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蚊虫由于其特殊的行为、生理以及与人类生活关系紧密而成为传播人类疾病的重要媒介,自20世纪化学杀虫剂广泛使用后,蚊虫就与这种环境变化协同进化,即通过生理生化多种机制产生抗药性。该文综述了自90年代以来,我国7种媒介蚊虫尖音库蚊复组、中华按蚊、三带喙库蚊、微小按蚊、雷氏按蚊、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对有机磷类和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抗性调查结果。这些媒介蚊虫对两类杀虫剂均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抗药性。对有机磷类杀虫剂进行抗性检测比较多的农药是马拉硫磷和敌敌畏,只有少数地区表现为敏感,大部分地区的蚊虫对其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抗性。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是近年使用最广泛的杀虫剂,大部分检测地区的蚊虫对该类杀虫剂也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抗性。  相似文献   

2.
蚊虫由于其特殊的行为、生理以及与人类生活关系紧密而成为传播人类疾病的重要媒介,自20世纪化学杀虫剂广泛使用后,蚊虫就与这种环境变化协同进化,即通过生理生化多种机制产生抗药性。该文综述了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7种媒介蚊虫(尖音库蚊复组、中华按蚊、三带喙库蚊、微小按蚊、雷氏按蚊、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对有机氯类和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的抗性调查结果。结果显示,不同地区的7种媒介蚊虫对DDT抗性水平较高,对六六六、三氯杀虫酯抗性调查较少,仅有库蚊对这2种杀虫剂抗性调查的报道,并且抗性水平较低。对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的抗性调查,主要是尖音库蚊复组对残杀威和巴沙的抗性调查报道,抗性水平较低。  相似文献   

3.
蚊虫对杀虫剂产生抗性(resistance),是蚊虫化学防制中的严重问题。在抗性机制研究中,已知对有机磷的抗性与羧酸酯酶(corboxylesterase)有密切关系。本文就蚊虫抗性与羧酸酯酶及其基因近年来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杭州市淡色库蚊对杀虫剂的抗性及抗性基因,为蚊虫防制提供依据。方法浸液法和PCR技术。结果杭州市淡色库蚊对溴氰菊酯的抗性倍数为9.10倍,敌敌畏为4.52倍,三氯杀虫酯为2.77倍,残杀威为2.04倍,高效氯氰菊酯、丙烯菊酯未形成抗性;经PCR扩增,检测到11个与抗性相关的基因,其中P450类1个,钠离子通道基因2个,酯酶基因2个,乙酰胆碱酯酶受体基因1个,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1个,其他相关基因4个。结论杭州市淡色库蚊对溴氰菊酯和敌敌畏产生了抗性;PCR检测,存在11个抗性相关基因。  相似文献   

5.
蚊虫抗药性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所谓抗药性 ,是指昆虫具有耐受杀死正常种群大部分个体的药量的能力在群体中发展起来的现象〔1〕。其特点是受遗传物质所控制 ,可以遗传。抗药性的产生是连年大量使用杀虫剂 ,长期选择的结果。蚊虫对不同的杀虫剂产生抗性的机制不同 ,由单因子的作用 ,也有多因子的联合作用 ,一般可分为生化抗性、生理抗性和行为抗性 3种类型。生理生化机理的改变是产生抗性的直接原因 ,各种抗性基因控制生理生化机理的改变。1 生化抗性生化抗性主要是由于解毒作用增强、代谢加速而引起的 ,又称代谢抗性。代谢抗性涉及的解毒酶主要有酯酶、多功能氧化酶和谷…  相似文献   

6.
本综述就按蚊菊酯类抗性机制、抗性与杀虫剂浸泡蚊帐、抗性与按蚊的种类及菊酯类衍生物关系及其管理与策略进行了探讨。指出作为遏制疟疾项目中主要控制方法之一的杀虫剂浸泡蚊帐 ,仍然保持着较高杀灭kdr蚊虫的特性和有效的蚊虫驱避作用 ;更重要的是 ,菊酯类抗性不会随着杀虫剂浸泡蚊帐的广泛使用而恶化。然而 ,按蚊菊酯类抗性机制的复杂性在于它涉及到不同的机制 ,如杀虫剂浸泡蚊帐和其他媒介控制方法在控制蚊虫过程中可能会产生某些副效应。防止或延缓菊酯类抗性的主要办法是采取合理的抗性管理策略 ,包括建立抗性的早期发现和监测系统 ,在其抗性地区 ,采取杀虫剂的复合使用或交替使用以及维持足够的杀虫剂剂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铜陵地区蚊蝇对常用4种杀虫剂的抗性状况,为合理使用杀虫剂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蚊虫采用浸渍法,家蝇采用点滴法。结果蚊虫对4种常用杀虫剂较敏感;家蝇对溴氰菊酯产生低抗性,对高效氯氰菊酯产生中抗性,对敌敌畏、残杀威敏感。结论本地蚊蝇对常用部分杀虫剂保持敏感,但蝇类对溴氰菊酯和高效氯氰菊酯产生不同程度的抗性。因此,应科学合理地使用杀虫剂,预防蚊蝇抗药性的产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调查2021年成都市成华区白纹伊蚊幼虫对3种杀虫剂的抗性情况,为合理使用杀虫剂提供指导。方法 采用幼虫浸渍法测定成都市成华区有代表性的3个街道的白纹伊蚊幼虫对敌敌畏、溴氰菊酯、残杀威的抗性水平。结果 2021年成都市成华区白纹伊蚊幼虫对残杀威产生低中度抗性(抗性倍数3.18~12.43);对敌敌畏产生敏感至低抗性(抗性倍数2.03~3.57);对溴氰菊酯产生高度抗性(抗性倍数135.25~242.25)。结论 成都市成华区白纹伊蚊幼虫对残杀威和溴氰菊酯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性。应减少使用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轮换使用较为敏感的杀虫剂,以控制蚊虫抗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测定上海地区三带喙库蚊和淡色库蚊对3种常用杀虫剂的抗性,并了解其抗性发生情况。[方法]采用浸渍法。[结果]上海地区三带喙库蚊对敌敌畏和氯氰菊酯产生高抗性,对溴氰菊酯抗性较低,部分区域仍保持比较敏感;淡色库蚊对敌敌畏的抗性达到高抗水平,对溴氰菊酯和氯氰菊酯的抗性为低到中等抗性水平。[结论]杀虫剂的长期大量使用促使蚊虫抗性明显,在蚊虫防制过程中,可根据蚊虫抗性情况,科学合理使用化学杀虫剂。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海南省三亚及海口市,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环江县,辽宁省葫芦岛市的尖音库蚊复组蚊虫对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的抗性水平及与抗性有关的酯酶.方法生物测定和淀粉电泳技术.结果三亚市尖音库蚊复组蚊虫种群对DDVP、对硫磷、毒死蜱、邻仲丁基苯基甲基氨基甲酸酯和残杀威的抗性分别是敏感品系S-LAB的20.5、10.0、4.7、1.7、3.9倍;海口市尖音库蚊复组蚊虫种群对以上5种杀虫药剂的抗性分别是敏感品系S-LAB的8.3、6.6、2.5、1.7、3.7倍,略低于三亚市蚊虫种群对5种杀虫药剂的抗性水平;广西壮族自治区的2个种群的抗性非常低或未产生抗性;葫芦岛种群已产生中、低抗性;淀粉凝胶电泳显示海南省以抗性酯酶A2-B2为主,葫芦岛市以B1为主,广西壮族自治区的2个种群酯酶基因呈现多态现象.结论5个地区蚊虫对所测杀虫剂均产生中、低抗性,对有机磷的抗性大于氨基甲酸酯类,高活性酯酶是主要的抗性机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山东省东平湖淡色库蚊对常用5种化学杀虫剂的抗性状况,为合理有效地进行蚊虫化学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WHO生物测定方法,测定2010-2011年淡色库蚊敏感品系和现场种群对5种杀虫剂的抗性及增效系数。结果现场淡色库蚊种群对氯氰菊酯、残杀威、溴氰菊酯、三氯杀虫酯、DDVP的抗性指数,2010年分别为106.40、4.30、110.75、0.60和4.09倍,2011年分别为94.30、2.70、112.33、0.61和2.91倍。DDVP+三氯杀虫酯、残杀威+三氯杀虫酯复配增效系数分别为164.39~171.08和188.28~221.84。结论山东省东平湖淡色库蚊对5种常用化学杀虫剂均产生不同程度的抗药性,应采取多种杀虫剂复配和增效剂与杀虫剂合用措施,以克服或延缓蚊虫抗药性的产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昆山市蚊蝇对常用杀虫剂抗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合理利用杀虫剂,提高防制效果,测试了蚊蝇对常用杀虫剂的抗性;方法:蚊虫采用浸渍法,家蝇采用点滴法;结果:蚊虫对常用杀虫剂的抗性由低到高依次为溴氰菊酯、氯菊酯、敌敌畏。家蝇对常用杀虫剂的抗性由低到高依次为溴氰菊酯、氯氰菊酯、氯菊酯、敌敌畏;结论:蚊蝇对常用杀虫剂已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性。在今后的防制工作中,应采取以环境治理为主的综合性防制措施,减少和控制化学杀虫剂的使用,或采取不同杀虫剂复配、轮换使用等方法,延缓蚊蝇抗性产生。  相似文献   

13.
蚊虫抗药性监测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探讨辽宁省不同地区淡色库蚊和中华按蚊的抗药性状况,以期合理使用杀虫剂。方法采用浸渍法测定淡色库蚊和中华按蚊幼虫的LC50。结果各地试虫对3种杀虫剂的敏感性有差异:对溴氰菊酯,采自盘锦的蚊虫较敏感,采自朝阳、阜新的蚊虫已产生初步抗性,采自营口的蚊虫属实际抗药性,采自丹东的蚊虫有较强的抗性;对DDVP,采自盘锦市的蚊虫属初步抗性,而阜新和营口、朝阳市淡色库蚊、丹东市的中华按蚊则处于较高抗性水平;对高效氯氰菊酯,采自丹东的蚊虫有较强的抗性,与抗性最低者的敏感性相差10.6倍。结论抗药性的产生与杀虫药的使用情况有关,不同地区对药物应区别使用,以避免产生抗药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辽宁省媒介按蚊对5种杀虫剂的抗药性,为制定防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WHO成蚊滤纸接触法,观察蚊虫死亡率,测定其对5种杀虫剂的敏感性。结果丹东东港市及锦州北镇市媒介按蚊对5种杀虫剂均存在抗药性,最低的死亡率仅为16.7%;丹东、铁岭和锦州市媒介按蚊对4%DDT、0.05%溴氰菊酯和0.05%高效氯氰菊酯也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最高死亡率为97.4%;0.1%残杀威对丹东振安区、铁岭开原市媒介按蚊和0.75%氯菊酯对振安区媒介按蚊杀灭效果较好,死亡率均为100%。结论在辽宁省部分地区媒介按蚊对DDT的抗药性仍然较高,同时对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也形成不同程度抗药性。因此,应合理使用这些药剂,以延缓抗药性的发展;媒介按蚊对残杀威、氯菊酯相对较敏感,可作为现阶段主要的杀虫剂使用。  相似文献   

15.
广东省城市致乏库蚊对常用杀虫剂抗性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7  
目的 :调查我省城市致乏库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方法 :区分剂量法和半数致死浓度法。结果 :区分剂量法结果显示 ,广州、深圳、佛山、江门、汕头、茂名、韶关等城市的致乏库蚊对马拉硫磷、溴氰菊酯、二氯苯醚菊酯都产生了抗性。半数致死浓度结果显示 ,上述城市中除江门外 ,其他城市的致乏库蚊对马拉硫磷的抗性指数都已超过 5倍 ,其中广州和深圳达到 15倍左右 ;对巴沙、残杀威的抗性指数上述城市均未超过 5倍 ;对溴氰菊酯的抗性指数均超过 5倍 ,其中广州最高为 5 4.8倍 ,其次是深圳和汕头为 36倍左右 ;对氯氰菊酯的抗性指数除茂名外均已超过 5倍 ;对二氯苯醚菊酯的抗性指数除江门外均已超过 5倍 ,最高的是深圳为 17.1倍 ;对EBT的抗性指数除广州外均未超过 5倍。结论 :我省蚊虫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特别是溴氰菊酯的抗性较高 ;为延缓抗性的发展 ,蚊虫的防制应轮换用药和使用复配杀虫剂。  相似文献   

16.
蚊虫在长期的化学杀虫剂选择压力下,已从多个生理途径进化出抵抗这种选择压的能力,给我们有效控制一些蚊媒传播的疾病带来困难。该文对蚊虫抗药性的主要分子机制和抗性基因的适合度代价进行剖析,并评述目前国内外防治蚊虫传播疾病的各种策略,以期为我国媒介蚊虫的防治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江苏省蚊蝇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情况,指导蚊蝇防治的科学用药。方法蚊虫抗药性检测采用幼虫浸渍法,家蝇采用点滴法。结果南京市家蝇对敌敌畏、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和残杀威的抗药性均相对较高,而淮安市均为最低;4种杀虫剂中,残杀威抗性均为最高,其次为敌敌畏,溴氰菊酯抗性均为最低。淡色库蚊对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和仲丁威的抗性在淮安市均为最高,对双硫磷抗性在苏州市为最高;4种杀虫剂中,仲丁威抗性均为最高,溴氰菊酯除在淮安高于双硫磷外,抗性均为最低。结论在蚊蝇防治时应避免使用抗性较高的残杀威、仲丁威和敌敌畏,优先考虑使用溴氰菊酯等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  相似文献   

18.
淡色库蚊幼虫对七种杀虫剂的抗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选择7种常用化学杀虫剂,对淡色库蚊进行抗性测定,为正确指导科学用药,合理制定防蚊规划提供依据;方法:幼虫浸液法;结果:淡色库蚊对溴氰菊酯、氯氰菊酯、胺菊酯、氯菊酯、敌敌畏、六六六、巴沙这7种杀虫剂的LC50分别为0.002785,0.032401,2.0186,0.2975,0.4317,0.0978,2.9685;结论:杀虫剂应合理控制使用,选用复配剂并轮换用药,利用负交互抗性等来克服和延缓抗性的产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我国不同地区淡色库蚊和致倦库蚊对常用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抗性水平,为合理有效地使用化学杀虫剂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滤纸接触筒法测定成蚊对10 000 mg/L溴氰菊酯和10 000 mg/L氯菊酯的1h击倒率和24 h死亡率.结果 北京市、河北和海南省淡色库蚊及致倦库蚊在溴氰菊酯和氯菊酯区分剂量下的24 h死亡率均<80%,均为抗性种群.7株淡色库蚊对10 000 mg/L氯菊酯的24 h死亡率均<50%;13株蚊虫对10 000 mg/L溴氰菊酯的抗性高低不一,24 h死亡率1%~66%不等.结论 北京市、河北及海南省淡色库蚊和致倦库蚊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均产生了高抗性,蚊虫抗药性的产生与杀虫剂的使用密切相关,在创建文明卫生城市工作中要科学合理用药,开展抗药性监测,采取适当措施延缓蚊虫抗药性的产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江苏省流行性乙型脑炎蚊媒对常用杀虫剂抗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测定江苏省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蚊媒三带喙库蚊和淡色库蚊对4种常用杀虫剂的抗性,并了解其抗性发生情况。方法 区分剂量法。结果 镇江、南京、淮安3地三带喙库蚊对敌敌畏均已产生高抗,对氯氰菊酯均敏感;镇江、苏州、连云港3地淡色库蚊对敌敌畏的抗性均达中抗以上,前两地淡色库蚊对氯氰菊酯均敏感,连云港为中抗。在同一地区,2种蚊媒对有的杀虫剂如氯菊酯抗性差别较大。结论 经过长期的化学防制,蚊虫对一些杀虫剂产生了明显的抗性。可根据蚊媒对杀虫剂的抗性情况,选用氯氰菊酯开展乙脑蚊媒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