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了解天津地区医院病媒生物监测点蚊虫的常见种类、密度和季节消长规律,为医院蚊虫的科学有效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2008 - 2016年在天津地区医院病媒生物监测点用诱蚊灯对医院的蚊虫进行监测,并对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8 - 2016年天津地区医院病媒生物监测点蚊密度为4.05只/(灯·h),捕获蚊虫中淡色库蚊构成比达99.78%,各监测点均未捕获到中华按蚊;淡色库蚊密度最高,达4.04只/(灯·h),白纹伊蚊和三带喙库蚊密度分别为0.0059、 0.0030只/(灯·h)。蚊密度季节消长趋势呈单峰分布,峰值在7、8月交替出现,淡色库蚊密度最高峰在7月出现,白纹伊蚊、三带喙库蚊密度最高峰则在8月才出现。蚊密度在 2008 - 2016年间总体呈波浪式下降趋势,但在2016年白纹伊蚊密度开始回升。在11个监测区中,市内6区医院蚊密度较低,滨海新区和环城4区较高,2016年在近郊的医院捕获三带喙库蚊。结论 天津地区医院环境中淡色库蚊是优势蚊种,白纹伊蚊密度在2016年回升,要持续加强防制;新兴工业区的蚊密度较高,并首次捕获三带喙库蚊,要加强此类地区医院蚊虫的防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掌握首都机场周边蚊虫密度、种类及其季节消长规律等本底情况,为蚊虫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CO2诱蚊灯法诱捕成蚊,并对捕获蚊虫进行分类鉴定.结果 共捕获成蚊22 715只,密度为44.54只/(灯·h),密度高峰期为8-9月.所捕成蚊隶属3属4种,分别为淡色库蚊、三带喙库蚊、中华按蚊和白纹伊蚊,淡色库蚊为优势种,占捕获总数的87.95%.结论 初步掌握首都机场周边蚊虫密度、种类、季节消长等情况,为蚊虫防治以及蚊媒疾病的预防奠定了基础.建议加强首都机场周边蚊虫的防制工作,同时,对蚊虫密度进行长期系统的监测,并结合蚊媒疾病进行相关分析,建立病媒生物预警体系,有效预防媒介疾病的发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3.
目的加强对媒介蚊虫的监测。方法利用帐诱法和人诱停落法。结果华龙区主要蚊种为淡色库蚊和白纹伊蚊,淡色库蚊占84.05%,白纹伊蚊占11.38%,传播乙脑的三带喙库蚊占2.9 9%,传播疟疾的中华按蚊占1.77%。结论根据监测结果,能在2014年消除疟疾发生。  相似文献   

4.
2006-2008年宁波市蚊虫季节消长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掌握宁波市蚊虫季节消长情况,为蚊虫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人工小时法和灯诱法调查成蚊,定期观察积水容器蚊幼虫孳生情况.结果 2006-2008年室内共捕获成蚊7495只,密度指数为69.40只/人工小时,雌雄比为1:1.54;其中淡色库蚊占99.17%,白纹伊蚊、中华按蚊、三带喙库蚊分别占0.49%、0.20%、0.13%;成蚊密度高峰期分别为6-7月和10-11月.室内捕获栖息成蚊7886只,雌雄比为1:1.83;其中淡色库蚊占99.35%,白纹伊蚊、中华按蚊、三带喙库蚊分别占0.33%、0.14%和0.18%.城区放置诱蚊灯312个,捕获成蚊11 881只,雌雄比为1.09:1,平均密度指数为3.17只,(灯·h),公园、居民区、医院密度指数分别为6.27、2.10、1.16只/(灯·h),以公园密度指数最高;淡色库蚊为优势种,占90.60%,三带喙库蚊、白纹伊蚊、中华按蚊、其他蚊种分别占8.73%、0.36%、0.17%和0.14%;密度高峰期分别为6-7月和10-11月.农舍放置诱蚊灯71个,捕获成蚊3078只,雌雄比为4.76:1,平均密度指数为3.61只/(灯·h);三带喙库蚊为优势种,占73.91%,淡色库蚊、中华按蚊、白纹伊蚊分别占20.47%、3.54%、1.23%,其他蚊种占0.84%;密度高峰期为7-8月.采集幼虫(蛹)23 912条,平均1992.67条/个容器,白纹伊蚊、淡色库蚊分别占75.17%和24.42%,其他蚊种占0.41%;5-9月为密度高峰期.结论 宁波市蚊虫季节消长变化明显,要加强蚊虫孳生地的治理、灭蚊防蚊和疫苗接种工作,防治蚊媒传播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浙江省蚊虫及蚊媒传染病综合监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整合蚊虫及蚊媒传染病监测方案及实施,分析综合监测的可行性,探索病媒生物及相关疾病综合监测模式。方法选择2个病媒生物监测点进行调查研究,整合蚊虫及蚊媒传染病监测方案,协调机构和人员在市及县两个层面上开展综合监测,成蚊综合监测采用诱蚊灯法,监测时间为6-10月。结果在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成立执行办公室,综合协调开展工作,宁波市单独完成蚊类密度、季节消长和蚊媒传染病综合监测,建德市完成蚊类密度、季节消长和蚊媒传染病综合监测的现场调查工作,实验室标本检测由浙江省CDC完成,对机构协调、人员数量要求较高。2009年宁波市报告疟疾48例,发病率为0.73/10万;登革热1例,发病率为0.02/10万;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18例,发病率为0.28/10万,死亡1例,病死率为5.56%。建德市无疟疾、登革热及乙脑病例报告。宁波市共捕获蚊类22108只,密度为9.60只/h;建德市共捕获蚊类945只,密度为4.92只/h。宁波市以三带喙库蚊为主,占90%以上,其次为淡色库蚊,白纹伊蚊仅占0.14%;建德市则以淡色库蚊为主,其次为中华按蚊,未捕到白纹伊蚊。宁波市检测三带喙库蚊1973只,乙脑病毒荧光PCR检测有2组阳性,最小阳性率为0.10%。检测建德市库蚊225只,采用巢式PCR检测黄病毒,结果均为阴性。结论蚊虫及蚊媒传染病综合监测是可行的。建议加强蚊虫及其传播疾病的综合监测、预警、控制对策和措施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马鞍山市2018—2021年成蚊种类构成、密度及季节消长趋势,为蚊媒传染病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按照《全国病媒生物监测实施方案》采用成蚊诱蚊灯法捕蚊,并对蚊虫分类统计。结果 2018—2021年共捕获成蚊20 537只,淡色库蚊为优势种,占59.02%,其次为中华按蚊(19.33%)、白纹伊蚊(19.14%)。捕获蚊虫总密度为2.38只/(灯·h),在不同的生境类型中,牲畜棚监测平均蚊密度最高,达4.46只/(灯·h);医院密度最低,为1.34只/(灯·h)。淡色库蚊、中华按蚊均在牲畜棚里密度最高,分别为2.17、1.67只/(灯·h),白纹伊蚊在公园里密度最高,为0.74只/(灯·h)。季节消长呈单峰型,7月最高,为5.57只/(灯·h)。结论 马鞍山市蚊密度总体处于较低水平,呈现明显的季节消长。淡色库蚊是马鞍山市的优势蚊种,是今后防治的重点。重点应加强牲畜棚、公园和农户的蚊虫防治。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董家口港重要病媒生物的种群结构、地理分布和侵害情况,以便港口对外开放后确认外来物种是否入侵。方法鼠和蟑螂监测分别采用夹夜法和粘蟑纸法,全年监测;成蚊和成蝇监测分别采用诱蚊灯法和诱蝇笼法。结果鼠类优势种为黑线姬鼠、大仓鼠、褐家鼠、小家鼠;蚊虫主要有淡色库蚊、三带喙库蚊、白纹伊蚊、刺扰伊蚊、中华按蚊等;主要蝇种为家蝇、丝光绿蝇、厩腐蝇等;主要蜱种为长角血蜱;未发现室内蟑螂。结论历经2年时间基本摸清了董家口港病媒生物种群分布、密度和季节消长。  相似文献   

8.
北京口岸地区蚊虫监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掌握北京口岸蚊虫的种类和季节消长,为蚊虫控制提供依据。方法成虫密度监测采用灯诱法和人帐诱法,幼虫密度监测采用勺捞法。结果共捕获成蚊14270只,经鉴定为4属6种,分别为中华按蚊、淡色库蚊、三带喙库蚊、白纹伊蚊、刺扰伊蚊和骚扰阿蚊;共捕获蚊幼虫114条,为淡色库蚊和凶小库蚊。淡色库蚊为北京口岸的优势蚊种,活动高峰为9月。结论北京口岸蚊虫控制宜采用综合治理策略。  相似文献   

9.
蚊虫是我国重要的病媒生物之一。为了解济南市农村环境中蚊虫种类构成和密度发生动态,有效预防和控制济南蚊传疾病的发生和流行,于2006年至2019年对济南市农村环境蚊虫密度开展了连续14年的监测工作。监测结果表明,14年来农村蚊虫年平均密度呈明显下降趋势;居民区的优势蚊种为淡色库蚊和白纹伊蚊;牲畜棚的优势蚊种为淡色库蚊和三带喙库蚊;济南市蚊虫综合防制的最佳时间为7-9月份,但不同时间不同生境应注重防制的蚊虫种类存在一定差异。今后应继续加强农村区域病媒生物监测工作,为当地病媒生物防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掌握曲阜市城区主要病媒生物种群密度及其消长规律,为控制病媒生物的危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诱蚊灯法监测蚊密度,笼诱法监测蝇密度,粘捕法监测蟑螂密度,夹夜法监测鼠密度。结果 2008-2010年曲阜市城区蚊平均密度为3.85只/(灯·h),以淡色库蚊为优势蚊种,占捕获总数的79.39%,其次为白纹伊蚊和三带喙库蚊,分别占10.25%和7.62%;蝇密度指数为3.73只/(笼·d),优势种为市蝇和家蝇,分别占捕获总数的51.05%和24.21%,其次为丝光绿蝇、大头金蝇,分别占捕获总数的8.99%和5.36%;蟑螂密度为0.23只/张,仅发现德国小蠊一种;捕鼠194只,鼠密度为0.91%,优势种为褐家鼠和小家鼠,分别占捕获数的58.76%和26.29%,其中黑线姬鼠是野外优势种。结论淡色库蚊、市蝇和家蝇、德国小蠊以及褐家鼠是曲阜市城区防治的主要对象,要降低主要病媒生物密度,应根据它们的孳生、栖息习性及其季节消长特点,采取以环境治理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监测河北省不同地区蚊虫种群构成及季节消长情况,为有效地开展蚊虫防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人工小时法及诱蚊灯法。结果共捕获蚊虫3属6种,其中淡色库蚊为优势蚊种,占85.34%。一般人类活动较多的居民区、公园等以淡色库蚊为主,牲畜棚则以三带喙库蚊和中华按蚊居多。采用诱蚊灯法和人工小时法监测蚊虫密度,高峰期均出现在7—9月,8月为全年最高峰,密度分别达10-33只/(灯·h)和16.06只从14,时;诱蚊灯法监测蚊虫的平均密度为5.69只/(灯·h),人工小时法为7.56只/人工小时。结论淡色库蚊、白纹伊蚊、三带喙库蚊、中华按蚊是河北省重点防制蚊种。  相似文献   

12.
光诱捕技术在蚊虫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比较人工小时法和灯诱法的诱蚊效果,为科学规范开展蚊虫监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宁波市为试点,每月采用灯诱法调查成蚊,观察蚊类组成及季节变化情况,与2006-2008年人工小时法监测结果相比较。结果 2006-2008年居民区室内人工小时法监测,淡色库蚊为优势种,占捕蚊总数的99.17%,白纹伊蚊、中华按蚊、三带喙库蚊分别占0.49%、0.20%和0.13%。居民区灯诱法监测,淡色库蚊占捕蚊总数的81.55%,三带喙库蚊、中华按蚊、白纹伊蚊分别占13.43%、2.31%和1.97%。结论 2种方法监测结果均能显示该地区优势蚊种构成情况,因而推广使用具有操作简单,人为影响因素小的灯诱法,认为其更适合长期系统监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黑箱法与人工小时法监测蚊虫密度的差异。方法黑箱法和人工小时法。结果监测结果显示,2种监测方法捕获蚊种和构成不同,具有统计学意义;黑箱法监测以淡色库蚊为主,除三带喙库蚊和白纹伊蚊外,监测到少量中华按蚊和骚扰阿蚊;人工小时法监测蚊种以淡色库蚊为主;2种监测方法捕获蚊虫雌雄比差异较大,黑箱法接近1∶1,人工小时法捕获蚊虫均为雌虫。2种监测方法监测的蚊虫季节消长趋势基本一致。结论黑箱法操作简单、安全,更适于在虫媒病高发地区用于蚊虫密度监测、样本采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上海市城区中心地带蚊虫种群动态变化、时间分布及成蚊叮刺指数状况。方法选取城区蚊虫较易出现的公园和绿化区域环境类型(人民广场及人民公园地区),采用人诱停落法进行连续194d的成蚊动态监测研究。结果2012年4月下旬至10月下旬共194d捕获成蚊1666只,包括3属5种,其中白纹伊蚊和淡色库蚊的构成比分别为71.1%和27.7%;成蚊日波动幅度较大,高峰期集中在7-9月,最高达到52只/d;成蚊种群的旬分布趋势显示,淡色库蚊高峰期出现在6月上旬,其密度在5-6月显著高于白纹伊蚊(均P〈O.05);白纹伊蚊高峰期出现在7月下旬,7-9月期间,白纹伊蚊密度均显著高于淡色库蚊,属最优势蚊种。结论针对中心城区蚊虫侵害度采用人诱停落法进行连续194d成蚊监测尚属首次报道,研究提示蚊虫的常规监测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不准确性;上海市中心城区的蚊媒防治工作仍应针对白纹伊蚊和淡色库蚊两种优势蚊种,采取有效的、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此外研究提示,上海市中心城区适宜越冬蚊生存场所较多的现象可能导致次年淡色库蚊高峰期提前到来。  相似文献   

15.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attractants 1-octen-3-ol (octenol) and L-lactic acid (Lurex) on the collection of Aedes albopictus, Culex tritaeniorhynchus, Cx. pipiens pallens, and Anopheles sinensis was first evaluated in Mosquito Magnet Pro traps in Yamenkou and Badachu residential areas, Beijing City, and Lishui area, Zhejiang Province, China. The Mosquito Magnet Pro traps baited with octenol collected significantly more Ae. albopictus, Cx. tritaeniorhynchus, and An. sinensis, but fewer Cx. pipiens pallens than collection by the traps alone.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numbers of Cx. pipiens pallens, Cx. tritaeniorhynchus, and An. sinensis collected by Mosquito Magnet Pro traps baited with Lurex compared to the traps alone, but the Mosquito Magnet Pro traps baited with Lurex collected significantly more Ae. albopictus than the number collected by the traps alone at 2 areas in Beijing.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掌握沙河阅兵村及周边地区蚊虫种群的本底情况,评价防治效果。方法采用CO2灯诱法,将捕获成蚊分类鉴定,同时采取以环境治理为基础、化学防治为重点的综合措施杀灭蚊虫。结果 2009年3-10月共捕获成蚊8351只,其中淡色库蚊、中华按蚊、白纹伊蚊、三带喙库蚊分别占捕蚊总数的99.57%、0.19%、0.18%和0.06%,淡色库蚊为绝对优势种。蚊虫于5月初开始出现,6-7月为高峰期,9月底基本消失;主要栖息在阅兵村周边的小树林和杂草丛,阅兵村内蚊虫密度较低;可传播的疾病有流行性乙型脑炎等。结论基本掌握了沙河阅兵村蚊虫的优势种群、季节变化、场所分布等本底情况及其潜在危害,所采取的综合防治措施简便有效,对在该地域进行大规模军事活动的防疫保障有指导意义,对部队大规模集结条件下的蚊虫防治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