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重性精神疾病是指以精神分裂症为代表的,临床表现有幻觉、妄想、严重思维障碍、行为紊乱等精神病性症状,且患者社会生活能力严重受损的一组精神疾病.主要包括精神分裂症、分裂情感性精神障碍、偏执性精神病、双相情感障碍、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精神发育迟滞伴精神障碍等.患者在急性发作期需住院治疗,而长期的治疗与护理是在与社区的管理,全面的社区规范化管理,对巩固治疗效果,减少复发起着重要作用,并显著使其提高其参与社会生活能力.中心对辖区32例重性精神病患者进行规范化管理,内容包括:宣传普及精神卫生知识、提供心理疏导、就医指导、就业指导、康复训练等,并对指导前后服药依从性、患病复发率及社会适应能力等进行规范化管理,结果表明加强重型精神病患者社区规范化管理,能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减少疾病复发率,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降低住院率、降低住院费用,减轻家庭及社会负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王艳荣  张建惠 《中国民康医学》2011,23(14):1797+1827
我院是一所民政精神病福利院,地处郊区,收住各类精神障碍患者。患者一般被收住在封闭式病房,给患有严重精神障碍和急性发作型患者得到系统的观察和治疗提供了保障,使家庭和社会得以安全。患者与外界隔离,他们对社会  相似文献   

3.
精神分裂症是一组病因未明的常见精神疾病,具有感知、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和精神活动的不协调以及精神活动与环境不协调为特征的常见精神病。通常是终其一生的精神疾病,影响患者的家庭关系、社会功能和工作,经常周期性住院。目前临床治疗多以西药为主,但其药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癫痫引起精神障碍的特点、治疗效果。方法 对1993~2 0 0 3年在郴州市精神病院住院的癫痫所致精神障碍8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精神障碍患者中,原发性癫痫占6 7% ,且多在癫痫发作10余年后出现精神障碍,出现精神障碍前多数有性格的改变。文化低者发病率高,大发作为主。在治疗以抗癫痫与抗精神病药物联合治疗和良好的社会支持,可以取得较满意的治疗效果。结论 癫痫病人如反复长期发作可致精神障碍。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石嘴山市某区精神病社区管理病例信息进行探讨,及时对严重精神障碍疾病患者进行随访和干预,以减少肇事肇祸的发生。方法资料来源于严重精神障碍项目,运用EXCEL提取国家严重精神障碍信息系统中的数据信息,运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06例严重精神障碍病例中,精神分裂症301例(59.5%);性别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文化程度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两系三代精神疾病家族史43例(8.5%),贫困患者375例(74.1%),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347例(68.6%)。结论患者主要以精神分裂症为主,并且患者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多数为贫困人口,同时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人数又偏少,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严重的负担。  相似文献   

6.
赵保国  雷晓星  杨梅  杨帆  魏立杰 《海南医学》2013,24(8):1148-1151
目的探讨心理社会因素对社区精神障碍患者家庭负担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2011年在我社区精神科登记接受过治疗及康复的150例精神障碍患者家庭及其照料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的精神卫生知识需求与态度调查量表、社会支持量表(SSRS)、家庭负担量表(FIS)和简易应对量表评价社区精神病患者家庭的经济负担、家庭日常生活负担、家庭娱乐负担、家庭关系及家属身心健康负担量表评分。利用SPSS17.0软件分析各心理社会因素与患者家庭负担的相关性。结果社区精神障碍患者家庭经济负担、家庭日常活动负担、家庭关系负担、家庭娱乐活动负担、家属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FIS评分分别为(2.37±0.50)分、(2.12±0.528)分、(2.09±0.54)分、(2.00±0.535)分、(2.05±0.705)分和(2.04±0.695)分,均为中度负担,其中经济负担最重,而娱乐负担最轻;社区精神障碍患者家庭负担与积极应对、对精神疾病基础知识以及康复知识的掌握程度与家庭负担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消极应对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对精神障碍的负面体验与看法等心理社会因素加重社区精神患者障碍家庭负担,积极乐观的面对可能有利于减轻家庭负担。  相似文献   

7.
目的 为了了解九华镇育龄妇女重性精神病患病、治疗现状,为制定育龄妇女重性精神病防治对策和有效干预措施提供依据,以便今后更好地开展妇女保健工作.方法 对2012年九华镇15~49岁77例育龄妇女重性精神病发病、治疗现状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2012年九华镇有77例育龄妇女患重性精神病,患病率为4.21‰,15~20岁患病率最低,41~49岁育龄妇女患病人数最多37例,构成比占患病总数的48.05%.从统计重性精神病的病种来分析,九华镇育龄妇女77例重性精神病患者中,以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重度精神发育迟滞所致精神障碍、癫痫所致精神障碍这4种病为主,其中精神分裂症患者最多,共有52例,构成比占患病总数的67.53%,位居第一,大大超过了其他3种病.从治疗情况来看,接受治疗率不是太高,77例重性精神病人有48人接受治疗,治疗率达到62.34%,还有29人不接受治疗,其中有10人是重度精神发育迟滞所致精神障碍患者,对治疗失去信心,因为大多数是先天性的原因,治疗效果不明显.结论 开展育龄妇女精神病防治,应从健康教育着手,让全民、全社会认识到精神病可防可治不可怕,做好育龄妇女的心理保健,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及时治疗是可以让很多人象正常人一样回归社会,回归工作,减少许多对家庭和社会的危害,加强育龄妇女重性精神病防治可以挽救很多家庭,对创建和谐社会有重要保障和经济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森林脑炎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表现。方法对13例森林脑炎所致精神障碍患者进行精神症状分类,使用(非)经典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的1、2、4、6周末使用简明精神疾病量表(BPRS)及药物副反应量表(TESS)(治疗后评定)进行疗效及副反应评定。结果森林脑炎所致精神障碍以感知觉障碍、思维障碍、睡眠障碍为主。利培酮、奥氮平以体重增加、泌乳或闭经、头晕头痛为主;氟哌啶醇以嗜睡、静坐不能为主。在治疗的1、2、4、6周末,BPRS减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森林脑炎所致精神障碍表现形式各不相同,与功能性精神障碍有区别,临床医师应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脑卒中患者病发精神障碍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 对脑卒中出现精神障碍4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8例患者中脑梗死36例,脑出血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4例,脑栓塞2例,其中缺血性卒中占79%,病灶以基底节区、颞叶、额叶多见,精神障碍以智能障碍和精神病样症状为主,本组病例按照脑卒中类型给予相应治疗的同时,单一低剂量或不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随着脑卒中病情的好转,其精神障碍绝大部分恢复正常。结论 脑卒中病人引发的精神障碍,按照脑卒中类型给予相应治疗的同时,单一低剂量应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其精神障碍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喹硫平与利培酮治疗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 纳入本院2013年5月~2016年2月癫痫所致精神障碍患者108例随机分组.利培酮组采用利培酮治疗;喹硫平组采用喹硫平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癫痫所致精神障碍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评分、简明精神病量表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喹硫平组患者癫痫所致精神障碍治疗总有效率比利培酮组高(P<0.05);治疗前两组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评分、简明精神病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喹硫平组治疗后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评分、简明精神病量表评分比利培酮组好(P<0.05);喹硫平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利培酮组低(P<0.05).结论 喹硫平治疗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效果优于利培酮,可更好改善精神病症状,减少副作用发生,提升个人和社会功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陈院明 《华夏医学》2001,14(5):606-607
精神病患者由于脑功能紊乱 ,思维、情感、意志、智能明显障碍 ,难以正确去反映客观世界 ,难以适应社会生活 ,饮食不能正常进行 ,有时出现抢吃、多吃或拒食现象 ,而糖尿病患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而引起糖、蛋白质、脂肪代谢紊乱的慢性疾病 [1 ] 。所有的糖尿病患者 ,无论是胰岛素依赖还是非胰岛素依赖型 ,均需接受饮食治疗。我科自 1993年 1月至 1996年 12月与营养膳食科合作 ,共对 32例有精神障碍并伴有糖尿病患者实施以饮食控制为主 ,结合临床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病 ,收到较好效果 ,现将方法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32例…  相似文献   

12.
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在临床上阳性症状已基本消失,以思维贫乏、情感淡漠、意志缺乏等阴性症状为主,主要表现为行为退缩、生活能力部分丧失、活动不良等。此期靠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很难改善患者的衰退表现。据报道,即使使用最有效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仍有25%~50%的患者持续存在精神病性症状[1]。为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我们对64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实施体育锻炼,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均为2004年4月至2005年3月在我院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入组标准: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精神分…  相似文献   

13.
严重精神障碍疾病是指在临床表现有幻觉、妄想、严重思维障碍、行为紊乱等精神病性症状,且患者社会生活能力严重受损的一组精神疾病。据统计,我国各类精神病患者人数约在一亿以上,精神疾病已成为我国严重的社会问题。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救治和监管仅靠亲属远远不够,需要政府将一群体的救治放入国家公共卫生投资的视野,重视精神障碍患者,实现"病能有医,疯能有控"。因此,做好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公共卫生服务管理,认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项目工作实施的重要性,充分发挥其功能,已成为一项重要工作。作为一名基层工作者,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公共卫生服务管理做简单阐述。  相似文献   

14.
流浪救助与慢性精神病患者临床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流浪救助与一般慢性住院精神病患者的临床特征的差异。方法:对102例流浪救助精神病患者和70例慢性精神病患者用自制的调查表进行临床对照分析。结果:流浪救助精神病患者年龄较低,以来自外省及本省农村者居多,文化程度以小学以下为主,已婚率较高,而离婚率较低。病程短,住院时间短,入院时精神异常主要表现为行为异常及认知功能低下,诊断以待分类的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精神发育迟滞与少年期精神障碍为主。治疗上主要以单用新型非经典抗精神病药物为主。而疗效以好转和无效者居多。伴发躯体疾病主要以皮肤软组织损伤、感染、传染性疾病、骨折较多,而在脂肪肝、胆结石、胆囊炎、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方面则较少。结论:流浪救助精神病患者与慢性精神病患者的临床特征有显著差异,他们是一特殊的精神障碍群体,需要采取综合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5.
任丽  徐小明 《中国民康医学》2008,20(15):1767-1767
周期性精神病是指多次反复发作的精神障碍,患者大多为女性,多与月经周期基本一致,有明显间歇期,且多在青春期以内发病,有内分泌失调与自主神经症状,以及思维、情感、行为紊乱为主的周期急性精神障碍。主要有经前忧郁、焦虑、急躁并伴有冲动或攻击行为等,由于其误诊率高,给实际临床治疗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相似文献   

16.
慢性精神病人的家庭护理与康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精神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精神障碍已经成为全球性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和较为突出的社会问题,精神病的经济负担已经跃居到所有疾病负担的前列.精神病有病程长、疗效差、复发率高的特点.反复发作或久治无效的病人必将逐渐衰退为慢性精神病人.而这类病人的护理与康复往往以家庭为主.  相似文献   

17.
张北 《中国民康医学》2012,24(4):436+469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在遗传和神经发育缺陷基础上产生的慢性、致残性精神障碍[1]。本病是以基本个性,思维、情感、行为的分裂,精神活动与环境的不协调为主要特征的一类常见精神病,进而影响行为及情感;为一种功能性精神病。本病患者一般无意识和智能障碍,但发作时不仅影响本人的劳动能力,且影响家庭,甚至因冲动、伤人、毁物、自杀而对社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精神病患者住院期间的攻击行为的相关因素,为医护人员寻求防范措施. 方法 观察对象为男性住院的精神病患者,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对住院期间发生攻击行为患者的精神病性症状进行相关性分析.并比较几种常见精神病的攻击行为的发生率.结果 有明显攻击行为的患者的思维障碍、激活性、敌对猜疑因子分明显高于无明显攻击行为者.结论 有明显攻击行为的患者的思维障碍、激活性、敌对猜疑因子分明显高于无明显攻击行为者.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的攻击发生率最高,其次分别为癫痫所致精神障碍、酒精所致精神障碍及阿尔茨海默病.  相似文献   

19.
朱艳玲  杨薇  高欢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9):1194-1194,1196
目的:分析酒精依赖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特点,提出护理对策。方法:采用半定式表格对50名酒精依赖所致精神障碍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酒精依赖所致精神病患者以男性文化程度低者居多,社会功能明显受损,临床表现多样且合并有较多的躯体疾病,以肝脏疾病和消化道疾病多见。结论:酒精依赖所致精神障碍患者宜早期戒酒,加强对合并症的治疗,细致的做好各种症状的护理,适时的辅以心理疏导,积极争取家庭社会的支持,方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调查天津地区精神障碍患者重复违法的情况,探讨其重复违法的原因,为制定预防此类患者重复违法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自制调查问卷,对2011—2014年经天津市司法精神病鉴定委员会司法鉴定为精神障碍且系重复违法的患者进行回顾性资料分析。结果 172例重复违法精神障碍患者中,男性、青壮年、低文化程度、未婚、无业和农民居多,案件类型以故意伤害77例(44.8%)为主,精神障碍诊断占第一位的为精神分裂症83例(48.3%),责任能力评定以无责任能力75例(43.6%)为主。首次违法后未进入法律程序的占59.3%,进行司法精神病鉴定的仅12.2%。43.6%的患者从未接受过正规治疗,37.8%的患者无人监管。结论 精神障碍患者易出现重复违法,可能与这些患者收入低、监管力度不严、就诊率低、社会支持差等因素有关。为防止精神障碍患者重复发生违法行为,建议加强精神卫生知识宣传、构建良好的精神疾病防治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