怖、精神病等因子分显著高于常模。PSSS分值为(37.16±10.93)分,低支持状态占60.59%。结论:卒中后抑郁患者存在明显的心理问题,缺乏社会支持系统,应多加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